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第1课~第11课)(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第1课~第11课)(附答案)

期中测试(第1课~第11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聊城茌平质检)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是谁的功绩(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2019恩施咸丰质检)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下列哪一项治国措施最能直接体现这个观点( )A.选用良臣,提高行政效率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简法轻刑,重新修订法律D.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4.他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他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2019岳阳)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康乾盛世6.(2019重庆)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实用的生活用具7.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A.张骞出使西域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入藏D.玄奘西游8.如果给右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9.“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2019滨州)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1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在唐朝时期发明的?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杨广D. 李旦3. 唐朝的都城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南京4.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下确立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5.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2.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3. 唐朝的都城是洛阳。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高宗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______的统治下确立的。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______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 简述唐朝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简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5. 简述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的看法。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四大发明的看法。

3.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对外交流的看法。

4.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的看法。

5.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看法。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七下历史填空题

七下历史填空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填空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小组______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___夺取___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他就是__。

__年,隋朝军队灭掉__最后一个朝代__,南北重归统一。

2、___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__、___、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了大量粮食、布匹。

据史书记载,可以供用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3、__为了,于____年开通了隋朝大运河,它以___为中心,北达(今),南至(今),自北向南分为、、、四段,(历史作用)。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与历史上的相似。

2、618年,建立,定都,他就是。

“房谋杜断”是指和。

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被称为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3、唐太宗统治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4、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是,她改国号为,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称她的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1、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即位,才稳定了局面。

2、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为宰相,砺精为治。

3、唐玄宗时,在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栽培,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多都是从传入。

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之风全国盛行。

4、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

还创制新的灌溉工具。

5、陶瓷业在唐代有重要发展,、、最为有名。

其中,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6、唐朝的商业大都市有、、、。

7、长安城宏伟富丽,分为和,是居民住宅区,是繁华的商业区,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人口上百万。

8、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9、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选拔官员。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制”1、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以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

他就是。

589年,隋灭,统一全国。

他统治期间,出现了“”的局面。

2.、618年,建立唐朝。

626年,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为年号。

3、改革措施:①;他任用、、和等在中担任要职②,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以代替劳役。

③,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等学校。

⑤,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4、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政治、社会、国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提拔了、等名臣。

2、唐玄宗名叫。

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①②③。

④⑤。

3、意义: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时期,史称“”。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选拔官员。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和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其次是。

2、科举考试的程序:先在州府,合格参加尚书省组织的,武则天创立了,最后,经吏部考核后量才任用。

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一种新的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从转变为为主,有利于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沿用1300多年。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有:、、、。

2、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初,唐太宗把嫁给。

唐中宗时把公主嫁给,823年唐蕃正式,并建立会盟碑。

3、南诏是和的先民。

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1-14课)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1-14课)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1-14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2)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贯通南北大运河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概况: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三: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62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表现:(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 贞观新政措施(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复习题(1--12课)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复习题(1--12课)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8、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多次减轻租税, ①、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多次减轻租税,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 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 从谏如流, 从谏如流, 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房玄龄 重用敢于直言 为相,人称“ 为相,人称“ ”, 杜如晦 房谋杜断 的 魏征 和能征善大将李靖、李勣(jī)等。 和能征善大将李靖、李勣(jī) 加强中央集权: ③、加强中央集权:沿用 隋 朝的 三省六部制 ,增加 宰相人数,防止宰相专权;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宰相人数,防止宰相专权;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完善科举制度: ④、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常设科目是 明经 科 和 进士 科 。明经科主要考 儒家经典 。进士科主 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要考 诗赋 和 政论 ,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22、隋朝工匠 李春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 是世界上 、 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3、 晚唐 时期印制的《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时期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 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的雕版印刷品。 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2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的 实测子午线长度的 、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 本名张遂。 是 僧一行 ,本名张遂。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 恒星移动 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 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8年提出的 年提出的 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1000 年。 2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 、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主张医生不贪, 孙思邈 有同情心, , 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时期的 著有《 后世尊称他为“ 著有《 千金方 》,后世尊称他为“ 药王 ”。 (或 唐本草》 26、唐政府组织编著的《 新修本草 》, 《唐本草》) 、唐政府组织编著的《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 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集团订制第二学期学情监测试卷(NHSY)七年级历史(BBRJ)测试范围:1-14课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隋统一之初,原陈朝的强宗大族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隋中央之间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

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隋炀帝时()A.兴兵灭陈朝B.开通大运河C.设置安西都护府D.完善三省六部制2.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

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是历朝唯一的选官制度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C.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

开创这一做法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完善三省六部制度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5.下述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李白《少年行二首》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白居易《胡旋舞》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

李颀《听安万善吹篝巢歌》南山截竹为翳巢,此乐本自龟兹出。

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B.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C.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6.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专权B.政局动荡C.内重外轻D.武将专权7.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句描绘了唐朝的()A.农业的进步B.商业繁荣C.手工业成就D.社会风气8.唐朝制作螺钿镜时,是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阿富汗的蓝宝石镶嵌在铜镜背面,构成五彩斑斓的图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填空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填空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 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朝大运河(1)目的:(2)大运河以 ( 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自北向南分为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勾通南北交通,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 618年,(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 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4.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1)原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罚。

(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

(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制”1、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以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

