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电灯开关亮度控制器原理及制作及有关方案
红外 遥控器 原理

红外遥控器原理
红外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遥控设备,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例如电视、音响、空调等。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光信号来实现远程控制。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光的特性和传输方式。
红外光是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光谱范围,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红外遥控器内部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它能够产生红外光信号,并且能够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进行调节和控制。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按钮对应的电路会关闭,使得电流通过红外发射器。
然后红外发射器将电流转变为红外光信号,并通过红外发射器的透镜发射出去。
这个发射出的红外光信号携带着特定编码的数据,例如控制命令和设备标识等信息。
接收端的设备(例如电视机)上有一个红外接收器,通常位于前方或顶部的位置。
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路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可以被电子设备识别,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红外遥控器的传输距离通常较短,约在10米左右。
这是因为
红外光的传输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如障碍物、光照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总的来说,红外遥控器通过红外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它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中。
红外遥控开关的制作方法

红外遥控开关的制作方法红外遥控开关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电子设备,可以用来控制灯光、电视、空调等家电设备的开关。
今天我们将介绍10条关于红外遥控开关的制作方法,并详细描述每种方法的步骤和材料。
1. 可编程红外遥控开关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需要使用一个可编程芯片,例如AT89S52芯片,以及一些基本电子元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红外遥控信号进行编程,使得开关变得更加智能化。
步骤:1. 连接AT89S52芯片和基本电子元件,例如电容和电阻。
2. 下载具有红外信号解码功能的程序到芯片中。
3. 制作一个红外发射模块,并将其连接到芯片上。
4. 输入你想要编程的红外遥控信号,并将其保存在芯片中。
5. 通过程序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以制作智能红外遥控开关。
2. 简单红外遥控开关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基于一个比较简单的电路,只需要较少的电子元件,适合初学者制作。
步骤:1. 使用NE555定时器芯片、红外遥控解码器和一些电容和电阻组成电路。
2. 制作电路板,将芯片和电子元件进行焊接,并安装红外发射模块。
3. 制作一个红外遥控器,通过它对电路进行遥控。
3. 光敏红外遥控开关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基于一个光敏电阻,利用它的特性来控制红外遥控开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价格便宜。
步骤:1. 制作出一个光敏电阻,并将其放入一个黑色的管子中。
2. 连接红外接收模块,并用热缩管将其封装起来。
3. 将一些电阻和电容连接到电路板上,用它来控制光敏电阻输入的信号。
4. 制作一个红外遥控器,向电路板发送控制信号。
4. CD4017红外遥控开关制作方法这种制作方法基于一个CD4017集成电路,利用它的内部逻辑来控制红外遥控开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方便,性能稳定。
步骤:1. 连接CD4017集成电路、电容、电阻和LED灯,制作出一个电路板。
2. 连接红外接收模块和CD4017集成电路,以接收红外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
3. 制作一个红外遥控器,并用它来控制CD4017电路板。
一种简易的红外遥控开关原理与设计

一种简易的红外遥控开关原理与设计
红外遥控开关原理及设计
一、红外遥控开关原理
1、红外线的基本原理:红外线是一种由发射源发出的电磁波,波长超
出了可见光的范围,其实就是由一个简单的电子元件把相对较高的电
压调整成电磁波,然后被接收端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
2、红外遥控开关原理:红外遥控开关是靠红外线来传输信号,就是发
射端由一个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的接收器能够接收这种信号,然后触发、控制或启动对应的终端电路,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
二、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1、结构设计:主要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发射模块主要由发射
电路和发射灯组成,接收模块主要由接收灯、接收电路、逻辑电路及
功率电路组成。
2、电路设计:发射模块的电路设计,采用称为双稳晶体管简易发射电路,它基于的的发射原理比较常见和简单,接收模块的电路设计,采
用两种常见的接收原理:第一种是用集成晶体芯片实现的高速度脉冲
解码器,第二种是用普通的射频管实现的简易接收电路。
3、传输距离:发射端能够将红外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端便能够收到这
种信号,但信号发送的距离有限,因为红外线的能量随距离的增大而
逐渐减小,因此接收端需要进行距离衰减调整。
总结:红外遥控开关原理是通过发射端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的接收
器能够接收到信号,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结构设计上,发射模块和
接收模块由发射电路和发射灯,接收灯、接收电路、逻辑电路及功率
电路组成;电路设计主要采用双稳晶体管简易发射电路和用集成晶体
芯片实现的高速度脉冲解码器、用普通的射频管实现的简易接收电路;传输距离受到红外线的能量衰减影响,因此接收端需要进行距离衰减
调整。
