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最新3篇
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3篇(最新篇)

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3篇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3篇大学,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组织,包括综合性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的学校。
大学一词是从拉丁语 UNIVERSITAS 派生,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
大学的教学层次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研究生和本专科;其中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本专科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
教学方式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3篇,具体内容如下: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一《大学如何学习》新学期伊始,校园里来了一群略带稚气的莘莘学子,他们充满对大学生活的新奇,满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
怎样进行大学学习?这是每个新同学都想知道的。
及时转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教法和学习方法可能是新同学顺应新环境必须做出的选择。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工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表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的志愿,于是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对大学的教法和学习方法感到茫然,甚至无所适从。
新同学们完成中学学业,跨入大学学习深造,这说明了同学们已经长大,再也不是父母面前的娇孩子,且从报到之日起,就意味着自己已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工作生涯,并将逐渐以一个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形象出现在父母、亲属、师长、同学、朋友面前。
在大学生活开始之初,遇到需适应的新问题,这是自然的事情,也必须学会并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学习问题。
要提醒的是,中学时代朦胧的专业概念在大学中已变得十分清晰,家长们的一片好心,使得新同学们各自坐在不同专业的课堂里。
须知,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足够每个同学尽情地舀取畅饮。
随着我国各专业口径越来越宽,课程设置强调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看,人才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专才 ? 青年人视野要广阔,知识面也要尽量扩大一些 , 人要全面发展,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个专业,只懂你那个领域的专业,别的什么都不懂,是不行的。
工程师论文范文(推荐3篇

工程师论文范文(推荐3篇随着工程师掌握科技知识的增多和干预自然、社会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工程活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亦即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工程师论文范文(推荐》,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工程师论文篇一本人目前在公司担任一名市政工程师助理,主要工作配合水电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做好现场管理,图纸会审,修改变更,工程验收等工作,协助测量员进行测量定位,测量复核,测量验收等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员工岗位责任书,在实施工程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
对进场施工的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督,定期巡检并出具工程质量巡检报告。
负责组织对项目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整改情况。
参与现场工程调度会议,对参与项目施工的各施工单位实施统一的协调与调度,以及组织对进入现场人员、材料、设备进行统一调配,确保工程进度按照统筹分解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
督促协调监理方申报监理季报、月报、周报,对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实施监控,确保时间节点完成。
会同工程监理部门参与工程的分项工程验收与竣工验收工作。
完成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
以上是我在公司的工作体会和总结,有进步也有不足,不足的地方是细节方面不够细想,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加大力度修正我的不足,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了公司辉煌的明天,也为了我美好的未来,我愿同公司上下一道努力,争取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师论文篇二个人信息姓名: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性别:男年龄:28岁居住地:厦门电话:E—mail:最近工作公司:__有限公司行业:交通/运输/物流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求职意向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工作性质:全职希望行业:交通/运输/物流目标地点:厦门期望月薪:面议/月目标职能:高级软件工程师最高学历学校:厦门大学学历:本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经验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公司:__有限公司 2017/1——至今行业:交通/运输/物流部门:研发部工作内容:1、参与公司重点项目的开发;2、重点负责开发车辆行业监管平台、危险品运输监管平台等大型监管系统的开发;3、负责设计开发了平台的WEB客户端以及平台相关的缓存服务和为系统各个功能。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
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毕业本科论文范例(最新3篇)

毕业本科论文范例(最新3篇)本科生论文篇一时光飞逝,转瞬间本科生生涯即将结束。
回顾在浙江工商大学的四年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张宜霞副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张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关怀。
