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的故事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的故事

西方哲学的故事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一章智慧之爱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泰戈尔哲学的起源,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怎么搞哲学,沉思,分析,最佳方法就是阴阳双修桃园三结义:哲学有三位义结金兰的兄弟,也就是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形而上学,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也就是关于世界的万物的本质的问题。

伦理学,善与恶的彼岸爱,真正的爱,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和认识论。

就是有关认识的理论。

有关知识的理论。

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也是所有的有关知识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乃是知识的起源问题。

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所谓的“唯理论”。

人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理性”,这种理性是上帝或是神灵给予我们的。

另一个著名的唯理论者笛卡尔的提出了有名的“天赋观念论”,是“天”将这些观念置于我们心中的,这个“天”当然也是神,这些天赋的观念乃是一切只是的基础。

另一派是所谓的“经验论”就是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的理论。

最有名的经验论者就是培根与洛克了。

培根为知识的起源找到了一条通向知识的曲径,自然+感官→经验;经验+加工→规律;规律→知识。

这就是著名的培根的“知识三部曲”。

洛克则是比培根更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说过,“我们的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第二章步入哲学圣殿哲学史,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内容为中心,第二种形式是以历史本身为中心,以苏格拉底为为中心,古希腊哲学仿宋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苏格拉底哲学,这是哲学的初级阶段,有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第二个阶段就是伟大的三师徒的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这是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代,也许是整个哲学史的顶峰。

第三个阶段则是苏格拉底的徒孙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但这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古希腊哲学了,而是所谓的希腊化哲学,甚至包括古罗马哲学了。

包括,一是以第欧根尼为首的犬儒学派。

而是成天讲要快乐,自己却整天像林黛玉一样病歪歪的伊壁鸠鲁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派。

2.如何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方法切分论点

2.如何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方法切分论点
解答作业
1、 传说有一只鸟儿,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能够大展歌喉的圣洁 之树,直到如愿以偿,才会歇息。不幸的是,在即将找到圣洁树并飞向其怀 抱的一刻,身体被挂在了荆棘上,于是它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 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聆 听,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 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立意角度 从故事本身立意:①超脱了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会美丽;②有顽强的意 志,才能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 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向生命致敬。 “痛苦与美丽”是因果关系。在生命中,忍受痛苦的磨炼,往往能赢得美丽 的结局,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据此可拟题:“痛苦之后是美丽”“痛苦是美丽的前奏”“阳光总在风雨 后”“痛苦造就美丽”“化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美丽是痛苦的 结晶”“苦尽甘来”“苦难成就辉煌”等。
信,只要努力,上帝也为自己打开了成功之门。现实生活中,很多平凡甚至卑微的人,

提到“农民工”,我们想到的恐怕也只能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撇来的白眼与嘲 讽,留守在家的孩子吧。谁能想到他们之中有人会成为大明星,可王宝强做到了,他 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上镜的机会,即使只做群众演员;不成功誓不回家,纵使在春节露 宿北京火车站,一切的不服,只因他相信,我在奋斗,因此成功的门,在一直为我开 着。是的,风雨之后见彩虹,汗水的付出终于换来累累硕果。现在的王宝强已推开成

2.政治对话之门,国家、地区或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歧 及意见,可以通过对话形式,求同存异,进行沟通和交流, 实现和谐共处、互利双赢。 3.情感之门,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①沟通:人与人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距离,保持一颗 宽容和理解之心,就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②关爱:爱就好似一扇门,站在门外曾以为它冰冷、无 情,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就好似流星划过天际般绚烂,又似 蔓陀罗绽放般绝美。走进爱,就要走进心,要用心去感悟体 验人间真情,爱之门永不关闭。 人间自有真爱,有人的地方,爱就永在,爱之门永远开 放。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5.方尖碑
万神庙前的方尖碑
史海泛舟
探究二:哲学和法学 1.哲学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提出 “原子论”。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唯 物主义哲学家,率先提出原子论,认为 万物由原子构成。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 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 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 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
罗马大竞技场 万神庙
凯旋门 方尖碑 引水道工程
史海泛舟
1.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矗立在希腊 雅典卫城的最高点。神庙历 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 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 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 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 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神庙内原本存放一尊黄 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 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 亲手制作)。
史海泛舟
探究一:文学和雕塑
2.希腊雕塑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 原作已经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 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 蒂冈博物馆。
《掷铁饼者》
合作探究
探究二:建筑艺术
特点 代表
希腊 主要体现在 神庙, 四周以 廊柱环绕。
帕特农神庙
罗马
吸收了 希建腊筑的特点, 并有所创新,如 石拱门、等穹,顶坚固结实, 华丽宏伟。
4世纪成为基督教历法,16世 纪,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 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 的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
书海拾贝
Hale Waihona Puke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希腊神话 希腊雕塑
帕特农神庙遗址
帕特农神庙遗址 雅典娜女神模拟图
史海泛舟
2.罗马大竞技场

