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贵州电大文科部第一章省情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如何认识贵州省情3、了解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4、重点掌握贵州省情基本特点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节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只有从调查研究入手,全面认识省情,才能为制定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省之间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必须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照套。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的方针政策比较符合省情,什么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
二、是培训各级干部和教育各族人民的需要贵州的各级干部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当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率领贵州人民投身于贵州的现代化建设。
贵州各族人民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只有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贵州,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央和贵州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地接受和完成各自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并为贵州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才能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三、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过去,贵州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留下“夜郎自大”的典故。
解放后虽然增加了与外界的交往,但是封闭状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不仅贵州对外界知之甚少,而且外界对贵州也了解不多。
因此要扩大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就必须去了解世界,也必须让外界认识贵州,把贵州介绍给世界。
第二节如何认识省情一、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1、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因为省情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只有全方位地考察它的自然、经济、民族、文化等各个要素,才能认识其基本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4、健身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5、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6、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7、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8、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9、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10、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1、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1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13、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14、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15、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16、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17、体育文化: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18、(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9、(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构成奥林匹克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奥林匹克的传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外知识 容国团

容国团简介
容国团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1937年生于香港。
原籍广东中山。
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
十五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学院学习。
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
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
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
员。
他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尤精于发球,推、
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
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
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并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
与不转球的新技术。
在比赛中,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
具特色。
中国乒乓球近台快攻的技术风格,就是在总结了
它的技术经验之后,由原来的“快、准、狠”,发展为“快、准、狠、变”。
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后他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在他和其他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
195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
1。
体育概论全部

• 8月18日,纳达尔取代费德勒,成为世界男子职业网 坛排名头号选手。本年度,纳达尔在法网男单比赛 中实现“四连冠”,并相继夺得温布尔登公开赛和 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
• 7月27日,第九十五届环法自行车大赛在巴黎落幕, 西班牙车手萨斯特雷首度成为环法赛总冠军。但本 届环法大赛仍未能摆脱禁药丑闻,德国ARD电视台 也因此退出本届环法转播。
.
• 11月3日,英国车手汉密尔顿夺得2008赛季F1 车手总冠军,也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手 总冠军。法拉利车队以172分获得本年度车队 总冠军。
• 6月18日,凯尔特人队在NBA总决赛上以总比 分4∶2击败湖人队,夺得2007—2008赛季NBA 总冠军及球队历史上的第十七个总冠军。
你对国际10大体育新闻评选有什么看法?
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儿童发展
差异性的先天影响因素
.
的先天影响因素 3.遗传素质不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 (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
性影响作用 1.社会生活条件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
变成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
速度和个别差异 3.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的错误 (三)教育(包括体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
.
三 体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
( 一)体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是人 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最终决 定和制约着全部社会关系领域,当然也就决定 和制约着社会现象的体育。 1、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体育功能、体育目的制定 和体育结构
.
3、生产力发展促进体育的发展 4、体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性质的决定性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体育领导权。
第六七单元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教育文化成就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梳理

第六七单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教育文化成就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科学技术成就(一)“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第17课)1、原子弹:(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①时间:1964年10月6日。
②作用(意义):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因为帝国主义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
▲列举史实说明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捍卫世界和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两弹元勋”(原子弹和氢弹):邓稼先(他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2、导弹:①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的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3、人造地球卫星: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又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将卫星收回地面。
我国还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
4、航天事业其他成就:从1999年开始,我国先后发射了“神舟一号”“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航天飞船。
还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实现了我国人民千年的“飞天”梦想。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七主题导学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导学案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6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课前小热身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二战后期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事件是什么吗?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相关故事吗?3、重难点问题探究:(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4、小组合作探究:(1)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使日本国民和经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日本地震使其核电站遭破坏,造成核辐射,威胁了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核是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可我们都在想法研制和掌握。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如何才能兴利除弊?(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在组内抽答,老师抽查。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上1—4题和材料解析题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的“教师节”的具体时间和我国体育工作方针及其成就。
体育概论重点