红外线灯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红外线灯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关于红外线灯的制作方法和原理,我可以提供以下说明:
红外线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或其他红外线发射器发出波长在700纳米以上的红外线辐射。
它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白光或其他可见光的波长不同,人眼无法直接看到,但可以用特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制作一个简单的红外线灯需要以下部件和步骤:
1. 发光二极管:选用发射波长在700纳米以上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940纳米左右的波长是比较常用的。
2. 驱动电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需要稳定的驱动电压和电流,一般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芯片来提供驱动电源。
3. 控制开关:可以使用按钮开关来控制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通断。
4. 外壳:需要一个外壳来固定和保护电子元件,外壳材料需要红外线可以透过,如塑料或玻璃等。
5. 组装电路:根据电路原理图,焊接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按钮开关等部件在一起。
6. 装入外壳:将组装好的电路装入预先准备好的外壳,注意发光二极管需要对准外壳的透明部位。
7. 供电:连接电源,一般可以使用几节Button 电池供电。
8. 测试:通电启动,用红外摄像头或其他探测器测试红外线发射效果。
9. 优化调试:调整零件位置、增大电源功率等方法来优化红外线发射强度。
按照上述步骤和原理制作,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红外线灯。
若需提高功率或质量,则需要采用更专业的红外线发光组件和电路设计。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红外遥控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进行无线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实现对电器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遥控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1. 遥控器:遥控器是红外遥控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由按键、遥控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电路会根据按键的编码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 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是将遥控信号转换成红外光信号的装置。
它由LED发射管、发射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遥控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时,发射电路会使LED发射管发出红外光信号。
3. 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是将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它主要由光电二极管、接收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红外光信号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接收电路会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被控制的设备。
制作红外遥控的方法如下:1. 建立遥控电路:根据需要控制的设备,设计并建立相应的遥控电路。
遥控电路包括按键、编码器、遥控芯片等。
2. 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根据遥控电路的输出信号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
通常使用红外LED发射管来发射红外信号。
3. 连接发射电路:将发射电路与遥控电路连接,确保能够正确发射红外信号。
发射电路通常由驱动芯片和发射LED组成。
4. 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根据需要接收红外信号的设备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
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作为红外接收器。
5. 连接接收电路:将接收电路与被控制设备连接,确保能够正确接收红外信号并控制设备。
接收电路通常由解码器和驱动芯片组成。
6. 测试与调试: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测试与调试,确保遥控信号的正常发送和接收。
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工作原理

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工作原理红外线遥控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够以无线方式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模式选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红外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概述电子红外线遥控器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信号来实现控制的。
一般来说,遥控器由两部分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负责发射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则接收信号并解码后转化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二、发射器部分发射器中的主要元件是红外发射二极管,其内部结构是PN结。
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时,电流通过PN结时会产生光。
这种光被称为红外线,它的波长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我们所用的红外遥控器发射二极管主要发射波长为940纳米的红外线。
发射器通常由发射二极管和相关电路组成。
电路中的振荡器可以产生高频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将高频信号加在二极管上。
