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父母呼

合集下载

弟子规-父母呼

弟子规-父母呼
弟 子 规

目 录

总 叙

入 则 孝

出 则 弟
入则孝
——父母呼

《入则孝》 古时候讲究孝道,早起后的 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房中请安。 “入”是指在家里。

父 母 呼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呼:呼唤 。 教:教导,教育 。 缓:缓慢,不情愿 。 责:批评。 命:命令,指令。 承:虚心接受。
冬天冷时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热时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 床后向父母问好,黄昏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让他们放心。外出 时,必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向父母报平安。 在生活中要遵守时间、遵守秩序,不要随便更改让父母担心。

父 母 呼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父母呼唤,不要慢吞吞,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 去做,不能拖延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应恭敬的聆 听;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应虚心接受,不能顶嘴让父母伤心。

父 母 呼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凊(qìng):清凉。
定:放心、安心。
常:常规、规律。
擅:擅自、即便是小事也不要随便做主。如果任性而为,就容易出错, 让父母担心,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公物再小也不能随便占为己 有。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对的,父母知道了也会很伤心 。
下雨了,小红怕地上的 雨水溅到自己身上,让妈妈 背着回家。对吗?
妈妈让我们做什么,我偏 不去做。对吗?
妈妈洗衣服真辛苦, 我给妈妈倒杯水。对吗?
做错事事情,妈妈批 评。我就不听!对吗?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

二年级弟子规原文弟子规原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思想家李毅编写的一本教育著作,被广泛用于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二年级弟子规的原文。

1. 父母呼,应立,立则须,须则立。

2. 父母命,行勿懒。

3. 父母教,须听从。

4. 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6.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7.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 亲所取,当与之。

亲所与,莫违之。

12. 小辱辱,大辱辱。

所恶小,所恶大。

13. 能辱人,岂是人?人能辱,岂非人?14. 所述过,勿复诵。

口是愚,惟书是。

15. 初学者,请益乎我。

中道者,请和乎我。

已甚者,请教乎我。

16.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而学文。

17. 宽以教,严以律。

易褒贬,而不亲。

18. 有子曰:礼尚往来,应以对。

19. 有教师,弗须求。

自求者,不善求,及反求。

20. 红灯停,绿灯行。

行不规,必出险。

21. 有始有卒,人知其则。

无始无卒,神示其所。

22. 事须果,勿轻畏。

饮食人,须有节。

23. 货贵骓,贫贵儿。

质胜文,文胜质。

24. 少壮事,补未足。

老成事,谨勿忒。

25. 少壮心,补未休。

老教心,犹是求。

26. 青青子,孟鸡早。

请大人,靠孩牢。

27. 有鸟雀,不可从。

不可从,安可用?28. 燕雀衔,长蛇行。

灵丞远,盗贼隐。

29. 小失失,大失伤。

系牛羊,载驰马。

30. 天之苍,苍苍其微。

早夕风,猎猎其凉。

31. 有蜻蜓,不可伤。

不可伤,因循傍。

32. 有猛虎,绝不近。

绝不近,自疏远。

33. 灾及汝,逃汝远。

祸及汝,逐汝捐。

34.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35.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36. 玩不学,贻误事。

著书学,才子也。

37. 少壮志,补过失,老大德,安可忘?38. 幼而学,壮而行。

2024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

2024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

2024 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善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妄为,苟妄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敬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善巧劝,终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翻译假如父母呼喊自己,应当刚好应答,不要有意拖延迟缓;假如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当立即动身去做,不要有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训诲自己的时候,看法应当尊敬,并细致倾听父母的话;父母指责和责怪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指责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指责都应当看法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每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当提前为父母暖和被窝,夏每天气酷热,应当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当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当服侍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当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当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兴奋,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平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常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常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假如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觉的一天,那时父母会难过。

