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简介
呼吸道传染病培训

2023-11-12•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与诊断•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目录•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呼吸道传染病的社会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与发展01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定义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空气、飞沫等呼吸道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等。
分类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大类,其中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最为常见。
定义与分类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可将病毒传播给周围人群。
危害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与危害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和暴发。
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现状随着全球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同时,新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也在不断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等,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新的挑战。
趋势呼吸道传染病的现状与趋势02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与诊断症状表现流鼻涕、鼻塞这些症状在呼吸道传染病初期较为明显,可能伴有流泪等。
喉咙疼痛喉咙疼痛是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伴随症状,可能因炎症或病毒感染引起。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征兆,如肺炎等。
发热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
咳嗽咳嗽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可能干咳或伴有痰液。
诊断流程与方法了解患者的患病经历、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病史采集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喉咙是否红肿等。
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类型。
如X光或CT扫描,有助于发现肺部感染等病变。
在疫情高发区域,每个人都应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警惕。
提高警惕疑似病例的识别报告制度如发现患者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应将其视为疑似病例。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2024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引言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类常见疾病。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内容,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
正文内容: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自我休息和补充水分即可。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患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等。
二、流感流感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的传播途径与感冒相似,但症状更严重。
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咳嗽、乏力等症状。
治疗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降温、止咳等。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定期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肺炎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发热、胸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治疗肺炎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退热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等。
预防肺炎的措施包括提高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注重营养等。
四、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患者出现高热、持续性咳嗽、红眼等症状。
目前,预防麻疹的主要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接触病毒患者。
五、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会出现咳嗽、喘息、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和肺炎。
百日咳常通过飞沫传播,免疫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接触病原体。
总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包括感冒、流感、肺炎、麻疹和百日咳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和预防措施。
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加强锻炼,坚持定期接种疫苗,以减少患病风险。
及早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恶化。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包括疫 情监测、预防接种、呼吸道分泌物检查、隔离治疗等措施。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机构的处理能力,确保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知和自我防 护意识。
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和细 菌性两大类,其中病毒性呼吸道 传染病更为常见,如流感、禽流 感、鼻病毒等。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颗粒物传播, 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 播。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 的人群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 染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强调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
学校宣传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海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向师生宣传呼吸 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能 力。
社区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广播、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呼 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醒居民注意个人防护 和公共卫生。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向公众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帮助公众了
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02
让公众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