作为有限与无限辩证存在的世界-精品文档

作为有限与无限辩证存在的世界-精品文档

作为有限与无限辩证存在的世界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一书开端曾引用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妇人向罗素发难,宣称我们的世界是由无数重叠的乌龟所托起的平板。

这种说法在表面上看来的确是荒诞不经的,但它却切中了真理之一维,这就是一一世界乃是寓于无限性中的有限存在。

在以往的观念中,有限与无限只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属性,而实际上,它们都是为我们意识所构造的产物,是我们感知和衡量外物的一种方式。

而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上,“无限”总是与“有限”相辩证存在的,无论离开哪一方,剩下的一方都不会再具有有效性。

这对看似简单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却含有极其丰富的意蕴,在这种关系之上,能够构造出我们的整个世界。

而“有限” 与“无限”的概念主要是与时间性和空间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离开时间或空间来空谈无限/ 有限,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我们首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无限与有限的这种辩证关系问题。

一、时间性康德认为,时间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它不能从经验当中推演出来,只能作为一种“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①也就是说,时间是作为主体借以感知对象的一种载体,人只能在时间中关照外物。

时间就是作为一种先天性的范畴为主体的感知活动提供凭借。

柏格森进一步发展了康德的时间理论,在他看来,时间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个前后相继的“点”,这种观点曾是芝诺“飞矢不动”的谬论渊源,因为时间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秒/ 分/ 时还是昨/ 今/ 明都是人为地划分,更确切地说,是人类为着记忆的编排储存而凭借理性对于时间的切割。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一个不可计算、不可分割、不可重复和不可逆转的“流”,它是一种一次性的“绵延”,而时间的各个部分――如果它含有许多部分的话――不是前后相继,而是相互渗透的。

由此观之,赫拉克利特那句著名的“人一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正好印证了柏格森这种说法。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柏格森进一步提出:时间不是外在的,不是物质的某种属性,而是专属于意识的特点,意识是时间的一种存在方式,时间唯有在意识中才能存在。

关于有教养的小故事

关于有教养的小故事

关于有教养的小故事【篇一:关于有教养的小故事】关于修养的小故事精选篇一:三个小时的回程我家保姆因嫁人离开我家后,我每周找小时工来打扫房间。

市面上的价格是每小时7元钱,但我都是给的10元,若是擦玻璃或者干些重活,我就会给的更多些。

还经常把一些穿过的过时的衣服鞋子帽子围巾送给她们。

为了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每次送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误会。

一次,大雪天,我的房门被敲开,是小时工站在门外。

她的脸被风吹得通红,整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

手里却递给我几张零碎的钞票。

原来她在回家后发现了我旧衣服里的一些零钱,怕误解骑车走了三个小时,连忙把钱送了回来。

我拉她进屋想让她暖暖身子,她却不肯,还说你点点吧,别差了数额。

天,我点什么呀?我根本就早已经不记得了那点碎钱。

说完她转身就走,她还要再顶风冒雪走三个小时的回程。

其实她是可以借下次来我家时还我这钱的,但她怕误解。

她急于过来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很少的一点钱,却让我看到了她做人的质地。

所谓修养便是,你对达官显贵和保姆、乞丐持一样的心,呈一样的笑。

你拥有一颗悲悯的情怀于万事万物。

你保持品行的高贵却又与高贵处平凡得一如脚下的泥土。

关于修养的小故事精选篇二:细节即是修养 20多年前,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想要招聘一名助理。

