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电场中的电介质资料
电磁学02静电场中的导体与介质

A q -q
-q+q
UA
q'
4 0 R0
q ' 4 0R1
q q '
4 0 R2
0
可得 q ( q) 1(9略)
例4 接地导体球附近有一点电荷,如图所示。
求:导体上感应电荷的电量
R
解: 接地 即 U0
o
感应电荷分布在表面,
l
q
电量设为:Q’(分布不均匀!)
由导体等势,则内部任一点的电势为0
选择特殊点:球心o计算电势,有:
1) Dds
S
1 (
r
1) q0内
l i mq内
V0V
1 (
r
1) limq0内 V0V
1 (
r
1)0
00 0。 40
[例2] 一无限大各向同性均匀介质平板厚度为 d
表明:腔内的场与腔外(包括壳的外表面)
物理 内涵
的电荷及分布无关。
在腔内 E 腔 外表 E 腔 面外 0带
电 量 的电 体 的
二.腔内有带电体时
q
① 带电量: Q腔内 q (用高斯定理易证)
表面
23
② 腔内的电场: 不为零。
由空腔内状况决定,取决于:
*腔内电量q;
*腔内带电体及腔内壁的 几何因素、介质。
平行放置一无限大的不带电导体平板。
0 1 2 求:导体板两表面的面电荷密度。
E2 • E1 解: 设导体电荷密度为 1、 2 ,
E0 电荷守恒: 1 + 2 = 0
(1)
导体内场强为零:E0 +E1‐E2 = 0
0 1 2 0 20 20 20
(1)、(2)解得:
电介质的定义

电介质的定义
电介质是一种能够将电场和磁场传播的物质,也称为电磁介质,是电学和磁学中研究对象之一。
也即可对外界电磁辐射发出反应的物质,类似于物理中的热传导、光传导以及声音传导,电介质也是通过电子来实现电磁辐射的传播。
电介质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一、本质性定义。
电介质是指在电磁场作用下,能够把电场变化传播与弥散的介质,它不仅能够把电场的变化传播和弥散出去,而且能够传播和弥散磁场变化。
二、成分定义。
电介质是指由真空、空气、水、油和其他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一种介质,它可以把电场变化传播与弥散出去,同时还可以传播和弥散磁场变化。
四、用途定义。
电介质是指通常用来处理、控制、传输、换向以及保护电电气及电子能量设备进行稳定工作的介质,这些介质可以在电气及电子设备中流动,从而使整个设备运作良好。
从以上各个定义看来,电介质是一种以电双极性微粒为主要组成成分的介质,可以把电场变化传播与弥散出去,同时可以传播和弥散磁场变化,主要用来处理、控制、传输、换向以及保护电电气及电子能量设备的工作。
第四章 电介质

第四章 电磁介质第一节 电介质一、电介质—绝缘介质1.电介质内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只能在 分子范围内移动。
2.分子电矩·分子—电偶极子(模型)分子的正负电中心相对错开。
·分子电矩二、电介质的极化1.极性电介质的极化p 分+- 电介质分子(1) 极性分子·正常情况下,内部电荷分布不对称, 正负电中心已错开,有固有电矩p 分, ·极性分子:如HCl 、H 2O 、CO 等。
(2)无外电场时·每个分子p 分 ≠ 0·由于热运动,各p 分取向混乱·小体积∆V (宏观小、微观大,内有大量 分子)内 ∑ p 分= 0(3)有外电场时·各 p 分向电场方向取向(由于热运动,取向 并非完全一致)外有外电场 无外电场分 ·且外电场越强 ⇒ | ∑ p 分| 越大·这种极化称取向极化2.非极性电介质的极化(1)非极性分子·正常情况下电荷分布对称,正负电中心重 合,无固有电矩。
·非极性分子:如He 、 H 2、 N 2、 O 2、 CO 2等。
(2)无外电场时·每个分子 p 分 = 0·∆V 内∑ p 分 = 0 (3)有外电场时·正负电中心产生相对位移,p 分(称感应电矩) ≠ 0E 外分 ·且外电场越强 ⇒ | ∑ p 分| 越大·这种极化称位移极化三、电极化强度1.电极化强度·为描写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引入电极化强度矢量。
·定义:单位体积内分子电矩的矢量和或·P 是位置的函数·单位: C/m 2·对非极性电介质,因各p 分相同,有 P = n p 分n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综上,对极性、非极性电介质都有 无外电场时, P = 0 有外电场时,P ≠ 0且电场越强 ⇒ | P | 越大2.电极化强度和场强的关系·由实验,对各向同性电介质,当电介质中 电场E 不太强时,有·χe :电极化率(χe ≥ 0),决定于电介质性质。
赵凯华-电磁学-第三版-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R2 R1 R0
解: 1)导体电荷只分布在表面上 球A的电荷只可能在球的表面
B
Q
Aq
o
壳电B荷有可两能个分表布面在内、外两个表面R(2具体R1分布?)R0
由于A、B同心放置
带电体系具有球对称性
电量在表面上均匀分布(满足E内=0要求)
电量在表面上均匀分布 Q q
电量q在球A表面上均匀分
R 1
4 0
9109 m 103 RE 1F
106 F
法拉单位过大, 常用单位: 1nF 109 F
1pF 1012 F
二.导体组的电容
由静电屏蔽:导体壳内部的电场只由腔内的电 量和几何条件及介质决定电位差仅与电荷 Q,几何尺寸有关,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可
以定义电容。
UB
E dr
R2
4 0r R2 4 0 R2
例3 如图所示,接地导体球附近有一点电荷 。
求:导体上感应电荷的电量
解: 接地,即 U 0
设:感应电量为 Q
R
由于导体是个等势体
O
l
q
O点的电势也为零 ,则
Q q 0 40 R 40l
Q Rq l
腔内无电场,E腔内=0 腔内电势处处相等
S
证明: 在导体壳内紧贴内表面作高斯面S
E ds 0 高斯定理 S
Qi 内表面 0
1.处处没有电荷
与等位矛盾 证明了上述 两个结论
2.内表面有一部分是正 则 会 从 正 电 荷 向 负 电荷,一部分是负电荷 电荷发出电力线
这就是物质对静电场的响应---第二章的研究内容:电场中的导体感应、 电解质极化, 并且分析感应、极化电荷对静电场的影响---静电场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影响)
电磁学中的介质的电磁性质研究

电磁学中的介质的电磁性质研究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而介质是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质是指在电磁场中具有电磁性质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电磁学中,研究介质的电磁性质对于理解电磁场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介质的电磁性质主要包括电介质和磁介质两个方面。
