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计样题
科研设计样题

名词解释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
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填空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类。
科研设计样题

名词解释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
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填空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类。
临床的科研设计模拟的试的题目-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相关风险,临床科研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心脏手术方式对心脏病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标准如下:1. 病例组:行开胸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2. 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三、样本选择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根据心脏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按比例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
入选标准如下:1. 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2. 无其他严重心脏病同时存在的患者3. 愿意参与长期随访的患者四、数据收集通过患者的电子病历和手术记录,收集以下信息:1.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2. 心脏病诊断类型和严重程度3.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等手术相关信息4. 术后生存情况、再次住院情况等长期随访数据五、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的比较2. 手术方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分析3. 不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六、研究结果示例结果如下: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46.5岁)较对照组(52.2岁)显著低,BMI也较低。
2. 手术方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的生存率(82.5%)明显高于开胸手术组(75.2%)。
3. 不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开胸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3%)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14.8%)。
七、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开胸手术有更好的术后生存率,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这一结论对于指导临床心脏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八、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升研究的可靠性。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D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2、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3、在开始设计、选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时,最首先考虑的是:BA、创新性B、可行性C、样本量D、研究目的4、下列哪类人群适合作为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DA、发病率稳定的人群B、可以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C、依从性很高的人群D、患病人群5、论文的讨论部分不包括:BA、研究新发现B、其他研究者的文献综述C、本文的不足之处D、与同类研究的比较6在科研选题时,最需要考虑下列哪项原则:AA、创新性B、可持续性C、国际性D、效益型7、论文的题目不具有以下特征:AA、可以在成文之后再确定B、与研究设计题目(立项)一致C、有字数的限制D、具体的同时要求简洁8、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DA、收集数据、建立假设、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B、建立假设、收集数据、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C、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假设、科研设计、得出结论D、建立假设、科研设计、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9、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B、国外正在开展的高水平研究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包括:BA、前言B、摘要C、材料与方法D、讨论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2、医学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由: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大部分组成。
3、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准备阶段、预试阶段、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报告等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科研的选题与立题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开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限制性原则。
研究生科研设计全套习题含答案

研究生《科研设计》1、拟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研究,预试结果单用西药治疗有效率为68%,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有效率为82%,为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每组需要观察多少例?答:设P1=0.68 P2=0.82,则P=(0.68+0.82)/ 2= 0.75 。
双侧μα=1.96,单侧μβ=1.282。
n= [(1.96+1.282)2χ2χ0.75(1-0.75)]/(0.68-0.82) 2=200.85 取201列。
2、应用核苷酸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初试口服药组平均22.25天达治疗高峰,肌注组17.5天达高峰,合并标准差为13.91天,问两组各需要多少例才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双侧α=0.05β=1.0)答:设τ=22.25-17.5=4.75,s=13.91。
双侧:α=0.05,μα=1.96,β=0.1单侧μβ=1.282代入公式:查附表5得n1=n2=2χ((1.96+1.282)χ13.91/4.75)2=180.26。
取181列。
3、有人用2%碘化钾注射阿是穴或天突穴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每次1-3ml,每3天注射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74例,有效率97.3%,结论:穴位注射碘化钾疗效甚佳。
请对此报告加以评价。
解:A、没有设立对照组,应设一组非碘化钾对照组,碘化钾本身就是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药物,注射任何可以吸收的部位都有效果。
B、应该设一个肌注对照组,如果肌注也有效,说明不是穴位的作用。
穴位注射理论依据不足。
C、阿是穴或天突穴,究竟是什么穴位,每个穴位多少例?甲状腺肿的分型,甲状腺肿的标准?是否有非甲状腺肿的病人混杂?每次用1-3ml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用1ml 什么时候用3ml?4、现有早期血吸虫病患者30例,拟分成三组,分别用呲喹酮、硝硫氰胺和酒石酸锑钾作疗效比较,请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
5、请分别叙述如何控制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解:A、随机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正确设计和增加重复次数而使之减少。
研究生科研设计全套习题含答案

