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教课目】1.理解点的观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物体在什么状况下能够看作点,知道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广泛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照系的观点.知道同一物体不同的参照系,察的果可能不同,往常参照系,要考研究的方便。

3.学会在参照系上成立坐系来定量确立物体地点以及地点的化。

【要点点】要点:点观点的理解,物体能够看作点的条件;研究,如何取参照系。

点:什么状况下能够将物体看作点。

【教课程】自然界的全部物体都在不断地运,江河奔腾不息,儿自由翔,高速行,火箭射,天体运,子核运⋯⋯物体的空地点随的化,称机械运,称运。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状况能否同样可以将运分平(物体上各点的运状况都同样)和(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运);依据物体的运迹又能够将运分直运和曲运。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了描绘物体的运,我第一要来学几个有关的观点。

(板)(一)物体和点“ 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的运是比复的。

比方:子在天空中翔,身体各部分的运状况其实不一,身体向前行,翅膀在上下拍;人在向前奔跑的候,不躯干在向前运,手臂也在前后。

要正确地描绘些物体的运得比困。

但我必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状况都描绘清楚?不必定。

当我要研究子或人的运快慢的候,能够忽视翅膀和手臂的运,将它“ ” 一个只有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我所要研究的并无太大的影响。

了使研究的化,能够,将物体当作一个只有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点:用来取代物体的有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其实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本P11左下角)3.作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所研究的的影响可忽视不。

例 1:在下述中,能把研究象看作点的是()A.研究地球太阳公一周所需的B.研究地球的自运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的速度D.研究火通江大所需的E.正在行花滑冰的运F.研究比球的旋例 2:以下对于点的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假如体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B.只假如量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C.只有低速运的物体才可当作点,高速运的物体不行看做点D.因为所研究的不同,同一物体有能够看做点,有不可以看做点(例:研究地球公,能够把地球点;而研究地球的自,就不可以将地球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础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础题(含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 分)1.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汽车通过一座桥所用的时间B.研究人在汽车上的位置C.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D.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大连的时间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5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已经历了5s;B、第4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4s;C、最后2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2s;D、3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3s。

4. 从高为5m处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小球,在与地面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6.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7.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平均速率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③⑥C、只有①⑥⑦D、只有①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不变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加速度必有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9.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10.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详解一、选择题1. 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 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答案】AC【解析】【详解】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时,学生的形状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A正确;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学生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时,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C正确;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要看姿态,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

故选AC。

2.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B.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C. 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 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AB. 下午2点上课,2点是指时刻,故B正确,A错误;C. 45分钟是指上课所经历的时间,故C错误;D. 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指时刻,故D错误.3. 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救灾物资,地面上的人员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是竖直下落,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B.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C.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答案】B【解析】【详解】以地面作为参考系,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运动的轨迹是曲线,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从飞机上投下来的物体路程大小等于曲线的长度,所以位移大小小于路程,B正确.4.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答案】C【解析】【详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为矢量;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为标量;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C 正确.5.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平均速度B.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有关D. 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时刻或哪个位置就可以了【答案】AB【解析】【详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AB正确D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任何时间和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一样,C错误.【点睛】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与时间段或一段距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与时间点或某一个位置相对应.6. 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直线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B. 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C. 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 hD. 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答案】A【解析】【详解】A.在30km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通过这段铁轨需要时间=0.5h,故A正确;B.60km/h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在这段位移内的某一位置,速度可能比60km/h大,也有可能比60km/h小,故B错误;C.若在60km内平均速度为60km/h,则需要1h;但30km后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60km/h,故C错误;D.60km/h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7. 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 1 sB. 9 sC. 10 sD. 11 s【答案】B【解析】【详解】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也就有9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的运动时间是9 s.故选B.8.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 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BC【解析】【详解】AB.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误,B正确;CD.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车轮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 研究自转的地球3.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B.位移C.路程D.速率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改变越大则加速度越大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7.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间”后者表示“时刻”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8.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是矢量,位移是标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答案】A【解析】“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水是静止的。

以水为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和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 正确;以牛为参照物,牛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水与牛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B 错误;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 错误;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D 错误。

3.【答案】C【解析】火车11:47 到达郴州西站,11:47 对应时间轴上的一点,是时刻,故A 错误;坐在火车上发现外面的树在倒退,这时的参考系是火车,故B 错误;由平均速率的公式可得,s 728v = = km/h = 214 km/ht 3.4,故C 正确;研究火车从长沙到深圳过程中经过某隧道的时间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够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 错误。

4.【答案】B【解析】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比较大小要看其绝对值,| 7 m | > 4 m ,故从C 到 B 的位移小于从A 到 C 的位移,故A 错误,B 正确。

质点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为质点由A 到 B 的合位移,即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所以位移x = 1 m 4 m = 3 m ,故C 错误;路程是运动的轨迹长度,则路程s = | x | + x = | 7 m | + 4 m = 11 m ,故D 错误。

