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总结
系统操作员小我总结6篇

系统操作员小我总结6篇篇1作为一名系统操作员,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掌握了各项技能,不断提升自我。
在此,我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成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总结。
一、工作内容及成果1. 系统维护与管理作为系统操作员,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系统更新、数据备份、服务器监控等。
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操作用户支持我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在线沟通、电话、邮件等方式,我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3. 操作流程优化我积极参与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操作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
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系统故障处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故障。
我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故障排查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并解决。
2. 用户操作不当问题部分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导致系统出现问题。
我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用户的操作水平,减少误操作。
三、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1. 技能提升作为一名系统操作员,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具。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 拓展相关领域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我将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
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 职业规划目标我的职业规划目标是成为一名高级系统管理员或系统架构师。
我将为此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团队合作和自我提升1. 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团队协作,我完成了许多任务,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 自我提升除了工作之外,我还注重自我提升。
我积极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还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操作系统的发展总结

操作系统的发展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的操作环境。
从早期的简单操作系统到如今功能强大、多样化的现代操作系统,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变革。
早期的操作系统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那时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程序员使用计算机,功能相对简单。
例如,批处理操作系统通过将一系列作业按照顺序依次处理,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缺乏交互性。
用户需要将作业提前准备好,然后交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无法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进行干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时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都感觉自己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
通过时间片轮转的方式,为每个用户分配一定的CPU 时间,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时间内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这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20 世纪 70 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这也促使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微软的 DOS 操作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
DOS 操作系统基于命令行界面,用户需要通过输入特定的命令来完成各种操作。
虽然它的操作相对复杂,但为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操作系统的面貌。
苹果的 Macintosh 操作系统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引领了这一潮流。
图形用户界面采用了直观的图标、窗口和菜单等元素,使得计算机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用户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命令,只需通过鼠标点击和拖拽等操作就能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操作系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网络操作系统不仅要管理本地的资源,还要支持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
例如,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使得企业能够构建复杂的网络环境,实现文件共享、打印服务、数据库管理等功能。
操作系统原理总结

操作系统原理总结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负责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各种活动,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操作系统的原理。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处理机管理的任务是合理地分配和调度处理机资源,以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性能。
进程是处理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操作系统通过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进程调度等手段来管理进程。
进程调度算法决定了哪个进程将获得处理机资源,常见的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等。
存储器管理的目标是为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内存环境,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内存分配方式有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两种。
连续分配包括单一连续分配和分区分配,离散分配则包括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和段页式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器技术通过将部分程序和数据暂时存放在外存上,使得计算机能够运行比实际内存更大的程序。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控制各类 I/O 设备,方便用户使用设备,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分配、设备驱动、设备缓冲和设备独立性等方面。
设备分配算法要考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请求的优先级。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设备硬件之间的接口,负责控制设备的操作。
设备缓冲可以减少 I/O 操作的次数,提高系统的性能。
