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课后练习(第一章)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B卷)学号姓名班级完成时间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数答案1. 关于路程与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D.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时,其运动的路程也为零2.某人沿半径为50m的圆做圆周运动,已知他运动半个圆周用的时间是100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大约是A.1m/s,1m/sB./s,/sC.lm/s,/sD./s,1m/s3. 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91,在男子110米栏中夺得冠军,实现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它在110米中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加速度大4. 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
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10m/s2,方向向右B.10m/s2,方向向左C.50m/s2,方向向右D.50m/s2,方向向左5.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6.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7. 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m/s2 m/s2m/s2 m/s28. 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o>0,加速度a>0,当a的数值开始减小,则该质点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位移开始增加,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9.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v1≠v2) A.甲先到B.乙先到C.甲、乙同时到D.不能确定10. 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3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11.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主要步骤有: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接好电路;B.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后开启小车;C.换上纸带,重复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D.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1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cm、cm、cm、cm、cm.(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m/s,CE间的平均速度m/s;(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 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三.计算题。
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加速度部分)与练习题(含答案)

1、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v v a t 0-=(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知识梳理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t v v t 0-,单位:m/s 2是速度的变化率。
由此推导出:at v v t +=0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
5.注意v,tvv ∆∆∆,的区别和联系。
v ∆大,而t v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2、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其中T=0.02 S)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 CD BCa T T υυ--==图2-5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练习题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C.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D.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2.某物体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A.任意1s的末速度都是该1s初速度的2倍B.任意1s的末速度都比该1s初速度大2m/s C.任意1s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1m/sD.任意1s的初速度都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3.两物体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大小决定于:A.谁的加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B.谁的初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C.谁的末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 D.谁的平均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4.我们知道,要拍打蚊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准蚊子停留的位置,拍打下去时,蚊子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了,这是因为蚊子在感受到突然袭击而飞走时,具有很大的A.速度 B.加速度 C.速度的改变量 D.位移5. 某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从5m/s均匀加速到25m/s需要多长时间?经过总时间的一半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6.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弹射系统可以减短战机起跑的位移,假设弹射系统对战机作用了0.1s 时间后,可以使战机达到一定的初速度,然后战机在甲板上起跑,加速度为2m/s2,经过10s,达到起飞的速度50m/s的要求,则战机离开弹射系统瞬间的速度是多少?弹射系统所提供的加速度是多少?7. 小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约为2.5m/s2,如果其初速度为72km/h,则经过10s的时间,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大?8.一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为10m/s,则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多少?9.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从静止由山坡以加速度a1为匀加速滑下,测得20s时的速度为20m/s,50s到达坡底,又沿水平面以加速度a2匀减速滑行20s停止,求,(1)a1和a2(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10. 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应是:11. A 、B 、C 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A 物体做曲线运动;C. 三个物体在0~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 >v C >v B ;D. 三个物体在0~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 =v B =v C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章 运动的描述练习及答案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练习及答案人教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它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可以定点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则关于该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考系,北斗导航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考系,北斗导航卫星是静止的C.北斗导航卫星在高空一定是运动的D.北斗导航卫星相对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2、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处,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5 m,1.3 m B.0.8 m,1.3 mC.0.8 m,1.5 m D.0.5 m,2.1 m3、如图是子弹射过扑克牌的一幅照片.已知子弹的平均速度约为900 m/s,子弹的真实长度为2.0 cm.试估算子弹完全穿过扑克牌的时间t约()A.8.9×10-5 s B.8.9×10-3 sC.2.2×10-5 s D.2.2×10-3 s4、有关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军用喷气式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速度高达600 m/s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D.