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耐久性的主要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谈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2 1 1 强调 通 风 设 计 ..
用, 使混凝土 中钢 筋锈蚀 。同时 , 凝土 的碳化 还会加剧 混 混
凝 土 的收 缩 , 些 都 可 能 导 致 混 凝 土 的 裂 缝 和 结 构 的破 坏 。 这
C 钢 筋 混 凝 土构 件 的耐 久 性 能有 不 良影 响 , 此 , O对 因
混凝土的碳化 又称为混凝土 的中性化 , 几乎所有 混凝 土
表 面 都 处 在碳 化 过 程 中 。它 是 空 气 中二 氧 化 碳 与 水 泥 石 中
的碱性物质相互作用 , 使其成分 、 组织 和性 能发生变化 , 用 使 机能下降的一种很 复杂 的物理化 学过程 。混 凝土碳 化本 身
工业厂房设计除满足使用 功能外 , 要强调通风设计 , 特别是 经常产生或容易产生 C 气体 的厂 房。在侧 向通风或 天窗 O:
通 风 受 到 限 制不 能满 足要 求 时 , 须 采取 机 械 通 风 , C 必 将 O
因此混凝土的碳化应该是影 响其耐久性 的最主要 因素, 本文 侧重对此进行讨论 。
被 人 们 所 关 注 。本 文 将 从 影 响 混 凝 土 耐 久 性 的 原 因 出发 , 探
【 文献标 识码】 A
毛细孔 的 自由水就是导致混凝土遭受冻害 的主要 因素 , 因为
水 遇 冷 冻 结 成 冰 后 会 发 生 体 积膨 胀 , 起 混 凝 土 内 部 结 构 的 引 破 坏 。 当混 凝 土 处 于饱 水 状 态 时 , 细 孑 中 的水 结 冰 , 凝 毛 L 胶
12 影 响 混 凝 土 耐 久性 的 主要 因 素 .
1 2 1 混凝 士 的碳 化 ..
混凝土在一种或多种 外界作用下 , 材料 的耐久性 能会发 生衰退 , 逐渐 降低 了对其 内部钢筋的保护作用 。当钢筋外面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使用环境条件下的长期保持稳定的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渗透性、抗化学侵蚀性、抗冻融性、抗炭化性等。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材料的性质: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砂浆含量、掺合料等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渗透性增加;掺入过多的矿物掺合料或外加剂可能会改变混凝土的性质,影响耐久性。

2. 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并考虑到荷载、变形、温度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施工工艺应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养护的过程,以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3. 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酸雨等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而湿度较大的环境可能会加速混凝土的腐蚀和破坏。

4. 使用和维护管理:使用阶段的不合理使用或不良维护管理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不合理的荷载施加、缺乏有效的防水措施、不及时的维修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损坏或劣化。

1.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的选择: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水灰比、砂浆含量和掺合料,选择适合的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 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质量,防止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的损坏。

4. 做好防护和维护工作:在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要做好防水、防腐、防冻、防霉等工作。

定期检查混凝土结构的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防止混凝土的进一步破坏。

5. 合理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在使用混凝土结构时,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要求合理使用,避免超载和过度振动等不合理操作。

做好结构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材料、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加以合理控制和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其提高的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其提高的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其提高的措施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构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普遍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则是其核心的研究内容。

标签: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因素;提高措施1.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1.1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在压力水的作用下抵抗渗透的能力。

如果混凝土的抗渗性不好、溶液性的物质能浸透混凝土、与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混凝土的性能劣化。

在钢筋混凝土中、由于水分与空气的渗透、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钢筋的锈蚀导致其体积增大、造成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与剥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失去其耐久性。

渗透性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渗透性决定了混凝土可能为水饱和的程度。

渗透性高的混凝土、其内部孔隙为水分充满、在水的冰冻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结构更易于产生损伤与破坏。

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其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线。

