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词3
牡丹花的诗句经典

牡丹花的诗句经典
牡丹是中国重要的花卉之一,千百年来,各位文人雅士都对牡丹寄予了深情厚谊,以下是几首经典的牡丹诗句: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 岳飞《临江仙·满江红·记得楼头下》
岳飞用临江仙赞美牡丹,将牡丹比作凌寒独自开的数枝梅,词句清新朴素,又不失雅致,更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将牡丹作为一朵散发着积极秀气香气,和寒梅截然不同的存在。
2. "莫道不花飞几许,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未放牡丹先放梅。
" -- 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杜甫在离别友人时赋诗,除对离情别绪的叙述外,还透过牡丹的开放,表达了每个转眼逝去的时节都有自己特别而难以抹去的印记,而花的不相同的自然美也有如公众当中的某些人特别值得关注和记住。
3. "瑶台寂寞烟如织,素手青条插鹅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首诗中的牡丹不是主题,但也可以用在此。
如"素手青条插鹅羽"这句,该句对牡丹的描写是独特的。
素手可以表现出手的洁白和纤细,青条或许可以代表牡丹的花蕊,鹅羽之状在牡丹几悄然含苞不绽时,更加有豪情和志气。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牡丹诗句,它们不仅表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诗词中蕴含的美和情感。
诗词中形容牡丹的诗句

【导语】牡丹花的品种繁多,有姚黄、魏紫、⾖绿、⽕炼⾦丹、烟绒紫等。
颜⾊也有许许多多、有红⾊的、黄⾊的、⿊⾊的、绿⾊的等,真是万紫千红。
下⾯就给⼤家介绍下诗词中形容牡丹的诗句,欢迎阅读!【篇⼀】 【篇⼀】 1.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2.苔花如⽶⼩,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4.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
——⾟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5.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居易《惜牡丹花⼆⾸》 6.寻花径,梦草池,乳莺啼牡丹开未?——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翁醉》 7.夜合带烟笼晓⽇,牡丹经⾬泣残阳。
——元稹《莺莺诗》 8.我愿暂求造化⼒,减却牡丹妖艳⾊。
——⽩居易《牡丹芳》 9.能歌⼩妾,轻罗团扇,醉归来牡丹亭院。
——乔吉《双调·卖花声》 10.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王建《闲说》 11.⼩窗对客开新煮。
艺罢沈⾹看牡丹。
——刘克庄《寒》 12.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
——⾟弃疾《满江红·折尽荼蘼》 13.压枝⾦蕊⾹如扑,逐朵檀⼼巧胜裁。
——秦韬⽟《牡丹》 14.燕⼦来时酒病,牡丹开处诗情,庭院黄昏⾬初晴。
——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15.喘吁吁娇滴滴,⾹馥馥汗浸浸,参露滴牡丹⼼。
——刘庭信《越调·寨⼉令·戒嫖荡》 16.不觉愁春去,何曾得⽇长。
牡丹相次发,城⾥⼜须忙。
——王建《长安春游》 17.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元稹《赠李⼗⼆牡丹花⽚因以饯⾏》 18.⽩花冷澹⽆⼈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居易《⽩牡丹》 19.阿⾦⾃调银字管,按霓裳牡丹花畔。
——张可久《落梅风·客⾦陵台城》 20.牡丹昨夜⽅开遍。
毕竟是、今年春晚。
——⾟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开遍》【篇⼆】 【篇⼆】 1.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第一首】:《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此诗为唐代李贺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意思是: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此诗前四句写栽种、花开。
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
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