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由于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小5、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某质点先从A点沿坐标轴运动到C点,该过程中其位移x1=-3 m-4 m=-7 m;然后该质点再从C点沿坐标轴运动到B点,该过程中其位移x2=1 m-(-3 m)=4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正数大于负数,则x2大于x1B.由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则x1大于x2C.整个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4 mD.整个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 m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 m/s B.12.5 m/sC.12 m/s D.11.75 m/s7、(双选)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 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 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8、如图所示,甲、乙两只蚂蚁分别同时从水平桌面上的P、M点出发,它们的爬行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10 s后它们分别到达图中的Q、N点,若PQ=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路程相同B.甲的位移较大C.乙的位移较大D.它们的位移方向相互垂直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0.25 m/s B.0.2 m/sC.0.17 m/s D.无法确定10、(双选)一个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 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1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观测时刻t=0 过2 s 再过3 s位置坐标x1=______ x2=______ x3=______(2)12、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A和B.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2=0.10 s,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Δt=0.30 s.求:(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3)滑块的加速度是多少?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练习及答案人教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它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可以定点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则关于该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考系,北斗导航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考系,北斗导航卫星是静止的C.北斗导航卫星在高空一定是运动的D.北斗导航卫星相对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答案】A[该北斗导航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选项A正确,D错误;若以太阳为参考系,该北斗导航卫星是运动的,选项B错误;选项C没有选定参考系,不能确定该北斗导航卫星的运动情况,选项C错误.]2、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处,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5 m,1.3 m B.0.8 m,1.3 mC.0.8 m,1.5 m D.0.5 m,2.1 m【答案】D[位移的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距离,可知位移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 m-1 m=0.5 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0.2) m+(1.5-0.2) m=2.1 m,选项D正确,A、B、C错误.]3、如图是子弹射过扑克牌的一幅照片.已知子弹的平均速度约为900 m/s,子弹的真实长度为2.0 cm.试估算子弹完全穿过扑克牌的时间t约()A.8.9×10-5 s B.8.9×10-3 sC.2.2×10-5 s D.2.2×10-3 s【答案】A [扑克牌的宽度约为子弹长度的3倍,即子弹穿越扑克牌的过程中位移大小为Δx =4×2.0 cm =8 cm.由v =Δx Δt 知穿过时间Δt =Δx v =8×10-2900 s ≈8.9×10-5 s ,A 正确.]4、有关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军用喷气式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速度高达600 m/sA .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D .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由于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小【答案】B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尽管速度为零,但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A 错;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匀速行驶,军用喷气式飞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尽管速度很大,但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不发生变化,所以加速度为零,C 、D 均错;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B 对.]5、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某质点先从A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C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x 1=-3 m -4 m =-7 m ;然后该质点再从C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B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x 2=1 m -(-3 m)=4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正数大于负数,则x 2大于x 1B .由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则x 1大于x 2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4 mD .整个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 m【答案】B [由图可知,C 到B 的位移小于A 到C 的位移,虽然前者是正数,后者是负数,但正、负号只表示方向,比较大小要看长度的绝对值,故A 错误,B正确;该质点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为由A到B的合位移,就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则Δx=x1+x2=-7 m+4 m=-3 m,故C错误;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就是运动轨迹的和,则s=|x1|+x2=|-7| m+4 m=11 m,故D错误.故选B.]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 m/s B.12.5 m/sC.12 m/s D.11.75 m/s【答案】C[设两段相等位移均为x,则两段用时分别为t1=xv1,t2=xv2,全程的平均速度v=2xt1+t2=2xxv1+xv2=2v1v2v1+v2=12 m/s,故C选项正确.]7、(双选)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 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 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答案】AC[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3 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选项A正确;在2~5 s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3 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B错误;物体在前3 s 内沿正方向运动,3 s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选项C正确;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3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选项D错误.]8、如图所示,甲、乙两只蚂蚁分别同时从水平桌面上的P、M点出发,它们的爬行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10 s后它们分别到达图中的Q、N点,若PQ=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路程相同B.甲的位移较大C.乙的位移较大D.它们的位移方向相互垂直【答案】D[因为PQ=MN,所以甲、乙两只蚂蚁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B、C错误;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选项A错误;甲的位移方向由P指向Q,乙的位移方向由M指向N,相互垂直,故选项D正确.]