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合集下载

纪录片解读与评析

纪录片解读与评析

纪录片解读与评析纪录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影形式,它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真实世界的呈现方式。

纪录片是根据自然或社会事件,人物、事物的历史,现实主题的故事搜集,是对一种事实的记录。

而这个记录通常是发生在某一个与我们亲近的区域之内,也就是说,纪录片是拍摄人员与目标之间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文化。

许多人喜欢看纪录片,也因为这个原因,纪录片的电影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展。

然而,对于纪录片的解读和评分,我们应该切入根本问题,即如何识别和评价它们所讲述的问题,如何分析它们的价值和质量。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概述:第一部分:解读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是指将在电影中呈现的事物和观点,以及电影要传达的信息。

这通常与电影的类型和目标有关,因为大多数纪录片都具备某种类型特征。

例如,某些纪录片的主题可能是环境保护、细节健康或社会警示。

第二部分:评估纪录片的内容和结构纪录片的内容和结构,是指晚会的组成方式、剪辑和故事意图。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纪录片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构成要素。

因此,我们应该评估它们在上述方面的表现。

第三部分:理解纪录片意义和影响最后,纪录片之所以具有美骄人的审美观感和视觉创意,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主题、目的、内容和结构,以一种深刻和影响深远的方式传达信息。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纪录片的意义和影响,以此评价纪录片的成功与否。

总之,在解读和评估纪录片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即使纪录片的语言和图像非常吸引人,我们也应该始终保持清醒和客观,仔细思考它们所想要表达的真正信息。

其次,我们应该记住,纪录片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目标,其目的可能是教育,警示,或者紧急呼吁。

因此,我们对不同的纪录片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

最后,我们应该通过精确的语言和具体的分析,将我们对纪录片的思考和看法灌输给读者和观众。

因此,这项任务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评估一些经典的纪录片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一电影类型的成功与否。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再说长江》——审美的诗意栖居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也是纪录片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作为集合了多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纪录片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延伸了其美学范畴。

我国近几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多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出此点。

《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纪录片追求的目标。

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这里,我们仅以《再说长江》为例,从音响和画面等角度切入,对其美学价值的内外在表现做一分析。

正是在整合了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先进的电视技术之后,《再说长江》才将审美的意境得以延伸、拓展,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音响——拓展审美空间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生动地描述了声音世界:“在空气中总是不乏轻微地运动,这种运动为我们的听觉给自然界添上新的生命;树叶萧飒作声——这种微风几乎使人觉察不出,树木好像活了起来,……于是大自然变得气象万千,生动活泼,到处都是轻快的嚅嚅之声,到处都是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番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音响当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再说长江》中为我们勾勒的是更为宏大更为震撼的“活动着的声音”,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传承经典营造历史归依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长江之歌》,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一首浓浓深情的颂歌,正是这首歌使人们催生出无限的奋斗豪情,正是这首歌使神州书写出绚丽的诗篇。

经过20年的积淀,经过20年的升华,《长江之歌》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因而《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仍然沿用这首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它与《话说长江》的延续性承接,这不仅为观众营造出回归历史、情感归依的意境,也是在声音元素上渲染、突出长江源源不断的生命本质,是在表现手法上将有形的线谱形式转化为无形的鼓舞形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20年艺术的承接,影像的延续。

如何分析电视纪录片

如何分析电视纪录片
第9页,共48页。
大型纪录片《毛泽东》
▪ 该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多年。虽
然关于他的记载与图像资料不少,但那些多是大事,而 作为要表现他既是伟人又有常人一面的纪录片来讲,这
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编导们就采用述说法,大量采 访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人,让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 份来讲述和回忆毛泽东的事迹,而这其中既有国家 大事,又有平常小事,结果就亲切、生动而且真实 地把当年的情景一一地还原在我们面前。比如毛泽 东与赫鲁晓夫在游泳池见面、晚年所读书籍,带病 接见尼克松等等都在述说中再现出来,而通过这种 讲述,现实与历史也在这水乳交融。
如何分析电视纪录片
第1页,共48页。
一、何谓纪录片?
▪ 在1979年,美国四所大学电视系联 合编撰的电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
▪ 纪录片,是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和 观点,但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辑和 声音增进主题思想。
第2页,共48页。

