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初探

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初探摘要:鉴于当前合肥滨湖新区的快速发展,巢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迫在眉睫。
借鉴国外、国内关于受损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巢湖自身的特殊性,对巢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巢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abstract:give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binhu new district, hefei,chaohuecosystem needs restorationand reconstructionas soon as possible. learn from thedomesticand foreign ecosystem restorationof thetheory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the particularity ofchaohu, the paper make a fewsuggestions for chaohuecosystemrestorationand reconstructionpath.keywords: chaohu ecosystem restoration re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前言巢湖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湖泊,湖面轮廓如鸟巢,故有巢湖之名。
合肥提出“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后,滨临巢湖的滨湖新区建设便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也使污染严重的巢湖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
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居住综合等,作为合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这里将是合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由此,尽快的开展巢湖生态整治工程,恢复湿地功能,涵养动植物群落,是当前的迫切目标。
1巢湖现存问题与缘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巢湖水质逐步恶化,特别是近年来蓝藻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了巢湖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研究

第二、巢湖鱼类等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衰退。 巢湖 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鱼类 65 种,隶属于 11 目 19 科,其种鲤科鱼 类占 58%。 2013 年,调查到鱼类 47 种,隶属 7 目 16 科,其中鲤 科鱼类 28 种,占 60%。 1.1.2 围垦导致环湖湿地面积减少
围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还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湿 地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物的栖息地减少,食物网结 构趋于简单,食物网整体呈现层次较少,顶级消费者数量较少, 整体能量流动速度较慢,生态系统能量蓄积,生态系统稳定性 下降,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王晴晴[2] 利用遥感对地观测解 译技术对 环 巢 湖 地 区 不 同 时 期 的 遥 感 影 像 进 行 解 译, 发 现 1995—2013 年,环巢湖地区湿地净减少 784.52 hm2 。 李鸿芝[3] 利用巢湖流域 2006 年和 2017 年 2 个时相的 Landsat 系列卫星 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 RSEI) 对巢湖流域 11 年间的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 扩展,巢湖流域生态质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研究时间内 RSEI 均值从 0.56 下降至 0.50;生态环境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增加了 2.63%,生态环境优良区域面积减少了 18.79%。 1.1.3 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
“ 一湖” :即巢湖,是 以 湖 泊 生 态 系 统 为 主 的 湖 区 洪 水 调 蓄
养盐、酸类等矿物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临近受纳水体,造成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包括巢湖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体污染。
一个修复单元。
1.2 诊断与评价
“ 两带” :指巢 湖 外 围 已 经 形 成 的 山 林 与 湿 地 两 大 生 态 屏
巢湖水环境调查及综合治理

巢湖水环境调查及综合治理摘要:科技不断发展,环境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恶化,尤其是水资源更影响这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巢湖是安徽省的饮水缸,巢湖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文中就以巢湖水环境做细致的调查,就巢湖环境保护的实施及综合利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巢湖;水环境,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简介: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现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巢湖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1 巢湖污染的来源虽然巢湖污染的整治受到管理不善和技术、资金缺乏等因素的限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或限制污染物的来源,那么就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根据分析,引起我国内河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1 沿岸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是造成巢湖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巢湖成为城市排水沟和纳污塘。
由于大部分民众的防污染意识淡薄,对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和危害了解较少,加之缺少一定的保护与防治措施,导致沿河居民向河水中倾倒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现象普遍存在。
河道内垃圾的增多会使河水流速变缓,甚至垃圾的堆积,导致臭气四散,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下游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1.2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巢湖的周围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而且由于发展过快导致工业布局布局不合理,污水收集系统难以建设,这就导致了巢湖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步伐,造成很多企业排放的废水不但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经常发生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的发生。
1.3巢湖闸的建立延长了江湖水体交换时间,造成氮、磷的累积。
面向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面向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巢湖水环境整治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在近年来数百亿资金投入后,巢湖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仍未完全遏制,巢湖的流域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标签: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我国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属于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湿地,但受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及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散排影响,现阶段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由此可见本文围绕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1、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1.1基本整治情况近年来巢湖水环境治理投入的资金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巨额的投资使得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巢湖水环境依然形势严峻,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结合2017年曝光的中央环保组督查巢湖水环境问题清单可以发现,巢湖水环境长期存在水质未满足国家要求、巢湖流域考核断面达标比例仅为50%、主要支流双河桥水质下降(2016年)、蓝藻水华高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力、大量违法建设问题未得到有效查处、侵占防浪林台等湿地、非法倾倒土方、违规开发等问题,而在中央的督促下(图1为《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上述问题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了整改,巢湖水环境由此实现了进一步改善,而随着《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印发与实施,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正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1]。