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答案】C[由图示可知在t=0.3 s内小球运动了s=0.05 m,所以v=st=0.05 m0.3 s=0.17 m/s.]10、(双选)一个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 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答案】BD[当两速度方向相同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v0=4 m/s,v t=10 m/s,则a=v t-v0Δt=10-41m/s2=6 m/s2;当两速度方向相反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v0=4 m/s,v t=-10 m/s,则a=v t-v0Δt=-10-41m/s2=-14 m/s2.故选BD.]1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观测时刻t=0 过2 s 再过3 s位置坐标x1=______ x2=______ x3=______(2)[解析](1)马路演化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Δx=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1)-20 m030 m(2)20 m30 m50 m方向都与x轴正方向相同12、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A和B.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2=0.10 s,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Δt=0.30 s.求:(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3)滑块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 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据v =d Δt 得: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0.030.3 m/s =0.10 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0.030.1 m/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Δv Δt =0.30-0.100.30 m/s 2=0.67 m/s 2.[答案] (1)0.10 m/s (2)0.30 m/s (3)0.67 m/s 2。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高一物理必修 1 第一章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 1s 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 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 1s 内的位移都是 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5.火车以 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 600m /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 76km/h 是 平 均速 度B . 76km/h 是 瞬时 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 A 到 B 的速度为 v 1,由 B 到 C 的速度为 v 2,若 AB BC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 12) / 2 B . 12) / 2C . 12 1 2D . 1 21 2(v v (v v(v v ) /(v v )2v v /( vv )7.如图是 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 A 的运动是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 B 的运动是先以 5m /s 的速度与 A 同方向C .物体 B 在最初 3s 内位移是 10mD .物体 B 在最初 3s 内路程是 10m8.有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 t 1 s 时 , 质 点 离 原 点 的 距 离 最 大B . t 2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t 2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t4s时,质点回到原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m/s 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 2s 末速度大 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 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从图象可知:质点运动方向和第1s 运动方向相同的是在 ______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方向和第3s 运动速度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答案仅供参考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同步练习时间和位移习题 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3.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4.如图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 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9.2012年7月29日,伦教奥运会400 m自由泳决赛,我国游泳选手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摘得金牌,改写了我国男子泳坛奥运无金的历史.标准泳池长50 m,则孙杨在400 m自由泳中所通过的路程和位移是(将孙杨看成质点)( )A.0 m,400 m B.400 m,0 mC.400 m,50 m D.400 m,400 m10.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πR B.2RC.2πR D.R4+π21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D.标量和矢量的运算方法不同1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两者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D.质点做方向不变的运动时,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13.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14.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1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B.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16.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200 m,位移为200 m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17.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18.以下画线的数字指时刻的是()A.某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上写着,第四节:10∶15~10∶55 B.刘翔跨栏记录为12.91_sC.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每晚7∶30准时与您见面D.午休从12∶10开始19.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20.图为400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m,弯道部分BC、DA 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m.A点为200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1.AD2.B3.B4.BD5.C6.C7.D8.BD9.B10.D11.CD12.B13.BC14.D15.AD16.A17.B18.ACD19. (1)130 m 50 m (2)位移20.(1)200 m 118.6 m,方向由A指向C (2)150 m 135.6 m,方向由A指向P.。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 (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4.解答xA=-0.44 m,xB=0.36 m2 问题与练习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4.解答3 m8 m5 m-8 m-3 m5 m-3 m5 m-8 m-3 m3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2)需要时间为=4.2年2.解答(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2)1 m/s,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一段时间有关,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解答(1)24.9 m/s,(2)36.6 m/s,(3)0说明本题说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不是教材说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平均速率.应该让学生明确教材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标量,日常用语中把平均速率说成平均速度.4 问题与练习1.解答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3.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5.