第一章体育现象与体育概念1、柏拉图——身心调和论。
古希腊注重全民体育,柏拉图重学校体育教育。
2、亚里士多德——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第一个在理论上论证了体育、德育、智育的联系。
3、在古希腊,最典型的是斯巴达教育。
4、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
5、文艺复习运动后,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是第一个倡导“三育”(德、智、体)的人。
6、法国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强调“体育乃是个人由童年至成年整个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7、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民族主义特别强烈的德国和瑞典,体操最先走出学校。
8、德国国民体操之父——杨氏,创建了哈森赫德体育场。
9、德国学校体操之父——施皮斯,将杨氏体操经过改造引进学校,创造了分段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并把音乐和体操结合起来。
10、瑞典的体操创始者是林氏,他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士兵体操、医疗体操和健美体操4类。
11、1973年,德国的顾茨姆茨第一个提出恢复奥运会。
1859-1889年举办了6届雅典奥运会。
12、1881年第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
13、1883年,法国史学家、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代奥运会的比赛,1892年访遍欧洲,宣传奥林匹克思想。
1893年为恢复奥运会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体育会议。
14、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大会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OC)。
15、养生体育、祭祀体育、舞蹈体育、娱乐体育、军事体育、武术。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17、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颁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18、19世纪70年代,硬德侨民在上海建立“总会”,中国人的各种体育团体开始涌现。
19、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首次出现“体育”一词。
20、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使用“体育”一词。
体育研究生教学实践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
为了提高体育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特制定本教学实践计划。
二、实践目标1. 提高体育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提高其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习实践(1)实习单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机构等。
(2)实习时间:根据实习单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为期3-6个月的实习。
(3)实习内容:①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发展历程等。
②参与实习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教学、科研、竞赛、培训等。
③协助完成实习单位的科研项目、竞赛策划、活动组织等工作。
④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
2. 社会实践活动(1)活动形式:志愿服务、社区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推广等。
(2)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为期1-2周的实践活动。
(3)活动内容:①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
②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如晨练、广场舞、篮球赛等。
③参与全民健身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3. 学术交流活动(1)活动形式: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
(2)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为期1-2周的学术交流活动。
(3)活动内容: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②组织研讨会,探讨体育发展热点问题。
③参与学术报告,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实践组织与管理1. 成立实践指导小组,负责实践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活动平台。
3. 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实习和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 定期组织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习目标】
1.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教师节”的
具体时间;了解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知道国家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幅度扩大招生的原因;记住我国体育工作的方针;版权所有
2.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寻找中国成为亚洲体育强国和中国申奥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体育工作的巨大成就
难点:对教育、体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原因的分析。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形结合法、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制订了“科教兴国”战略。
2.1983年邓小平提岀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4.确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5.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
素质锻炼”。
6.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许海峰。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二、我的疑惑:
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
把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可口可乐的广告:在闹市中,一女孩遇到危险,
紧急时刻,一男子跨栏上车递给她一瓶可口可乐,女孩得救了。
请问扮演这位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英雄是谁?(学生回答:刘翔)对,这位男子就是获得2004年奥运田径110米栏的冠军刘翔,他的金牌是当时中国获得的32枚金牌中含金量最高的。
今天。
我们将学习有关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教育
师:请同学们用5分钟阅读课文PII9至P121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是什么?
2.教育发展的成就有哪些?
3.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行。
学生课前通读课
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
点梳理。
相信自己,我能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强化记忆“三个面向”的内容。
师:1986年4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义务教 育的管理、学校经费、教师的要求、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都作 了具体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的义 务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一个“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普及初等和初级中等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讲述“希望工程”与“春蕾计划”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补充春蕾 女童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学生讨论自己应当怎样珍惜国家和社会为我们所提供的接受义务教育 的机会。
教师点评。
结合班上实际,特别让享受“两免一补”的同学说说 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能这样想,这样做,老师就放心了.然而
在 京怀柔县发生了辱骂殴打一名女教师的事件, 骅针对此事向《光明日报》写信,提出确立和确定“教师节”建议。
年。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
一致通过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 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就是第一个教师节。
《中 小组汇报
学习结果 1982年7月.
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永 1985 9
学生独立
思考回 答。
运动会上升起的一面面五星红旗,那是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誓言。
(一)不忘国耻
学生讲有关“东亚病夫”的来历(课前布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
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
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
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洋人对中华儿女的蔑称。
师:1932年、1936年、1948年中华民国派代表参加奥运会,一块金牌也没有拿到,中国遭到冷遇、歧视、嘲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台了体育工作方针,群众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
(二)重振国威
问:我国体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1995年。
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给群众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交流谈谈自己家庭成员的健身方式或自己的体育爱好。
此时可让学生得到放松,同时可培养学
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同
学之间的交流。
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育爱好,经常做运动可以强健身体,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健康地成长。
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我国各个活动项目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
课本上列出了许多,
老师把他们制作成了卡片,并要求大家分小组完成上面的题目。
学生活动:小组竞赛
通过紧张激烈的活动,再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掌握建国
后我国的体育成就。
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师:从1984年1:至2004年以来,中国在奥运会上共获得了112枚金牌,证明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实力和祖国的强大。
沉甸甸的奖牌,熔铸了体育健儿多少的艰辛和汗水。
正因为这样,世界冠军成了体育明星。
想一想:发展体育事业是否只是为了培养体育明星在国际大赛中拿奖,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体育事业的发展不只是为奖牌,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只有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体育事业才能发展。
中国的体育发达了,世界各国也不敢小看中国,不敢再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了,而且还得为中国喝彩。
出示:我国庆祝申奥成功图片或片段。
提问:这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事情?人们在庆祝一件什么大事?学生回答后组织小组议一议,我国申奥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各组代表发言后,给予点评。
师:在现代奥运会百年历程中,中国早有了举办奥运会的想法。
旧中国,条件不够,不可能实现梦想。
只有中国强大了,在世界的地位提高了,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A .增加教育投入 C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的是
A .科教兴国”战略 C .邓小平三个面向”讲话
3 .不能成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三支重要
队伍是
A .老年人
B .残疾人
I
4. 2008年如果你在北京,你将亲眼观看到哪届奥运会 A •第二十八届
B .第三十届
C •第十九届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小结归纳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立足家乡、
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和繁荣而努力学习,最终使自己 成为一名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在享受(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后习题和同步练习 73— 75页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B .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D •实施希望工程 ()
B .人才强国”思想
D •深化教育改革
()
C .少数民族
D .大学生
?()
D .第二十九届
当堂检测并统一答案和解题思路。
老师注意巡看
通过当堂检测,找到学生自己当堂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