洗手、避免聚集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03
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收集病史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V1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V1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病
毒性、细菌性和真菌性等不同类型,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感冒、
流感、SARS、MERS、COVID-19等。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释放出
带有病菌的飞沫时,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感染疾病。
此外,
还有些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接触带有病菌的物体或表面(如手、口罩等)传播,因此保持卫生、勤洗手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除了保持个人卫生,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
手段。
例如,流感病毒会因为每年变异而导致人们对不同的流感病毒
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因此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
而COVID-19等新型传染病尚未有成熟的疫苗,目前主要依靠防控措施和
个人防护来预防传播。
总之,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防
治和个人防护措施,才能最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课件

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 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加强锻炼和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等。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
麻疹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 鼻涕、红眼、喉咙痛和皮疹等。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麻 疹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
个人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等。
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 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防 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呼 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对于疑似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 应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 避免与其亲密接触。
如果必须前往公共场所,尽量保持社 交距离(至少1米),减少与他人的 近距离接触。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04
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个体 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 • 个人防护与预防措施 •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飞沫、气 溶胶等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的传 染性疾病。
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预警级别:根据疫情严重程度 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
应对措施:根据预警级别采取 相应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治疗 等
监测与预警:建立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预警 隔离与治疗: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疫苗接种:推广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组 和对照组的特征和暴露情况
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的分 布、特征和趋势
队列研究:追踪研究对象的 健康状况和暴露情况
实验性研究:通过干预措施来 验证病因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病学研究应用
监测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等
预警系统:建立实时监测和预 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
远程医疗:远程诊断和治疗减 少患者接触风险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预测疫 情发展趋势提高防控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 学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 学研究方法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 学研究应用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 学挑战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呼吸道传
播的传染病
病原体:病毒、 细菌、真菌等
传播途径:飞 沫传播、空气 传播、接触传
播等
略提供依据
描述性研究: 描述疾病分布、 流行病学特征
等
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病例组和 对照组的特征
探讨病因
队列研究:追 踪研究对象的 健康状况探讨 暴露因素与疾
病的关系
实验研究:通 过实验验证假 设如疫苗效果、
药物疗效等
目的:验证假设探索未知 方法:随机分组对照实验 变量: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数据收集: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
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目 录
•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介绍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呼 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
将大量特异性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与样本中的核酸进行杂 交反应,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判断病原体种类。此方法具有 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病原体变异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变异,导致疫苗研 发和防控策略面临挑战。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和治疗受限。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 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 强身体抵抗力。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道 传染病的人接触,减少
疾病传播风险。
环境卫生改善
室内环境清洁
垃圾处理
定期清扫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病菌滋生和 传播。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如学校、 幼儿园、医院等,定期消毒、通风。
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网络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医疗机构 、疾控中心、社区等各个层面。
定期收集和分析疫情数据,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报告制度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 、准确上报,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喉 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