这篇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撰写和修改,无不凝结着张老师的心血,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使我获益匪浅!师恩似海,学生将永生难忘!其次,我还要感谢许永斌教授、裘益政教授、陈高才副教授和谢诗蕾副教授等为本科生授课的老师们!感谢叶雪芳教授、王宝庆教授、马笑芳副教授和李秋茹老师在开题以及定稿时给予我的指导和建议。
在此,祝福老师们工作顺利!感谢我的室友和同学,他们的陪伴和帮助使我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乐趣。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二十多年来,他们含辛茹苦,一直默默地奉献,承受太大的生活重担。
正是他们无私的支持和鼓励,才使得我能专注于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这篇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本科毕业论文篇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班的xxx。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营销状况调查研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处于黔湘桂三省交界地区。
近年来,该县的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茶叶成为该县唯一成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作为一个农业欠发达的'地区,该县在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县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对于提高该县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
因此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业市场营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在该县农业局实习期间,我收集到了大量关于该县茶叶产业的数据,同时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xx年6月正式定稿。
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3篇)

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3篇)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一)[1]王仁祥. 电力新技术概论[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戈东方.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3]丁毓山、雷振山. 中小型变电所使用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4]姚志松、姚磊. 中小型变压器实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祝淑萍. 工业企业电力网际变电设备[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43-54.[6]刘百昆. 实用电工技术问卷[J].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7]傅知兰主编.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李金伴、陆一心. 电气材料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清华大学高压教研组. 高压断路器[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10]华东电气. SF6金属封闭组合电器[M]. 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1997.[11]熊信银.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刘学军. 继电保护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3]谷水清主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4]马福. 雷击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M].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9.[15]李骏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 26-35.[16]吴华. 浅谈总降压变电所的防雷[J]. 科技风,2009年,第15期.[17]解广润. 电力系统过电压[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18]韩笑.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继电保护分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刘介才.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2-36.[20]刘天琪、邱晓燕.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2]刘介才. 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23]李宗纲. 工厂供电设计[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GB 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S][25]卓乐友.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2册,电气二次部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26]陈跃.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7]王士政.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8]王超、严敏、王凡、唐培康、胡月丹、徐桥安. 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J].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J],2010年,第1期.[29]范锡普.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30]Marvin Gerth. Transformers for the Electrician[M]. Cengage Learning,2010.[31]Stanley H.Horowitz、Arun G.Phadke. Power System Relaying[M].WileyBlackwell,2008.[32]Robert L Smith 、Stephen L.Herman Electrical Wiring Industrial[M].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11.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二)[1]吴在军,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03,27(10):61-65[2]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06,30(24):73-77[3]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71[4]吴国威.