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实验1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材料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

(2) 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磨,用孔径0.2 mm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放到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 实验步骤①密度的测定A 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B 称取50~90 g试样,用漏斗将试样逐渐送入李氏瓶内,使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3的刻度为止。

再称剩下的试样,计算送入李氏瓶中的试样质量m(g)。

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液面的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得试样得绝对体积V(cm3)。

②体积密度的测定A 称取试样质量m及蜡封试件在空气的质量m1,并对试样表面涂蜡。

B 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数V1。

C 将试样放入容量瓶中,记录水的体积数V2。

(4) 实验结果计算①密度按下式计算出密度 (精确至0.01 g)ρ=m/V式中m——装入瓶中的质量,g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②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ρ0=m/V0式中m——试样的质量,gV0——试样的体积(包括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V0=V2-V1-[(m1-m)/ρ蜡]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③孔隙率的计算按下式计算孔隙率P(5) 问题与讨论①在进行密度试验时,试样的研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答:试验样品内部存在较多孔隙。

颗粒越大材料孔隙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大,其误差越大。

试件越碎,测试结果越准确。

②在测试密度的试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摇动李氏瓶?答:因为需要排除空气。

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

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

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质和行为,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等。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的使用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地评估和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科学家和工程师使用了各种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一、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行为的一种性能。

主要指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延展性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剪切测试和弯曲测试等。

1.拉伸测试拉伸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来评估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

在拉伸测试中,材料样品被施加拉伸力,通常通过测量载荷和伸长量来计算拉伸应力和应变。

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产生可观察的塑性变形的应力。

2.压缩测试压缩测试用于测量材料在受压力下的性能。

将材料样品放入压力装置中,施加压力使其受到压缩,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压缩应力和应变。

压缩强度是指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3.剪切测试剪切测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剪切能力。

将材料样品放入剪切装置中,施加剪切力使其发生剪切变形,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剪切应力和应变。

剪切强度是指材料在剪切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弯曲测试用于评估材料在弯曲载荷下的行为。

将材料样品放入弯曲装置中,施加弯曲力使其发生弯曲变形,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弯曲应力和应变。

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二、热学性能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行为。

主要包括热膨胀性、热导率、比热容等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膨胀测试、热导率测试和比热容测试等。

1.热膨胀测试热膨胀测试用于测量材料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膨胀或收缩。

在热膨胀测试中,材料样品被加热或冷却,通过测量长度变化来计算热膨胀系数。

2.热导率测试热导率测试用于测量材料传导热的能力。

在热导率测试中,材料样品的一侧被加热,另一侧被保持在恒定温度,测量两侧温度差来计算热导率。

3.比热容测试比热容测试用于测量材料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材料物理学中的物理性能测试

材料物理学中的物理性能测试

材料物理学中的物理性能测试材料物理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性能的学科,而物理性能测试则是评估这些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和表现的重要手段。

通过物理性能测试,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从而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它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拉伸试验是最常用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之一,通过施加拉力来测量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指标。

压缩试验则是施加压力来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屈服强度等。

弯曲试验则是通过施加弯曲力来测量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

二、热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是材料在热力学条件下的表现,包括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能等。

导热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热传导仪、热导率计等。

热膨胀性能测试则是测量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膨胀系数,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热膨胀仪、激光干涉仪等。

三、电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是材料在电场、电流下的表现,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电阻等。

电导率测试是评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四探针法、电导率计等。

介电常数测试则是测量材料在电场中的响应,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介电常数测试仪、电容测量仪等。

电阻测试则是测量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电阻测试仪、电阻箱等。

四、其他物理性能测试除了上述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测试外,材料物理学中还有其他重要的物理性能需要测试。

例如,磁学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磁性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霍尔效应测试、磁滞回线测试等。

光学性能测试则是评估材料对光的传输、反射、折射等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透射光谱仪、反射光谱仪等。

综上所述,物理性能测试在材料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进行测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

项目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1)真实密度(密度)岩石在规定条件(105土5)℃烘干至恒重,温度20℃)下,单位矿质实体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

真实密度用ρt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ρt——真实密度,g/cm3 或kg/m3;m s——材料的质量,g 或kg;Vs——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或m3。