1.2现存问题分析虽然巢湖水环境治理仍在快速持续推进,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较为典型的问题如下所示:(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巢湖流域存在的中垾镇工业园区、柘皋镇工业园区、夏阁镇工业园区均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问题,部分污水因此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系。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策略研究摘要:巢湖流域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巢湖流域为主体,所在区域整体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正是经济快速增长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矛盾凸显。
本文针对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探索一条适用于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修复策略,以促成湖泊与城市的共促、共生。
关键词: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治理策略0 引言巢湖流域地形多样、水系复杂,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湖泊污染面广、量大。
自国家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以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状水环境状态依然不容乐观。
《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巢湖富营养化程度居全国五大淡水湖泊第二,TN、TP等水质指标也已全部超过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1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1)半封闭水域人工控湖之后,巢湖逐步演变为半封闭型湖泊,呈现出“水量交换减少、水体流动减弱、水位波动减缓”等人类干预下的湖泊水文特征,逐步诱发出环境容量缩小、环湖湿地消失、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加剧了水体、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
此外,历史上大面积的围湖造田、筑坝养殖等导致巢湖流域的湿地滩涂逐渐消失,使巢湖流域的陆域生态系统大幅退缩。
(2)污染重湖泊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在加强污水处理和提标改造的同时,随着用水量增加,巢湖流域污水排放及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增长;而入湖河流生态基流匮乏,以及环湖含磷地层的岩溶性磷流失严重,也增加了巢湖的污染负荷。
(3)发展中流域根据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巢湖流域仍将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与减排刚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使得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与日俱增。
2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1)理顺环湖发展建设与水污染防治的支撑并行关系围绕城、湖关系,确立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之间,是长江的支流周河的发源地,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巢湖不仅是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重要饮用水源,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却日益堪忧,多年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巢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巢湖的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巢湖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巢湖的水体呈现出以下的质量问题:1. 化学污染巢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巨大。
2. 生物污染巢湖水质中的细菌、藻类、寄生虫等生物污染物较重,其中,青藻、蓝藻等断续爆发,给湖泊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破坏。
3. 悬浮物质巢湖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污、农业和养殖业废水等,这些悬浮物质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巢湖的水生态系统。
二、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巢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周边的工业和矿业企业向巢湖排放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长期积累在巢湖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排污周边城市向巢湖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水体的生物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
3. 农业污染周边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巢湖生态系统中,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化学污染。
三、应对措施巢湖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几个应对措施: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周边工业和矿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加强治理力度,限制排放污染物。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排污的水平和质量。
巢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巢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观察与思考A Review on Chao Lake Area Water Environment党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00035)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巢湖水环境日益恶化,不断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中央党校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期进修班于1998年5月18日至5月28日对巢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既得到了一些启示,同时也引出了一些思考。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据5太平寰宇记6、5嘉庆统一志6等有关史籍记载,巢湖又称/焦湖0,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肥东、肥西、庐江县等地之间,因湖泊呈鸟巢状而得名。
据5辞海6(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0年)所记,巢湖/有柘皋河、南淝河、丰乐河、杭埠河、兆河流入,与白湖相接0,湖水东经运漕河汇入长江。
巢湖流域总面积为9153km2,湖水面积约800km2,东西长55km,南北宽22km,湖岸线总长184.66km。
主要入湖河流有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等9条,湖水由巢湖闸经裕溪河注入长江,裕溪河是唯一出流河道,湖口距长江60.4km。
