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徳,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 2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口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L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L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L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 6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 7培训要求1. 7.1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2020年10月整理).pdf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标准(⽂件)⾼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标准(暂⾏)为进⼀步加强⾼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学⽣思想政治教育⼯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校辅导员是履⾏⾼等学校学⽣⼯作职责的专业⼈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校辅导员开展学⽣⼯作的基本规,是引领⾼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校辅导员培养、准⼊、培训、考核等⼯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是为了进⼀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逐步增强⼴⼤师⽣和全社会对辅导员⼯作的职业认同;⼆是为了进⼀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步充实丰富辅导员⼯作的专业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指出路径和⽅向;四是为了进⼀步规辅导员的⼯作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信⼼和职业归属感。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部的双重⾝份。
辅导员是开展⼤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量,是⾼校学⽣⽇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成为学⽣的⼈⽣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级。
1.4职业能⼒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作相关学科的宽⼝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和语⾔、⽂字表达能⼒,及教育引导能⼒、调查研究能⼒等。
1.5基本⽂化程度⼤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1. 引言高等学校辅导员是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的专职人员。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确保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质量,制定了本职业能力标准。
本标准试行期为三年。
2.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2.1 遵守职业道德• 2.1.1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 2.1.2 恪守敬业精神,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2.1.3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2 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 2.2.1 关注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 2.2.2 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专业视野。
• 2.2.3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研究报告,保持专业素养。
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3.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1.1 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 3.1.2 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活动。
• 3.1.3 协调各学科和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提供正确指导与服务• 3.2.1 制定个性化学生辅导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3.2.2 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和妥善处理学生问题。
• 3.2.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组织活动,拓宽视野。
4.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4.1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1.1 掌握心理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4.1.2 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4.1.3 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
4.2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4.2.1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
• 4.2.2 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 4.2.3 预防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 生涯规划指导能力5.1 建立个性化咨询与指导体系• 5.1.1 运用职业咨询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 5.1.2 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提供准确的职业指导。
(完整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 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 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一、知识与技能
1、具备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大学教育的相关知识;
3、熟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知识;
4、熟悉学生辅导工作的知识,具备职业规划与指导、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5、各类信息技术(包括电脑操作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6、具备辅导工作所必需的独立领导、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文秘报表处理能力;
二、能力与素质
1、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倾听,对学生思想及精神有敏锐的把握;
2、有很强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能够深入地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为人以正派为主,言行端正,能够做到实事求是;
4、深深认识学生习惯、学习方法、生活状态和发展趋势,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职业辅导工作中;
5、具有分析思考判断能力,掌握职业辅导绩效;
6、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及情绪管理能力,积极服从组织安排;
7、具有鼓励、激发学生潜能及学习自律能力;
三、任职条件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有本科以上学位者优先;
3、填写职位申请表后进行公开招聘;
4、接受学校统一的考核机制;
5、有学生辅导工作经验优先;
6、按照学校规定的试用期和有关制度完成入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