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
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诗人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实行了嘲讽。
【第二首】:《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此诗为唐代卢纶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意思是: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此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
能够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第三首】:《戏题阶前芍药》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此诗为唐代柳宗元所作,其中描写关于牡丹的经典诗句为:“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意思是: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此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
”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牡丹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
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
李白牡丹诗三首

李白牡丹诗三首李白描写牡丹的诗是《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其一: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秋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赏析: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闾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清平调词三首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乐府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秋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牡丹诗是李白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时奉旨所作,读来只觉得春风满纸、花光满眼。
天宝年间,皇宫御苑里的沉香亭畔,娓紫嫣红的牡丹开得正艳。
有关牡丹花的古诗词

有关牡丹花的古诗词
1.《牡丹》 - 陆游
此花开尽百犹新,百花衫小映宫人。
锦屏簇西秦道路,画楼寒食雨中春。
2.《赋得牡丹花》 - 张署
天地蒙庥春草生,风吹牡丹花过墙。
巧手寻花折得好,嫣红如脂白如霜。
3.《牡丹花》 - 杜甫
群芳过后抄残骨,冷艳沾襟傲世人。
春风吹尽花香在,一片红英何处寻。
4.《咏牡丹》 - 白居易
西子美人三百首,牡丹王后第一香。
吴门秋艳多狂客,春日江南尚稀黄。
5.《牡丹》 - 曾国藩
行尽前湖越,来到了江洲,白瓦纸窗鸟,朱楼红脸花,桃花始报春来到,鸟雀初呈舞。
夕阳藏水林,花羞黄鹂语。
十首最霸气牡丹诗

十首最霸气牡丹诗
1. 春风十里揽胜游,满山牡丹豪情逐。
丹心飞舞花香浓,剑气如虹霸气无。
2. 笑傲江湖临大漠,万里沙漠唯一草。
牡丹雍容剑气锐,别样威武霸气扬。
3. 玉衡山下牡丹开,丹心如火剑锋摧。
险处冒顶顺势攀,十里逐风狂舞来。
4. 罗浮山上牡丹艳,刀光剑影舞天弦。
红花献瑞显皇威,霸气绝伦无人能。
5. 五岳之巅牡丹开,仙气缭绕剑影哀。
丹心如石气慑人,霸气咆哮如猛虎。
6. 黄土高原牡丹艳,七彩神花剑气凌。
枪林剑影斗翠竹,霸气慑人无人敢。
7. 武夷山间牡丹命,通天路上剑舞荣。
千年古刹倾丹心,霸气如虹不可挡。
8. 峨眉山巅牡丹艳,剑气如山万丈高。
红花照天神气凛,霸气沉稳无人抗。
9. 泰山之巅牡丹开,天地灵气尽心裁。
寒潭残月剑芒冷,霸气逼人如狂潮。
10. 华山之巅牡丹艳,刀光剑影斗云间。
傲视群峰逐风舞,霸气磅礴惊天颤。
关于牡丹花的诗词

关于牡丹花的诗词
1.牡丹春堂开,花面映露水。
2.牡丹百顷占春事,红紫高低照玉堂。
3.丽日风和春意长,牡丹开处映垂杨。
4.春意阑珊景渐深,牡丹开处一枝新。
5.绿叶扶疏春意浓,牡丹争艳映日红。
6.繁花似锦春光好,牡丹盛开香气飘。
7.花开富贵满堂春,牡丹艳
丽色香匀。
8.牡丹怒放映日红,春意盎然景色新。
9.绿叶如云遮不住,牡丹花开满枝头。
10.花开时节春意浓,牡丹争艳映日红。
11.春风吹拂牡丹开,花团锦簇色香来。
12.牡丹绽放迎春来,花影摇曳舞东风。
13.花开富贵春常在,牡丹争艳永不衰。
古人咏牡丹诗词30首

