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修订)

合集下载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发布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发布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发布一、一般规定1.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按下式计算:式中:P──单体建筑装配率;Q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Q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Q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Q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三、计算规则新规有哪些变化与原《细则》相比,新《细则》有哪些变化呢?一是增加标准户型、标准模数、标准化构件等多个标准化选项,推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水平。

二是主体结构系统装配的同时,增加内装系统的权重及多种工艺、工法的选项,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内装系统发展和技术创新。

三是提高各类构件内在质量,鼓励采用“免抹灰”技术和多种功能复合产品的应用,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构件高质量发展,同时,减少现场湿作业和建筑垃圾。

四是简化计算规则和监督管理,不宜采用预制装配的部位不纳入计算,有效提高各环节装配率计算效率。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一、一般规定1.本规则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 按下式计算: %100100Q Q Q Q Q P 54321⨯++++=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Q 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 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9.本规则中未予明确计算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计算方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10.装配式建筑的分级标准为:A级,得分为60-75分;AA级,得分为76-90分;AAA级,得分为91分及以上。

二、评分表1.本规则按照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分别给出评分项及评分值。

(见表一、表二、表三)2.各评分项的得分有区间要求的按照插值法进行计算,仅有下限要求的评分项达到要求方可得分。

3.有多个评价项但评价分值仅有一项时,满足一个评价项的要求即可得分。

三、计算规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范围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部分。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附件1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一、一般规定(一)装配式建筑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认定;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认定单元。

(二)装配式建筑评价分设计评价、竣工评价两阶段评价。

以竣工评价确认项目的装配率及评价等级。

(三)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主体结构部分的分值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分值不低于10分;3.装配率不低于50%。

(四)鼓励项目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

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A级、AA级、AAA级。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二、装配率计算- 2 -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3 -(二)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预制部品部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1.主要为混凝土材料时,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Q1a=V1a/V×100%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

2.主要为金属材料及钢-混凝土组合材料时,按下列公式计算:Q1b =L1b/L×100%式中:Q1b──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金属材料及钢-混凝土组合材料部分的应用比例;L1b──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金属材料或钢-混凝土组合材料部分构件长度和现场对接区段长度之和;- 4 -L── 所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总长度。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一、一般规定1.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 按下式计算: %100100Q Q Q Q Q P 54321⨯++++=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Q 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 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9.本细则中未予明确计算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计算方式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10.装配式建筑的分级标准为:A级,得分为60-75分;AA级,得分为76-90分;AAA级,得分为91分及以上。

二、评分表1.本细则按照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分别给出评分项及评分值。

(见表一、表二、表三)2.各评分项的得分有区间要求的按照插值法进行计算,仅有下限要求的评分项达到要求方可得分。

3.有多个评价项但评价分值仅有一项时,满足一个评价项的要求即可得分。

三、计算规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范围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部分。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1.12.29
•【字号】琼建科〔2021〕305号
•【施行日期】2022.10.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
正文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的通知
琼建科〔2021〕305号省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县、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提升装配式建筑模数化、标准化和集成化,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稳步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结合近年来我省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征求省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县住建主管部门以及有关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监理、构件生产等单位意见,并听取国内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厅修订了《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计算规则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的通知》(琼建科〔2018〕70号)同时废
止。

附件: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2021年修订版)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12月29日(此件主动公开)。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或制造基地预先制作好建筑构件或装配好的建筑模块,然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和拼装的建筑方式。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了《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本文将对该条例进行详细介绍,内容约1200字。

一、总则:二、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计算方法: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建筑项目的总预制装配量与总建筑量之比进行计算。

装配式建筑的总预制装配量包括建筑构件的预制量和建筑模块的装配量。

1.建筑构件的预制量计算方法:建筑构件的预制量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和预制工厂生产能力进行计算。

施工图纸中应明确每个构件的数量和规格,施工工艺应清晰地表述构件的加工流程和材料的消耗量。

预制工厂生产能力是指预制工厂一定时间内生产预制构件的能力,一般以每月能生产的构件数量来衡量。

2.建筑模块的装配量计算方法:建筑模块的装配量根据施工图纸和拼装工艺进行计算。

施工图纸中应明确每个模块的数量和规格,拼装工艺应清晰地表述模块的拼装流程和装配时间。

装配时间是指将模块从预制工厂运至施工现场并完成拼装的时间。

三、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要求:1.2024年底前,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

