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1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
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
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
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3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实验报告一

21.测量同一温度下,正向电压随正向电流的变化关系,绘制伏安特性曲线;2.在同一恒定正向电流条件下,测绘 PN 结正向压降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确定其灵敏度,估算被测 PN 结材 料的禁带宽度;3.计算玻耳兹曼常数。
DH -PN -2型PN 结正向特性综合实验仪, DH -SJ 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 加热炉, PN 结传感器, Pt100传感器,四芯连接线等。
一、 PN 结的正向特性理想情况下, PN 结的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按指数规律变化。
其正向电流I 和正向压降 V 存在如下近关F F系式:I = I exp(| qV F )| (1)其中 q 为电子电荷; k 为玻耳兹曼常数; T 为绝对温度; I 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 结材料的禁 带宽度以及温度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qV )其中 C 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 r 也是常数(r 的数值取决于少数载流子迁移率对温度的关 系,通常取 r=3.4);V g(0)为绝对零度时 PN 结材料的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对应的qV g(0) 即为禁带宽度。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k C )1 n1 ( k C ) 其中方程(3)就是 PN 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它是 PN 结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方程。
令 I = F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还包含非线性顶 V 。
下面来分析一下 V 项所引起的n1 n1非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 T 1 变为 T 时,正向电压由 V F1 变为 V F ,由(3)式可得T kT ( T )r V = V - (V - V ) - ln | |F g (0) g (0) F1T q (T )1 1V 应取如下形式 F= V + F1 (T - T ) q V ?V TF 1 等于 T 1温度时的? T F值。
由(3)式求导,并变换可得到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响应, V 理想 V = - ln T rn1 q kT ln T r = V +V V(4)(5)(3)kT FSF1 T 1V = V - | ln |T ,1 g(0) (q I )FV = V - | ln |T - F g (0) (q I ) I = CT r exp | - g (0) | (2) S( kT )F S ( kT )k kT ( T )r所以V V - V k T T q1V 理想 = V F1 + (|(- V g (0)T - V F1 - q kr ))| (T - 1T ) 1(6)= V - (V - V ) -(T - T )r g (0) g (0) F1 T q 11(7)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A V = V 理想 - V = - (T - T )r + ln | | 1(8)设 T 1=300K ,T=310K ,取 r=3.4,由(8)式可得△V=0.048mV ,而相应的 V F 的改变量约为 20mV 以上,相 比之下误差△V 很小。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定量分析,了解温度、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适量的待分解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质量。
2. 设备设置: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实验,设定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至800℃,升温速率为10℃/分钟。
3. 实验操作:将样品置于坩埚中,开启TGA设备,记录质量变化数据。
4.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TGA曲线图,记录各个阶段的质量损失和残留物情况。
实验结果:1. TGA曲线显示,在200℃时,样品开始有轻微的质量损失,推测为水分的蒸发。
2. 当温度升至400℃时,样品质量迅速下降,表明发生了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3. 在600℃时,质量损失趋于稳定,此时残留物质量约为初始样品的30%。
4.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添加特定催化剂后,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讨论:1. 实验观察到的初步质量损失与预期的水分蒸发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2. 热分解阶段的质量快速下降表明样品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
3. 残留物的组成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主要包括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盐类。
4. 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变了反应动力学,这可能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模拟并分析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
通过TGA分析,我们确定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产物,同时发现催化剂的使用对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的分解行为,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实验报告1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环境
机械加工车间,包括通用机床加工环境和高效自动化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典型的工艺规程。
三、分析总结和建议
1、通过观摩,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种格式,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2、通过观摩,分析对于不同生产类型,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3、通过观摩,总结分析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艺规程有何不同?