我国电视界对纪录片的界定则是:以
第40页,共48页。
▪ 板块结构由于各板块独立成篇,互相 之间的联系较松散,所以在叙事比较严密 的单部纪录片中运用的较少,而多出现在 那种大型的系列纪录片中作为总体结构而 存在。
第41页,共48页。
纪录片《故宫》
▪ 纪录片《故宫》一共有12集,每集都 有一个不同的主题板块:
▪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 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有一 个镜头是主人公韩松边炒菜边对着摄像机 说话。
第23页,共48页。
▪ 反射式如果要运用,一般要混合观察、 访问和摄像机前后的互动等几种方式,所 以,它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式纪录片。其优 点是创作者主导权比较大,不仅可以给予 被拍摄对象一个参与的空间,而且也能给 予观众一个在观看纪录片时的思考空间。

简析电视纪录片定义和主要特征(精)

简析电视纪录片定义和主要特征(精)

简析电视纪录片定义和主要特征一、定义电视纪录片是指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形态。

纪录片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军事等领域的事件或人物及自然事物进行纪录和表现的叙事性的非虚构的影像构成形态,它一般并不从属于某一特定的传媒。

“纪录片”这一名词起源于法文“docuemntaire”,本意是指“具有文献资料价值的”,到1906年,这个词开始用来指“纪录电影”或“纪录影片”,并于1914年成为名词“documentary”。

[1] “纪录片”作为一个翻译的西文名词,在中国的使用至少已有近80年的历史。

梁实秋在1931年出版的《实用英汉辞典》中已选入了“documentary纪录影片”的条目。

[2] 纪录片作为一种特定的影像构成形态,在电影和电视这两种不同媒介中的呈现并无本质的不同。

“胶”和“磁”(数字)的互相转化技术已趋于成熟,这也就意味着光学图像在多种不同介质中的保存已经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被反复验证。

在电视发展的早期,在其尚无能力制作自己的节目之时,它大量播出的都是使用胶片制作的影像。

直至今日,尽管电视的摄像系统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在许多场合,譬如在电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高寒地带,或在拍摄动物时需要快速启动的情况下,往往不得不使用胶片摄影机进行工作,因为摄影机能够在1秒内启动进入拍摄,磁带摄像机则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等等。

所以,从根本性质上来说,纪录片并不能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某种媒介的属性,无论是电影纪录片,还是电视纪录片,两者在影像构成形态上基本没有差别。

这种情形反映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分期上,就是往往忽略影视的差别,如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或分为影戏时代(1932-1949年)、英雄时代(1949-1983年)和平民时代(1983年至今)[3],或分为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年)、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年)、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年)和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年至今)[4]。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电视纪录片分析
§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四种创作模式 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都产生了经 典之作。而事实上,目前的纪录片创作也 很少有单一模式,基本上是综合了上述的 各种模式和手法。
PPT文档演模板
电视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直接宣导式
•真实电影式
•访问式
•反射式
PPT文档演模板
§ 直接宣导式
§ 真实电影式
§ 访问式
§ 反射式
PPT文档演模板
电视纪录片分析
1、直接宣导式
§ 所谓的直接宣导式,也叫格里尔逊式, 即一种以英国格里尔逊为代表,被比尔·尼 柯尔斯评价为被彻底用滥了的纪录片形式。
§ 特点:为了迎合那些说教者的口味,而 会大量使用那种表面上权威味十足而实际 上往往自以为是又脱离画面的“上帝之 声”——解说。
§ 新颖——要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 如《中华百年祭》
§ 集中——纪录片的所有思想,所有构 成因素都必须以主题为中心,为主题服务, 不能过于枝蔓。
PPT文档演模板
电视纪录片分析
《中华百年祭》
§ 曾经有一部纪录片《中华百年祭》它 要反映中华民族上百年的屈辱史,这其实 是很难表现的历史题材,但编导没有按习 惯思路,而是选择一个独特视角,以一个 青年画家蔡玉水历尽十年艰辛创作的大型 水墨组画《中华百年祭》作为切入点,通 过绘画作品艺术地展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 与抗争史。像这个主题就很独特新颖。
电视纪录片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电视纪录片分析
一、何谓纪录片?
§ 在1979年,美国四所大学电视系 联合编撰的电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 述:
§ 纪录片,是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 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 的主题和观点,但它直接取材于现实, 并用剪辑和声音增进主题思想。