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一时间,应征者云集。

经过严格的初选、复试、面试,总经理最终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青年。

副总经理对于他的决定有些不理解,于是问他:那个青年胜在哪里呢?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总经理告诉他:的确,他没带来介绍信,刚刚从大学毕业,一点经验也没有。

但他有很多东西更可贵。

他进来的时候在门口蹭掉了脚下带的土,进门后又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看到那位身体上有些残疾的面试者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也是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笔录1.“赚钱”的哲学家—泰勒斯(古希腊):任何一块石头,看上去冰冷坚硬、毫无生气,却也有灵魂蕴涵其中。

2.活火—赫拉克利特(古希腊):看不见的联系比看得见的联系更牢固。

他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一切事物都等价交换为火,火又等价交换为一切事物,犹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愤怒是以灵魂的伤害为代价的。

3.数目与和谐--毕达哥拉斯(希腊):毕达哥拉斯派不要忽视你的身体健康,饮、食、动作须有节。

一定要公正。

不公正,就破坏了秩序,破坏了和谐,这是最大的恶。

4.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希腊):原子唯物论有两类知识,一类真实,另一类模糊。

模糊地一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真实的知识明显与此相区别。

5.道生万物—老子(楚国):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

6.乐知天命—孔子(鲁国):仁克己复礼为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有教无类。

7.文王之囿—孟子(战国时邹国人):仁政正心、诚意、格物、致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鱼乐不乐—庄子(战国时宋国人):人伦情感:合久则分,成极则败,清廉遭挫,至尊受议,能人吃亏,贤者被害,不肖则欺。

唯将道德条例长戒于心。

9.精神助产士—苏格拉底(古希腊):智者派如果你听从我的意见,那么你不是在听从苏格拉底,而是更多地在听从真理。

10.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柏拉图(古希腊):理想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够实现,纵然未能实现,总不该因此而否认它是美好的东西吧!11.亚里士多德(希腊):“三段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12.犬儒—第欧根尼(希腊):犬儒派我是一个世界公民。

“事实上,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做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大帝13.快乐清单—伊壁鸠鲁:“宾至如归,乐为至善。

”不能解除灵魂痛苦的哲学是无用的空话,正如不能治疗身体疾病的医药是无用的技艺。

化学科学故事

化学科学故事

化学科学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远古时代,人们对火焰、水和土地等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和不可思议,但他们又渴望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这些自然现象,并慢慢的开启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大门。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研究金属和玻璃的制作方法。

他们利用炉火和高温,将金属矿石熔化并冷却成金属器具。

这种对金属的加工方法,成为了化学实验的开端。

人们不断发现,原来矿石中含有金属元素,而通过加热可以使这些元素分离出来。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也对化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大元素说,即地、水、火、风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他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而不同的物质只是由这四种元素的比例不同而已。

这种观点成为了古代化学的基石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化学现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17世纪,化学家罗伯特·博义发现了酸和碱的性质,并提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酸碱中和反应提供了基础,并为今后的酸碱理论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是化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化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在这个时期,化学元素周期表得以建立,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后来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19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成为化学领域的焦点。

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发现各种新的有机物质,并逐渐揭开了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谜。

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提出了结构理论,即有机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碳原子又能形成各种不同的键。

20世纪化学科学更是有了飞速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并提出了原子核结构的模型。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放射性现象的危害,开展了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的化学反应和材料,为现代化学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向上的励志的故事含感悟

