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海绵城市项目设计规范及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技术导则)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 第一部分 技术导则
(试行版)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东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20 年 1 月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
第一部分 技术导则
(试行版)
总院总经理 总院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审定人 项目审核人 设计负责人 设计校对 设计人员
3.1 一般规定...................................................................................................................... 8 3.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9 3.3 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11 3.4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12 3.5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13 4 规划指引 .......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建设内容及策略图

——
详细规划 指标 控制 布局 控制 实施 要求
政策:实施 办法、导则、 奖励办法等
其他
建筑与小区 设计 设计 原则 设计任务书 设计 道路 工程 预算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其他 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 专业协调与衔接
建设实施
技术 要求
指标 落实
设施 布局
设施 设计
审查监督
渗透铺装 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植被浅沟 源头控制
生态景观 景观功能提升 生态系统修复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目 标 及 策 略
XXX河、XXX水域 XXXX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下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新 区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内 容
源头控制
绿色屋顶
目标 排水防涝 径流总量控制率80% 内涝重现期30年 雨水管渠2-5年 防洪重现期50年 复
实施途径
技术措施 断接 初雨弃流 雨水花园 高位花坛 植草沟 微型雨水塘/湿地 雨水罐/蓄水池 新建雨水管 截流井/截流管 大型雨水塘 大型雨水湿地 雨水调蓄池 生态浮岛 生态驳岸 土壤渗率循环净化 水系修复 水资源调配 河道疏浚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责任主体 规划 排水 道路 城市人民政府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专项(专 业)规划 规划 理念 纳入 总体规划 实施 目标 实施 策略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用地/竖向/绿地/道路/ 排水/水系等系统协调
海 绵 城 市 低 影 响 开 发 雨 水 系 统 构 建 途 径 示 意 图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很实用建筑工程内参一样的建筑行业,不一样的施工、技术。
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情怀的阅读。
注:本文转自水工网,十分感谢曾先生的悉心总结,很难得的学习材料。
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1.透水铺装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3.生物滞留设施(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海绵城市规范

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方案(海绵城市部分)编制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规范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中有关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部分的内容,提高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省、市海绵城市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除下列工程外,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制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应当遵守本规定。
1.地下管线类建设工程。
2.危房应急改造类建设工程。
3.在既有建设用地上单纯增加电梯及立体停车库等民生设施的建设工程。
4.在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上建设的建设工程。
5.在既有建设用地上单纯进行海绵化改造的建设工程。
第三条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应坚持绿色优先、灰绿结合、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系统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在编制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根据建设工程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制模式。
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应采用一般建设工程的编制模式,城市道路和排水走廊建设工程应采用城市道路和排水走廊的编制模式。
第五条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武汉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建设工程第六条一般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应包含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和总平面图中的海绵城市专项指标。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应包含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下垫面分类布局图、海绵设施分布总图、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总平面图中的海绵城市专项指标应包含软化屋面面积、可渗透硬化地面面积、蓄水设施总容积。
第七条一般建设工程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编制应按照图1顺序开展。
图1 一般建设工程规划方案(海绵城市部分)编制流程示意图第八条海绵城市目标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并按照附录3-1的规定格式填写目标取值计算表。
(一)强制性指标的取值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取值(1)建筑与小区建设工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所在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管控基准值为基础(详见附录2-1,不在附录2-1范围内的建筑与小区建设工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70%取值),并结合项目用地性质和建设特点予以调整,具体调整幅度按表1执行。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介绍

序号
图集名称
图集编号
单价
(元)
备注
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10MR204
18.00
2
雨水综合利用
10SS705
65.00
3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14J206
58.00
4
雨水斗选用与安装
09S302
24.00
5
雨水口
05S518
25.00
6
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
S501-1~2
39.003)S515
42.10
8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04S516
15.00
9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04S520
19.00
10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2S522
59.00
11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混凝土模块砌体)
09SMS202-1
90.00
12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砖、石砌体)
10SMS202-2
52.00
13
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
08S305
26.00
14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4S803
60.00
15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5S804
112.00
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