因固测定方法:李氏比重瓶法将石料磨细至全部过的筛孔,然后将其装入比重瓶中,利用已知比重的液体置换石料的体积。

(2)毛体积密度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孔隙体积)质量。

毛体积密度用ρd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 g/cm3或kg/m3;m s——材料的质量,g 或kg;Vi、Vn——岩石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

(3)孔隙率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内部孔隙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

孔隙率n按下式计算:式中:V——岩石的总体积,cm3或m3;V0——岩石的孔隙体积,cm3或m3;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g/cm3或kg/m3ρt——真实密度, g/cm3或kg/m3。

2、吸水性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岩石与水作用后,水很快湿润岩石的表面并填充了岩石的孔隙,因此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造岩矿物性质及其组织结构状态(即孔隙分布情况和孔隙率大小)。

为此,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1)吸水率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室内常温(202℃)和大气压条件下,岩石试件最大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5℃干燥至恒重)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吸水率wa的计算公式为:式中:m h——材料吸水至恒重时的质量(g);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饱和吸水率在强制条件下(沸煮法或真空抽气法),岩石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率wsa 的计算公式为:式中:m b——材料经强制吸水至饱和时的质量(g);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建筑材料实验大纲

建筑材料实验大纲
7
钢筋试验
2
掌握钢筋的试验方法,了解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主要有拉伸试验、冷弯试验。
二、主要教材、参考书:土木工程材料、国家标准
三、考核方式:考试
四、使用主要仪器设备说明:万能材料试验机、压力机、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搅拌机、磅秤、天平、振动台、烘箱、负筛仪、砂浆稠度仪、摇筛机、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振实台、养护室。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吸水率试验。
2
水泥试验
3
熟悉水泥的基本技术性质和质量要求,主要有水泥细度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测定、安定性测定。
3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1
熟悉混凝土用骨料的试验方法,主要有砂的筛分析试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4
普通混凝土试验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302210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Civil EngineeringMaterial
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总学分:
实验总学时:14实验总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类型:√□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修
先修课程:
一、实验项目与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实验类型
备注
1
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2
3
掌握混凝土的常用试验方法,主要有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制备、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5
砂浆试验
2
掌握砂浆的常用试验方法,主要有试样制备、砂浆稠度试验、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6
烧结普通砖试验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实验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实验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研究,以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差异以及其应用。

实验材料
- 不同金属材料(铁、铜、铝等)
- 导线、电池、电流表
- 木板、弹簧等辅助材料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金属材料分别制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称其质量并记录。

2. 将导线接在电池正负极上,形成电路。

3. 将电流表置于电路中,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4. 依次将不同金属材料放入电路中,再次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5. 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以及对应的应用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电路的连通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避免产生电击等不良影响。

- 实验前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并认真了解实验步骤,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实验完成后,应当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价值
本实验对于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提高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亦可为工程技术及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一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组别:组员:试验日期:____年___月____日一、砖的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砖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

2.试验过程:①在李氏瓶中注入与砖粉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为18 ml(V0 (cm3));②用天平称取砖粉M0 (g),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砖粉徐徐送入李氏瓶中,轻轻摇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V1 (cm3);③再称出剩下的砖粉M1(g),计算装入瓶内的砖粉质量M(g),根据前后两次液面读数,计算出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瓶内砖粉的绝对体积V(cm3)。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二、砖的表观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砖在自然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出砖块的质量M(g);②用钢尺量出砖块的尺寸(每边测三次,取平均值),并计算出体积V0 (cm3)。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4.孔隙率计算:P = (1- ρ0/ρ) *100%=(1-1.79/2.60)=31.15%三、砂的视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的视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出干砂300g(M0 (g));②将水注入容量瓶至瓶颈刻度线处,称出瓶与水的质量M2(g);③将容量瓶里的水倒出部分,将300g干砂全部倒入容量瓶内,轻轻摇晃容量瓶,再将水加到瓶颈刻度线处,称得总质量M1(g)。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温州大学建工学院-瓯江学院2014级土木专升本四、砂的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

2.试验过程:①称量出1L容量筒的质量M2(g);②用漏斗将砂装入容量筒,用钢尺将多余的砂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③称量出砂与容量筒的总质量M1 (g)。