4、通过观摩,总结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5、对实践有何感想和建议?。
实验报告(1)

第一步:晶种合成一:实验原料硅粉(250目)、0.5mol/l NaOH、NaOH(AR)、25% NH4OH 、pH=12去离子水二:原料的配制pH=12去离子水:配出NaOH:NH4OH=10:1的溶液调节200ml去离子水pH 到12 (PH试纸测量)三:实验仪器恒温(二甲基硅油)加热磁力搅拌器、500ml四口烧瓶、温度计、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冷凝管、铁架台、PH试纸。
四:实验记录SiO2含量11.32% 氧化钠含量0.4865% 粒径 5.13nm PH=11(试纸测量)SiO2含量9.58% 氧化钠含量0.4834% 粒径 3.78 nm PH=10 (试纸测量)粒径的增长一、实验原料硅粉(250目)、0.5mol/l NaOH、NaOH(AR)、pH=12的晶种1.2%二、实验原料的配制pH=12的晶种1.2%:(1)分别向12.35%和9.54%SiO2溶液中加入232.3g和243.25g去离子水,稀释至1.2%(通过质量守恒法计算得)2)质量减差法测含量得:稀释后:2号 1.49% 3号1.49%(3)调节PH值至PH=12。
用NaOH的饱和溶液。
三、实验仪器恒温(二甲基硅油)加热磁力搅拌器、500ml四口烧瓶、温度计、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冷凝管、铁架台。
四、实验数据记录一号晶种102102增长后二号晶种102103增长后SiO2含量7.376% 氧化钠含量0.623% 粒径 3.13nm PH=1110月25号制备晶种10250210250310月30粒径增长102502增长后硅粉102503增长后硅粉11月3号制备晶种110302晶种2:11月4号晶种增长110401 晶种102502增长后11.58 剩余硅粉2.5g110402 晶种110302增长后11.75 剩余硅粉14.31g。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3篇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实验名称:甲醇水溶液粘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粘度的测量方法和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甲醇水溶液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当两层液体隔有无限小距离,外层静止不动而内层沿着内壁缓慢流动时,内层流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高度而不同,最靠近内壁时速度最小,离内壁越远而速度越大,因此液体内部各层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为内摩擦力,内部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内部之间的不规则活动所引起。
液体粘度的大小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有关。
实验仪器:粘度计、甲醇、蒸馏水、容量瓶、移液管、计时器、温度计、实验台等。
实验步骤:1. 用甲醇和蒸馏水配制出5%、10%、15%、20%、25%五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
2. 将各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取一定的量,称重记录质量。
3. 将溶液倒入粘度计中,注意勾兑均匀。
4. 将粘度计放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25℃,20分钟后进行测量。
5. 用移液管用力吹两下,将移液管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将粘度计倾斜成一定的角度,记录滑球上升的时间。
6. 对每种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5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实验结果:浓度/% 时间/s5 11.1310 8.3215 6.7320 5.8925 4.96数据处理:1. 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出甲醇水溶液浓度与粘度的曲线。
2. 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甲醇水溶液的相对粘度和黏度,并绘制出相对粘度和黏度随浓度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醇水溶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不断降低。
此外,相对粘度和黏度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结果说明甲醇水溶液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浓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为甲醇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化学实验报告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电学院09级电子(2)学号 200940620219 姓名 刘杰阜阳师范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电表原理与万用表设计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电表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双积分模数转换芯片外围参数的选取原则、电表的校准原则以及测量误差的来源。
