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质课教案_7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拓展势力范围,开展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揭示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探寻新航路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敬佩,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技术发展、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优质课教案_7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分析1500年前后,世界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日新月异,其中的关键就是本节的新知“探寻新航路”。
1、上承西欧新经济的萌芽和新思想的流行: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的第13、14课分别从经济和思想两方面再现14-15世纪的西欧社会:手工工场和租地农民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教会渐生异议,要求一种新的生活哲学,人文主义思潮流行起来。
西欧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特定的文化传统相互作用,呼唤出一群“哥伦布”的大探险活动。
因此,“探寻新航路”是西欧经济、思想等领域进一步寻求发展的产物,是西欧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共同追求的产物。
2、下启西欧新制度的重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16课再现了新航路探寻后西欧主要国家与“新世界”的密切联系,史证“探寻新航路”在深化西欧社会经济、思想变革的同时,也打破世界孤立;在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过程中,殖民制度也随之确立。
因此,我们在全面探讨“新路”缘起时,也要辩证分析其影响,认识到“哥伦布们”是弄潮儿的主力,但又绝不片面归功或归过于个人:时代众多因素共同作用,“新路”必然杨帆,又反作用于众多领域,最终引发西欧政治重建——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二)内容分析本课正文有三个子目: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通过全面解读课文,明确课文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和领会课标要求,我提炼出四个教学关键问题: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内涵,重点关注在史料实证中探究新航路的缘起,突出经济和思想根源。
在“过程”这个关键问题的教学中,用微课动态再现航程,提炼时空信息,突出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活动。
在“影响”这个关键问题的教学中,强调唯物史观化繁就简点到为止,下一课“早期殖民掠夺”的教学中会再作深入。
充分运用课后活动2的素材,发起“个人与时代”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生成正向的价值判断,实现情感升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明确、达成和检测学习目标的基本能力,因此我重在提供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达成学习目标方式,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意义。
2.了解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和成。
3.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依据教材内容动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通过列表对几位航计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指南针在航海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影响。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
可是在古代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通常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是方形的。
2.师:什么时候人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了证明?这一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二、教授新课(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师:请大家先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探寻新航路?什么又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条件?学生自读课文,梳理问题。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5 世纪欧洲掀起搜寻新航路热潮的原因,谁来根据课本说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补充讲解:历史原因:(1)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东方的商品受到欢迎,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昂贵,欧洲人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客观条件:(1)地理知识的进步: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航海技术的进步: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导航技术。
(3)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材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背景,讲述了欧洲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探寻新航路的动机、过程以及所引起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探寻新航路这一事件,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动机、过程以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航海家;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及主要航海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探寻新航路的动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已知的航线,进而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去探寻一条新的航线,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呈现主要航海家的生平事迹,如哥伦布、麦哲伦等。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探寻新航路》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的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欧洲航海家在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传播基督教,勇敢地开辟新航路的故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欧洲航海家探索新世界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中,学生可能对于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和地理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感受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并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的敬佩,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航海家的航行经历及其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分析法:分析航海家的勇敢和智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2.资料: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文字资料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提问:“为什么欧洲航海家要探寻新航路?”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介绍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经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单元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精品学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学习目标】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意义。