电介质是指能够在电场中产生极化现象的物质,而磁介质则是能够在磁场中产生磁化现象的物质。
介质的电磁性质研究涉及到介质的极化和磁化过程,以及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和传播特性。
在电磁学中,介质的极化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当介质处于外加电场中时,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会发生分离,形成电偶极矩,从而导致介质的极化。
介质的极化可以分为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和定向极化等不同形式。
电子极化是指介质中的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位移,从而形成电偶极矩;离子极化是指介质中的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位移,形成电偶极矩;定向极化是指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变化,形成电偶极矩。
介质的极化现象不仅与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外加电场的强度和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介质的极化现象对于电磁场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与介质相互作用,会引起介质中的电子、离子或分子发生极化现象,从而改变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被称为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
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是指介质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而散射是指介质将电磁波的能量以不同的方向重新分布。
介质的吸收和散射对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介质的吸收和散射会导致信号的衰减和传播路径的变化。
除了电介质,磁介质也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磁介质是指能够在磁场中发生磁化现象的物质。
当磁介质处于外加磁场中时,磁介质中的磁性微观磁偶极子会发生取向变化,形成磁化强度。
磁介质的磁化现象与电介质的极化现象类似,都是介质对外加场的响应。
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对磁场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电感器和变压器等电磁器件中,磁介质的磁化会导致磁场的集中和传输。
学院14-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场中的电介质
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2. 电介质的极化 3. 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矢量
一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 绝缘体(insulator) 电介质: 绝缘体(insulator)
(放在电场中的)电介 放在电场中的)
+Q
+
+ + + + +
-Q
-
+
电场 质 实验 结论: 结论: 介质充满电场或介质表面为等势面时
σ σ = d1 + d2 εoεr1 εoεr 2
ε1ε2S C = q / ∆V = ε1d2 + ε2d1
• 各电介质层中的场强不同 • 相当于电容器的串联
平板电容器中充介质的另一种情况 由极板内为等势体
∆V1 = ∆V2
σ
σ1 ∆S1 ε1 A ε2
−σ
∆V 1 E1 = d
∆V2 E2 = d
+
+ +
v v v v 令: D = ε0εr E = ε E ε —介电常数 D ---电位移矢量 ---电位移矢量 v v 则: --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D⋅ dS = ∑q0i --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
S i
εr v v ε0εr E⋅ dS =σ0∆S = q0 ∫
S
E=
E0
+σ '
- - - - - - - - - - - - - - - - -
S1
A
ε1
S2 d1
ε2
B
D ∆S1 = σ∆S1 1
D =σ 1
同理, 同理,做一个圆柱形高斯面 S2
v v ∫ D⋅ dS = ∑qi (S2内) D2 = σ
介质和电介质的特性和应用有哪些

介质和电介质的特性和应用有哪些一、介质的概念介质,又称传播介质,是指电磁波传播的媒介。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甚至是真空。
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介质的折射率、介电常数等。
二、电介质的特性电介质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从而影响电场分布的物质。
电介质的主要特性有:1.极化:电介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即正负电荷分别向电场方向和相反方向移动,形成局部电荷分布。
2.介电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是描述电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电介质对电场的响应能力。
介电常数越大,电介质的极化程度越高。
3.绝缘性:电介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阻止电流的流动。
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以防止漏电和短路。
4.存储电荷:电介质在去除电场后,仍能保留一定量的电荷,称为电容。
电容是电介质储存电能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电容器中。
三、电介质的应用1.电容器:电容器是利用电介质的储存电荷能力,实现电能存储和释放的元件。