古人咏牡丹诗词30首古人咏牡丹诗词30首一、北宋苏轼《牡丹》牡丹花开花瓣碧,春风吹动如海波。
残花细雨落天际,满地芬芳入梦多。
二、唐代白居易《题牡丹花》花开佳丽,芬芳满园,红艳如霞雪欲飞。
五色花瓣,如瓜如玉,艳丽芬芳何所似?含苞待放,金声玉振,琴瑟和鸣声声切。
玉树琼枝,香飘四溢,青葱翠绿景色艳。
牡丹花儿,美丽芬芳,宛如仙子出凡间。
三、唐代杜牧《牡丹》红颜红艳君应慧,春风吹起牡丹花。
香飘四溢芬芳里,花开如锦世界夸。
四、唐代杜甫《代悲白头妇》牡丹花儿开满园,白头妇人泪满面。
看花想起少年时,痛苦哀思难言言。
五、北宋王安石《菩萨蛮·绿草凄凉胭脂泪》玉树琼枝颜色妍,牡丹花儿红艳颜。
绿草凄凉胭脂泪,世态炎凉情未已。
六、唐代元稹《薛涛诗》牡丹花儿开满庭,红艳如火吸人心。
芬芳馥郁四溢出,世间美景绝无侵。
七、唐代杜甫《梓州中秋》月色青青梦中开,牡丹花儿香飘在。
明月高悬夜未央,牡丹花儿美丽谱。
八、唐代刘禹锡《石头城歌送戴九峰归·承天寺边草木深》石头城里牡丹花,花瓣鲜艳振夏雷。
美丽庭院满盈庐,芬芳香馥迎客来。
九、宋代杨万里《与朱温书》庭前牡丹花儿香,春风吹起芬芳长。
横卷青云万里去,追随春天一路阳。
十、唐代白居易《清平乐·年年春带绿》年年春带绿牡丹,花开花落看不尽。
芬芳馥郁香飘溢,红色花瓣美无尽。
十一、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独孤卿姬泪满襟,牡丹花儿带愁深。
红颜悔意难回首,痴情伴随美丽音。
十二、唐代李贺《卧春》春花儿开花儿谢,牡丹色彩妖丽。
芬芳四溢香飘溢,美丽世界静如默。
十三、宋代司马光《牡丹》牡丹花儿红艳开,春风吹起繁花来。
芬芳馥郁满园里,美丽世界胜画廊。
十四、唐代王之涣《白菊》清秋白菊芬芳香,牡丹花儿美不忘。
白花瓣儿雪一片,美丽景色任描写。
十五、唐代王之涣《神女庙》神女庙里牡丹花,花瓣儿艳丽如画。
芬芳四溢香飘溢,美丽世界出尘埃。
十六、明代文征明《临江仙·上元灯火接长生》上元灯火接长生,牡丹花儿艳丽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诗词第二关1. 牡丹薛涛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作者简介】薛涛(768—831),唐女诗人。
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因官入蜀,幼随父居蜀中,父亡后为赡养寡母,沦为乐妓。
美姿容,多才艺,尤以诗著称。
晚年脱乐籍,居成都浣花溪。
诗作凄楚委婉。
有《薛涛集》。
【注】红笺:薛涛创制深红小彩笺写诗,时称“薛涛笺”。
“常恐”句:意思是常恐恩情像巫山云雨那样飘散。
巫峡,用“巫山云雨”典故。
“因何”句:意思是因何重有在类似武陵源这样美如仙境的地方相会。
武陵: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武陵渔人所发现的桃花源。
期:约会。
【评】这首七律,以拟人化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挚爱之倩。
诗人向牡丹倾诉:去年洒泪而别,恐怕再难相会,今年不期重遇,花香心香传情,虽不语而心知,只想安床栏边,“夜深闲共说相思”。
另外,此诗也可以理解为:以牡丹喻爱人。
总之,此诗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蕴藉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此诗题下原注: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句;既写作者的惆怅,也以拟人化手法写红牡丹的惆怅。
“晚来”句:到晚来只有两枝残存。
衰红:指将要衰谢的红牡丹。
把火:持烛,举灯。
把,动词。
火,代指灯、烛。
【评】《惜牡丹花二首》紧扣一个“措”字。
第一首写作者挑灯夜看即将凋落的牡丹,深切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牡丹的怜爱和依依惜别之情。
3.西明寺牡丹元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注】西明寺:在长安延寿坊,是唐代赏牡丹的地方。
琉璃地:指佛寺。
《法苑珠林》卷六引《杂室藏经》叙佛教故事云,婆罗奈国有慈童女,家贫,卖薪养母,一日至山中,见琉璃城,有四玉女擎四如意珠,作唱伎乐来迎。
故后称佛寺为琉璃地。
光风:雨过日出而有风,草木皆有光。
炫转:光华四射;光彩照人。
紫云英:牡丹品种名。
天女:《维摩经.问疾品》:“会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
”见:同“现”,现出;显现。
【评】这首七绝,咏的是寺院牡丹,所用典故,也从佛经中取来,非常妥帖。
诗写得明净清新,如同诗中所写的牡丹令作者“眼更明”一样,读者也为之眼中一亮。
4.牡丹李商隐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注】径:小路。
“终销”句:意思是牡丹的艳丽似倾国的美人。
“不啻”句:意思是购求得一株牡丹不止万金。
不啻:不止。
“鸾凤”二句:喻指牡丹园像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一般。