混凝土与其微观结构的劣化和侵蚀性介质的传输有关、混凝土的渗透性取决于其自身的微结构和饱和水程度、是决定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关键因素。

因此可能通过检测混凝土的渗透性来评估其耐久性。

1.2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决定于水泥石的抗冻性和骨料的抗冻性。

从冰冻对水泥石和骨料的作用可以看出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

这些因素包括:水分迁移路径的距离、混凝土的孔结构、混凝土的饱和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及冷却速度等。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引气:这是因为在水泥石受到冻融作用时、水分迁移所引起的压力、可以由引入的微细气泡得到释放。

一般说来、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阴气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当含气量一定时、气泡尺寸、气泡数量和气泡的间距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控制水灰比:水泥石内的大孔隙量与水灰比和水化程度有关。

一般说来、水灰比小、水化程度高则水泥石中的孔隙越少。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害,保持其结构安全、使用寿命长的能力。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对其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土壤环境中的水质等。

气候条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干湿循环,加剧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现象,加速混凝土龟裂和剥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酸雨、氯化物等会侵蚀混凝土表面,造成混凝土的腐蚀;土壤环境中的水质会引起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等问题。

2. 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工艺控制直接关系着其耐久性。

在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和搅拌过程中是否合理,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和强度等性能指标。

3.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其性能和耐久性。

配合比中水灰比的控制、骨料的搭配和含量、掺合料的类型和掺量等都是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4. 材料选择:混凝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例如水泥的品种、含量和活性、骨料的粒度分布和性质等。

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1. 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使用低碱度水泥和减少反应性骨料的使用等,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加强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对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防护措施,如表面涂覆防水层、防腐蚀涂层等,以保护混凝土结构不受环境侵蚀。

4. 定期进行养护和维修,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修复损坏的混凝土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合理设计、控制施工质量和加强防护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确保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水灰比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其工作性能良好,则往往其水灰比较高,这也就导致了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而且毛细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外界水分、各种侵蚀性介质、氧化、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使混凝土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耐久性受到影响。

1.2 温湿度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其内部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在拉应力作用下,混凝土表面极易出现细小裂缝,这种细小裂缝长期在外界条件及荷载作用下则会向内部结构进行延伸,一旦这种延伸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耐久性降低。

而且在干燥环境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在失水作用下会出现收缩,再加之荷载作用,混凝土结构会有一些微裂缝产生,从而会导致各种介质沿着这些微裂缝进入到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其耐久性下降。

1.3 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后,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浆体结构,使其内部孔隙得到一定填充,降低其毛细孔隙率,阻断孔的连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在抗渗性能对比中即可发现,在养护时间达到28 天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性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而在90 天后再进行测试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性要低于普通混凝土。

这主要是由于粉煤灰中的火山灰效应有效的发挥出来,对浆体结构起到了较大的改善作用,降低了其连通性,从而使粉煤灰混凝土抗渗性能得到提升。

1.4 孔结构混凝土的渗透性受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渗透性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是由于混凝土渗透性与连通的孔隙有关,而且总的孔隙率还会对抗压强度进行控制。

孔隙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关系到渗透性的高低。

而当混凝土的总孔隙率较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5 引气一般认为在混凝土加入适量的引气剂可以在混凝土内部生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可以起到切断毛细孔连续性的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通过相关试验表明,当在低水灰比情况下,引气混凝土的透气性要显著低于基准混凝土。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1.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水胶比、水泥种类和掺合料的选用等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合理的材料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使用环境的特点,考虑到荷载、温度变化、湿度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 施工质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浇筑要保证均匀密实,避免空隙和分离。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结冰、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过早脱模等情况的发生。

4. 环境因素: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对其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气候条件、化学腐蚀、气体和液体的侵蚀、地下水表面水的渗透等等。

对于不同环境,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水、防腐、防霉等等。

5. 日常养护: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养护,保持其表面的完整性和防水性。

养护措施可以包括喷涂防水涂料、定期检查和维修等。

1. 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骨料种类和掺合料,合理配合,控制水胶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 加强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抗裂构造,预留防水层和耐久防护层。