文件管理负责对文件进行组织、存储、检索和保护。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按名存取的方式,方便用户对文件进行操作。
文件的逻辑结构有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物理结构有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有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和位示图法等。
文件的保护机制可以防止文件被非法访问和修改。
用户接口是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分为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
命令接口包括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则通过系统调用为用户程序提供服务。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有单体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和客户/服务器结构等。
操作系统总结

操作系统总结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程序运行环境和用户接口。
在计算机领域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总结和探讨操作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发展趋势。
一、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并发性:操作系统能够同时管理多个程序的执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利用率。
2. 共享性:操作系统可以合理调度和分配计算机资源,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这些资源。
3. 随机性:操作系统的执行逻辑是非确定性的,与外部事件和用户操作等相关。
4. 虚拟性:操作系统通过虚拟技术,将实际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
5. 持久性:操作系统能够将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在持久存储设备中,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下列主要功能:1. 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外部设备等。
2.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能够创建、销毁和调度进程,确保程序的有序执行。
3.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机制,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实现程序的加载和运行。
4.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组织计算机上的文件,提供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接口。
5.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设备管理机制,控制和调度计算机上的硬件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
6.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用户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计算机系统。
三、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以下是操作系统发展的趋势:1. 分布式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分布式系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实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需要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
3.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能够将一台计算机划分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运行着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硬件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windows操作系统实训总结

windows操作系统实训总结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训后,我对Windows 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训,我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高级特性,并学会了如何高效地使用和管理Windows系统。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总结和感悟。
一、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
它以其简洁易用的界面、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兼容性而备受用户青睐。
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经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实训内容和学习收获在实训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
我们学会了创建和管理用户账户、安装和卸载软件、设置系统配置等基本操作。
同时,我们还深入学习了Windows系统的高级特性,如安全性设置、网络共享、系统备份和恢复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逐渐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各种快捷键和常用命令,提高了系统使用的效率。
我学会了如何调整系统的外观和个性化设置,使得系统界面更符合个人喜好。
此外,我还了解了Windows的故障排除和故障恢复功能,能够应对常见的系统问题并解决它们。
三、实训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在实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难点。
例如,在进行系统配置时,我对一些高级选项和设置不太熟悉,不知道如何正确配置。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查阅官方文档和参考书籍,逐步掌握和了解每个选项的功能和作用。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实验课和讨论课,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训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
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装和卸载软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我能够基于实际需求,调整系统的配置和外观,提高了操作的个性化体验。
然而,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篇一:通过这一学期学习,才慢慢接触专业课。
刚开始觉得挺难得我都有点不想学这个专业了,慢慢的我觉得有趣多了。
虽然我学的不是很好,最起码我能给自己装系统了。
我给自己的电脑装过window7、xp系统。
从一开始连个cmos设置都不会进去,到现在能装各种机型的系统。
让我最高兴的事是我会建立网站了,以及能制作出复杂点的,漂亮的网页了。
从刚开始学装windowserver20xx时,我真的懵懵懂懂的,那开始是真的不想学这个专业了,那段时间还学java编程,我真的快崩溃了,后悔自己干嘛学这个专业,我根本就是没有天赋,感觉大学这四年完蛋了,大一大二还没有感觉,现在真实的感受到了,但后来发现,我是越来越感觉有兴趣了,只要肯付出课后肯钻研,就一定会有一点收获的。
通过这次网页课程设计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运用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及老师的指导,通过自身的实践,创作出积聚个人风格、个性的个人网页。
总体来说,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此次网页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这次设计的机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网页世界,去不断的学习,去不断的探索;同时去不断的充实,去不断的完善自我,在网络的天空下逐渐的美化自己的人生!做好页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个人主页的选题、内容采集整理、图片的处理、页面的排版设置、背景及其整套网页的色调等很多东西。