二极管进行整流和调制等处理后,发射出经过编码的红外线信号。
三、接收器部分红外线遥控的接收器部分主要由红外接收二极管和解码器组成。
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只对特定波长的光敏感。
当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接收二极管上时,其内部PN结会发生电流变化。
解码器是接收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解析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按照特定的编码方式将其转化为相应的二进制码。
一般来说,红外遥控器采用脉冲宽度编码(PWM)或脉冲位置编码(PPM)来实现信号的传输与解码。
解码完成后,信号被转化为数字信号,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不同功能。
四、工作原理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发射器会发出编码后的红外信号。
该信号经过空气中的传播后,被接收器接收到。
接收器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会感应到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电流变化。
经过解码器的解析和转换,最终得到用于控制设备的数字信号。
五、应用电子红外线遥控器广泛应用于家庭电器、音频设备等领域。
通过使用遥控器,我们可以方便地遥控电视、空调、音响等设备,实现开关、音量调节、模式选择等功能。
此外,红外线遥控技术还被应用于安防系统、自动门禁系统等领域。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一、引言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遥控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二、红外遥控原理红外遥控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遥控器发射器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会产生红外光信号,信号经过编码后发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会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并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操作。
三、红外遥控制作方法1. 硬件设计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一步是设计硬件。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编码解码芯片、微处理器等。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遥控器功能,选择合适的编码解码芯片和微处理器,并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连接。
2. 程序编写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二步是编写程序。
根据遥控器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程序代码可以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编写,通过对按键的扫描和编码解码的处理,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红外光信号。
3. 硬件连接将硬件电路和程序进行连接。
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编程器下载到微处理器中,将红外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二极管连接到电路中的相应位置。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4. 测试与调试完成硬件连接后,进行测试与调试。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红外发射和接收二极管工作正常。
通过按下遥控器按键,检查接收器是否可以正确解码,并将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
四、红外遥控的应用红外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和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视、空调、DVD播放器等。
通过红外遥控器,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设备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功能。
五、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遥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的红外遥控技术已经出现,例如基于无线网络的红外遥控技术,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此外,一些智能家居系统也开始使用红外遥控技术,实现对家中各种设备的集中管理。
六、结论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远程控制。
红外遥控器原理

红外遥控器原理红外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遥控电子设备,它可以通过使用红外线信号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遥控对其进行操作。
一般情况下,红外遥控器可以用于电视、音响、机顶盒等电器设备的远程操作。
本文将会详细地阐述红外遥控的原理、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红外光作为通信载体,通过以不同的编码方式将信号进行传输,实现遥控目标设备。
红外遥控器使用的编码方式可以是固定编码、学习编码和编码识别三种。
固定编码指的是遥控器和设备之间的编码是预先设置好的,一般情况下使用遥控器和设备品牌一致的固定编码方式。
而学习编码是指遥控器可以通过学习设备的编码来实现操作。
编码识别则是指一种技术,通过识别无线信号的编码格式来实现遥控目标设备。
红外遥控系统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发送器和接收器。
发送器是指放置在遥控器内部的电路板,用于发送红外光信号;接收器是指放置在被遥控的设备中的电路板,用于接收红外光信号并转化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遥控器按下指令键时,发送器会产生一个包含特定编码的红外光信号。
这个信号会被发射出去,并被接收器接收后进行解码。
接收器先通过红外光探测器接收信号,然后将其传递到解码器进行解码,得到与编码相对应的指令信号。
然后控制器会将相应的指令发送到设备内部的电路板,使设备发生相应的控制操作。