2.2025年底前,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

3.2030年底前,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

四、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考核和奖惩措施:为推动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提高,该细则设立了考核和奖惩措施。

1.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考核:每年底,相关行政部门将对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预制装配率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等级的依据。

2.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奖励:预制装配率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奖励内容包括财务奖励和荣誉称号等。

3.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的惩罚: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措施,惩罚内容包括罚款、暂停项目资金拨付和取消工程竣工验收等。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附件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如涉及细则中未包含的情况,应通过专项评审确定具体计算规则。

二、装配率是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与管线等系统中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三、单体建筑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不做最低限要求,当单体建筑装配率P达到40%四、超限建筑的主体结构得分(Q1时,可以纳入统计;其他各类建筑的单体建筑装配率P应达到50%。

五、单体建筑装配率应根据建筑类型对应表1、2、3中的分值计算: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Q1Q──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2Q──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3──管线及机电设备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Q4──其他指标实际得分值。

Q5六、各评价项得分按照相应指标与表中对应的区间进行计算。

七、竖向承重构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承重构件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符合下列规:(1)剪力墙结构中预制剪力墙的应用比例按下式计算:式中:q──预制剪力墙应用比例;1awA──各楼层预制剪力墙的墙体面积之和,采用单侧叠合剪力墙时,应乘以0.5的w1折减系数;计算时墙体各层高度按照层高计算,可不扣除门、窗、预留洞口以及预制剪力墙体之间宽度不大于 600mm 的竖向现浇段等的面积;──各楼层全部剪力墙的墙体总面积;计算时墙体各层高度按照层高计算,可Aw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2)框架结构、框架-现浇剪力墙或框架-现浇筒体结构中预制框架柱的应用比例按下式计算:──预制框架柱的应用比例;式中:q1az──各楼层中预制框架柱支承的楼层面积之和;Az1A ──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一、一般规定(一)装配式建筑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价单元,并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分别进行评价;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 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评价单元;4.单体建筑评价范围为首层建筑地面(有地下室的为顶板建筑面层)以上的全部楼层。

独立地下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立体停车场、地下运动场所,符合装配式建筑计算规则的,可以按照单体建筑实施评价。

(二)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主体结构部分的分值不低于30 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分值不低于10 分;3.技术创新的分值不低于5 分;4.装配率不低于50%。

(三)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一星装配式建筑;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二星装配式建筑;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三星装配式建筑。

二、装配率计算(一)装配率应根据表 1 中的评分项分值按下式计算:P =Q1+Q2+Q3+Q4 ⨯100%100式中: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技术创新指标实际得分值。

装配率计算结果四舍五入,精确至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位。

2.装配式模板,是指采用铝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等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快速组装,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模板系统。

需提供装配式模板的配模图纸方可得分。

3.非砌筑墙体包括采用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等,满足工厂生产、现场干法安装施工的要求。

非砌筑墙体需提供深化设计图纸方可得分。

4.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强调围护墙系统集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湖北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修订)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本《计算规则》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装配率计算可参照执行。

各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责任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在装配式建筑土地供应、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应按《计算规则》控制和落实装配式建筑单体装配率指标要求。

b5E2RGbCAP 本《计算规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二、一般规定
(一)本《计算规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p1EanqFDPw
(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主楼和裙房可按主楼标准层正投影范围确认分界。

DXDiTa9E3d
3. 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Om 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单元。

RTCrPUDGiT 三、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超限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得分值( Q1)不作最低 限要求,但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 40%其他各类混凝土结构建 筑的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 50% 5PCzVD7HxA
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率不低于 60%
3. 主体结构部分的实际得分值不低于 20分。

4.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实际得分值不低于
10分。

5. 采用全装修。

四、 计算方法
1. 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应 根据表1中的分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P ——装配率;
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3—装修与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4 --- 信息化指标实际得分值; Q5—计算项目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总和
表1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Q I Q 2 Q 3 Q 4 100 - Q 5
100%
注:
(1)表中带“ * ”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钢-混凝土组合材料主要是指以钢管作钢外模,现场内灌混凝土并最终由钢材与混凝土协同整体受力的材料形式,不包括无外包钢管的劲性钢骨混凝土材料。