他就是。

589年,隋灭,统一全国。

他统治期间,出现了“”的局面。

2.、618年,建立唐朝。

626年,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为年号。

3、改革措施:①;他任用、、和等在中担任要职②,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以代替劳役。

③,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等学校。

⑤,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4、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政治、社会、国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提拔了、等名臣。

2、唐玄宗名叫。

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①②③。

④⑤。

3、意义: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时期,史称“”。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选拔官员。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和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其次是。

2、科举考试的程序:先在州府,合格参加尚书省组织的,武则天创立了,最后,经吏部考核后量才任用。

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一种新的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从转变为为主,有利于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沿用1300多年。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有:、、、。

2、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初,唐太宗把嫁给。

唐中宗时把公主嫁给,823年唐蕃正式,并建立会盟碑。

3、南诏是和的先民。

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的、和是为中日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2、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最突出的是高僧.他不畏艰难,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3、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唐朝贞观年间,僧人,从长安出发,求取佛经,写出《》。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七学习主题: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1、916年,生活在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

947年,改国号为辽。

2、年,大将()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定都今(),史称北宋。

后来他又通过“杯酒释兵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局面。

3、11世纪初,族首领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之盟”。

5、1115年,族首领建立金朝,定都上京。

1125年,金灭;1127年,金军灭。

史称“靖康之变”。

6、1127年,()重建宋朝,以为都城,史称“南宋”。

抗金雄师中以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特点: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的发展速度更快。

2、表现: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在丘陵山地修造,扩大了耕地面积。

太湖流域的和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

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1、纺织业:南宋时在南方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

2、制瓷业:南方的制瓷发展很快,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三)商业1、货币: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时,一种名叫“”的纸币在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南宋时,发行了纸币“”。

2、城市:南宋都城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3、对外贸易: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主要有、等,政府在这里设进行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1、情况:从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快。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1、两宋时,仍是主要衣料,时以棉布做衣料的人逐渐增多。

不同的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多。

2、两宋时,北方人仍以为主食,南方人仍以为主食。

宋代徐州人以为主食。

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油。

东京等地烧已很普遍。

3、农民住,城市平民住贵族官僚住。

宋代家具广泛流行。

4、普通百姓的交通工具是,贵族官僚乘坐,南方的大船上使用导航。

5、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瓦子”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南宋都城临安也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人口超过100万,城内供人民娱乐消遣的场所叫“”。

6、北宋的节日有:。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1、12世纪时,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1206年,铁木真建立,铁木真被尊称为“”。

2、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今)。

忽必烈就是。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政权灭亡。

年,元朝统一中国。

3、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推行制,进行改革。

①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增设,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度曲军政事务的管理。

②在地方,设立(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③元朝还设置了作为管理(今)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④忽必烈重视农业,禁止变为牧场,鼓励开荒。

他向全国推广种植技术,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⑤忽必烈时期,政府治理水患,开凿了两段,使大运河又畅通了。

⑥意义:这些措施,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4、民族关系的发展:①原因:元朝的,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表现: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人同当地汉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一起,被统称为。

一些由中亚、西亚迁到中国居住的各族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并且都信奉教的新民族——。

第八学习主题: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定都今。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除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处理,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帝直接控制国家的军政大权。

(2)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3)利用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4)思想上:和。

4.统一女真的是,改女真为满洲的是,建立清的时间是,都城在5.清军入关的时间是年。

迁都北京的是:。

6.清朝设立,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7.八股文的题目选自,所论述的内容遵循的观点。

8.统治刻意挑剔文字所谓的错误而兴起的大狱是,顶峰是,危害是。

第11课明朝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受的委派。

2、郑和西洋的次数是次,第一次得时间是,出发地点是,最远到达地区是。

3、早在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1.明朝中期打击倭寇的代表人物是,主要战役是,时间是。

2.17世纪20年代占领我国台湾的是,收复台湾的是,时间是。

3.17世纪中叶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抵抗的代表是,战役是。

4. 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名称是,时间是,条约规定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的边界。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1.顺治帝册封喇嘛教首领 , 康熙帝册封。

2.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乾隆时制定了制度来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4.帝从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设隶属省,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5.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企图分裂祖国,康熙平定叛乱后,清朝设置了将军进行管理,加强了对部边疆的管理。

6.18世纪时回部上层贵族叛乱,乾隆帝平乱后,设置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7.清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8.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9.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的棉布畅销各地。

10.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加剧,清朝开始衰落。

北接 南至11. 清初,为了打击 实行严厉的 政策。

清朝统一 以后开放松江、泉州、广州、宁波,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到 年间,后来下令只开 (广东十三行管理)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实行严厉的 政策,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是:曾在抵御 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 ,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 ,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答题:13. 明朝采取那些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的?(1)政治上: 废除 制度和中书省,把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特务统治:利用 制度(锦衣卫、东厂、西厂)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3)文化上:用 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4)思想上:大兴 狱,加强思想控制。

朝达到顶峰。

14.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加强 ,宣扬 。

(2)、意义:促进了中国和 各国的经济交流。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 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15. 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影响是什么?(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 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为了防御外国 。

第三,为了打击 等沿海抗清力量。

(3)、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是:曾在抵御 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 ,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 ,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6.清朝疆域: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17. 清朝时, 组织 (2)加强管理:A 和 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B 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立 ,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C 平定 叛乱后,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方;平定 叛乱后,设立 将军管理西北边疆。

18.评价封建盛世的指标是什么?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