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5]陈轶玮.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6]马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7]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8]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10,23(6):38-42.[9]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7):47-52.[11]钟连宏,梁异先.智能变电站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徐天奇.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系统构建及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13]朱子坤.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J].西北水电.2005,3:46-48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三)[1] 刘甫迎.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 黄耀申,张志文,姜海舰等.模具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软件工程论文)[J].物流科技,2010,(9):15-17.[3] 成先海.数据库基础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Joel Murach.2.web programming withc#2005[M].Mumbai:MikeMurach&Associates Inc,2006.[5] 曹伟.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粮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17(3):100-103.[6] Abraham Silberschatz.Database System[M].Singapore:Mcgr#from 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参考(3篇)来自 end#aw.Hill internationalLtd,2006.[7] 杨林,盛业华,王靖,罗涛.基于UML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4):122-126.[8] Roger S-Pressman.Software Engineering[M].New Delhi:Tata McGraw-Hill PublishingCompany Ltd,2006.[9] 张艳.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课程的重构[J].辽宁高职学报,2010, 12(2):45-47.[10] Herbert Schildt.The complete reference Java 2[M].New Delhi:Tata McGraw-HillPublishing Company Ltd,2006.[11] 邹建峰.C#企业级开发案例精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 顾正兰.高校图书采购决策系统分析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12):110-116.[13] 李炜.建立高效配送体系实现供应链优化[J].石油商技,2002,20(4):20-22.[14] 胡业江,张全伙.基于的WEB数据库的分页显示[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1):30-31.[15] 李德奇.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6] 李剑.路剑.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再造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J].商场现代化, 2006,2(5):34-38.[17] 宋卫.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8] Rockford Lhotka.C#企业应用开发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9] 李小娜,董绍华.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140-143.[20] 王光辉,王云涛.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28(1):15-17.[21] H.M.Deitel.C++How To Program[M].Delhi:Pearson Education Pte Ltd,2006.[22] 蔡增玉,甘勇,金保华等.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113-116.[23] David Hunter.Beginning XML[M].Delhi:Wiley Pubilshing Inc,2006.[24] Heinz Weihrich.MANAGEMENT[M].New Delhi:Tata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Ltd,2006.[25] 王珊.数据组织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6] 刘爽,薛林燕,王虹.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3):333-336.[27] 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8] 李炜.建立高效配送体系实现供应链优化[J].石油商技,2002,20(4):20-23.[29] 高更君,黄卫.现代物流中心的货物配送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2001,31(6):31-36.[30] 刘普合.电子商务与物流技术创新[J].商场现代化,1999,(12):61-64.[31] 许捍卫,俞小怡.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9,(12):78-81.[32] 谢建.制造业MRPⅡ系统物流控制的整合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9,18(02):115-117.[33] 孙丽芳,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4] 李爱平,陈剑峰.分散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基于internet的知识供应链[J].同济大学学报,1999,27(06):69-71.[36] 马晓斌,叶华平.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J].物流科技,2007,(12):33-35.[37]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8] 耿建勇,鲁士文.微软.NET框架下提取在线Web数据的方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4):64-65.[39] 黄沙.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13(2):101-102.[40] 陈冠军.