本次课程设计不是很好,页面过于简单,创新意识反面薄弱,这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有耐心、坚持,不断的学习,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才能设计出好的web页面。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的对网页和网站课程设计,有收获也有遗憾、不足的地方,但我想,我已经迈入了网页设计的大门,只要我再认真努力的去学习,去提高,凭借我对网页设计的热情和执着,我将来设计出的网页会更加专业,更完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篇二: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即将结束。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定义: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作用1.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 作为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3.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分时系统原理和特征原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4、脱机I/O 原理: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
优点:减少了CPU 空闲时间、提高了I/O 速度。
5、操作系统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特征是什么?(并发)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第二章进程管理1 、进程定义、进程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和异步性)1.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2、进程的基本状态、相互转换原因及转换图(三态)就绪、阻塞、执行3、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相互转换原因及其转换图(五态)活动就绪、静止就绪、活动阻塞、静止阻塞、执行4、什么是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的作用进程控制块是用于描述进程当前情况以及管理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
1. 作为独立运行基本单位的标志。
2. 能实现间断性运行方式。
3. 提供进程管理、调度所需要的信息4. 实现与其他进程同步与通信5、临界资源定义、临界区的定义一次只能为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每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称为临界区。
6、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7、记录型信号量的定义,信号量值的物理意义,wait 和signal 操作8、AND 型信号量的定义,Swait 和Ssignal 操作9、经典同步算法:①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算法;②不会死锁的哲学家就餐问题算法;③读者-写者问题算法10、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算法(前驱关系、类经典同步问题)11、高级进程通信三种类型。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一经过一天半的战斗,终于把操作系统概论这本书给拿下了。
对于曾经专业课学过一些电脑硬件知识的我来说,这本书更加吸引我,以前一些听过的名词或高大上的词语在这本书上被详细介绍了,看的非常有收获。
下面来总结下自己的收获:首先第一章引论,在这里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包括了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接下来就是第一章的重点:操作系统。
如下图: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
微软的windows系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ms-dos---windows3---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再到现在win7、8甚至win10,微软始终在进步。
unix是一个通用的交互式分时操作系统,有at&t公司下属的bell实验室开发,在诞生后,源代码就一直公开,用户可以参与到unix的升级中。
unix的特点:1.短小精悍;2.可装卸的多层次文件系统;3.可移植性好;4.网络通信功能强。
linux是网络时代的产品,继承于unix,并做了很多改进。
第一章总领了全书,后面的二三四五六章都是讲的计算机的各种管理,总结如下图:在这里我把每章中的重点用红色的颜色标记出来了,这样在精读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的向外扩散,抓住考点,征服考试。
第一遍阅读画的有点粗糙,在精读的时候再大大的丰富下。
操作系统学习总结2这里的设备指的是i/o设备,即冯若依曼所提出的计算机五大部件的输入/输出部件,在五大部件中占其二,可想其重要行了,现在,开始我的总结之旅了i/o系统可以分为:微机i/o设备和主机i/o设备。
这两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还是不太清楚。
感觉微机i/o比主机i/o要简单。
对i/o系统的管理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程序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好比学51单片机编汇时反复去检测一个端口是否有要求的信号来一样,简单,但对cpu利用率太太太太太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顺序存放记录1、记录2、…、记录8时,试计算读出并处理8条记录的总时间;
(2)给出优化分布8条记录的一种方案,使得总处理时间缩短,计算出这个方案所花费的总时间。
0044
1622
1000
2750
1354
36
0332
0984
0014
066
(1)系统此时处于安全状态吗?
(2)若此时进程 发出request1(1,2,2,2),系统能分配资源给它吗?为什么?
解:
进程
ABCD
ABCD
ABCD
ABCD
0044
0032
0012
(1622)
1654
2750
1000
1750
第五章设备管理
一、填空题
缓冲技术分为单缓冲、双缓冲和多缓冲。
二、简答题
1.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
答:为了解决CPU与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协调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的问题;
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减少I/O操作对CPU的中断次数,放宽对CPU中断响应的要求。
2.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其好处是什么?
(3)进程 发出请求向量request2(1,0,1),系统能把资源分配给它,因为 =(1,0,1)+(5,1,1)=(6,1,2),可形成安全队列。
29.系统有A、B、C、E共4种资源,在某时刻进程 、 、 、 和 对资源的占有和需求情况如下表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进程
ABCD
ABCD
ABCD
0032
1.8
Job3
8:40
30
8:40
9:10
30
1
Job4
8:50
10
8:50
9:20
30
3
平均周转时间T=(150+90+30+30)/4=75min
带权平均周转时间W=(2.5+1.8+1+3)/4=2.075
17、如果在限制为两道的多道程序系统中,有4个作业进入系统,其进入系统时间、估计运行时间列于下表中。系统采用SJF作业调度算法,采用SRTF进程调度算法,请填充下表。
优先数
Job1
8:00
60
1
Job2
8:30
50
2
Job3
8:40
30
4
Job4
8:50
10
3
解: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知
作业名
进入后备队列的时间
执行时间/min
开始执行时间
结束执行时间
周转时间/min
带权周转时间
Job1
8:00
60
8:00
10:30
150
2.5
Job2
8:30
50
8:30
10:00
90
4.文件的逻辑结构: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物理结构:顺序、连接、直接、索引文件。
二、计算
如果一个索引节点为128B,磁盘块指针长4B,状态信息占用68B,而每块大小为8KB。试问索引节点中有多大空间留给磁盘块指针?使用直接、一次间接、二次间接和三次间接指针分别可表示多大的文件?