3. 强化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保证浇筑质量。

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温度抬升过快、防止裂缝的形成。

4. 做好耐久性防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水、防腐、防霉等措施。

采用外加剂或覆盖涂料增加混凝土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5. 定期养护和维修: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混凝土表面的损坏,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的有效控制措施,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质量。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及防冶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及防冶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及防冶摘要: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内部因素是混凝土与水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可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水环境、特殊工作环境。

评价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如结构承载能力、结构性能变化情况等。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重要因素1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1.1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混凝土或建筑自身的因素。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会受到自身特性、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方案中,规定的水灰比、水泥品种、数量要求、骨料级配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渗入内部的侵蚀物质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1.2 外在因素(1)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碳化反应影响较大,在环境的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温度降低使混凝土结构的冻融循环速度提升,容易破坏混凝土结构。

在硫酸盐的侵蚀作用下,二氧化硫离子的扩散速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同时反应速度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温度过高会对水泥热化、硫酸盐侵蚀作用产生影响。

每种碱集料的反应都存在温度限值,在限值内,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膨胀值增大,如果温度超过限值继续升高,膨胀值反而会降低。

混凝土的渗透性、耐久性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2)环境相对湿度。

水浸润混凝土表面后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渗透性,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空隙水增加。

混凝土孔隙水的饱和度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或者气候多雨,混凝土内部孔隙水的饱水度会随之提升,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也会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目前很多学者对混凝土碳化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为抛物线关系。

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为65%时,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速度最快。

混凝土构件在氯离子侵蚀条件下空隙水会以吸收、扩散、渗透等方式向内部结构扩散。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影 响 ,其主要 由施工工艺水平决定 。例如 ,混凝土搅拌 不匀 、
混凝 土离析 、坍落度不适宜、振捣不到位 、配合 比不当、施工
缝处理不 当、表面没有压实抹 光、表面麻面蜂窝孔洞漏筋 、养
()选用合适 品种的水泥和质量级配 良好的骨料。 6
护不充分、表面 出现裂缝等均会降低混凝土耐久性 ,因此施工
因素也 是影 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原 因。

()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例如 , 7
类环境 ( 室内正常环境)下 ,设计使用年限为 10年的结 构 0
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应按规范要求增加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的工程措施
()预防钢筋锈蚀 。常用的方法为环 氧涂层钢筋 ,采用静 1 电喷涂环氧树脂 粉末工艺 ,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定厚度 的环氧树
易侵入 ,抗碳化 能力强 ,所 以拌和水用量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有 直接影响 ;水 泥 中碱 的含量高 ,骨料 中含有活 性氧化 硅成
()加 强施工 管理 。严格控制 施工配 合 比,搅 拌必须 均 3
匀 ,振捣必须到位 ,要严格遵守养护制度 ,可以用表面养护剂
分 ,会 引发碱 一骨料反 应 ,这属 于混凝 土胀裂 ,它能显 著降
构构件在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内能完成 预定功能 ,需要在设计时
前只有加气混凝 土才能有效提高混凝 土的抗冻性 。引气是提高 混凝土抗冻性 的主要手段 。一般混凝 土的引气量为 4 ~8 % %,
同时应避免采用吸水率较高的骨料 ,加强排水 以免混凝土结构
考虑混 凝土耐久性 的要求 。其通常采取 的方法包括 :选定建筑
用提出要求 ,在骨料选用上应选用 非碱 活性骨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摘要】:混凝土耐久性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因此,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耐久性的主要措施能够给予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课题展开分析,首先从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材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影响形式。

随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文章最后指出,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加强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建筑工程,抗压强度,水胶比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耐久性是多层次的工程概念,它包括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等性能。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一直是工程材料界关注的重点,无论是从工程施工层面还是材料本质研究层面,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混凝土性能劣化是耐久性减弱的重要标志,劣化的混凝土在材料本质上会发生组分改变、质量损失等,在表观则会表现出体积膨胀、表面脱落等,这些问题对于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非常不利。