精通 2.0典型模块设计与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1] Abraham Silberschatz.Database system Concepts(FourthEdition)[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3.[42] 王凌峰.将电子商务注入零售业物流信息化[J].电子商务,2009,12(09):66-67.[43] 孟凡强.CRM行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4] 韩家炜.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5] 曾凡奇.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6] 孟薇.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12-18.[47] 崔巍.数据库系统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 隋英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科技创业,2008,14(03):123-125.[49] 曹丽娟,杨路明.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的相互作用分析[J].中外物流,2006,15(02):98-99.[50] 张智敏.物流信息技术在案卷流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56-59.。
最新-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3篇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3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漂亮的给大伙儿整理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经济管理论文篇一(一)数字媒体。
伴随媒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不断引进国外管理理念,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没有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媒体技术与媒体艺术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少专业的艺术性人才等等。
然而,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将会在众多媒体经济中脱颖而出,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媒体发展的重要性,以不断加快数字媒体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报纸。
在媒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报纸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经济报纸服务于读者过程中,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读者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例如,记者在选题过程中,不能依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报道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并且报道的内容视角狭窄,信息量较少等等,此外,在经济类报纸中,娱乐新闻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多,导致经济类内容的报道相对较少。
二、完善媒体经济管理服务功能的对策(一)数字媒体1.重视科技。
现阶段,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就要求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不断加快数字媒体的发展进程。
2.注重培养人才。
伴随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学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的形成,能够与时展相适应。
现阶段,企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进而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虽然培训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但是,调查显示,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对于此种现象,在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数字媒体的服务范围,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应逐渐加入创新元素,进而建立、健全我国数字媒体服务体系,以使数字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优秀3篇】-最新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优秀3篇】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确保目标的成功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的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以及在实施的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篇一一、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1国际竞争加强导致企业贸易摩擦增多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既面临着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着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一方面发达国家试图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抢夺中国对新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设法将中国排除在国际贸易环境外;另一方面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明显,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的贸易摩擦逐年上升。
1.2成本上升导致传统产业外移贸易体量世界第一时,想获得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
而生产成本又逐年上升,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治理、社会保险上均承担着极大的压力,粗放型的发展很难持久。
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增长和上升幅度已高于许多其他新兴经济体。
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趋势明显。
从国际竞争力看,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华转移已大大减少,国际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的整体或者部分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