《弟子规》全文注音及白话译文解释【非常详细具体】

《弟子规》全文注音及白话译文解释【非常详细具体】

《弟子规》译文及注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讲课讲稿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讲课讲稿
父母呼唤你的时候回答不能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偷懒父母责须顺承谢谢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命,行勿懒
《弟子规》评价
与《三字经》《百家姓》 《幼学琼林》等并列古代启蒙 教育最佳教材,被誉为“开蒙 养正最上乘”之作。
最有效的少儿道德修养手册 最适宜的少儿行为规范宝典
父母呼,应勿缓;
明日预告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诗经·小雅》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fǔ xù zhǎng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hào wǎng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赏析
我们常听到“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就像诗 中说的,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等 到子女想回报父母的恩情时,老天 却降下了难测的灾祸!是啊,与其 等到失去了方知可贵,何如拥有时 倍加珍惜?
父母命,行勿懒。
注释:
①呼:叫,唤。 ②应:回应。
③勿:不要。
④缓:慢,迟延。
⑤命:命令指示。 ⑥行:行动。
⑦懒:懒惰,不勤快。
父母呼唤你的时候, 回答不能迟缓。父母交代 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 不要偷懒。
有一次,年迈的母亲生了很重的病, 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孟宗非常着急, 日夜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照料母亲。 这一天,孟宗又问母亲想吃点什么,母亲 叹了口气说:“要是能喝上一碗用新鲜 的竹笋炖的汤,那该多好啊!”孟宗听 到母亲终于想吃东西了,便兴冲冲地跑 到了竹林里寻找竹笋。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 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情感 要求。传统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可以称为“孝文化”。“孝”的 对象首先就是父母。也许你要问,孝 敬父母还用学习吗?其实很多人并不 知道怎样做才算是孝,《弟子规》就 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 敬父母。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解释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解释

《弟子规》第入则孝的解释《弟子规》是中小学生都应学习的古文,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入则孝,下面是《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解释,欢迎阅读了解。

父母呼,应勿缓 ;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 须敬听 ;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在家中,父母召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必须恭敬地听取。

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

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早上要给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

孝感动天小故事: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粮仓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小鸟代他除草。

帝尭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免得父母不放心。

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立定下的志向、选定的事业不要轻易改变。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

假如自作主张去做,那样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了。

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便再小,也不可偷偷藏起来,否则就会惹父母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喜欢的东西,当子女的要尽力为他们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替父母去除。

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就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品德上有了缺失,会令父母感到羞耻。

古诗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翻译赏析

古诗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翻译赏析

古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翻译赏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够迟缓。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行动,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恭敬。

【说明】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小孩一生影响很深远。

当他在与父母应答之间所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时,就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父母叫我们时拖拖拉拉,那就是一种傲慢,恭敬心就没有了。

子游问孔子:以很丰厚的生活奉养父母,这个算不算是尽孝呢?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心,那么养父母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哪能叫尽孝呢?所以孝第一要培养的是敬,一切人伦之道都是以爱敬心为基础的,孝必定要跟恭敬心联系起来。

当一个人在家里养成了这种对父母温和柔顺的态度与恭敬的存心后,踏入社会,他的这种修养一定会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和尊敬,这种恭敬的存心就是他幸福成功的源泉。

【详解】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

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嘛。

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嘛”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

他们纷纷的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

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弟子规父母呼那段全文

弟子规父母呼那段全文

弟子规父母呼那段全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是孔子的弟子所总结的。

其中的《父母呼》是其中的一段内容,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回应父母呼唤的规范。

下面是《父母呼》的全文以及对其内容的拓展。

《父母呼》全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诲,须敬听,父母喻,须谨记。

父母怒,谨顺遂,父母笑,美声喜。

亲有过,莫怀闷,亲有疾,莫生病。

亲爱我,孝何难?亲慈我,孝方贤。

父母恩,须报答,父母多,不可忘。

父母生,不养不,父母养,不教不。

父慈子,子孝父,兄友弟,弟敬兄。

婚姻须,从众议,举行礼,慎其独。

一家言,一家行,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心志真,身有事,不待言。

说不妄,听不疑,诗书满,礼义丰。

开口笑,露齿颜,事辄谨,不颠狂。

衣不正,不戴冠,行不迈,不足观。

《父母呼》这一段内容的核心思想是孝顺父母,以及在与家人、亲人相处时要遵守的规范。

孔子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教导孩子们应该尽快回应、迅速行动父母的呼唤,不得拖延或懒散。