谈谈电视纪录片

谈谈电视纪录片

谈谈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来记录真实事件、人物和事物的视听媒体形式。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相比,纪录片更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实地拍摄,采访真实的被记录对象,并通过剪辑和解说来呈现事实。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首先,它能够帮助观众了解和认识世界。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无法亲身经历所有的事物。

而通过电视纪录片,观众可以通过镜头感受不同国家、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观看纪录片,观众能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其次,电视纪录片具有教育意义。

它可以传递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帮助观众了解并学习新的事物。

纪录片对于一些学科和领域的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

纪录片还可以为教育提供实例和案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概念,让观众更好地理解。

此外,电视纪录片还可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纪录片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例如,一些纪录片关注社会问题或人权问题,通过记录受苦受难者的生活,呈现人道主义精神,唤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这种情感共鸣和感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正义。

然而,电视纪录片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纪录片可能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有些制片人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或追求商业效益,可能会通过剪辑和解说加以夸大和虚构,让观众误解真实情况。

这就需要观众保持一定的批判意识,辨别信息的真伪。

其次,纪录片的观众群体相对较小。

与娱乐性节目相比,纪录片更具有专业性和深度,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和晦涩。

因此,纪录片的受众相对较少,也给其传播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媒体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它可以帮助观众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并通过唤起情感共鸣来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观众需要保持批判意识,辨别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推广和传播纪录片也需要面对观众兴趣和口味的挑战。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以真实的生活、历史、文化、社会等为题材,通过摄影、录音、剪辑等手段,展现客观事实和真实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纪录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纪录片的主题是其灵魂所在,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等。

好的主题应该具有深刻的内涵、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内容:纪录片的内容应该真实、客观、详尽,能够全面地展现主题的各个方面。

同时,内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主题。

3. 拍摄手法: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可以多样化,如跟踪拍摄、访谈、实景拍摄等。

好的拍摄手法能够生动地展现主题,让观众身临其境。

4. 剪辑:纪录片的剪辑应该紧凑、流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剪辑也应该能够突出主题,让观众更好地理解。

5. 音乐和音效:音乐和音效在纪录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营造氛围、增强情感感染力。

总之,纪录片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影视作品,它能够让观众了解到真实的世界,引发观众的思考。

在赏析纪录片时,我们应该从主题、内容、拍摄手法、剪辑、音乐和音效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欣赏其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电视纪录片分析方法

电视纪录片分析方法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
直接宣导式 真实电影式
访问式 反射式
五、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1、分析纪录片的题材

所谓的题材就是指创作者从客观现实
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料,
并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 象。
一般来说,现在纪录片的题材如果概括 起来主要有社会题材和自然题材两大类。
所谓的社会题材就是指那些同人们的社 会生活联系紧密、同历史或现实有直接关 系的题材。
交待环境 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的表现形式
画面形式 解说形式 述说形式 字幕形式 画面+解说结合
5、分析纪录片的节奏
纪录片的节奏都可以分为外部节奏和内 部节奏。
内部节奏——生活节奏,
外部节奏——镜头节奏,包括镜头的剪 辑、运动啊等等。
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应该是内部节奏和外 部节奏相统一,,每集都
有一个不同的主题板块: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第三集 礼仪天下 第四集 指点江山
第五集 家国之间
第六集 故宫藏瓷
第七集 故宫书画
第八集 故宫藏玉
第九集 宫廷西洋风 第十集 从皇宫到博物院
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第十二集 永远的故宫
板块结构
纪录一些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物、事件 和现象时,可以按不同的人物、时间、地 域、事件、年代、主题等分为几个块,各 个块可以独立成篇,块与块之间不一定构 成起承转合的关系,这样的结构方式称之 为板块结构。
《我们这样的女孩》
纪录片《我们这样的女孩》纪录了费 城南部四个少女的四年时光。这部片子在 结构上采用了以时间为板块的方式,以每 一年作为一个板块,在每一板块里又按照 四条线来分别讲述不同女孩的故事。这就 是以时间为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 纪录片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 综合考察,可以把它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 1、人与社会
• 这种电视纪录片存在的比较多,也是最主要的电 视纪录片类型。这种类型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探讨 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调和, 以及解决。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大型纪录片毛泽东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纪录片叙事方式
• 1、画面加解说式 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 的主导叙事方式。在实际创作中,一般是先有选 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 通过后开始拍摄。后期编辑时,则是先根据实性前提下的艺术性,并非是那 种允许虚构的艺术性。这里涵盖了知识性和趣味 性,强调情感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此外,它还 表现为要通过种种艺术手段来帮助事实的记录, 或者以其营构出一种真实的氛围。