2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2.1 材料因素
材料问题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很多“豆腐渣”工程中,由于材料问题而导致的混凝土损坏占绝大多数。

钢筋混凝土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而这两种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第一,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骨料、水泥等,而如果骨料的品质以及水泥的标号等达不到混凝土的要求,那么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结构抗压性等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第二,钢筋质量。

钢筋是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如果其质量存在问题,对于后期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抗压性能等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整体混凝土对于外界的抵抗力产生影响。

2.2 设计因素
设计因素是混凝土耐久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设计的微小变化对于整体的混凝土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针对混凝土的设计过程和内容,影响耐久性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强度设计。

混凝土强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计算得到的,在实际的混凝土强度设计中,处于经济等问题的考虑会适度降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这对于实际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用非常不利;第二,骨料配比的选择。

骨料在混凝土工作过程中起到传递应力、抑制收缩的目的,例如选择骨料粒径过大,则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多空隙,导致其抗压强度
降低;第三,水灰比的设计。

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主要作用,不同的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

一般而言,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选择过大的水灰比,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将是致命的打击。

2.3 制作工艺因素
制作工艺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制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都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整体性能降低。

例如,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如果不均匀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料分配不均匀,导致局部的承载能力降低,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又如在混凝土内部钢筋的捆扎、焊接等存在问题,则会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造成结构失稳,承载力降低,导致整体的破坏。

2.4 环境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环境因素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对于环境因素的防止在混凝土防护中也是最困难的。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温度。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高温作用下混凝土膨胀以及低温作用下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将产生破坏,除此之外温度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组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也是混凝土遭受温度破坏的另一个方面;第二,水。

环境中的雨水、河水等对于混凝土的影响较为明显。

一方面水会对混凝土直接产生冲刷作用,另一方面混凝土在水的作用下内部结构产生变化,降低
承载能力;第三,外界化学物质。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会与混凝土内部成分产生作用,例如,氯离子将会与钢材产生化学反应降低钢材的支撑能力,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3.1 减少水及水泥浆的用量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减少水及水泥浆的用量对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方面,通过减少水的比例,可以削弱由于凝固过程中混凝土体积收缩带来的应力以及水化热增
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水的含量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以及氯离子的扩散能力。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达到减少水及水泥浆的用量的目的:选用良好级配和粒形的粗骨料、添加高效减水剂、添加低需水量比的矿物掺和料以及降低水固比(w/s)和浆骨比。

3.2 选择合理的胶凝材料体系
合理的胶结材料体系能够加快混凝土的凝固,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体积稳定性和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降低内部缺陷,提高密实性。

当前阶段,水泥是主要的胶凝材料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水泥是唯一的胶凝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粉煤灰、磨细矿粉已经越来越多的用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

实践证明,当水胶比较低时,大掺量矿物细粉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各方面品质优
良,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

3.3 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
实践证明,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非常明显,因此,控制二者的含量对于混凝土整体耐久性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对于控制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的碱含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规定:对骨料无活性且处于干燥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构件,含碱量不应超过3.5 kg/m3;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物,宜限制混凝土的含碱量不超过3 kg/m3;对于骨料无活性但处于潮湿环境(相对湿度≥75%)条件下的混凝土构件,含碱量不超过3 kg/m3。

对于氯离子含量,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gb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规定见下表:表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最大含量(水溶值)
注:对于重要桥梁等基础设施,各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均不超过0.08%
4 结语
除了文章所给出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之外,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必须从管理层面开展任务,例如加强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施工规范,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等。

当然,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加强混凝土骨料、钢筋的购买管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子英,张盼吉.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j]. 山西建筑,2008,2
[2] 韩清春. 钢筋腐蚀与混凝土的耐久性[j]. 山西建筑,2009,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