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阅读考试试卷
初一考试题目语文题目及答案

初一考试题目语文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该B. 着(zháo)急C. 模(mó)样D. 强(qiáng)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B.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成绩优异。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生病。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C.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D. 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锻炼身体。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个子很高。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他的力气很大。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在长椅上悠闲地聊天。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早晨。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5分)2. 短文中提到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在做什么?(5分)3. 短文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10分)四、作文题(共30分)题目:《我的家乡》要求:1. 字数不少于500字。
初一语文重点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重点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考试通常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作文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谪:贬职。
- 属:嘱托。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事顺利,人心和睦,各种荒废的事务都重新兴盛起来。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4. 这段文字中“祸不单行”是什么意思?- “祸不单行”意味着不幸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
5.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难过?- 作者感到难过是因为祖母去世了,同时父亲的工作也失去了。
6. 父亲的话“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达了什么?- 父亲的话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和希望,相信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7-8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8.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四、文学常识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按照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请简述这三部分的区别。
- 风:是各地的民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语文初一下学期阅读理解模拟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一下学期阅读理解模拟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池莉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初一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初一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初一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默写1. 请默写《静夜思》的全文。
- 参考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请默写《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参考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人们也充满了活力,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1. 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 参考答案: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们竞相开放的景象。
2. 文中“万物复苏”一词体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万物复苏”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孔子提到了学习、交友和宽容三个方面。
2.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愠”指的是生气或怨恨。
#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参考答案:略(作文需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写,这里不提供具体答案。
)# 五、综合能力题1.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的意思。
- 参考答案:“温故而知新”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或发现。
2. 请列举《三国演义》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并简述他们的特点。
- 参考答案:诸葛亮——智勇双全,善于谋略;关羽——忠义两全,武艺高强;曹操——权谋深沉,善于用人。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试题库及答案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有所不同。
考试时,学生应根据具体题目要求作答。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谆(zhūn)谆教诲B. 憧(chōng)憬憧(chōng)憬C. 缄(jiān)默缄(qiān)默不语D. 蹒(pán)跚蹒(mán)跚学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天的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真是美不胜收。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花儿笑开了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B.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七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七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母亲、我、狗》小时候我极怕狗。
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象中的鬼怪。
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
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
”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
“五点半了,起来吧。
”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
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
”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
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
”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
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选自2004版《精短美文》)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语文初一中考必考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欣喜若狂(cāng)C. 眉清目秀(xiù)D. 落英缤纷(b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B. 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
C.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D. 他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有用。
B. 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C. 她的画技越来越高超。
D. 这座桥横跨在河面上。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
B.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让人感到十分悲伤。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D.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小草,生命中的强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生命,它们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树木的挺拔,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就是小草。
春天,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它们努力地吸收着阳光和雨露,顽强地生长着。
夏天,烈日炎炎,小草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为大地披上绿装。
秋天,小草开始枯黄,但它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冬天积蓄力量。
冬天,大雪纷飞,小草被厚厚的雪覆盖,但它们并没有放弃,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小草虽然渺小,却有着伟大的精神。
它们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1. 小草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 作者为什么说小草是“生命中的强者”?(6分)3.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二)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一期中语文考试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郑国之俗,男子重冠,女子重笄。
冠笄之礼,所以别男女,别长幼,异尊卑也。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之,有适人之道也。
古者,生十年,射礼始行;生二十,冠礼始行;生三十,昏礼始行;生四十,祭礼始行;生五十,茶礼始行;生六十,寿礼始行;生七十,祭酎始行。
此古之制也。
古之君子,必知礼,然后能自立。
不知礼,无以立。
故《礼》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万物之统也。
”是以圣人观其象而制其器,考其德而化其俗。
是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此五者,天下之大经也,所以行之者,礼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故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不行,求诸其身而已矣。
(节选自《礼记·冠义》)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生十年,射礼始行(开始)B.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年)C. 古者,生二十,冠礼始行(举行)D.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限制)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这是成人的礼节。
)B. 古之君子,必知礼,然后能自立。
(古代的君子,必须懂得礼,然后才能自立。
)C. 故礼之用,和为贵。
(所以礼的作用,和谐是最宝贵的。
)D.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知道和谐就追求和谐,不加以礼的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代的冠笄之礼,以及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B. 文章通过描述古代的冠笄之礼,强调了礼在区分男女、长幼、尊卑方面的作用。
C. 文章认为,君子必须懂得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D. 文章指出,礼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谐,但如果不加以礼的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老师辅导学校阅读与写作测试试题㈠知识积累(20分)1、在《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不怕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
(二)阅读理解(40分)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1.(2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春天地点:溪边人物:我、母亲、螃蟹起因:我想吃螃蟹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第⑧段中加点字“是”是“这样”的意思,请说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分)第⑨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分)找出第②段写景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分)第十二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尘世小暖顾晓蕊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月的年轮。
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
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
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
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
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
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
”她感激得连声道谢。
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
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
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
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
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
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
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
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
”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
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
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
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
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
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
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
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
”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
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
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
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
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有改动)1、第②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第⑧段划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4分)3、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三)写作(40分)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提示: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懒惰、粗心……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