研究生《科研设计》1、拟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研究,预试结果单用西药治疗有效率为68%,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有效率为82%,为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每组需要观察多少例?答:设P1=0.68 P2=0.82,则P=(0.68+0.82)/ 2= 0.75 。
双侧μα=1.96,单侧μβ=1.282。
n= [(1.96+1.282)2χ2χ0.75(1-0.75)]/(0.68-0.82) 2=200.85 取201列。
2、应用核苷酸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初试口服药组平均22.25天达治疗高峰,肌注组17.5天达高峰,合并标准差为13.91天,问两组各需要多少例才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双侧α=0.05β=1.0)答:设τ=22.25-17.5=4.75,s=13.91。
双侧:α=0.05,μα=1.96,β=0.1单侧μβ=1.282代入公式:查附表5得n1=n2=2χ((1.96+1.282)χ13.91/4.75)2=180.26。
取181列。
3、有人用2%碘化钾注射阿是穴或天突穴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每次1-3ml,每3天注射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74例,有效率97.3%,结论:穴位注射碘化钾疗效甚佳。
请对此报告加以评价。
解:A、没有设立对照组,应设一组非碘化钾对照组,碘化钾本身就是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药物,注射任何可以吸收的部位都有效果。
B、应该设一个肌注对照组,如果肌注也有效,说明不是穴位的作用。
穴位注射理论依据不足。
C、阿是穴或天突穴,究竟是什么穴位,每个穴位多少例?甲状腺肿的分型,甲状腺肿的标准?是否有非甲状腺肿的病人混杂?每次用1-3ml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用1ml 什么时候用3ml?4、现有早期血吸虫病患者30例,拟分成三组,分别用呲喹酮、硝硫氰胺和酒石酸锑钾作疗效比较,请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
5、请分别叙述如何控制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解:A、随机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正确设计和增加重复次数而使之减少。
科研设计考试题