2、了解万用表的特性、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分压、分流电路的原理以及设计对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多量程测量。
4、了解交流电压、三极管和二极管相关参数的测量。
5、通过数字电表原理的学习,能够在传感器设计中灵活应用数字电表。
【实验仪器】:1、309FB 型数字电表原理及万用表设计实验仪;2、四位半通用数字万用表;3、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一、数字电表原理:常见的物理量都是幅值大小连续变化的所谓模拟量,指针式仪表可以直接对模拟电压和电流进行显示。
而对于数字式仪表,则需要先把模拟电信号(通常是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显示和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不同,其幅值大小不是连续的,就是说数字信号的大小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所以需要进行量化处理。
若最小量化单位为∆,则数字信号的大小是∆的整数倍,该整数可以用二进制码表示。
设mV 1.0=∆,我们把被测电压U 和∆比较,看U 是∆的多少倍,并把结果四舍五入取为整数N (二进制)。
一般情况下,1000≥N 即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量化误差%1.01000/1=≤)。
所以,最常见的数字表头的最大示数为1999 ,被称为三位半(213)数字表。
如U 是∆(mV 1.0)的1861倍,即1861=N ,显示结果为mV)( 1.186。
这样的数字表头,再加上电压极性判别显示电路和小数点选择位,就可以测量显示mV 9.199~9.199- 的电压,显示精度为mV 1.0 。
1、双积分模数转换器(7107ICL )的基本工作原理:双积分模数转换电路的原理比较简单,当输入电压为X V 时,在一定时间1T 内对电量为零的电容器C 进行恒流充电(电流大小与待测电压X V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量将随时间线性增加,当充电时间到1T 后,电容器上积累的电量Q 与被测电压X V 成正比;然后让电容器恒流放电(电流大小与参孝电压Vref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端之间的电量将线性减小,直到2T 时刻减小为零,结束时刻停止计数,得到计数值2N ,则2N 与X V 成正比。
双积分D A /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上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计数器2N 与输入电压Vx 成正比构成的,现在我们以实验中所用到的3体温表法模数转换器7107ICL 为例来讲述它的整个工作过程。
7107ICL 双积分式D A /转换器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它由积分器、过零比较器、逻辑控制电路、闸门电路、计数器、时钟脉冲源、锁存器、译码器及显示等电路所组成。
下面主要讲一下它的转换电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电压输入脚与输入电压断开而与地端相连,释放掉电容器C 上积累的电量,然后参考电容Cref 充电到参考电压值Vref ,同时反馈环级自动调零电容AZ C 以补偿缓冲放大器、积分器和比较器的偏置电压。
这个阶段称为自动校零阶段。
第二阶段为信号积分阶段(采集阶段):在此阶段S V 接到X V 上使之与积分器相连,这样电容器C 将被以设定电流R V X /充电,与此同时计数器开始计数,当计数到某一特定值1N (对于三位半模数转换器,10001=N )时逻辑控制电路使充电过程结束,这样采样时间1T 是一定的,假设时钟脉冲为CP T ,则CP T N T ⨯=11 。
在此阶段积分器输出电压C Q V O O /-=(因为O V 与X V 极性相反),O Q 为1T 时间内恒流(R V X /)给电容器C 充电得到的电量,所以存在下式:101T R V dt R V Q X T X O ∙=∙=⎰ (1) 1T C R V C Q V X O O ∙∙-=-= (2)第三阶段为反积分阶段(测量阶段):在此阶段,逻辑控制电路把已经充电至Vref 的参考电容Cref 按与X V 极性相反的方式经缓冲器接到积分电路,这样电容器C 将以恒定电流R Vref /放电,与此同时计数器开始计数,电容器C 上的电量线性减小,当经过时间2T 后,电容器电压减小到0。
由零值比较器输出闸门控制信号再停止计数器计数并显示出计数结果。
此阶段存在如下关系:0120=∙+⎰dt RVref C V T O (3) 把(2)式代入上式,得: X V VrefT T ∙=12 (4) 从(4)式可以看出,由于1T 和Vref 均为常数,所以2T 与X V 成正比,从图2可以看出。
若时钟最小脉冲单元为CP T ,则CP CP T N T T N T ∙=∙=2211 ,,代入(4),即有:X V VrefT N ∙=12 (5) 可以得出测量的计数值2N 与被测电压X V 成正比。
对于7107ICL ,信号积分阶段时间固定为CP T 个1000,即1N 的值为1000不变。
而2N 的计数随X V 的不同范围为1999~0,同时自动校零的计数范围为1000~2999,也就是测量周期总保持CP T 个4000不变。