产业转移的加剧会降低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极大的影响进出口额的增幅。
1.3政府引导与企业市场化不统一市场自身的淘汰和转型与政府的引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也在逐步的引导和支持,着眼于贸易便利化,减少贸易限制和一些繁杂的手续,希望做到服务型政府,期待实现接近于自由贸易的良好环境,让外贸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为企业提供好的市场环境和平台,更好和更长时间地生存和发展。
2023最新-议论文高中并列式作文范文(精选8篇)

议论文高中并列式作文范文(精选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议论文高中并列式作文范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800字并列式议论文篇一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
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
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
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
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
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参考最新3篇论文参考篇一浅议宋代咏物词摘要:咏物词是宋词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词作置于整个宋代文化大背景和中国古代咏物文学之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通过简述宋代咏物词发展的基本轨迹,借由唐五代及北宋前期咏物词的审美特征和创作范式,以宋代不同词人(或流派)作品分析为例,分别论述了苏轼及苏门文人、周邦彦、姜夔和南宋遗民词人所创作的咏物词艺术境界和相关理论。
关键词:咏物;宋代咏物词;审美特征;创作范式《文心雕龙明诗》曾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咏物是我国古代各体文学中最常见的题材类型之一,而咏物词在宋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咏物词是宋词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代词史上,咏物词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堪称是宋词中的精华。
近代词论家陈匪石先生云:“论咏物之词,实赋体字极轨”,与其他类型的咏物文学相比,咏物词更富于文艺性,实为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最高代表。
中国古代咏物文学,自先秦时期至汉魏六朝再至唐宋,咏物文学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
在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本文主要是着眼于词的审美特征和创作范式,分为不同的阶段来解读这朵词中之花。
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咏一物,而历经千年“咏物”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很早,但是,在这里,“咏物”作为一种藉他物以相感动的劝讽方式,显然是不具有文学体类的意义。
在咏物文学逐渐兴盛起来之后,专就文学创作而言的“咏物”,才逐渐出现和明确起来。
先秦的时候,我们祖先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可一些咏物之作,其大致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颂体、比体、赋体、寓言体和隐语体。
其实,就上述五种类型而言,除了颂体外,其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咏物之作,在当时都可以看做是赋诗借物明志的一种典型创作方式。
在先秦的咏物之作中,比体咏物之作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古代咏物文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创作类型。
《橘颂》素被尊为“咏物文学之祖”,它的意义在于“物”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在作品中得到表现。
它是一篇借物以明志的比体咏物之作,若单纯从文字上看,就如同一般颂体咏物,但结合了屈原坎坷的经历和高洁的品质,则不难发现,诗人是在借咏橘以明志。
可以说,这种由屈原所开创的借物以明志的咏物诗篇,为咏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及至汉魏六朝时期,“穷物之情、尽物之态”的咏物赋达到了兴盛的时期。
其实,咏物赋出现的很早。
荀子的《赋篇》除《礼赋》、《知赋》外,尚有《蚕赋》、《箴赋》、《云赋》三篇,则可以说赋之创始,亦即咏物赋之创始。
据现存作品统计,两汉咏物赋共有作品近100篇,其中西汉22篇,东汉近80篇;至魏晋则达于鼎盛,共有咏物赋400余篇,占此期所有赋作的二分之一强。
然而,此时的赋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期间的大部分文人匍匐于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威之下,主题意识相当淡薄,审美趣味亦屈从于统治者的喜好,所以,咏物赋的创作虽然不绝如缕,但整体成就远远不及后来兴起咏物诗和咏物词。
在唐宋时期,咏物诗和咏物词开始以一种无可比拟的姿态走进咏物文学的世界中。
咏物诗固肇始于先秦,但诗歌咏物之风于齐梁始盛。
同时也需注意到的是,虽然齐梁两朝咏物诗多达350余首,齐梁宫廷诗歌风尚对咏物诗的兴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囿于时风,唯求形式之美与刻画之工,有的甚至流于宫体与艳情,所以,真正符合我国古代诗歌风雅比兴之传统审美范型的咏物诗的确立,更多的是唐宋诗人们的努力。
而就于咏物词,应该说,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盛基本同步。
无论是从创作数量、创作队伍还是创作方式上看,咏物词的创作与词史的发展演进基本上都是同步的,但若从创作观念和艺术成就上看,咏物词的发展较之词史的演进相对滞后了。
咏物词的创作是出于一些特定的需要,具有约定俗成性、被动性和随机性,所以前期很多咏物词大都是流连光景之作,并非有意于咏物者,可以说直到北宋中期苏轼、周邦彦等人大量创作的咏物词,才使得以词咏物的风尚逐渐兴盛起来。
唐五代、宋前期,咏物之词,初出风韵唐五代北宋前期是咏物词发展演进的第一个创作时期。
这一时期,无论是创作观念、审美理想、创作姿态、还是情志内涵和表现技法,都不够明确和成熟。
但是,正是经过这些文人一步步的探索,才是咏物词逐渐兴盛,逐渐走向成熟的。
就唐五代咏物词而言,主要有应制供奉之作和睹物生感、感物而咏者。
就应制供奉之作而言,大多产生于歌筵酒席之间,可以概括为“质直而少情致”,它们并不是在努力发掘对象物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而是就仅仅直接铺陈刻画对象的外在形貌特征,“主体对于对象的关照完全流于浅层次的观察而不是深层次的体验,其对于此类作品的审美理想显然是‘期穷形以尽相’,即用‘赋体’创作咏物词,以求达到‘穷形尽相’的审美效果”(《宋代咏物词史论》第60页)。
北宋前期承晚唐五代余绪,咏物词创作的总量和参与创作的人数在宋代咏物词发展各个阶段中均居末位。
然而,在这一时期,亦有不得不提的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人的咏草词和勇开慢词咏物之先的柳永。
私以为,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人争胜而作的三首咏春草词,体现了当时咏物词创作的审美理想。