1962年,出于防洪目的,建成了巢湖闸和裕溪闸,这使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变为人工控制水位的半封闭型水域,巢湖建闸前中庙站多年平均水位8.40m,而建闸后,相应的湖面积减小到770km2,湖容积2.07亿m3,平均水深3m左右,最大水深6.78m。
巢湖流域地处安徽省中部,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养育着流域数百万勤劳的人民。
历史上,巢湖就有/江淮明珠0的美誉,目前仍发挥着蓄洪、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及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沿湖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据统计,巢湖流域1995年总人口606.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0万人;流域内工农业总产值475.9亿元,其中合肥市区占50.42%。
巢湖盛产鱼、虾、水产品,年捕获量5500多吨。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万
多亿人民币 用于水质保护! 洪水控制和水利用工程等措施∀ 他们采取了加强城市污 人以上的农村都要建污
水厂建设 处理有机污染物! 脱氮和除磷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厂建设 要求
水厂 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等措施∀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未能实现水质的根本 改变≈ ∀ 在国内 作为国家/ 九五0/ 十五0 期间环境治理重中之重的云南滇池 几年来累计投资已超过 多亿元人民币 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依旧没有明显改善≈ ∀目前 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刚刚起步 面 临资金不足! 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 而这些不利因素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克服∀因此 巢湖水环境治 理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将会/ 任重而道远0∀ 巢湖水体污染的根源在陆域 湖泊本身不产生污染物 仅为贮积蓄水空间 缘由祸起地面污染≈ ∀在陆域污染源中 有机污染物及 氮! 磷营养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田径流! 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因此 巢湖水污染治理还应做 好如下工作 进一步强化工业点污染源治理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社区! 集镇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 设 抓紧集中式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 有效压缩湖体内围网养殖 建立健全已建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督! 管 理∀ 由于流域土壤中氮的流失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总氮的重要来源 限制化肥使用量 防止水土流失也 是湖泊水资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 因此 改造入湖河口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入湖
总氮占输入总氮量的
河口的自然净化作用 是从水域径流控制氮! 磷入湖的主要措施∀ 根据各入湖河流对巢湖营养盐贡献率 的不同 考虑在丰乐河! 南淝河) 店埠河! 白石山河等河流入湖河口一段距离内 约 ) 建造由不 同生态类型水生植被构成的相互交错结构的植被群落 达到去除上游水中氮! 磷 净化入湖水质的目的∀ 投放食藻鱼类 减轻水体氮! 磷负荷 生物操纵 渔业技术项目 主要是通过放养鲢! 鳙鱼类 吞食各类水藻 并增加氮! 磷生物输出 缓和 水体富营养化∀ 从食性看 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鳙鱼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鲢鱼生性活跃 耗氧 量! 抢食量均胜过同等大小的鳙鱼∀ 在进行鲢! 鳙鱼混养时 要注意鱼种比例搭配和放养总量的控制∀ 目 前 巢湖已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浮游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鱼种投放应以鲢鱼为主 辅之以 放养鳙鱼∀ 年和 年春季 巢湖市曾分别向湖区投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5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6N o.5 2002年10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O ct.2002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李如忠(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巢湖是我国“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
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不仅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也使湖泊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在浅析巢湖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对巢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富营养化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2)0520130204A pp roach to resto r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in chaohu lakeL I R u2zhong(Schoo l of N atural R 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Abstract:Chaohu L ake is one of the th ree m ajo r lakes harnessed du ring the n in th“five2year p lan”and the ten th“five2year p lan”in Ch ina.Increasingly seri ou s eu trop h icati on no t on ly reduces the w ater functi on s of Chaohu L ake in u tilizati on bu t also m akes the eco system deteri o rati on.T herefo re,it re2 stricts the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of the local econom y and society.T h is paper b riefly analyzes the p resen t situ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 of Chaohu L ak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it also elabo2 rates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harnessing the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of the lake,and pu ts fo r2 w ard several effective m easu res to realize the resto rati on.Key words:Chaohu lake;w ater environm en t;resto rati on of eco system;eu troph icati on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水域面积789km2,汇水区面积9135km2。
作为流域主要水体,巢湖具有调节洪水,向城镇和工农业供水,发展渔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汇水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趋加重,制约了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巢湖水质,实现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目前,巢湖已被列为国家“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一、巢湖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1.水质日趋恶化20世纪50年代前,巢湖曾是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型天然湖泊。
60年代初巢湖建闸,湖泊与长江水体交换能力大大减弱,吞吐功能丧失,最终演变成人工调节的半封闭水体。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湖泊生态环境,加上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湖泊水质日趋恶化。
到80年代,巢湖的收稿日期:2002201211作者简介:李如忠(1970-),男,安徽怀远人,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博士生.水质已超出国家地面水环境 类标准(GB 3838—88,下同),TN 、T P 及COD M n 已分别达到1.68m g l 、0.127m g l 和4.16m g l 。
时至90年代,湖泊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全湖水质超 类的严重状况,TN 、T P 浓度分别达2.94m g l 、0.264m g l 。