三岛:古代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十洲:古代传说中仙人在八方大海中所居住的十个岛。
“应怜”句:《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妃子幸华清官,因宿酒末醒,凭妃子扇,同看牡丹。
怜;怜悯。
萱草: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
【评】这首诗重在状物,描绘牡丹之美,构思精密,辞藻华美,好用典故,对仗工整。
5.牡丹温庭筠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注】“水漾”句;写牡丹在水池中的倒影。
红:指牡丹花。
金粉:指牡丹花。
莎:即莎草,亦称“香附子”,多年生草本植物。
绽:开放。
靥: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
凭:靠着。
阑干:栏杆。
敛;收束。
翠蛾:蛾为眉。
古代女子用翠色螺黛描画双眉,故常以翠蛾代指女子或美女。
此代指牡丹。
【评】这首诗文采绚烂,音韵和谐,洋溢着轻快的情调。
作者以娴熟的拟人化手法,把牡丹比拟为秀外慧中、含笑欲歌的美人,也颇有新鲜感。
6. 扇上画牡丹罗隐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注】砌阶:台阶。
次第:相继,一个挨一个地。
蛱蝶:蝴蝶的一类。
莓苔:青苔。
仙桂:神话中月亮里有一棵桂树。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仙女。
【评】这首七律,构思巧妙。
《扇上画牡丹》,把画牡丹当真牡丹来写,认假作真,以虚为实,亦真亦假,亦实亦虚,灵越横生。
风格高贵典丽,情致灵动。
7.牡丹花(二首其一)徐夤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作者简介】徐夤(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
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
乾宁元年(894)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工诗善赋,曾与罗隐、司空图等唱酬。
有《钓矶文集》。
【注】银瓯:银制的花盆。
瓯,古时盆盂一类的容器。
绮陌:繁华的街道。
千金子;泛指贵族子弟。
朱门:代称贵族宅邸。
万户候;食邑万户的诸侯。
此泛指豪贵之家。
【评】《牡丹花》,以夸张的手法,写牡丹花能使公子王孙“狂”“惑”,也使读书人只一味赏花而不再思读书,从而赞美了牡丹花能使人“神魂颠倒”的神奇魅力。
首句“万万花中第一流”是对牡丹花的评价,读毕全诗,也确实感到牡丹花真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
8.牡丹唐彦谦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
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
9.僧舍白牡丹(二首其一)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注】腻:细腻。
缀:装饰;点缀。
殿:在最后。
霏霏:很盛的样子。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
纨,洁白的细绢。
月魄:指月亮。
露华:露水。
殷红:暗红,红中带黑。
【评】诗人善于用“白”的意象描写白牡丹的“天生洁白”,形象逼真,写出了作者对白牡丹的独特感受。
10.题未开牡丹孙鲂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馀。
浑未盛时犹若此,算应开日合何如。
寻芳蝶已栖丹槛,衬落苔先染石渠。
无限风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
【注】浑:全。
算:料定。
合:应当。
何如:什么样。
栖:停留。
丹:红色。
衬:陪衬,衬托。
落:落寞;寂寞。
苔:青苔。
【评】这首诗极力描写花苞的蓄势待发,可谓形神兼备。
尾联“无限风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有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味。
11.牡丹王毂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作者简介】王毂(生卒年不详),唐末诗人。
字虚中,自号临沂子,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乾宁五年(898)进士。
官终尚书郎中。
工诗,尤长乐府。
《全唐诗》存诗18首。
【注】“曷若”二句:意思是哪里比得上东园的桃子李子在树荫垂挂着不会说自己多么好吃。
此化用古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句意。
曷若:哪里比得上。
阴:树荫。
阴通“萌”。