3.试验数据记录与计算:。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电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机构和其他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研究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系数、介电损耗的关系; ②了解高频Q 表的工作原理;③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二、基本原理2。

1材料的介电系数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性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固有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会沿电场方向排列,结果使电介质表面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即整个介质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过程可分为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以及热离子极化.对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ε 介电系数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此外,由于介电系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介电系数的一般定义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绝缘介质后的电容,与不存在介质时(即真空)的电容相比所增加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0a x C C ε= (1) 式中 x C ——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0a C —-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ε——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从电容等于极板间提高单位电压所需的电量这一概念出发,相对介电常数可理解为表征电容器储能能力程度的物理量。

从极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介电常数也是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项目名称: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报告日期:2011-11-03小组成员:覃健何日腾洪峰李冉冉陈斯颖目录1.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 1 -1.1. 试验目的 - 1 -1.2. 试验原理 - 1 -1.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1 -1.4. 试验步骤 - 1 -1.5. 数据处理 - 2 -1.6. 误差分析 - 2 -2. 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实验(量积法) - 2 - 2.1. 试验目的 - 3 -2.2. 试验原理 - 3 -2.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3 -2.4. 实验步骤 - 3 -2.5. 数据处理 - 3 -2.6. 误差分析 - 4 -3. 孔隙率的计算 - 5 -4. 吸水率试验 - 5 -4.1. 试验目的 - 5 -4.2. 试验原理 - 5 -4.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5 -4.4. 试验步骤 - 5 -4.5. 数据处理 - 6 -4.6. 误差分析 - 6 -问题总结 - 7 -1. 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1.1. 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率等概念,以及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孔隙率的大小及孔隙特征的关系,验证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试验原理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石料试样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g/cm3):-----(1-1)式中──石料密度,g/cm3;──试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试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cm3);──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cm3)。

1.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李氏比重瓶(如图1-1)、筛子(孔径0.25mm)、烘箱、干燥器、天平(感量0.001g)、温度计、恒温水槽、粉磨设备等。

1.4. 试验步骤(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咽喉部分(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重瓶标定刻度时的温度),使刻度部分进入水中,恒温0.5小时。

记下李氏瓶第一次读数V1(准确到0.05mL,下同)。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内零点起始读数以上的没有的部分擦净。

李氏比重瓶(4)取100g左右试样,用感量为0.001g的天平(下同)准确称取瓷皿和试样总质量m1。

用牛角匙小心将试样通过漏斗渐渐送入李氏瓶内(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使液面上升至20mL刻度处(或略高于20mL 刻度处),注意勿使石粉粘附于液面以上的瓶颈内壁上。

摇动李氏瓶,排出其中空气,至液体不再发生气泡为止。

再放入恒温水槽,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小时,记下李氏瓶第二次读数V2。

(5)准确称取瓷皿加剩下的试样总质量m2。

1.5. 数据处理1.5.1. 将试验所得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表1-1数据记录表1.5.2.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2)1.6. 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在李氏瓶读数时,仰视俯视凹液面最低处的误差,“俯大仰小”、天平读数、温度计读数时难以避免的误差。

(2)试验条件控制的误差,包括李氏瓶的恒温,还有试样在漏斗中可能有一定的残留,李氏瓶壁上可能会附着有气泡。

(3)环境湿度会使测试样质量时环境难以确保绝对干燥。

2. 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实验(量积法)2.1. 试验目的通过表观密度试验,了解表观密度的含义,并熟悉一些基本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方法。

2.2. 试验原理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计算公式:-----(2-1)式中──石料的表观密度,g/cm3;──规则石料烘干后的质量,g;──规则石料的表观体积,cm3。

2.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天平(称重500g、感量0.01g)、游标卡尺(精度0.1mm)、烘箱、试件加工设备等。

2.4. 实验步骤(1)将试件加工成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3个)后放入烘箱内,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用游标卡尺量其尺寸(精确到0.01cm),并计算其体积Vo(cm3)。

然后再用天平称其质量m(精确到0.01g)。

(2)求试件体积:如试件为立方体或长方体,则每边应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别测量,求其平均值,然后再按下式计算体积:-----(2-2)式中a、b、c分别为试件的长、宽、高。