三、红外遥控的使用方法1.使用红外遥控器前需要先将遥控器与设备进行配对。
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遥控器中的按键自带的配对代码完成的。
2.当需要进行遥控操作时,准确地按下遥控器上所需操作的按键。
这就会产生对应的红外信号,通过空气中传输到设备接收器处,被设备内部电路板接收并执行相应指令。
一般红外遥控器都有一定的有效距离,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距离和方向的选择。
3.如若发生无法操作设备,请先检查遥控器电池是否正常,以及接收器处是否有遮挡物。
总结:红外遥控技术是现代家庭电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大大方便了人们控制电器设备。
红外遥控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家庭电器、电子产品,还被应用到了无人机、智能家居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遥控电灯开关/亮度控制器原理及制作作者:孙清斯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用手动的方法来直接控制电灯,这样不但麻烦,而且还要受到控制距离的限制。
本文以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普通调光台灯为基础,研究红外线遥控电路的工作原理,从而实现红外信号的产生、发送、接收和变换等技术,让人们在一定距离之外就可以控制电灯的开关,以及亮度的调节。
研究发现可以用红外遥控技术代替可变电阻实现对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从而改变流过电灯泡的电流,就可完成对电灯的亮度的调节。
关键词:红外线遥控脉冲编码第一章绪论1﹒1 红外线概述1﹒1﹒1 红外线概念红外线实质上是一种电磁波.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电磁波组成的波谱中可知,波谱是由r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微波和无线电波组成的.如果按它们的波长依次排列,就会发现我们形影不离的可见光只占了整个波谱中0.38~0.76u m 波长的这么一点儿范围,而和可见光相念的红外线(包括远红外/中红外和近红外)却占了波谱中0.76~1000u m 的一大段.微米(mm) 厘米(cm) 米(m)微米(mm)表1 —1 电磁波的波谱1﹒1﹒2 红外线的特性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它具有两相邻波的某些特性.在近红外区,它和可见光相邻,因此具有可见光的某些特性,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可被某些物质吸收以及可以通过透镜将其聚焦等.在远红外区,由于它邻近微波区,因此它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如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1﹒2元器件介绍1﹒2﹒1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红外线二极管是采用砷化镓(GaAs)和砷铝化镓(GaAlAs )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们的外形和普通二极管基本相同,用透明的树脂材料封装.中/大功率的红外发光二极管采用金属或陶瓷材料作底座,用玻璃或树脂透镜作窗口。
1.2.1.1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特性(1) 伏安特性红外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普通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相似.如图所示可知,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 与材料及正向电流有关,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在1~2V 之间;小功率的正向压降在1~1.3V 之间;中功率管的正向压降在1.6~1.8V 之间;大功率管的正向压降小于等于2V .在使用时应注意驱动电源电压的数值应大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 ,否则不能克服死区电压产生的正向电流If 。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Vr 较低,约为5~30V 。
因此,使用中要注意其反向电压不得超过5V,否则可能造成元器件的损坏。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加限流电阻予以保护。
图(1-1)红外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1-2)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2) 输出特性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它表示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输出光功率Po 与正向工作电流If 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电流If 较小时,输出光功率Po 与工作电流If 成线性关系.当工作电流If 较大时,曲线产生了弯曲,红外发光二极管饱和,Po 与If 就不再成线性关系了,形成了非线性工作区.在红外线遥控电路中,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都工作在开头状态。
因此,对于输出特性是否在线性区没有要求。
当红外发光二极管用在简单的光通信中时,它的工作状态为调幅工作状态(模拟调制).这时必须使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在线性区.(3) 指向特性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指向特性是指它的发射光强度与光辐射的几何角度的关系,它是由封装透镜的形状/管芯与顶端的位置决定的。
球面透镜封装的管子指向角度较小,在偏离发射是心(零发射角)10°的位置上,发射光强只有0°位置上的50%.平面封装的管子指向角度较大,在偏离0°发射角40°时发射 光强为0°位置上的50%.采用多只发射管并列安装的方法,可以改善发射光的指向特性.用于摇控发射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红外光的波长在0.9~1.0u m 之间,属于近红外光.近红外光在电磁波谱中与可见光相邻,它具有可见光的反射特性.当红外遥控器在室内使用时,发射管不必正对接收管,可通过室内墙壁及家具的反射将发射的红外光反射到接收管中以实现摇控操作.红外线的这一特性使红外摇控器的使用十分方便.1.2.1.2红外发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 工作电流If 及贬值电流Ifp一般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工作电流为30~50mA ,在使用时如果长时间超过If 工作范围,容易使红外发光二极管发热损坏.所以须加限流电阻进行保护.贬值电流Ifp是指流过管子的脉冲电流的最大贬值.若脉冲电流的平均值与恒定的直流值相等,则脉冲电流的幅值要比允许的工作电流大得多,其发射击效率也较高.所以一般摇控发射都采用占空比较小的脉冲工作方式.(2)管功率Pm与光功率Po管功耗是指流过管子的电流与管压降的乘积,最大功耗不得超过允许值.而消耗在管内的电功率仅有一小部分转变为光功率,故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光功率仅为1~3mW ,发光效率只有百分之几.(3)反向漏电流Ir反相漏电流反映红外发光二极在示被击穿时反向电流的大小,这一指标应尽量小.(4) 响应时间tw红外发光二极管PN结电容的存在会影响它的工作频率.一般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响应时间约为10-6~10-7s,最高工作频率约为几十兆赫兹.1﹒2﹒2 可控硅特性可控硅(SCR)国际通用名称为Thyyistor,中文简称晶闸管。