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巢湖湖体的12个监测点位中,54%的点位为 类水质,46%的点位为劣 类水质,总氮、总磷超标严重,属中富营养状态。
2.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巢湖建闸使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完全阻塞,纳苗期失去长江水倒灌机会而不能“灌江纳苗”,使巢湖鱼类种群缺少补充群体,造成鱼群结构简单化、鱼类个体小型化与食性单一化[1]。
湖泊水质的日趋恶化,使得鱼类资源(尤其是优质鱼类)面临枯竭之危。
如享誉全国的巢湖特产“三珍”之一——天然螃蟹已基本绝迹,银鱼的产量也在逐年下降。
20世纪70年代,巢湖还有水鸟44种及2亚种,水生管束植物42属50种,浮游植物71属196种。
如今种类、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3.蓝藻异常增长巢湖流域充足的光热资源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植物生长季节,随着温度的升高,喜温性的蓝藻和绿藻等种类的数量激增,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夏、秋季节蓝藻数量分别较冬季增加12.7倍和1081.2倍[1]。
蓝藻因其具有较高的最适温度和生态忍耐力,在和其它藻类的生存竞争中容易获胜。
每年9—10月份蓝藻增长进入最旺盛时期,其数量几乎占藻类总量的99%以上,整个巢湖水域形成蓝藻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结果导致湖泊“水华”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强趋势。
4.底泥污染严重1987年,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对巢湖底泥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测得巢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1.11%、TOC 4.76%,Pb 、Zn 、Cd 、C r 、H g 和A s 等有毒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1999年,中国环境科学院水所对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情况进行调查[2],结果表明:底泥表层有机质均值为2.134%、TN 0.10%、T P 0.06%,远高于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
二、对巢湖生态修复治理的几点基本认识1.巢湖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经验显示,水环境问题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之前流域水污染问题,即使是在资金保证的条件下,也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期才能得到根治。
到目前为止,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问题,国内外尚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即便是发达国家,湖泊富营养化也是极为棘手的问题。
日本国琵琶湖治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1972—1997年,日本政府实施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和水质保护规划,投资1.52万亿日元(约合1000多亿人民币)用于水质保护、洪水控制和水利用工程等措施。
他们采取了加强城市污水厂建设,处理有机污染物、脱氮和除磷;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厂建设,要求1000人以上的农村都要建污水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等措施。
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能实现水质的根本改变[3]。
在国内,作为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环境治理重中之重的云南滇池,几年来累计投资已超过40多亿元人民币,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依旧没有明显改善[4]。
目前,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刚刚起步,面临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而这些不利因素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克服。
因此,巢湖水环境治理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将会“任重而道远”。
2.巢湖水体污染的根源在陆域湖泊本身不产生污染物,仅为贮积蓄水空间,缘由祸起地面污染[5]。
在陆域污染源中,有机污染物及氮、磷营养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径流、水产和畜禽养殖等。
因此,巢湖水污染治理还应做好如下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业点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社区、集镇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紧集中式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有效压缩湖体内围网养殖,建立健全已建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督、管理。
由于流域土壤中氮的流失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总氮的重要来源,限制化肥使用量,防止水土流失也是湖泊水资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131第5期 李如忠: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23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10月3.从整体生态学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加以治理流域水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在治理规划和管理决策上,应从整体生态学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实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内(湖区)外(流域)结合,治管同步”的方针。
在治理技术上,以生物手段为主,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手段相结合;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平衡相结合。
近期以治理氮、磷污染为主,并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方面进行整体调控,立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实施流域公众环境教育战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迅速发展,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世纪议程》中指出:“环境教育是一股强大力量,可以根据公众所接受的环境教育,采取简单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环境。
”巢湖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水资源、湖泊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尤其是提高决策层的水资源意识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是实现巢湖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基础。
只有当公众自觉地参与到了环境保护中去,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目标才可能得以实现。
三、巢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1.巢湖底泥生态疏浚湖泊底泥是巢湖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积极交换带[6]。
巢湖底泥中富积的营养物是湖泊主要营养内源,是造成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疯长的营养盐重要来源之一。
据分析,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年释放量达220.56t,占全年入湖磷负荷量的20.90%,氮的年释放量也达1705.6t。
因此,即便将外部入湖污染物全部控制,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营养盐再悬浮溶出,同样可能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
(1)底泥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盐含量 巢湖污染底泥的分布特征符合湖泊沉积学规律[2]。
从垂直剖面看,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上向下依次为:严重污染层、污染过渡层和正常湖泥层。
严重污染层多为黑色、深黑色淤泥,上部呈稀浆状,下部呈流塑状,富含有机质,是湖泊污染物内源的主要层;污染过渡层多为灰色或黑色,呈软塑状,较上层紧密,是湖泊污染物内源的次要层;正常湖泥层多为黄色粉砂黏土,胶结致密,为母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