②识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和成就。
【自主预习】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社会根源(1)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人____________描绘的东方国家古老神秘、富庶昌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____________________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2.客观条件(1)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结合教材示意图,你能说出这些航海家的名字及他们各自的航线吗?航行时间迪亚士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____________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________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________,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练习题】一、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东西方贸易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
( )2.葡萄牙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印度西海岸。
( )3.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后来“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 )4.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5.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二、选择题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2.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_7

知识梳理:指导梳理“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完成学案相关知识。
海盗:古丝路上中国古代航海家最后的身影。
这时的海上丝路已成为单向的西来东往的贸易之路。
十三行:一曲海上丝绸之路的挽歌
▲(八)近代前期:与殖民战争相联系
多媒体展示资料: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下列有关知识:四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
思考、归纳、总结,谈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归纳整合和识记课本知识。
完成练习,归纳总结。
解析材料,思考回答。
完成学案有关内容。
读图、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归纳。
思考、回答、归纳,加深认识。
解析材料,思考回答。
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和平的活动。
思考、归纳、总结:
千年丝路辉煌:控制着海权、贸易的主动权。丝路沿途到处留存着文明交融的见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复习导入
视频导入:《海上丝绸之路》片头----这是一条伟大的航路。
观看、联想、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要回顾海上丝路的历史,为后面复习做铺垫。
回顾故过去:
知识梳理与问题探究
一、千年荣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和文明
二、百年之殇——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小活动:“海上丝路知多少”。
●小试牛刀(测评练习):
引导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四)元朝:海上丝路的鼎盛时期。
知识梳理:指导完成学案:马克•波罗来华。
明确:海上丝路进入鼎盛时期。
补充介绍:“官本船”制度。
出示《元朝交通路线图》,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公开课教学设计_7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 ,补充相关的图文资料,通过研读、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等方式来加深理解,提升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欧洲探险家们 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学习目标】1. 了解欧洲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2. 知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航行的基本情况,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背景;了解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事迹。
【教学难点】总结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工具】希沃白板、IPAD 、蓝墨云班课、白板笔一 概念。
直接原因: 奥斯曼帝教学 过程教师活动 导入:这是坐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座雕塑,根据你的观察,你 认为这座雕塑反映了什么?(教师提示观察其形状、人物、发挥 同学们的历史想象) 教师总结:这是一座“地理大发现纪念碑”,是在葡萄牙亨利王子去世后 年兴建的。
雕塑生动地再现了以亨利王子为代表的葡萄牙人对海 洋探险的执着。
很多航海家就是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开始探险, 开辟出了一条条新的航路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
500 学生活动 设计意同学观看 雕塑图片, 发挥想象 力,思考回 答引入历 史纪念 景点图 片,引 导学生 进入教 学情 境。
老师讲解概念:“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航海家开辟了新的航海路线,这些航 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又被誉为“地理大发现”学生齐读 。
“新航 路”这东方的诱惑活动一:探究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71页,分析下面材料,把它归类。
请把序号 填到相对应的类别中,并解释说明。
类别:原因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条件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回答 自己能够 总结出相 关内容。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商品经济 日益发达, 使欧洲人 渴望开拓 海外市场。
通过阅 读课本 观看图 片和材 料,提取历史 信息, 培养学 生阅读 和理解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分析
1500 年前后,世界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日新月异,其中的关键就是本节的新知“探寻新航路”。
1、上承西欧新经济的萌芽和新思想的流行: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的第13、14 课分别从经济和思想两方面再现14-15 世纪的西欧社会:手工工场和租地农民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教会渐生异议,要求一种新的生活哲学,人文主义思潮流行起来。