它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具有耐压高、容量大、体积小等特点,它是大功率形状型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线路中。
1.2.2.1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控硅的内部由四层半导体(PNPN)构成,所以有三个PN结:由最下层的P1引出阳极A,最上层的N2引出阴极K,中间的P2引出控制极G。
如果只在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而控制极不加电压,此时PN结J2为反向偏置,所以可控硅管不导通;如果所加电压一极性与前相反时,由于J1和J3反偏,可控硅仍然阻断。
只有当单向可控硅阳极A与阴极K之间加有正向电压,同时控制极G与阴极间加上所需的正向触发电压时,方可被触发导通。
1.2.2.2 可控硅的特性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
单向可控硅有阳极A、阴极中、控制极G三个引脚。
双向可控硅有第一阳极A1(T1),第二阳极A2(T2)、控制极G三个引脚。
当单向可控硅导通时,A、K间呈低阻导通状态,阳极A与阴极K间压降约为1V。
单向可控硅导通后,控制极G即使失去触发电压,只要阳极A和阴极K之间仍保持正向电压,单向可控硅继续处于低阻导通状态。
只有把阳极A电压撤除或阳极A、阴极K之间电压极性发生改变(交流过零)时,单向可控硅才由低阻导通状态转换为高阻截止状态。
单向可控硅一旦截止,即使阳极A和阴极间又重新加上正向电压,仍需在控制极G和阴极K之间重新加上正向触发电压方可导通。
单向可控硅的导通与截止状态相当于形状的闭合和断开状态,用它可制成无触点开关。
双向可控硅第一阳极A1与第二阳极A2间,无论所加电压极性是正向还是反向,只要控制极G和第一阳极A1间加有正负极性不同的触发电压,就可触发导通呈低阻状态。
此时A1、A2间压降也约1V。
双向可控硅一旦导通,即使失去触发电压,也能继续保持导通状态。
只有当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电流减小,小于维持电流或A1、A2间当电压极性改变且没有触发电压时,双向可控硅才截断,此时只有重新加触发电压方可导通。
1﹒3 方案论证通过对基本的元件的熟悉了解之后,对市场上流行的台灯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它们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可控硅的单向导通特性,利用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的变化。
改变流过它本身的电流大小,从而影响流过单向可控硅的电流。
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值不同,那么可控硅的导通角度就不一样,导通角是在41~159度。
改变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即可控硅导通时间的前移或后退,有比较大的电流流过电灯泡,从而实现可控硅去控制流过电灯泡的电流,即可以起到调光的目的。
现在就要用红外遥控技术来代替滑动变阻器。
实现在一定距离之内也能有效地控制电灯泡的开和关,以及还能实现对电灯泡的亮度的调节。
对于集成电路555功能的强大,可以直接驱动小电机的能力,所以用它作为发射的驱动是没有问题的。
完全可以胜任。
只不过在要求占空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对原来的多谐振荡要作改进。
减小占空比。
在接收端,只要用一个普通的接收二极管就可以完成接收工作。
但是接收到的信号不完全是我们人为所希望得到的信号。
所以,要想得到理想的信号,还需要对它进行放大,滤波。
稳态(形成有效的触发脉冲)。
以及进行数/模转换。
形成控制信号,驱动可控硅完成开关以及亮度的调节。
接收到的原始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
还需要进行耦合。
是为了防止直流电源对输入信号的影响。
再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耦合传输给带通滤波进行滤波,要把无用的信号滤去,得到我们希望的信号。
这时候信号来是一些连续的矩形脉冲信号。
每一个上升沿或者说是在有些电路中是下降沿信号。
就会对负载进行驱动。
这时就要把输入脉冲信号进行分频,或者说是将信号进行稳态处理后。
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信号。
去驱动调光电路。
调光电路是根据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在进行倍率的运用中得到应用。
最后就是电源部分,采用对市电进行全波整流、稳压、滤波得到工作电压。
原来是对触摸式的电灯电路进行分析,要求能产生一个用来控制触摸式(SM7232)集成电路的控制信号。
再想到用十进制的集成电路(CD4017)用作为倍率电路的有效控制。
当我们加入一个有效信号时,还能对它进行有效的识别,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干扰的作用。
用CD4017B用作为人为的控制,效果没有用专门的编码发射IC和专门的解码IC的效果明显;但是专用的编/解码IC特别的不易购买。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不用编码和解码IC来完成预先提出的任务。
第二章台灯电路的分析2﹒1 手动台灯电路2.1.1分析电路结构与特点:该电路是采用双向可控硅制作调光器,可对白炽灯进行无级调光,经分析其优点是体积可以做得很小,其电路图如(2-1)所示:图(2-1)可控硅台灯电路图在图(2-1)中:当闭合开关S后,在220V某半个周期内,电源电压经灯泡直接加到双向可控硅VS的两端。
起初触发二极管没有被触发,所以没有触发电压加到可控硅VS的门极,VS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电源电压经R1,R2向电容C1充电,使C1两端电压不断上升,当电压达到触发二极管的触发电压时,G被触发,这时电容C1通过G,(在C1的上方有一电压值,它能使二极管G导通)向VS的门极放电,双向可控硅的门极被触发导通,灯泡就有大电流流过。
C1放电后电压跌落,且加到VS两端的交流过零时,双向可控硅VS就自动关断,电容又开始充电。
交流电的另半个周期的工作情况与上述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