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通讯等领域。
2.绝缘材料:电介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阻止电流的流动。
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以防止漏电和短路。
3.屏蔽材料:电介质可以用于屏蔽电磁干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外部干扰。
4.介质波导:电介质波导是一种用于传输电磁波的介质管道,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微波传输等领域。
四、介质的分类及应用1.固体介质:如陶瓷、玻璃、塑料等。
固体介质在电子元件和微波器件中有广泛应用,如微波谐振器、滤波器等。
2.液体介质:如水、油、酸碱盐溶液等。
液体介质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绝缘材料和冷却剂,以及化学实验室中的试剂。
3.气体介质:如空气、氮气、氧气等。
气体介质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绝缘气体,以及灯泡中的填充气体。
4.真空介质:真空是一种特殊的介质,具有极低的介电常数。
在某些高频电路和微波器件中,真空介质可以作为优良的传播介质。
电介质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介质物理知识点总结电介质是一类具有不良导电性能的材料,可用于电容器、绝缘体等应用中。
电介质物理是研究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学性能的科学。
电介质物理是电磁场理论和介质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对电介质物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展开。
1. 电介质的基本性质电介质是一种不良导电性能的材料,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电介质的主要特点是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现象。
极化是指介电极化,即在电场作用下使介质内部出现正负电偶极子的排列现象,从而使介质产生极化电荷。
常见的电介质包括空气、水、玻璃、塑料等。
2.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当电介质处于外电场中时,介质内部的正负电荷将发生位移,使介质被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可分为定向极化和非定向极化两种类型。
其中,定向极化是指在介质中存在有定向的分子或离子,当外电场作用下,这些分子或离子会按照一定方向排列,这种极化过程被称为定向极化;非定向极化是指介质中的分子或离子并不具有固定的方向排列,当外电场作用下,这些分子或离子将发生不规则的排列,这种极化过程被称为非定向极化。
极化过程使介质产生极化电荷,从而改变了介质的电学性能。
3. 介质极化的类型根据介质极化的不同类型,可以将极化过程分为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和取向极化。
电子极化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介质中的电子云将出现位移,从而使整个分子或原子产生极化;离子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将发生位移,产生极化现象;取向极化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具有一定取向的分子或离子将产生极化现象。
不同类型的极化过程会影响介质的电学性能。
4. 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介质的极化现象将改变介质的电学性能,其中介电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介电常数是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的电极化能力的体现,介电常数越大,介质的电极化能力越强。
介电常数的大小将影响介质的导电性、电容性等电学性能。
5. 介电损耗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能量损耗,这种现象被称为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会导致介质内部的吸收能量和产生热量,从而影响介质的电学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E'E 0
给定自由电荷分布,如何求稳定后的电
场分布和极化电荷分布?
实际计算:引入一个包含极化电荷效应的
辅助量D,直接求D,再求E.
一、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一、极化电荷 q'( '、')
1、极化:从原来处处电中性变成出现了宏观的极化电荷 可能出现在介质表面 ——(均匀介质)面分布 可能出现在整个介质中 ——(非均匀介质)体分布
2、极化电荷会产生电场 —— 附加场 E E0 E '
3、极化过程中:极化电荷与外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过程复杂——达到平衡(不讨论过程)
端面出现电荷-“束缚电荷”。
重心模型:
每一个电介质分子中的正电荷集中于一点,称为正电荷 重心;负电荷集中于另一点,称为负电荷重心。
— 两者构成(等效偶极子)
偶极子:两个相距很近而且等值异号的点电荷的集合。
在外场作用下如何变化(被动方面) 偶极子
l
+
如何激发电场(主动方面)
二.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中所受的力偶矩
C
H
CH 4
H
有极分子
+
H
H
1040
O
-
p ql
HO 2
二、电介质的极化 ❖无外场时
(热运动)
整体对外不显电性
(无极分子电介质)
❖有外场时
• 无极分子电介质
p
E 0
(有极分子电介质)
• 有极分子电介质
p E
0
极化性质: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后果:出现极化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M Flsin qElsin
E
定义电偶极矩矢量
l
+
p
F
p ql
M p E F
力偶矩力图使电偶极矩转到与外电场一致的方向.