解答由题意知音叉振动周期为1300s,测量纸上相邻两波峰的距离(或一个完整波形沿纸运动方向的距离)Δx,纸带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Δt=1300s,可以认为该处纸与音叉沿纸带方向的相对速度.5 问题与练习1.解答100 km/h=27.8 m/s2.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解答A的斜率,加速度.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5,16,18,19,21,23,24;图2-8(2)如图2-8所示;(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2.解答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图2-9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4.略.2 问题与练习1.解答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末速度v=54 km/h根据v=v0+at得2.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2,时间t=2 min=120 s根据v=v0+at得v=20 m/s-0.1×120 m/s=8 m/s3.(1)4 s末速度为2 m/s,,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图2-104.图2-103 问题与练习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时间t=30 s根据得x=10×30 m+×0.2×302 m=390 m根据v=v0+at得v=10 m/s+0.2×30 m/s=16 m/s2.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根据得3.初速度v0=0, 速度v=430 km/h=119 m/s, 时间t=210 s根据v=v0+at列车加速度a=(v-0)/t=119/210 m/s2=0.567 m/s24.初速度v0=10 m/s,末速度v=0, 位移x=1.2 m根据v2-v20=2ax得5.若飞机靠自身发动机起飞,飞机初速度为0,加速度a=5 m/s2,位移x=100 m,末速度vx由v2x=2ax得,所以不行.弹射装置使飞机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50 m/s根据v2-v20=2ax得v20=v2-2ax4 问题与练习1.文具橡皮下落得快.纸片揉成很紧的小纸团后,小纸团下落变快.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纸片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纸团受的空气阻力小.2.根据x=gt2得x= ×10×3.02 m=45 m由于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小于g,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3.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x,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x=gt2=×10×2.52 m=31 m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石块自由下落到水面的时间t<2.5 s,我们估算的x偏大. 4.由频闪照片知小球各个位置的速度为时间t/s速度v/(m·s-1)0.790.041.160.081.560.121.99画出v-t图象,如图2-11所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问题与练习图4-101.(1)不能炸中目标.如图4-10所示,因为,炸弹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2)因为,当你跳起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还回到原处,而不落在原地的西边.2.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3.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4.如果选择了相对于静止的大树做加速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人在车上观察大树,大树做远离汽车的加速运动.大树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惯性定律在选择的参考系中不成立.2 问题与练习1.答: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如果F1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AB-F阻=maFAB=ma+F阻=4.0×103×0.3 N+2.0×103 N=3.2×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AB=FBA=3.2×103 N5.小强没有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可能是相互平衡的力.5 问题与练习图4-141.如图4-14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87 Nv=at=43.5×3 m/s=131 m/sx=at2= ×43.5×32 m=196 m2.电车的加速度为:电车所受阻力为:F=ma=-6.0×103 N,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4.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所以:该车超速.6 问题与练习图4-151.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4-15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2.物体在五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它们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四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五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题意,除F1以外的四个力的合力与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撤去F1,其余四个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3.答: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小孔没有水喷出.因为,瓶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中各处的水(包括水孔处的水)的压强都是大气压强,故水不能从瓶中流出.图4-164.(1)如图4-16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7mg=7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70 N.(2)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F=ma-mg=5mg=5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50 N.图4-175.当坐舱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升降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图4-17),人和人手中的铅球均完全失重,所以,球对手无作用力,人没有受到压力的感觉.坐舱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方向竖直向上所以,人手对铅球的作用力为F:F-mg=ma F=ma+mg=2.7mg=135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解析】 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进行计算.
【答案】 C
8、【解析】 由图可知,物体初速度v0=-2 m/s.前2 s内即0~2 s内做负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后2 s内即2 s~4 s内做正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由定义式a=知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7.【解析】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同一物体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情况一般不同.本题中,树木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地面静止.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说明甲车在向东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说明乙车相对甲车静止,由于甲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乙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运动且与甲车速度相同.【答案】D
【答案】 (1)建立一维坐标,以学校为原点;
(2)建立直角坐标,以学校为原点分别沿与两条街道平行方向建立坐标轴;
(3)必须建立三维坐标;
(4)不能,还得有方向.
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1、【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 C
6、【答案】 BCD
7、【答案】 D
8、【解析】 本题考查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物体的初位置为开始掉落的位置,物体的末位置在地面,所以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80 m,因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应表示为-80 m;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 m,所以正确选项为B.【答案】 B
9、【答案】 0 8 000
10、【解析】 位置的变化为Δx=x2-x1,所以A、B两点的位置变化xB-xA=4 m-2 m=2 m,B、C两点的位置变化xC-xB=-2 m-4 m=-6 m,A、C两点的位置变化xC-xA=-2 m-2 m=-4 m.