1 25.【答案】A【解析】52 m/s 是指台风中心的最大速度,故为瞬时速度;而以每小时25 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指的是一个过程中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6.【答案】C0 v 0 10【解析】刹车的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t = 0 = s = 2.5 sa 4,C 正确。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高一物理必修 1 第一章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 1s 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 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 1s 内的位移都是 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5.火车以 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 600m /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 76km/h 是 平 均速 度B . 76km/h 是 瞬时 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 A 到 B 的速度为 v 1,由 B 到 C 的速度为 v 2,若 AB BC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 12) / 2 B . 12) / 2C . 12 1 2D . 1 21 2(v v (v v(v v ) /(v v )2v v /( vv )7.如图是 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 A 的运动是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 B 的运动是先以 5m /s 的速度与 A 同方向C .物体 B 在最初 3s 内位移是 10mD .物体 B 在最初 3s 内路程是 10m8.有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 t 1 s 时 , 质 点 离 原 点 的 距 离 最 大B . t 2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t 2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t4s时,质点回到原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m/s 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 2s 末速度大 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 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从图象可知:质点运动方向和第1s 运动方向相同的是在 ______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方向和第3s 运动速度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础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础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础题(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1.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汽车通过一座桥所用的时间B.研究人在汽车上的位置C.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D.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大连的时间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5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已经历了5s;B、第4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4s;C、最后2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2s;D、3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3s。

4. 从高为5m处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小球,在与地面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6.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7.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平均速率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③⑥C、只有①⑥⑦D、只有①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 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不变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加速度必有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9.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10.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5.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 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从图象可知:质点运动方向和第1s运动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方向和第3s运动速度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

3.学会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来定量确定物体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对质点概念的理解,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

【教学过程】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江河奔流不息,鸟儿自由飞翔,车辆高速行驶,火箭发射,天体运转,电子绕核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可以将运动分为平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和转动(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为轴运动);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来学习几个相关的概念。

(板书课题)(一)物体和质点“质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鸽子在天空中飞翔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一样,身体向前飞行时,翅膀还在上下拍动;人在向前奔跑的时候,不仅躯干在向前运动,手臂也在前后摆动。

要准确地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显得比较困难。

但我们一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描述清楚吗?不一定。

当我们要研究鸽子或人的运动快慢的时候,可以忽略翅膀和手臂的运动,将它们“浓缩”为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这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可以,将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阅读课本P11左下角)3.视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1: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B.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F.研究比赛时乒乓球的旋转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举例: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而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就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火车行驶……)注意:⑴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

(学生举例)⑵“质点”不是几何中的点。

(二)参考系“参考系”的引入:平常,我们看到房屋、树木是静止的,但汽车里的乘客却发现路边的房屋、树木是向后退的。

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标准,房屋、树木相对于地面静止;乘客以汽车为标准,房屋、树木相对于汽车后退。

上述事例说明:运动具有相对性。

所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我们称这个物体为参考系(“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

1.定义: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的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

对于同一物体,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能不同。

(P12图1.1-4)2.参考系的选择参考系的选择理论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常取地面为参考系。

提问: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例: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这三架电梯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C D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过渡:我们在选定了参考系以后,就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何更准确地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呢?比如说你正沿着笔直的水泥路从学校大门向教学楼走来,如果问你的准确位置,你可以怎样描述呢?……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值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即在一维空间运动),则需建立直线坐标系,(例如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画图说明〗如果物体在一平面内运动(即在二维空间运动),则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如溜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如果物体在三维空间内运动,则需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飞行表演中的飞机)。

(四)科学漫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重点难点】重点:对位移概念的理解,知道时间与时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难点:某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间轴上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段表示一段时间。

例:在时间轴上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①第1s末、第2s初②第1s、第2s③前3s、后2s2.国际单位:秒(s),其它单位:小时(h)、分钟(min)3.实验室中常用秒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二)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在空间的某个点。

坐标轴上的某一点即表示位置。

2.位移: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⑴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位移由物体的初末位置决定,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关。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4.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位移的大小一般小于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相等。

(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⑴特点: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力、速度等注意:求解矢量时,大小和方向均要表示清楚。

⑵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⑴特点: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时间、质量等⑵运算法则:代数运算法则〖思考与讨论〗(P15)体会矢量和标量运算法则的区别。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质点做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系,物体(质点)的位置和位移可以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画图说明)1.位置:x A =-2m , x B =3m 。

2.位移:x x x ∆=-末初A →B :x x x ∆=-B A =5mB →A :x x x ∆=-A B =-5m位移Δx 的“+”“-”含义:矢量Δx 的“+”“-”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表示矢量的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表示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

例:P16,T4。

(五)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矢量。

2.掌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概念和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过程】引入: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不同物体的运动程度,快慢往往不同,那么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一)速度“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

若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来比较。

如果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定义:位移Δ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x vt∆=∆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改变,根据x vt∆=∆求得的则表示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⑴公式:xvt∆=∆(严格按公式计算)⑵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⑶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过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Δt取得非常小,接近于零,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应该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⑴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⑵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确指出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

(举例说明)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例:课本P18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典型例题】典例1: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典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⑴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 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⑵若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 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12122v v v v +;122v v +) 总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严格按照定义来计算。

典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 。

若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需20s 。

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情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安装和使用。

2.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学会粗略测量瞬时速度。

3.理解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掌握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难点: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图象的画法及对图象理解。

【教学过程】(一)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原理:被交变磁场磁化的振片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动,振针打在复写纸上使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