(1)、计算在电偶极子轴线的延长线上任一点A的场强。
解:
E
q
4o r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2
i
q
E
4o r l
22
i
-q l
o
q E-
E+
r Ax
EA
E
E
q
4 o
r
1 l/
§3.2 偶极子
一、电介质与偶极子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C0 , U0
+Q
+Q
电介质 C,U
-Q
-Q
电压下降,电容量增大.
电介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化
电介质情况:
+-+-++-+-++-+-++-+-+
E0
E
-+--+--+--+--+--+--+--+--
电中性的分子中,带负电的电子(或负离子)与带正电的 原子核(或正离子)束缚得很紧,不能自由运动-束缚电荷。
22
r
1 l/
22
i
2qrl
40r4 1 l 2r 2 1 l
2r 2
i
r l l2 4r2 1
EA
2ql
4 0 r 3
i
2p
4 0 r 3
(2). 求电偶极子中垂面上的电场。
解:
E E
1
4 0
q (r 2 l 2 / 4)
E
E
P
E 2E cos
2
1
4 0
(r 2
q l2
/
4)
(r
束缚电荷
三、极化强度矢量
极化的描绘:P、q’、E’
• 定义:单位体积内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介质中一点的 P(宏观量 )
P lim p分子
V 0 V
介质的体积,宏 观小微观大(包
含大量分子)
均匀极化:电介质各处极化强度P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空间任一点的场强
E E0 E '
- E
-
+ + +
4 、 平衡时总电场决定了介质的极化程度。
二、极化电荷体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 lim q '
设单位体积内有n 个分子
V 0 V
由于极化而被面元所截的总电量
dq nqldS cos
电偶极矩 p ql
极化强度 P n p nql
en
dq' nql d S
en
PdS
封闭面S 内的净(极化)电荷: q S P d S
q q1 q2 en1 en2
P1 en1S P2 en2S
P2 P1 en1S P2n P1n S
h0
'
q
'
S
P2n P1n
P2 P1
en
en 是从介质2指向介质1的法向单位矢量
注:虽然面元S1 与 S2 极近,但两者处在不同介质中,P1n 与
P2n 一般不等( P 在面上可以有突变),因此 '不为零 讨论:
处, 0
2
0及 处, 最大。
n dS
P
x
d P
x
例题:求沿轴均匀极化电介质圆棒上 极化电荷分布
• P是常数
2
, e '
0
0, e ' P
,e' P
§3.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描述极化的几个物理量是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 个知道则都知道,而一个
不知道均不知道
E0 P q'( ', ')
极化电荷体密度:
' lim q ' lim S P d S
V V 0
V 0
V
推论:均匀极化电介质,极化电荷体密度为零。
P 恒量
' 0
三、极化电荷面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两种介质交界处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计算层内的极化电荷 只有被薄层的上、下底面 截断的偶极子才有贡献
q1 P1 S1 q2 P2 S2
E0
3、极化强度与总场强的关系 P 0 E
极化率 r 1
各向同性电介质
P 0 E
• P与E 是否成比例
– 凡满足以上关系的介质——线性介质 – 不满足以上关系的介质——非线性介质
• 介质性质是否随空间坐标变 (空间均匀性)
– —常数:均匀介质; – —坐标的函数:非均匀介质
§3-4 极化电荷
1、介质2是电介质而介质1是真空
P1n 0 ' P2n
2、介质2是电介质而介质1是金属
en
P1n 0 ' P2n
3、两种介质都是电介质
例1、半径R的介质球被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P。 求:介质球表面上极化电荷的分布
解: 球面上任一点
P2 en P cos
由此可知,右半球面上 0 左半球面上 0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电介质:
电阻率很大,导电能力很差的物质,即绝缘体
电介质的特点:
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的结合力很强,电子处 于束缚状态,电介质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本章讨论: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电荷如何分布? 电介质如何影响电场? 如何计算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场分布? 注意:电介质和导体在电学机制上的区别。
2
l/2 l2 /
4)1/
2
E
r
1
4
0
(r
2
ql l2 /
4)3 /
2
q
q
+
用E矢量 形41式 0 表(r示2 为lp2:/ 4)3
/
2
若
r l
E
l/2
1
4 0
p r3
l/2
§3.3 电介质的极化
一.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电介质分为两类: 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
无极分子
p0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