各大大家都先后对其做出了点评,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云:“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帘》、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
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他在指出冯延巳“细雨湿流光”之咏草较林、梅、欧三人更早这一事实的同时,特别指出这四人咏草“皆能摄春草之魂者”。
这实际上就是在指明在咏物时不拘泥于物之色相,而应该致力于呈现物质神。
这之于唐五代文人咏物词多执著于对象物外在形貌之刻绘以“期穷形以尽相”者,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柳永以慢词咏物,在咏物词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近代词学家陈匪石先生云:“论咏物之词,实赋体之极轨。
”既然为“实赋体之极轨”,那么则须具有赋体的特征,所以,慢词给了词人一个宽广足够的空间,对物象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
大家名词,感物致情,千古流芳北宋中后期,咏物词的创作渐成风尚,一批批名作不断问世,一个个大家不断涌现,使得咏物词开始进入到其繁盛时期。
谈到宋词,就不得不提到宋代大词人苏轼,无论是被王国维评为“最工”的《水吟龙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月几时有”的《水调歌头》,都彰显着这位大文学家的成就。
同时,苏轼的创作姿势也是苏轼对咏物词史的贡献之一清人李重华云:“咏物诗有两法: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一是将自身站立在旁边。
”在前面所言的唐五代北宋前期的大多数咏物词,就与这种无我间离状态并无本质区别。
在一些咏物词中,“物”是外在于创作主体的自然之物,“我”以外在于物象的观察者的身份对“物”进行客观的观察和呈现。
但是,苏词则不同。
以《水吟龙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但一个‘也’字,却隐然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莲花的百般怜惜,虽无众人怜,我自怜惜之。
主体(抒情主人公)之心灵在不经意间已深深融入飘坠的杨花之中,‘物’与‘我’达成谐协”(《宋代咏物词史论》第91页)。
可以看出,苏轼让自我潜入到吟咏对象里面,用心体会物之性情、神理,使我完全化入对象物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当其咏物之际,创作主体的情思神理实际上已然潜入对象物之中,故其所感受到的也就是对象物的情思神理了。
细读苏轼的作品,可以发现,在苏轼的笔下,“物”是被赋予了情感与生命的,成为了一个人格化的对象,如其《南乡子双荔枝》里,将两颗并蒂的荔枝比拟成孪生姐妹,一句“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将她们在分开时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这两颗荔枝有了感情和生命,变成了一个人格化的对象。
像此类词,是通过自我潜入到对象里面,从而实现物的人格化,但其主旨在表现物。
苏轼在咏物词发展史上无疑具有继往开来的地位,他一方面大量表现普泛化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在部分词中寄寓强烈的个人情感,而他所开创的人格化的咏物词为最后走向高度的自我化、个性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道!在苏门文人中,晁补之、陈师道二人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晁、陈之作少了几许对个性情感的抒发,更多的是对外物(主要是花)作单纯的审美化的呈现,以及对自己赏玩自然外物的活动与心态的揭示。
可以说,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形象在吟咏外物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呈现出来,这种整体效果是苏轼和苏门文人之一的黄庭坚的咏物词都所不具有的!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讲,苏轼咏物词绝大部分都是游戏应酬之作,只有少数作品是在特定心理情景之下创作,但是读周邦彦的咏物词,我们不大能找出游戏应酬的痕迹。
周邦彦对于词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主要用词来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在词的创作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对词的艺术追求可以说是相当的执著。
在周邦彦的词中,咏物词不单纯是为了咏物,而是更多地借咏物一传达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之情和羁旅行役之感,就是说,他是将“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打入咏物词中,“我”咏物,“我”观物,我之意绪、情感投射于外物之上,故“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所创造者既为“常人之境界”,更是“有我之境界”。
在我国古代诸多艺术形式中,诗歌与书法、绘画关系非常密切,而周邦彦则很巧妙的援绘画之法入咏物词中,周济评周词云:“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浑厚。
”但是,周邦彦不仅仅得勾勒之妙,如绘画中的点染之法,于清真咏物词中亦时时见之。
其实,援画法入咏物的表现手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咏物词中直接描写吟咏对象并不是太多,大量的篇幅都让位给了创作主体的情况下,我们却依然可以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吟咏对象鲜明的形象。
周邦彦咏物词由于创作主体的深度介入,其咏物词中的主客体之间表现出来了双向交流的特征,而且,由于主体的深度介入,其咏物词在情志内涵方面其实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这两大方面的突破实际上是将咏物词向抒情化方面又大大的推进了一步。
北宋的咏物词通过苏轼和周邦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而南宋咏物词,相信通过姜夔,也可以带来另一番色彩。
王国维云:“咏物之词,自以苏轼《水龙吟》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
《暗香》、《疏影》两阙是姜夔咏物词的代表作,王国维先生却言之“无一语道着”,为何如此呢?在姜夔的咏物词中,“咏物词在性质上发生了一点微妙的改变,创作主体成为作品中与‘物’并列相对的另一个主体。
‘物’与‘我’成为相互交流对话的双重主体,‘情感’乃是二者交流的内容,它从属于‘我’但投射于‘物’”(《宋代咏物词史论》第179页)。
这句话实际上表明了,“情感”似乎开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了,即“情感”从附属于“物”,附属于“我”,发展为不太依傍于前二者了。
其不同于苏轼的“潜入式”,苏轼在吟咏对象时,使“我”潜沉于对象物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事,那些都是虚想的对象物的情态,而并非“我”的情感意绪;也不同于周邦彦的“双向交流式”,在清真的咏物词中,“我”和“物”之间虽然存在着双向对流关系,但是是相互独立于对方,相互作用的,因此并未达到水乳交融的统一姜夔在咏物词上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寄托深远,其词多属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并非为文造情或感物而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