JLBHrnAILg
(3)非砌筑类型墙体包括采用各种中大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等,满足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的要求。

XHAQX74J0X
(4)信息化部分,BIM技术应用在设计阶段,则该项得分2分; BIM技术应用在设计、施工阶段,则该项得分5分,不可累计得分。

LDAYtRyKfE
2.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计算方法:
(1)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为混凝土材料时,按下列公式
进行计算:
式中:Q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混凝土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 l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列入装配式计算的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
V——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注:
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
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可计入V la 中。

Zzz6ZB2Ltk
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可计入
V la。

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可计入V la中。

(2)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为金属材料及钢- 混凝土组合材料时,
按下列公式计算:
Q lb =L lb/ L×l00%
式中:Qb——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金属材料及钢-混凝土组
合材料部分的应用比例。

L ib——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金属材料或钢-混凝土组合材料部分构件长度和现场对接区段长度之和。

L --- 所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计算总长度。

3.主体结构水平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式中:Q C——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A ic——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 i——各楼层建筑水平受力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注:
梁对于混凝土结构主要为预制混凝土梁,对于钢结构主要为钢梁;板对于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板、密肋楼板等免支模或采用定型模板的楼板形式,对于钢结构可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可实现现场免支模的楼板形式;楼梯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梯或钢楼梯;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Omm勺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可计入A ic中。

dvzfvkwMI1
4.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
算:
Q2a = A2a/ A wi× i00%
式中:Q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 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
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i——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5.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b=A2b/ A w2× 100%
式中:Q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 2b——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rqyn14ZNXI
A W—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积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6.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c=A2c/ A w3× 100%
式中:Q 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 2c——各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
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3—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
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7.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2d=A2d/ A w3× 100%
式中:Q d——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 2d --------------- 各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墙面
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EmxvxOtOCo
8.装配式建筑应采用全装修,宜采用装配化装修,全装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全装修应包括所有建筑功能区地面、墙面和
顶面的装饰面、设备管线和其他与防火、防水(潮)、防腐、隔声(振)等建筑性能相关的功能性材料及其连接材料安装完毕,厨房与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其中,厨房中的应有设施包括灶
具、洗涤池、操作台、排油烟机、电器插座、顶灯、冰箱位及接口;卫生间中的应有设施包括浴缸或淋浴器、便器、洗面盆、镜(箱)、镜灯、排风扇(风道)、电器插座、顶灯。

SixE2yXPq5 (2)公共建筑全装修应包括建筑的公共区域和在建造阶段已确定使用功能及标准的全部室内区域,其地面、墙面和顶面的装饰面、设备管线和其他与防火、防水(潮)、防腐、隔声(振)等建筑性能相关的功能性材料及其连接材料等安装完毕。

对于建筑建造阶段尚未确定使用功能及标准的室内区域,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在设计文件中对室内装修方式、安装构造要求、材料性能及环境保护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设计规定。

6ewMyirQFL
9.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3a=A3a/
A× 100%
式中:Qa——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

A 3a——各楼层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 ——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

10.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
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avU42VRUs
Q3b=A3b/ A k× 100%
式中:Qb——集成厨房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

A 3b——各楼层厨房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面积之和。

A k——各楼层厨房的墙面、顶面和地面的总面积。

11.集成卫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3c=A3c/ A b× 100%
式中:Q C——集成卫生间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

A 3c——各楼层卫生间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面积之和。

A b——各楼层卫生间的墙面、顶面和地面的总面积。

12.管线分离的比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3d=L3d/ L g× 100%
式中:Qd——管线分离比例。

L 3d——各楼层管线分离的长度,包括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长度之和。

y6v3ALoS89
L g——各楼层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的总长度。

13.BIM 模型应包括主体结构、围护墙、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的主要信息。

(1)宜在设计阶段建立BIM 模型,施工图纸由BIM 模型出图。

(2)在施工阶段,BlM模型宜实现与部品部件采购、生产、安装施工、检验与验收等进行信息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