10.【解析】 北京的白昼时间差为16:50-7:18=9:32;上海的白昼时间差为16:51-6:36=10:15;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为15:51-6:54=8:57;成都的白昼时间差为18:02-7:44=10:18;西安的白昼时间差为17:35-7:33=10:02;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为18:56-8:34=10:22.根据各城市的白昼时间差可知: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与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的差值最大,即为10:22-8:57=1:25,因此选项A正确.【答案】A
【答案】 C
3、【解析】 设赛车出发方向为正方向,则速度vt=15 m/s,时间t=0.1 s,根据定义得a===150 m/s2,方向与赛车出发方向相同.【答案】 A
4、【答案】 B
5、【解析】 速度改变量Δv=v-v0.因初、末速度只给了大小,而方向未定,故v0与v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答案】 ABCD
2、【解析】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点迹的间隔数就可知道时间间隔,其位移可利用刻度尺测量,而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或某一时刻的速率则需利用公式v=求解.【答案】 AB
3、【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
【答案】 AC
4、【解析】 点迹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时间,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只要在纸带上数出间隔数n,就可以求出运动的时间为n·0.02 s,所以A正确;物体的始末位置可以用纸带上对应的点来表示,可以得出相应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始末位置对应点的距离,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所以B正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相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所以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D正确;点迹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但是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因此C错误.所以正确的是A、B、D.【答案】 ABD
参考答案
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解析】 在A选项中的数据指的是“嫦娥一号”点火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A错;B选项中的数据是奥运会宣布开幕的一瞬间,所以它也是时刻,故B错;C选项中的12.88秒是指刘翔从起跑到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所以它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D选项中的数据是指姚明投中第三个球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D错.【答案】C
5.【解析】 人抬头望月时,月亮短时间内相对于地面并没有动,只是云在动,但若以云为参考系,这时我们就感觉月亮在运动. 【答案】B
6.【解析】 诗中所描述的“飞花”,指的“花”是运动的,这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这是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的;云与船都向东运动,可以认为云相对船不动.故A、D正确,B、C错.【答案】AD
2、【解析】 根据题意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坐标系,0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 B
3、【答案】C
4、【答案】 AD
5、【解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径迹无关;而路程是指实际经过的径迹的长度,不仅与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运动径迹有关.【答案】 B
【答案】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解析】 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如果质点沿直线运动且没有往复时,位移与路程只是大小相等,若有往复,其大小也不相等,故A错;由于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故B正确;若质点沿曲线运动一个过程之后又回到出发点时,位移为零,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大于路程,故C正确,D错.【答案】 BC
5、【解析】 由图知小球由坐标x1=1 cm至x2=6 cm运动时间t=3×s,故==m/s≈0.17 m/s.【答案】 C
6、【解析】 由图可知四条纸带所取点迹的总长相差不多,其中纸带A上点迹最稀疏,即所用时间最短,故其平均速度最大.【答案】 A
7、【答案】 AD
8、【解析】
【答案】 AC
9、【解析】 设每段位移为x,则====m/s=12 m/s.【答案】 C
3.【答案】AD
4.【解析】 “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A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B不正确;“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C不正确;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D正确.【答案】AD
11、【解析】a赛车的加速度a1==m/s2=5 m/s2,
b赛车的加速度
a2==m/s2=4.17 m/s2.
赛车启动时加速度越大越好,故a赛车的启动性能较好.
【答案】aa=5 m/s2ab=4.17 m/s2
a赛车的启动性能较好
12、【解析】 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将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做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11.【答案】
参考系
物体
汽车
货物
树
汽车
静止
向东运动
货物
静止
向东运动
树
向西运动
向西运动
12.【解析】 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C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答案】2 m-6 m-4 m
11、【答案】 2200 m1800 m方向北偏东53°
【解析】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借助于坐标系.对于直线运动的物体,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即可;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需建立二维坐标系才能完整描述;如果物体做立体运动,则需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仅用物体的运动路程是不足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的.
1、【解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所取时间长短无关,故C正确,B错误.加速度为正值,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取正方向一致,这与速度变大变小无关.速度是否增加,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故D错.【答案】 C
2、【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与初速度、平均速度及位移的方向没有关系.
3.【答案】 C
4.【解析】 因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所以汽车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虽然增加得慢了,但仍然在增加,故A错误,B正确;当加速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故C错误,D正确.【答案】 BD
5.【答案】 D
6.【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同学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其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又因向右为正方向,所以A正确.【答案】 A
【答案】 C
9、【答案】 C
10、【解析】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由图象的数据可得到:
aa=m/s2=0.625 m/s2,
ab=m/s2≈0.083 m/s2,
ac=m/s2=-0.25 m/s2.
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物体加速度最大,因为斜率最大.aa=0.625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
v1==m/s=0.103 m/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v2==m/s=0.273 m/s
滑块的加速度为:a=
=m/s2=0.048 m/s2.
【答案】0.048 m/s2
5.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答案】 D
2.【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a的方向与初度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即当a的方向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若a一定,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反时,物体一定做减速直线运动.若a一定,则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还考查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正负号的表示,及速度变化率的意义,是一个知识点比较综合的题.【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