《爱莲说》《周敦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D【解析】A循规蹈矩.(jǔ);B狩.猎(shòu);C执拗.(niù),即物起兴.(xìng)。

【考点】正确的发音。

2.【答案】C【解析】A蓬蒿,B迫不及待,D口头禅。

【考点】词语(成语)的积累。

3.【答案】C【解析】C语境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处理问题时常能灵活自如,而“进退维谷”的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与语境不符。

【考点】成语的正确使用。

4.【答案】D【解析】A“停下脚步”与“驻足”语意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应将“开辟”和“开启”互换位置;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5.【答案】A【解析】做此类题,宜用排除法。

首先,浏览各句,了解文段语言是记叙性、说明性还是议论性;然后,细读各句内容,确定文段论述中心;接着观察各选项,确定首句;最后,细读各句,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找到句与句的连接点,逐一排除错误选项。

浏览各句,可知此为议论性文段,论述的中心是“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所以首句应是③,排除C.D;A.B分歧在②④两句的顺序,④句是对“这宫殿”与“物质宫殿”区别的介绍,②句阐述的是“走进这宫殿”会有收获,二者存在先介绍后走进的逻辑关系,故排除B。

6.【答案】B【解析】A《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C.孙犁的《芦花荡》体裁是小说;D“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答案】(1)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2)逝者如斯夫(3)寤寐求之(4)半夜凉初透(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解析】第(7)题的关键性提示语是诗题和“战场苦寒、环境恶劣”。

8.【答案】(1)B(2)乔纳森·斯威夫特(或“斯威夫特”)绳上舞蹈(或“绳技表演”)【解析】(1)B此段描述的是“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情节,“他”指的是《水浒》中的李逵。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及答案

七下语文《爱莲说》精选题及答案

《爱莲说》精选题及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4)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莲的形象进行了描绘?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6分)1、(4分)(1)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2)亲近而不庄重(3)少(4)应当2、(4分)(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爱莲说阅读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习题及答案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4分)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③可爱者甚蕃(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小题3】翻译句子。

(6分)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4】理解填空。

(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小题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6分)【小题6】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

(6分)(1)水陆草木之花:(2)渔人甚异之:(3)闻之,欣然规往:(4)吾欲之南海:(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答案【小题1】B【小题1】①的②却、可是③多④洗涤【小题1】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小题1】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小题1】(3分。

花名1分,理由2分)略【小题1】(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3)这件事(4)到,动词(5)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6)宾语提前的标志。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亭亭净植植:立
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法:法

D.将弃官去去:离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
(二)(12分)
12. C 评分:共2分。

13. B 评分:共2分。

1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评分:共4分,每空1分,后三空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