积极向上的励志的故事含感悟

2019积极向上的励志的故事含感悟励志故事1:走到无路可走从小,德谟克利特就是个怪异的人,他从不和身边的人沟通思想。

德谟克利特家有一片大的庄园,父亲临终前,将他拉到身边,说,孩子,以后,你要靠这块基业了。

但是,德谟克利特很快就忘了父亲的遗言,他懒得每天出入大门要绕一段路,于是从院墙上打了一个通道。

后来,又把房子全掀了顶,说要看看房顶上究竟有什么。

德谟克利特的行径惹来许多麻烦,他的族人认为他是不吉利的人,甚至把他送上了法庭。

一天,德谟克利特正在庄园外的路口坐着,因为天气寒冷,他点了一堆篝火。

望着跳动的火焰,德谟克利特自言自语,这奇怪的火焰是什么构成的呢?这时,恰好科学家留基伯经过。

当时,留基伯正在论证原子学说,听到德谟克利特的话后,留基伯大为惊喜,于是收他为徒,他的原子存在构想终于有了认同者。

不久,留基伯在一场瘟疫中去世了。

参加完老师的葬礼,德谟克利特变得更加怪异起来,大家都顺着来路下山,而德谟克利特却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下去。

医学家希波克拉克喊住他问,你去哪儿?德谟克利特说,前面。

希波克拉克说,难道你没有看到,前面是一片灌木,根本就没有路吗?德谟克利特没有说话,继续走了下去。

路越走越窄,很快,来到那片灌木丛前,再往前,已经无路可走。

德谟克利特拨开灌木,继续朝前走。

山上崎岖不平,显然,除了遍布的灌木,从没有人来过。

德谟克利特没有改变方向,他像一头倔强地牛,终于穿过了那片灌木,回到山下的庄园。

当族人看到遍体鳞伤的德谟克利特,没有人不把他当成疯子。

而德谟克利特却呵呵大笑,不住地说,我明白了,为什么灌木可以划伤人,而柔软的树叶不能,因为它们的原子构成是不一样的。

从此,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中,因为形式的多样,才生成了不同的物质。

德谟克利特的这一学说,开创了科学界的一个新领域,为现在原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往往,我们对科学的探索,缺少独立的思维,不能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路来,以至于我们很多的学术、生活,顺延了古人的路,没有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谟克利特的故事
德谟克利特是一位对学习有着特殊兴趣的人,出生在希腊东北方的工业城市阿布德拉
的一个富商之家,早年曾经经商,在阿布德拉那样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的城市中德谟
克利特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并且激发了其创造性思想的发生。

德谟克利特淡泊名利和学位,早年的时候德谟克利特曾经是有学问的波斯术士与加勒
底的星相家的学生。

德谟克利特特别喜欢学习和研究,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能够全身心的
投入进去,周围的一切都不能够影响到他,正是这种对学问的狂热追求才使得德谟克利特
在众多的领域内都有所建树,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
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德谟克利特决定外出游学。

德谟克利特分到了祖上的财产
中最少的一部分,100塔仑特现金。

他用这笔钱漫游了希腊各地,并且去世界各地旅行,
曾经到达了埃及,红海,巴比伦平原,埃塞俄比亚,印度,波斯等等地方。

外出游学花费
了他的绝大部分财产。

等到他回到阿布德拉的时候被指控为“挥霍财产罪”。

德谟克利特
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他的学识和雄辩征服了整个阿布德拉,不仅仅被判无罪,而且得到
了五百塔仑特的奖励,受到了阿布德拉城人民的疯狂追捧,甚至是在其活着的时候就为其
建立了铜像,死后以国家的名义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德谟克利特的贡献中最著名的要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认为整个世界是
又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由于原子的组成与结构不同导致了世间万物的不同。

另外德谟克利特在哲学上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
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
律的制约。

德谟克利特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值得注意,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道德可教,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教育应该采取说服和鼓励的方式进行。

德谟克利特在伦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指其认为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
都来自灵魂,人们应该热心的按照道德行事,而不要只是空谈道德。

他对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以及义务和良心等道德范畴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是古希
腊幸福论伦理思想的典型。

德谟克利特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即使在今天德谟克利特的学说仍在起作用,可以说没
有他就没有现代自然科学。

他的著作涉及的面非常的广,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马克思
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
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原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原子运动
的场所,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

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
化的一个。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

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
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里没有神存在的空间,因此我们说德谟克利特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认为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

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最活跃、最精微的原子构成的,因此它也是一种物体。

原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当然也随之消灭。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就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具有非常高明的科学性的,德谟克利
特在两千多年之前就能够提出原子论实在是值得人们感叹,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德谟克
利特的原子论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比如他认为原子不能再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