科研设计试题1:某研究员长期从事蛇毒研究,于2007年在附属一院、二院、三院给100名脑血栓患者服用了蛇毒,一个月后,84%患者有改善,因此认为蛇毒对治疗脑血栓有显著疗效,建议科研处尽快组织专家予以认定。
请问:从实验设计方面考虑一下该实验研究有无缺陷?请给予合适的设计方案答:该研究中只提到研究对象为100名患者,但是没有提及是否对他们的年龄、性别、性别、患病程度、患病程度、患病程度、同期治疗等变量进行控制,同期治疗等变量进行控制,同期治疗等变量进行控制,没有提及患者服用的蛇毒是否控制没有提及患者服用的蛇毒是否控制其浓度、计量、类型一致。
同时,没有设立空白对照组。
因此,有缺陷,不符合随机、均衡、重复原则。
设计方案:给100名患病程度接近的脑血栓患者服用等量等浓度的同种蛇毒,名患病程度接近的脑血栓患者服用等量等浓度的同种蛇毒,其其中50名女性患者50名男性患者,尽量保持患者同期治疗相同。
尽量保持患者同期治疗相同。
一个月后观察统一个月后观察统计治疗效果。
2:有人设计某杀虫剂对粮食污染的动物实验,观察污染因素对某些指标的影响,效应指标是动物体重:1组:污染米作饲料,2组:污染米带糠皮,3组:非污染米,请问:这样设计的缺陷?并给予合适的设计方案答:答:这样的设计有缺陷。
这样的设计有缺陷。
这样的设计有缺陷。
其中是设计对照实验分别来证明糠皮和污染的影响,其中是设计对照实验分别来证明糠皮和污染的影响,其中是设计对照实验分别来证明糠皮和污染的影响,实实验目的一共有2个变量,米有无污染、是否带糠皮,但只设计了3组对照。
没有设计非污染带糖皮的饲料与污染米带糠皮的饲料来证明糠皮的作用。
设计非污染带糖皮的饲料与污染米带糠皮的饲料来证明糠皮的作用。
不能用不能用1.2组实验进行对照来证明糠皮的影响,组实验进行对照来证明糠皮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对照同时受到有无糠皮、因为这样的对照同时受到有无糠皮、因为这样的对照同时受到有无糠皮、有无污有无污染两个变量的影响,不具有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
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填空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类。
9、在调查研究中,根据调查指标确定的调查项目包括分析项目和备查项目。
1、简述科研设计的目的意义(5分)。
2、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8分)3、简述普查的优缺点(5分)。
4、某研究者欲了解一种新降压药的效果,总共有20例高血压患者,试进行试验设计,并写出分析方法。
(7分)1、答:通过周密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因素,提高效率;正确选择受试对象;准确控制实验误差;细致观察实验效应;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达到高效科学的目的。
2、答: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及其数量;确定处理因素;拟定观察指标;规定试验的分组方法;选择合适的设计类型;拟定统计分析计划;数据收集与管理。
3、答:优点:直接获得总体参数;了解总体分布特征;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调查质量难保证;系统误差大。
4、答:完全随机设计: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受试对象编号,然后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两校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采用秩和检验。
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
或者:配对设计:受试对象根据年龄、性别、高血压类型配对,受试对象编号,然后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每对随机分为随机两组,一组接受新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符合采用差值秩和检验。
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
1、特异度---即真阴性率。
实际无病,按试验标准正确判断无病的概率(非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
2、双盲---受试对象与执行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只有研究者或者研究者指定的人知道分组情况。
3、相对危险度---也称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
相对危险度为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4、抽样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指对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参数特征。
5、灵敏度---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能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6、单盲---受试对象不知道干预措施的性质,也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试验组还是对照组,但医师和研究者是知道的。
单盲可避免来自受试者单向的偏倚。
缺点是不能避免研究者或执行者的倾向性。
7、医学科研设计---是在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为某一项现场调查、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室等所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
8、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或P≤0.01 的随机事件称小概率事件。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9、临床试验---- 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常用来评价药物、疗法、技术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的效果,属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10、入院率偏倚---又称伯克森偏倚,该偏倚常发生在以医院为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
由于患某病的人、无该病的人及其有某特征的人的住院机会不一样而导致的偏倚。
11、回忆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过去发生事件和经历时,由于记忆失真或不完整,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系统误差所产生的偏倚。
常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
12、诊断怀疑偏倚---指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些情况,以一种主观偏见或愿望在诊断过程中去探索某种结果,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倚。
常发生在前瞻性队列研究。
13、混杂性偏倚---也是一种系统误差。
主要出现在结果分析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称为混杂偏倚。
常见有年龄、性别、依从性、病情等混杂因素。
14、前瞻性研究---也称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或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
是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类人群进行追踪观察,比较两者发病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5、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也称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拟研究的疾病出发,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以判断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的关联强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属于由“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
16、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能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17、漏诊率---即假阴性率。
实际有病按试验标准(错误)诊断无病的概率。
18、误诊率---即假阳性率。
实际无病按试验标准(错误)诊断为有病的概率。
19、阳性预测值---(PV):实验诊断为阳性者,确为患者的概率。
20、阴性预测值---(PV):实验诊断为阴性者,确为非患者的概率。
四、填空题1.常用对照的形式有: 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
2、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3、实验研究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5、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
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1、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个样本来自正态总体、3、各个处理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7、常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8、盲法的种类包括:单盲、双盲、三盲。
9、实验设计的方法有: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设计。
10、科研资料的类型包括: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五、简答题1、简述医学科研选题的原则答:一、需要性原则:研究课题的方向尽量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内容上创新是选题赖以成立的根本条件。
三、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指的是实施的条件。
欲满足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必须做到:①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②研究方法是否容易为病人所接受③是否有技术力量和设备④是否有足够研究经费。
四、协作性原则:科研选题时,切勿忘记发挥综合协作的作用,就是要求多学科多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攻关。
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统筹安排,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五、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指预期成果可能收到的效益:1、对于基础课题要求具有理论意义与(或)潜在应用价值;2、对于应用课题要求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不具备效益性的课题难以得到支持与赞助。
2、简述医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答: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一、对照原则:1.通过对照可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和非处理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二、均衡原则:亦称齐同原则。
即实验与对照必须遵守均衡的原则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除要观察的某种实验因素外,其它一切条件应该尽可能相同。
要求各处理组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均衡一致,以消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三、随机原则 (一)随机的意义:1.组间均衡性;2.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3.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四、重复原则:重复是消除非处理因素影响的又一重要手段。
重复程度表现为试验例数的大小和重复次数的多少,试验例数越大或重复次数越多,则越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真实情况。
五、盲法原则:(一)意义消除心理偏差。
(二)方法单盲、双盲法、三盲法。
3、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需要的样本较少,尤其适用于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在一项研究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适合于疾病病因不明且需要探讨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
(3)能够阐明某暴露因素与某病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4)研究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在人力、物力上较经济。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1)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信息偏倚。
(2)因为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在暴露少见时,不易进行回顾性研究。
(3)不知道总人群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准确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4)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不易确定。
4、简述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答:应用条件:1、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2、各个样本来自正态总体;3、各个处理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5、简述论文写作前的准备答:1.选题选题就是选择论文报道的题目。
2.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1)查阅大量文献,充分占有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
(2)收集资料:1)经常性资料 2)专题调查资料3.对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1)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收集的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事求是。
(2)要求对实验数据,调查材料、临床观察的各种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合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