呼吸道传染病ppt课件

疗。
中医药在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病原体制定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使用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的中成药辅助治疗。
中医外治法
如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可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 2
预防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苗头,防止病情恶化。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药物预防
对于某些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等,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或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 疗。
控制措施与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消毒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清洁 环境等,以切断疾病的传 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如提供疫苗接种 、加强个人防护等。
04
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疾病监测
监测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及时发现
异常发病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意义
危害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可导致发热、 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防控意义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 内通风等,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 护公众健康。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呼吸道传染 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和病毒性 传染病(如流感、禽流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外,少數病人可表現輕重不等的腦膜炎或腦炎癥狀,與病 毒性腦膜炎相似。
流行性感冒
六.流感的並發癥
1.細菌性支氣管肺炎。 ❖最常見的細菌為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發病數日 後出現肺炎癥侯。
麻疹
二. 病原體
病原體為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在外在環境中抵抗力較弱。
❖在0攝氏度下約生活1個月。 ❖在室溫下可保持傳染性36小時。 ❖56攝氏度下經30分鐘滅活。 ❖但在-70攝氏度的低溫下可保存數年。
麻疹病毒對光線、幹燥與一般消毒劑均敏感。 麻疹病毒抗原比較穩定,通過培養可獲得減毒
株,用於制備活疫苗。
華東衛生部
呼吸道傳染病簡介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普通感冒(簡稱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麻疹 ❖白喉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猩紅熱等鏈球菌感染所致疾病
呼吸道傳染病簡介
近2-3年出現流行的罕見呼吸道傳染病 ❖ SARS 即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 ❖ 禽流感 ❖ 豬鏈球菌病
❖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瀉,體溫39.0攝氏度以上, X光檢查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有胸腔積液。
癒後
❖重癥患者不治而亡。
禽流感
四. 流行環節
傳染源
❖患病的禽類
傳播途徑
❖ 感染病毒的候鳥遷徙將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地。 ❖人與患病的禽類密切接觸吸入空氣、灰塵中的病毒
而感染禽流感。
人群易感性
❖與禽類密切接觸人群有被傳染的危險。 ❖目前在人與人之間還不能互相傳染。 ❖但是禽流感病毒一旦變異為人流感病毒由於人對此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大流行時發病率很高,有的單位可達80100%,說明人群對新變異病毒株的易感性十分普遍。
流行性感冒
八. 預防措施
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不在人多的地方久留。 摒棄“帶病上班”、“帶病上學”的傳統“美 德”,如果發熱盡可能不上班。 必要時戴口罩。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衛生。 適當體育鍛練,增強免疫力。 接種疫苗。
成全世界數以萬計的人死亡。 2003年開始暴發 的H5N1型禽流感已導致60多人死亡。為此,華 東衛生部編緝了本期網絡教學,介紹呼吸道傳 染病知識供諸位同仁了解和學習。同時,借此 機會友情提醒諸位同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淋雨、過度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平時適當進 行體育鍛煉,合理飲食,保持營養平衡,增強 體質。防止感染呼吸道傳染病。
二. 病原體
引起感冒的病原微生物很復雜,主要病毒有以 下五種。 ❖黏液病毒 ❖小核糖核酸病毒 ❖冠狀病毒(日冕病毒)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呼腸病毒,Reo病毒) ❖腺病毒
普通感冒
三. 發病原因
人感染導致感冒的病毒、細菌後,不一定都出 現癥狀。
病原體可存在於人的上呼吸道而毫無表現,隻 在內、外因素影響下破壞了機體與病原體間的 平衡時,如氣候劇烈變化或其它因素影響(受 寒、淋雨、饑餓、過度疲勞等)才引起發病。
以上的老人都能發病,但主要侵犯兒童。 流腦發病率比很多常見傳染病低,但病死率較
高。自磺胺類藥物用於治療後,病死率下降至 10%左右。近年來下降至5%。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二. 病原體
是腦膜炎球菌,為革蘭氏陰性腎型雙球菌。 直徑略小於1um。 本菌抵抗力弱,對幹燥、日光、熱寒冷等均甚
敏感。
❖室溫下3小時內死亡。 ❖55攝氏度不到5分鐘即被殺滅。 ❖一般消毒劑如3%來蘇液中1分鐘即可死亡。 ❖在陰濕處,特別是復被在膿性物中可生存較久,但
流感病毒分型 ❖根據抗原特性流感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三型。
流行性感冒
四. 流感病毒的變異
流感病毒每年都會發生變異。 變異的結果可分為兩類
❖一是抗原漂移,國內稱之為量變。 ❖二是抗原轉變,國內稱之為質變。
一旦出現傳染性和毒性都特別強的新型流感 病毒即可能引發全球性的致命流感大流行
流行性感冒
五. 臨床癥狀
麻疹
三. 臨床癥狀(典型病程)
潛伏期8-12天,一般為10天。 一般臨床表現為發熱,前驅期有上呼吸道炎癥、
結膜炎與特異性的頰內黏膜斑(柯氏斑)。 病後2-5天出疹(出疹期),為玫瑰色斑丘疹。
❖出疹順序:先耳後、發際,再面部、軀幹,然後四 肢、手足。
一般病例再起病後7-10天熱退,皮疹消失。 重型麻疹多見於年幼體弱的兒童,病死率很高。
麻疹
三. 臨床癥狀 (疫苗普種後病程)
麻疹疫苗使用後,輕型麻疹增多病。 ❖潛伏期延長。 ❖病情輕,病程短。 ❖主要表現為發熱。 ❖上呼吸道癥狀不明顯。 ❖皮疹往往缺如或稀疏散在。
疫苗普種後,麻疹的隱性感染普遍存在,這些 受染者可能僅有一過性的輕微的呼吸道炎癥。
麻疹
四. 流行環節
傳染源 ❖本病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 ❖在潛伏期末(出疹前5天)即有傳染性。 ❖出疹後5天基本消失,傳染期約10天。
麻疹
一. 概念
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毒性傳染病。世界 性分布,以往發病率和死亡率皆高,對兒童, 尤其是對嬰兒和病弱兒童危害很大。
過去,麻疹患者約5%並發肺炎,麻疹肺炎的 病死率約10%。
在一般城市裡麻疹每年都有發生,每隔1-4年出 現一次較大的流行。
在麻疹疫苗普種以後,發病率顯著下降,但是 發病卻向高年齡組推移。
前言
親愛的同仁:
氣溫漸冷,特別是晝夜溫差大稍不注意就 可能受涼引起感冒,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 感染癥狀。秋冬季節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傳 染病的高發季節。據某地區觀察,每年冬季至 少有1/2 的人患過感冒,感冒的流行率在冬季 每周約為15%(當地人口)。
感冒一般可自癒,癥狀輕。 但是流感和 “非典”、禽流感、豬鏈球菌病等近2--3年內 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卻能引起較重的癥狀,甚 至致人死亡。特別是流感大規模暴發流行時會 造.
