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概念总结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
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把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1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1/等于4 ,所以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
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六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必背知识点。
一、语文。
1. 古诗词。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文言文。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 日积月累。
- 描写春天的诗句:- 关于诚信的名言:- 关于爱国的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二、数学。
1. 负数。
- 负数的定义: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例如: - 1, - 2等。
在数轴上,负数位于0的左侧。
2. 圆柱与圆锥。
- 圆柱的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一样;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V = Sh=π r^2h)。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负数。
1. 负数的定义。
-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我们引入负数。
像 - 3、- 5.5、- 2/3等带有负号“ - ”的数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像3、5.5、2/3等正数前面加上“+”号(也可省略“+”号)的数叫做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比0大。
3. 数的大小比较。
- 比较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负数<0<正数。
-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越小。
例如 - 5< - 3。
二、百分数(二)1. 折扣。
-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是原价的80%,七五折就是原价的75%。
- 原价×折扣=现价;现价÷折扣 = 原价;现价÷原价=折扣。
2. 成数。
-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35%。
- 解决成数问题的方法与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类似。
3. 税率。
-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 = 应纳税额÷税率。
4. 利率。
- 单位时间内(如1年、1月、1日等)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金=利息÷(利率×存期);存期 = 利息÷(本金×利率)。
三、圆柱与圆锥。
1. 圆柱。
- 圆柱的认识。
-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1.分数运算:
-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及其混合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乘法法则,理解倒数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
2.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如折扣、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
4.圆:
-圆的基本概念,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心角、弧、扇形、圆锥和圆柱的相关计算。
-圆周率π的认识和应用。
5.统计与概率: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绘制。
-可能性的大小比较,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
6.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线定义和画法。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7.代数初步:
-用字母表示数,列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解决问题。
-解简易方程,包括一步方程和两步方程。
8.解决问题策略: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比例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
5=y×1。
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1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是由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长方形。
3、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和底面相对的位置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
4、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πdh+πd2/2 或S表=2πrh+2πr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5、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6、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复习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所以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π×半径2如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把它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细越好,再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形状改变了,但体积没变,那么就可以发现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是相等的,长方体的高也与圆柱的高相等,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也就等于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1、圆柱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的两个圆.(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7.圆柱的体积: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s表=s侧+2s底.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V=Sh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9、圆锥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10、圆锥的母线: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顶点的距离.圆锥有无数条母线.11、圆锥的侧面: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而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的长.12、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展开图弧长)×母线÷2;13、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rrπ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1)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3)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等低等高)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1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单元比例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5、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出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7、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12、比例尺的分数(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13、应用比例尺画图(1)写出图的名称、(2)确定比例尺;(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6)标出比例尺1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15、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第四单元统计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2、统计种类: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3、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4、条形统计图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5、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6、扇形统计图(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2)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a)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第五单元抽屉原理1、抽屉原理(一):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2、抽屉原理(二):把多于mn(m乘以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1的物体.3、抽屉原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判断什么抽屉.什么是物体?4、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文中几个“之”的意思(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一、易写错的字词蒸融锻炼幸而语重心长插秧初旬蒜瓣翡翠鞭炮张灯结彩截然逛庙会书籍抽屉恐怖乱蓬蓬精兵简政拘留乖巧围裙橱窗抽噎撇嘴揉皱打搅眯缝裂缝头衔机械司空见惯领域见微知著二、易错的读音学弈(yì)鸿鹄(hóng hú)盘盂(yú)沧沧(cāng)凉凉萦(yíng)绕一摞(luò)歉疚(jiù)不知所措(cuò)肩胛(jiǎ) 搔(sāo)痒窈窕(yǎo tiǎo) 纽(niǔ)扣渺(miǎo)小鼻涕(tì)爱憎(zēng)蜜饯(jiàn)掺(chān)和又甜又黏(nián)通宵(xiāo)娴(xián)熟小贩(fàn)毛驴(lǘ)水浒(hǔ)传腊八粥(zhōu)野马脱缰(jiāng)吞噬(shì) 巫(wū)女青面獠(liáo)牙招徕(lái),优哉(zāi)游哉粤(yuè)东北奇葩(pā)偏僻(pì)糯(nuò)米夯(hāng)筑八卦(guà)贮(zhù)仓竹篾(miè)茅(máo)草迎风引吭(háng)嘶(sī)哑渺渺(miǎo)土馕(náng)深邃(suì)妩(wǔ媚豁(huò)达乐观军阀(fá)僻(pì)静皮靴(xuē)宪兵(xiàn bīng) 舅姥(lǎo)爷李大钊(zhāo)围歼(jiān)千钧(jūn)一发璀璨(cuǐcàn)迁(qiān)移铭(míng)记追悼(dào)会朦眬(méng lóng)喔喔(wō)哆嗦(duō suō)蜷(quán)着腿火柴梗(gěng)楦(xuàn)头保(bǎo)佑棒(bāng)子别墅(shù) 泥鳅(q iū)小崽(zǎi)子烟囱(cōng) 稀粥(zhōu)鲇(nián)鱼山鹬(yù)鹧鸪(zhègū) 小枞(cōng)树逮(dǎi)住它醉醺(xūn)醺暖炕(kàng) 梗(gěng)概畏(wèi)惧桅(wéi)杆简陋(jiǎn lòu) 北纬(wěi)斫(zhuó)痕日晷(guǐ)脏(zāng)兮兮墓(mù)地小木筏(fá) 杰克逊(xùn)吹嘘(xū)衣衫褴褛(lán lǚ) 溺(nì)水倒毙(bì)措cuò)施煞(shà)白溶(róng)解沉淀(diàn) 烟熏(xūn)火燎(liǎo) 迄(qì)今遨(áo)游鲲(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苍穹(qióng) 猝(cù)然长逝不懈(xiè)力锲(qiè)不舍漩(xuán)涡(wō) 石蕊(ruǐ) 华罗庚(gēng)侃(kǎn)侃而谈真伪(wěi) 糊(hù)弄泅(qiú)水盘盂(yú)头涔涔(cén)泪潸潸(shān)伶俐(líng lì)徘徊(pái huái )汲(jí)水秽(huì)物黏(nián)合剂摇曳(yè)戳(chuō)脸三、课文重点内容:1文言文两则1.课文简说。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 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荷塘月色》《背影》《春》。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3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和时间赛跑》。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北京的春节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12、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_______司马迁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14、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相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本文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
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
18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漠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的忘我精神。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是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第三件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是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把“?”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考试常考内容总结1、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