1、现实性题材。

2、历史性题材。

3、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题材。
题材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的选题一般从小 处入手,注重的是个性化的事件和人物,讲究叙 事情节化,创作者往往把节目好看当作创作的第 一要素,结果片子就有了吸引人的因素,好看, 耐看。
• 这种叙事方式是对纪录片记录本意的回归,也是 目前记录片创作的一种方向。无论是《婚事》、 《阴阳》,还是《小武》、《重逢的日子》。无 不是采用这一叙事方式的杰作。
• 1、真实性。
基本特征

如同新闻等其他纪实类节目一样,真实性也
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在真实
的基础或前提下,以真诚、科学、严谨的态度对
待生活、对待创作。

2、纪实性。
基本特征

纪实性同样是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一方面,
是一种与真实的联系,是一种风格,一种表现手
法。纪实手法,是纪录片创作最基本的手法。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3、客观记录式 从90年代开始,纪实的创作观念 开始兴起,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中也相应出现了客 观记录式的叙事方式。
• 它反对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说这种主观形式,主张 不干涉拍摄对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态,强调取材 的客观性。这一叙事方式借鉴了故事片的创作方 式,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创作者 深入生活,从中提炼细节、情节乃至故事。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纪录片的叙事手段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重视解说词的创作,非常重视 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
• 不足之处:出现了通篇泛滥的解说加音乐,结 果忽视了其他声音元素和图像对作品整体形象造 型的功能,这使得画面或多或少的成为一种图解 的工具,整个片子从文字搞上来看更像一篇论文。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客观记录不是纯客观主义,它必须融入创作者的 主观表现因素,否则片子就成了一本有闻必录的 流水账。在正式拍摄时,尽管隐蔽创作者,不让 创作者的形象和声音进入画面。在编辑时,往往 运用一个故事来结构和叙述,并大量使用同期声, 较少依赖解说。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2、访谈加解说式 • 画面加解说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
展,特别是对观众影视文化要求的提高,这种叙 事方式的弊端日益放大。因此,纪录片创作者不 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出现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由于有了访谈的介入,降低了解说的比重,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子的主观介入程度,另一方面, 有了采访的介入,可以向观众展现过去和将来时 空,从而扩展了整个片子的表现力。当然,解说 和访谈的交替出现,无形中给片子带来一种节奏 因素,因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
• 运用这种叙事方式比较成功的片子还有:《共产 党宣言》、《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 等。
• 2、人与自然 • 这种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的矛盾,人
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自然对人性的压抑、制约、 改造等。这种片子也会涉及到人与社会的矛盾, 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3、人与历史
• 这种片子主要是介绍过去,通过历史让我们认识 现在,其中还有一种小类别就是表现目前还处在 早期历史阶段的村落生活,这种片子使我们认识 目前的社会,了解我们的过去。这种创作类似以 前文学界的寻根潮流,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家经常 参与拍摄这种电视纪录片。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推荐】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65
• 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 共性而不是个性,注重的是主题和结论而不是具 体的事件和人物,创作者也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 政府工作者代表政府,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艺 术工作者仅表达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样片子就承 载了过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结果抽象大于 具体,空泛压倒细节,逐渐偏离了电视的本性, 丧失了可看性。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定义
•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电影电视为媒体载体,以 记录为手段和方法,按照创作主体的思想追求与 情感导向拍摄出来的影像作品。“求真”是纪录 片艺术表现的基础。
电视纪录片定义
• 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 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 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运用新闻镜头,客 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 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 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 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