即满量程时1222000max N N ⨯==,所以V r e f Vx 2max =,这样若取参考电压为mV 100,则最大输入电压为mV 200;若参考电压为V 1,则最大输入电压为V 2。
对于7107ICL 的工作原理这里我们不再多说,以下我们主要讲讲它的引脚功能和外围元件参数的选择,让同学们学会使用该芯片。
2、7107ICL 双积分模数转换器引脚功能、外围元件参数的选择。
7107ICL 芯片的引脚如图3所示,它与外围器件的连接图如4所示。
图4中它的数码管相连的脚以及电源脚是固定的,所以不加详述。
芯片和第32脚为模拟公共端,称为COM 端;第34脚+r V 和35脚-r V 为参考电压正负输入端;第31脚+IN 和30脚-IN 为测量电压正负输入端;int C 和int R 分别为积分电容和积分电阻,Caz 为自动调零电容,它们与芯片的27、28、和29相连,用示波器接在第27脚可以观测到前面所述的电容充放电过程,该脚对应实验仪上示波器接口int V ;电阻1R 和1C 与芯片内部电路组合提供时钟脉冲振荡器,从40脚可以用示波器测量出该振荡波形,该脚对应实验仪上示波器接口CLK ,时钟频率的快慢决定了芯片的转换时间(因为测量周期总保持CP T 个4000不变)以及测量的精度。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参数的具体作用:int R 为积分电阻,它是由满量程输入电压和用来对积分电容充电的内部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电流来定义的,对于7107I C L ,充电电流的常规值为A I μ4int =,则,50int Ω=K R A R μ4/i n t 满量程=。
所以在满量程为mV 200,即参考电压V Vref 1.0=时,,50int Ω=K R 实际选择ΩK 47电阻;在满量程为V 2,即参考电压V Vref 1=时,,500int Ω=K R 实际选择ΩK 470电阻;int int/int 1V I T C ∙=,一般为了减小测量时工频Hz 50干扰,1T 时间通常选为s 1.0,具体下面再分析,这样又由于积分电压的最大值V 2int V =,所以:F 2.0inf C μ=,实验应用中选取F 22.0μ。
对于7107ICL ,38脚输入的振荡频率为:)2.2/(1110C R f ⨯⨯=,而模数转换的计数脉冲频率是0f 的4倍,即)4/(10f Tcp ⨯=,所以测量周期0/10004000f Tcp T =⨯=,积分时间(采样时间)01/2501000f Tcp T =⨯=。
所以0f 的大小直接影响转换时间的快慢。
频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测量精度和线性度,同学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1R 的值同时观察芯片第40脚的波形和数码管上显示的值来分析。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在测量过程中抗Hz 50工频干扰的能力,应使D A /转换的积分时间选择为Hz 50工频周期的整数倍,即ms n T 201⨯=,考虑到线性度和测试效果,我们取)5(1.01==n s T ,这样s T 4.0=,KHz f 400=,D A /转换速度为2.5次/秒。
由01/2501.0f s T ==,若取pF C 1001=,则Ω≈K R 5.1121 。
实验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时钟频率对D A /转换的影响,我们让1R 可以调节,该调节电位器就是实验仪中的电位器RWC 。
3、用7107ICL D /A 转换器进行常见物理参量的测量(1)直流电压测量的实验(直流电压表)①当参考电压Ω==K R mV Vref 47int ,100取时 。
此时采用分压法实现测量V 2~0的直流电压,电路图见图5。
②当参考电压Ω==K R V Vref 470int ,1取时。
可以直接测量V 2~0的直流电压,电路图见图6。
(2)直流电流测量的实验(直流电流表)直流电流的测量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欧姆压降法,如图7所示,即让被测电流流过一定值电阻i R ,然后用mV 200的电压表测量此定值电阻上的压降S i I R ∙(在mV Vref 100=时,保证mV I R S i 200≤∙就行),由于对被测电路接入了电阻,因而该测量方法会对原电路有影响,测量电流变成)/(00i S SR R I R I +∙=',所以被测电路的内阻越大,误差将越小。
第二种方法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V I -变换电路来进行电流的测量,此电路对被测电路无影响,但是由于运放自身参数的限制,因此只能够用于对小电流的测量电路中,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详述。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字电表原理实验1.直流电压的测量(1)mV 200档量程的校准① 拨位开关41-K 拨到ON ,其他拨到OFF ,使Ω=K R 47int (注:拨位开关1K 和2K ,拨到上方为ON ,拨到下方为OFF )调节AD 参考电压模块中的电位器,同时用万用表mV 200档测量其输出电压值,直到万用表的示数为mV 100为止。
② 调节直流电压电流模块中的电位器,同时用万用表mV 200档测量该模块电压输出值,使其电压输出值为mV 9.199~0的某一具体值(如:mV 0.150)。
小数点点亮,显示X XXX ∙;④ 按图24方式接线。
供电,调节模数转换及显示模块中的电位器RWC ,使外部频率计的读数为KHz 40或者示波器测量的积分时间S T 1.01=(原因在前实验原理中已述)。
⑤ 观察7107ICL 模块数码管显示是否为前述mV 9.199~0中那一具体值(如mV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