【评】诗抨击了疯狂游赏牡丹的豪奢之风,并以“妖艳”的牡丹与“无语”的桃李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其实,牡丹何罪之有?“乱人心”的是唐代上层统治者及豪门贵族,是他们把牡丹“疯炒”起来的。
12.咏牡丹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作者简介】王溥(922—982),五代末、北宋初诗人。
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后汉乾祐元年进士。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宋初,仍为宰相。
著有《唐会要》、《五代会要》。
工诗。
【注】解吐丝:懂得被蚕食后能变成丝。
解:懂得;明白。
堪:可。
【评】此诗以枣花、桑叶与牡丹作对比,以枣花能结果、桑叶能变丝,讽刺了牡丹的华而不实、大而无用。
当然,牡丹并非大而无用,在唐代,牡丹就以盆栽和地栽用来观赏,而且还形成了牡丹插花艺术。
此诗不过是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牡丹“说事”罢了。
由此诗,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中唐之后,唐王朝开始衰弱,到了五代末,曾被称为“百花王”的牡丹,在诗人笔下,也可成为被讽刺的对象了。
13.牡丹郑谷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注】画堂:装饰豪华的厅堂。
张清宴:大张宴席。
张,铺张。
清,雅净。
柘枝:即柘枝舞,传自西域(今中亚)。
红英:红花。
【评】诗写豪华宴会,有牡丹可观赏,有舞蹈助兴,在柘枝舞鼓振动下,未开放的牡丹也忽然开了,舞女与红牡丹交相辉映,把静态的牡丹写活了,十分生动传神。
14.朱红牡丹王禹偁渥丹容貌着霓裾,何事僧轩只一株。
应是吴宫歌舞罢,西施因醉误施朱。
【注】渥丹:红而有光泽。
渥:沾润。
丹:丹砂,俗称朱砂。
着:穿。
霓裾:仙人之衣。
何事:为何。
僧轩:僧房。
朱:朱砂。
此指烟脂。
【评】这首诗的构思、比喻皆巧妙,以舞罢的西施喝醉酒又搽了胭脂,比喻朱红牡丹的红艳,可谓形神兼备。
15.芍药花开忆牡丹绝句王禹偁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
明皇幸蜀杨妃死,纵有嫔嫱不喜看。
【注】红药:即红芍药。
“明皇”句:“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奔蜀,到马嵬坡,六军不前,要求诛杀杨国忠兄妹以谢天下。
玄宗无奈,遂诛国忠、缢贵妃。
明皇:即唐玄宗,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称。
纵:即使。
嫔嫱:皇帝的姬妄。
【评】用杨贵妃之死比拟牡丹与芍药的高下;同时以杨贵妃的香消玉殒比喻“风雨无情落牡丹”,在艺术表现上有新意,也透出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及对杨贵妃之死的同情。
几首诗均体现出王禹偁诗歌平易晓畅的特色。
16.牡丹晏殊水晶宫殿接龙津,碧树阳春晓色新。
朱户曲房能驻日,酥盘金胜自生春。
17.姚黄宋庠世外无双种,人间绝品黄。
已能金作粉,更自麝供香。
脉脉翻霓袖,差差剪鹄裳。
灵华馀几许,遥遗菊丛芳。
【注】姚黄: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
”种:品种。
黄:指姚黄。
金作粉:金色的花蕊。
脉脉:含情欲语;脉脉含情。
翻:反转;飞舞。
霓袖:神仙的衣袖。
差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剪:微风轻拂。
鹄裳:像天鹅羽毛那样的衣裳。
鹄,天鹅。
灵华:灵巧的花。
几许:多少。
【评】魏花、姚黄,为人工培育的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花释名》中说;“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这两首五律,就是分别咏这两种名贵牡丹的。
两诗均抓住了所咏牡丹的特点,充分运用想象、比喻、拟人、白描等艺术手段,把牡丹花写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
18.西溪看牡丹吕夷简异香秾艳厌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吕夷简(979—1044),北宋诗人。
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咸平三年(1000)进士。
官至宰相。
诗清润和雅。
【注】吕夷简通判泰州(今属江苏)时,曾在西溪亲手种植牡丹。
西溪:为僻居海隅的一个小镇。
厌:通“压”。
超越;胜过。
海涯:海边。
凭:靠着。
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
此泛指权贵豪门。
【评】这首七绝,借咏牡丹,所抒发的感情是复杂的、微妙的:是不甘心于现在的地位?是质问社会的不公?还是期待有人提携?任凭读者去想象,这就是此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