解:索引节点容量=状态信息块占用的容量+磁盘指针块占用的容量
3.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
4.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5.操作系统接口分为:程序接口和作业接口。
6.当前主流的两种操作系统为:Windows OS和Linux OS。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周转时间=完成时间-提交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运行时间(或执行时间)
(2)给出优化分布8条记录的一种方案,使得总处理时间缩短,计算出这个方案所花费的总时间。
解:读一个区所用时间为16/8=2ms
(1)读取并处理记录1的时间t1=2+5=7ms
读取并处理记录2的时间t2=1+2×5+2+5=18ms
总处理时间 =t1+7×t2=7+7×18=133ms
(2)读取并处理记录1的时间t1=2+5=7ms
3.死锁:如果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此集合中的其他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陷入僵持的局面称为死锁。
4.死锁产生的条件:互斥条件、占有和等待条件、不剥夺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二、分析操作
采用pv信号量操作来实现以下两种算法
1)消费者—生产者问题
2)读者—写者问题
三、计算题(银行家算法)
FCFS即先来先服务算法
SJF即最短作业优先算法
SRTF即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算法
8、在道数不受限制的多道程序系统中,作业进入系统的后备队列时立即进行作业调度。现有4个作业进入系统,有关信息列举如下,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均采用高优先级算法(规定数值越大则优先级越高)。
作业名
进入后备队列的时间
执行时间/min
后续读取并处理需t2=8×4+10×3=62ms
总处理时间 =t1+t2=7+62=69ms
第二类计算题:移动臂调度算法(磁盘寻道算法)
1.假定磁盘有200个柱面,编号0~199,当前存取臂的位置在143号柱面上,并刚刚完成125号柱面的服务请求。如果请求队列的先后顺序是:86,147,91,177,94,150,102,175,130;试问:为了完成上述要求,下列算法存取臂所移动的总量是多少?并计算存取臂移动的顺序。
(1)“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2)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
(3)扫描算法SCAN
(4)电梯调度算法
第六章文件管理
一、知识点
1.文件名由文件名称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前者用于识别文件,后者用于区分文件类型,中间用“.”分割开来。
2.文件是由文件名字标志的一组信息集合。
3.文件名是字母或数字组成的字母数字串。
作业
进入系统时间
估计运行时间/min
开始运行时间
结束运行时间
周转时间/min
Job1
10:00
30
10:00
11:05
65
Job2
10:05
20
10:05
10:25
20
Job3
10:10
5
10:25
10:30
20
Job4
10:20
10
10:30
10:40
20
平均周转时间T=(65+20+20+20)/4=31.25min
按中断事件的来源和实现手段划分:硬中断、软中断。
3.进程是指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计算活动,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4.程序与进程区别:“程序”自身只是计算任务的指令和数据的描述,是静态概念无法刻画程序的并发特性,系统需要寻找一个能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概念,这就是进程。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一、知识点
1.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方便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坏境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的功能:OS作为用户接口和服务提供者、OS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OS作为资源管理者和控制者、OS作为程序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即:索引节点中磁盘指针块的大小为
文件块的数量为
由于一次间接、二次间接、三次间接共占用3个指针块,那么剩余即直接指针块
块
直接指针表示文件大小为:
一次间接指针表示文件大小为:
二次间接指针表示文件大小为:
三次间接指针表示文件大小为:
注:如有错误请自行改正!!!
28.设当前的系统状态下,此时Aavilable=(1,1,2)。
进程
Claim
Allocation
3 2 2
1 0 0
6 1 3
5 1 1
3 1 4
2 1 1
4 2 2
0 0 2
(1)计算机各个进程还需要的资源数Cki-Aki。
(2)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为什么?
(3)进程 发出请求向量request2(1,0,1),系统能把资源分配给它么?
5.进程三态模型及其状态转换:
第三章同步、通信与死锁
一、知识点
1.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叫“临界区”,共享变量代表的资源叫“临界资源”。
2.临界区的调度原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老管版)
临界区的调度原则:互斥使用,有空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择一而入,算法可行。(课本)
按照图5.4(b)所示方式对信息优化分布:当读出记录A并处理结束后,恰巧旋转至记录B的位置,立即就可读出记录B并处理。按照这一方案,处理10条记录的总时间为10ms(旋转到记录A的平均时间)+10×[2ms(读记录)+4ms(处理记录)]=70ms,所花费的时间是原方案的1/3。如果有众多记录需要处理,所56
3
0984
0332
0652
1986
066
0014
0656
1
(1)系统此时处于安全状态,安全序列为 、 、 、 、 ;
(2)若此时进程 发出request1(1,2,2,2),系统不能分配资源给它,由于 =(1,0,0,0)+(1,2,2,2)=(2,2,2,2)无法形成安全队列。
解:读一个区所用时间为20/8=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