如试件为圆柱体,则在圆柱上、下两平行切面上级试件腰部,按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其直径,求6次测量的直径平均值d,再在互相垂直的两直径与圆周交界的四点上量其高度,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h ,最后按下式求其体积:-----(2-3)(3)组织均匀的石料,其体积密度应为三个试件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组织不均匀的石料,应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

2.5. 数据处理表1-2体积记录表(立方体)上中下平均值a(长)b(宽)c(高)表1-3体积记录表(圆柱体)第一次(上)第二次(上)第一次(中)第二次(中)第一次(下)第二次(下)平均值(直径)(高)2.6. 误差分析(1)不能消除器材因温度,气压等因素造成的影响,即系统误差。

(2)测量过程中的不同估读数值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引起误差。

3. 孔隙率的计算由已经测得的同一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带入得出孔隙率:-----(3-1)式中──石料孔隙率,%;──石料的密度,g/cm 3;──石料的表观密度,g/cm 3;4. 吸水率试验4.1. 试验目的通过吸水率试验,了解吸水率的含义,并熟悉一些基本材料的吸水率的测量方法。

4.2. 试验原理按下列公式计算吸水率(精确至0.01%):------(4-1)式中──石料吸水率,%;──烘干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吸水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

4.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天平(感重0.01g)、烘箱、石料加工设备、容器等。

4.4. 试验步骤(1)将石料加工成直径和高均为50㎜的圆柱体或边长为50㎜的立方体试件;如采用不规则试件,其边长不少于40~60㎜,每组试件至少3个,石质组织不均匀者,每组试件不少于5个。

用毛刷将试件洗涤干净并编号。

(2)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用天平称其质量(g),精确至0.01g(下同)。

(3)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可放些垫条如玻璃管或玻璃杆使试件底面与盆底不至紧贴,使水能够自由进入。

(4)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加水至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并再放置48h让其自由吸水。

这样逐次加水能使试件孔隙中的空气逐渐逸出。

(5)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g)。

4.5. 数据处理组织均匀的试件,取3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组织不均匀的,5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表格1-4 数据记录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4.6. 误差分析(1)温度应控制在105℃,若温度过低,水分将烘干不充分,使吸水率偏小;若温度过高,会破坏石材的组织结构,使组织水分失去,使吸水率偏高。

(2)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时,由于表面对水会有吸附作用,较难控制表面水分,在多个试件中各个的吸附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使各组结果有波动。

问题总结1、为什么把李氏瓶放在温水中恒温半小时?答:(1)防止热胀冷缩的误差;(2)加快分子运动,使气泡尽多的排出。

测烘干后试件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答:保证尽量在干燥环境中,同时操作要迅速准确,以减少试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烘干后的粉末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干燥器内冷却?答:因为烘干后的粉末如果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粉末重新又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样测定结果就不准确。

测吸水饱和后试件的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答:操作迅速准确,减少试件中的水分蒸发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如何确保试件已烘干至恒重?答:烘干冷却后测试件的质量,然后再将试件放回烘箱继续烘干,冷却后再测试件的质量,重复此方法至测得的试件质量不变为止(精确到0.01g)。

李氏瓶为什么咽喉部分突出?答:为了使加石料粉末时,李氏瓶中的气体能顺利逸出,否则会影响体积测量。

用牛角匙加石料粉末时应注意些什么?答:石料粉末不能大量倾倒,因为这样会妨碍李氏瓶中的空气排出,或在咽喉部分形成气泡,妨碍粉末的继续下落。

烘干时为什么把温度控制在105℃?答:因为105℃时,材料中的粗大孔和毛细孔中的水分都蒸干,又不至于损伤材料。

9、在吸水率试验中往容器中加水的步骤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一次直接加到淹没试件?答:先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加水至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并再放置48h让其自由吸水。

一次加水淹没试件会使试件孔隙中的空气不易排出,使试件吸水不充分。

10、在吸水率试验中往容器中加水的步骤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一次直接加到淹没试件?答:先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加水至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并再放置48h让其自由吸水。

一次加水淹没试件会使试件孔隙中的空气不易排出,使试件吸水不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