有過敏病史者,如曾經患過尋麻疹、過敏性皮 炎的人,患感冒較多。
普通感冒
四. 臨床癥狀
潛伏期1-4天。 常以咽部幹燥、發癢、與粗糙感開始。 早期常有噴嚏、咽痛、稀薄水樣鼻分泌物,以
後漸成為稠厚黏液,數日後逐漸減少。鼻與咽 部黏膜充血、腫脹,引起鼻塞。 常有頭痛、咳嗽、畏寒、倦怠、四肢酸痛等。 部分患者體溫可升高,但很少超過39度。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5-7天恢復。
網絡教學--
簡介
編緝:
目錄
封面 …………………………………………………………1 目錄 ………………………………………………………… 2 前言 ………………………………………………………….3 呼吸道傳染病簡介 ………………………………………….5
❖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環節 … ……………………………7 ❖流行性感冒 ………………………………………………9 ❖禽流感 ……………………………………………………15 ❖普通感冒 …………………………………………………20 ❖麻疹 ………………………………………………………28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34 ❖猩紅熱與鏈球菌感染 ……………………………………40
流行性感冒
二.流感大流行歷史
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 ❖死亡5000萬人。
1957年-1958年的“亞洲流感” ❖死亡100多萬人。
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 ❖死亡約75萬人。
其中“西班牙流感”病毒首先是在禽鳥身上出 現,然後發生突變後傳染給人類造成死亡率大 增。
流行性感冒
2.可並發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等。 3.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心包炎、心肌炎等,多
見於原有心血管病的患者。
流行性感冒
七.流行環節
傳染源 ❖ 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 流感以飛沫傳播為基本方式。 ❖ 流感病毒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強,生存時間較短,故受染 需密切接觸。 ❖ 散布在空氣中的流感病毒能存活30分鐘,所以也可以通過飛 沫核傳播。 ❖ 此外,流感還可通過被污染的飲食用具、毛巾、手帕等實現 傳播。
禽流感
一. 新聞鏈接
今年10月7日羅馬尼亞在多瑙河三角洲發現三隻鴨子死 亡。初步診斷認為,該國開始出現禽流感病例。隨後, 歐盟的希臘等國也發現了禽流感病例。
至今,亞洲已有100多人感染該病毒並造成65人死亡和 數以千萬計的禽類死亡。
在重災區印尼,首都雅加達已有6人死亡,25人住院。 大多數國際專家警告:
特點 ❖傳染性強 ❖毒性大 ❖感染後有一定的死亡率
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環節
患者或病毒 攜帶者
或 密切 接觸
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
感染後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
一. 概念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
是目前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傳染病,在一 定條件下可出現大流行。 二十世紀,暴發過三次流感大流行,每次大流 行都造成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人死亡。
潛伏期數小時至1-2天。 1. 典型病程:全身癥狀顯著,如高熱、四肢酸痛等,呼吸道癥狀
較輕,病程一般不超過1周。 2. 重型病程:發病很急,全身中毒癥狀如高熱、全身酸痛與神經
系統癥狀較重,可於1-2天內死亡。 3.輕型病程:全身中毒癥狀較輕,發熱較低,為時隻1-2天,易誤
診為普通感冒。 4.其它類型:
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經飛沫傳播。
人群易感性 ❖人對麻疹普遍易感。
麻疹
五. 預防措施
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不在人多的地方久留。 必要時戴口罩。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衛生。 適當體育鍛練,增強免疫力。 接種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一. 概念
簡稱流腦 是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生於冬春季。 流腦可發生在任何年齡,7天的新生兒到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