西欧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特定的文化传统相互作用,呼唤出一群“哥伦布”的大探险活动。
因此,“探寻新航路”是西欧经济、思想等领域进一步寻求发展的产物,是西欧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共同追求的产物。
2、下启西欧新制度的重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16 课再现了新航路探寻后西欧主要国家与“新世界”的密切联系,史证“探寻新航路”在深化西欧社会经济、思想变革的同时,也打破世界孤立;在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过程中,殖民制度也随之确立。
因此,我们在全面探讨“新路”缘起时,也要辩证分析其影响,认识到“哥伦布们”是弄潮儿的主力,但又绝不片面归功或归过于个人:时代众多因素共同作用,“新路”必然杨帆,又反作用于众多领域,最终引发西欧政治重建——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二)内容分析
本课正文有三个子目: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
船队全球航行。
通过全面解读课文,明确课文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和领会课标要求,我提炼出四个教学关键问题: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内涵,重点关注在史料实证中探究新航路的缘起,突出经济和思想根源。
在“过程”这个关键问题的教学中,用微课动态再现航程,提炼时空信息,突出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活动。
在“影响”这个关键问题的教学中,强调唯物史观化繁就简点到为止,下一课“早期殖民掠夺”的教学中会再作深入。
充分运用课后活动2 的素材,发起“个人与时代”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生成正向的价值判断,实现情感升华。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明确、达成和检测学习目标的基本能力,因此我重在提供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达成学习目标方式,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我会尝试融入前沿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设计不同思维情境和多层问题链,搭建表达奇思妙想的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能动,以期疲倦、滞后的九年级山区学生在生成新知的同时,保有课堂新鲜感、认可学科魅力并肯定自我成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核心知识):哥伦布等人的航行过程、缘起和影响,航路“新”的体现,新航“路”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关键能力):辨图、析史,释影,提炼信息、有效关联、准确表述,生成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备品格):客观评价航海家们言行,全面考察新生变化,及时捕捉精神体现,生成正向的价值判断。
四、教学立意:
围绕课题“探寻新航路”之“路” ,设计路之始、路之源、路之向、路之省这条明线,以“新”贯穿始终,落实过程、缘起、影响、内涵四个教学关键问
题;在个人、国家、天下这条暗线中,觉察融合,反思冲突,升华主题——在尊重人性、敬畏法规中追求个人价值、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将新人、新路置于时代,重“走”航路,构建时空观念,认识到远洋探险活动不是个人英雄或草莽行为,而是当时西欧众多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植于经济和思想的新生。
难点:对新人、新路全面考察,再“生”判断,在历史解释中践行唯物史观,认识到新路的探寻过程也是西欧人对“新发现地”的殖民过程,在客观上又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流,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最终引发西欧政治重建。
六、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
学生活动:读“ 2世纪托勒密绘制世界地图”和“ 1569 年墨卡托绘制地图”,思考欧洲人笔下的地图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大国崛起》视频剪辑,思考欧洲人重绘世“界”的直接因素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探寻新航路” :墨卡托地图中美洲被“界”
入世,视频中“地理大发现” ,都与新航路的探寻密切相关。
环节二:生成(一)路之始:新路航何处?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结合教材72 至73 页,描绘地图航线,完善表格要点,对新知进行解读,如:谁人领航?航路向哪?新在何处?
教师活动:投屏展示部分作品,及时评价,夯实基础。
小结点明关键问题:领航“人”是一群“哥伦布” ,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相同的是都敢于挑战神权张扬个性;航路“新”在对对未知的发现、对已有的延伸和对猜想的实证。
(二)路之源:新路因何来?
学生活动:阅读四则史料、“ 14 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 ,结合教材70 至71 页探讨:航路未知,为什么有人以身犯险?旧路通航,为何弃旧寻新?葡萄牙、西班牙为何领先?
教师活动:参与讨论,进行读史的方法指导——提炼信息、有效关联、准确表述,突出重点。
投屏展示部分作品,小结点明关键问题:经济新发展、思潮新主张、寻金新热潮、连接新阻碍和技术新突破为“探新”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中资本主义新经济的萌芽是根本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商道的控制是直接原因。
(三)路之向:新路生何变?
学生活动:读图辨析新路通航前后欧洲商贸中心、内容、范围等处的异同,读图读史再现新路领航者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所作所为,结合教材74 页第一段
分析新路影响,丰富新路内涵。
教师活动:参与讨论,进行析问的方法指导——唯物史观,易化难点。
小结点明关键问题:新路催生一系列新变化,如新中心、新联系和新世界等,横向、纵向、积极、消极等变化相互交织,新路已不仅是一条风浪起伏的地理航线,也是一条个人荣辱、国家兴衰、天下捭阖之路。
(四)路之省:新路遗何思?
学生活动:观看《大国崛起》视频剪辑,结合教材74 页课后活动2 再识新路并探讨:“哥伦布们”是英雄或魔鬼?海洋、太空是深渊或纽带?
教师活动:分享自己对新路的历史解释,联系今年4 月22 日至25 日青岛多国海军活动的现实,生成价值观:肯定“哥伦布们”在政治地理中的贡献,鼓励对海、空等未知世界的探寻,不放弃对文明的追求,但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请尊重人性、遵守法规,共生和谐。
环节三:总结
以“路”为线,以“新”作引,再现“探寻新航路”中从新渴求到新探寻到新变化的关键事件及各事件之间的密切关联,回归教材,落实课标,强化重点,再明主题。
环节四:反馈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重建新知,个性内化。
七、教学反思
(一)既得满足
1、学生学习:
学生清楚课程学习目标并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活动建设课堂,在广泛和深入地思维碰撞中检视目标达成情况。
2、教师教学
课程教学环节清晰,围绕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依次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和内化解释,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3、课程性质明确立意,整合资源,设问题链驱动教学,及时评价,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情境体验,重视程序性知识的生成。
4、课堂文化
精选图文资料,融合多媒体技术,关注高级知识技能,尝试在思考、民主、创新和关爱的氛围中,师生共建务实且个性的课堂。
(二)成长空间有意给予学生天马行空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捕捉学生在建设课堂中生成的个性目标,探索“立德树人”可行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附1:课堂板书
附2: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课堂板书
第T性姝十新就色翘蠻[二=>崗株才站瓦iZ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旺眷字
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