同时,孔子还教导孩子们应该尊敬倾听父母的教诲和责备,并且要谨记父母的叮嘱和劝告。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亲情的珍贵和回报父母恩情的重要性。

他告诫孩子们不要因为父母有过错或生病而心生怨恨或忧愁。

他指出,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慈祥是无私的,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怀着感恩和孝顺的心态对待父母。

除了孝顺父母之外,孔子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他提到了兄弟之间的友爱和敬重,以及在婚姻中要慎重选择并注重礼节。

他还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以及言行举止的规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总的来说,《父母呼》这一段内容教导孩子们如何尊敬父母、关心亲人、和睦相处,并以身作则,遵守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第二课父母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第二课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很强。

2、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乌鸦反哺”的故事。

乌鸦反哺
乌鸦不仅聪明,而且很孝顺父母。

乌鸦小时候,都是由爸爸妈妈飞出去找食,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它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的爸爸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出去找食了。

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学着它们的样儿,天天飞出去给它们找吃的。

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一点也不怕。

它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它的爸爸和妈妈。

爸爸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

小乌鸦多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啊!
教师小结:是啊,乌鸦懂得反哺,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入出孝,出则弟》第2课《父母呼》,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吧!
(板书:第2课父母呼)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第2课父母呼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静静地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

(出示课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请你们跟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

3、跟着老师读了,你们是不是也想读一读呢?(全班齐读)
4、你们学过拍手歌吗?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好吗?
5、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请大家用笔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再多读几遍。

6、学生自由谈感受。

(能大概说就行)
三、学习《父母呼》
A、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播放《父母呼》视频。

2、观看了动画片,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一些道理,那老师就要检查下你们刚刚是不是在认
真看了。

(解释这部分内容)
3、创设语言情境: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名字,我们应——“父母呼,应勿缓。


(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当父母有事向我们交代,我们应——“父母命,行勿懒。


(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当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时,我们应——“父母教,须敬听。


(应该恭敬的聆听。


当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应——“父母责,须顺承。


(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请你们跟着老师来读读课文。

4、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

5、读得真好,看你们意犹未尽,我想也当个观众,有谁愿意当个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
读呢?(小老师领读)
6、是啊,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在家要孝顺父母,在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B、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1、刚才小老师的领读真棒!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好!
现在的你们几岁呀?你们知道吗,在汉朝,有位小哥哥,名叫黄香,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那时候他就懂得要去照顾他的父亲。

(讲述黄香扇枕的故事)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亲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帐子,让父亲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亲睡起来时觉得暖和。

因此,黄香的事迹传遍了左邻右舍,人们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纷纷称赞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课件出示两幅图(图1:小孩为母亲洗脚。

图2:小孩回家后给妈妈送苹果。

)。

2、听完故事,看完图片,你们想到了课文中哪句话?引出(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请你们齐读。

(读得很正确)
3、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4、说的真好!你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

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孝顺长辈的图片。

看完图片,你们是不是更想读读看文?
5、同桌自由读,请读的好的同桌站起来读,开火车读。

6、你们读的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想听听吗?(范读)
C、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课件出示)
1、学习了这么多孝敬父母的句子,老师还有个故事,你们还愿意听吗?
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2、再小的事,我们都不能擅自做主,一定要听从长辈的教导。

再小的好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做。

3、同学们,你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私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私藏被父母或老师知道了,会让他们伤心的。

4、这些道理就是让我们知道: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男生、女生比赛读)
5、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6、老师借用刘备的话送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会了左右拍手读,现在老师再教你们一种有节奏的互拍读文。

2、请一位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示范读。

3、你们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吗?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也上台来表演读读课文。

4、同学们互拍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听歌曲《父母呼》。

5、全班齐读课文。

6、学完课文,你们在家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呀?
(孝顺父母)(板书)
五、总结
百善孝为先,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六、课外作业
现在给大家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后,为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七、板书
第2课父母呼
孝顺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