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

城市地理: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

城市地理: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引言城市地理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学科。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世界中,不同的城市拥有独特的特色和氛围。

通过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带您走进几个国际知名城市,探索它们的魅力所在。

1. 纽约市:世界的城市纽约被誉为世界的城市,是美国最大的都市,也是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纽约,您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食和艺术。

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到布鲁克林的街头艺术,纽约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1 曼哈顿:摩天大楼的天堂曼哈顿是纽约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全球著名的摩天大楼聚集地。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长岛的绝美风景、华尔街的金融帝国和百老汇的音乐剧。

摩天大楼的傲人高度给人一种壮观的震撼力,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

1.2 布鲁克林: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区布鲁克林是纽约市的一个区域,以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氛围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艺术画廊、餐馆和音乐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意人才。

从威廉斯堡的潮流时尚到康尼岛的游乐场,布鲁克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2. 东京:现代化与传统的交融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京以其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而闻名。

在这座城市里,您可以欣赏到现代摩天大楼和古老神社的共存。

东京是一个充满创意和创新的城市,在科技、时尚和文化方面都具有引领力。

2.1 混沌与秩序的城市景观东京的城市景观充满了活力和独特性。

您可以在涩谷感受到年轻人的潮流文化,可以在银座品味到奢华购物体验,还可以在上野公园欣赏到美丽的樱花。

东京的城市景观既有世界最繁忙的街道,又有宁静的公园和庙宇,展现了混沌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2.2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验东京是一个融汇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城市。

您可以参观古老的浅草寺,感受传统佛教的庄严,也可以去涩谷的时尚街区感受年轻人的创意和时尚潮流。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网络化 结构 的转 变 ’ 。北 京 也 正 在 从 传 统 的 单 中
心城市 向多 中心城 市 区域 ( 区域 城市 ) 或 转变 , 且 并 多 中心 、 网络 化 的空间结 构 也在 北 京 市城 市 总体 规
交通 和 通 讯 、 级 商 务 服 务 等 。 美 国学 者 萨 森 高 ( asn . 在弗 里德 曼 的研 究基 础上 提 出了全 球 Sse ,S ) 城市 的概 念 , 为全 球城 市是 世 界经 济组 织 中高 度 认
构 , 进 北京 建设世 界城 市 的步伐 , 在 市域 层 面 上 构 建 网络 化 大都 市 , 点 开展 包括 促 进城 市 推 应 重 空间的 多 中心发 展 , 加快 四 大城 市功 能 区的 建设 , 化 多 中心 间的 专 业化 分 工和 职 能 互补 , 速 深 加
中 心 城 区 城 市 职 能 转 移 , 立 紧 密 的 空 间联 系在 内 的 四 大 重 点 工 作 。 建 [ 键 词 ] 世 界 城 市 ; 络 化 大 都 市 ; 间发 展 模 式 ; 京 关 网 空 北
认 为 全 球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正 进 入 一 个 以 强 化 r的 区 域 化 生 产 为 标 志 的 发 展 阶 段 , 界 范 围 内 f 大 的 城 世 { j 市 区 域 主 导 的 斑 块 结 构 已 取 代 传新 的城 市 空 间 发 展 模 式 。笔 者 认为构 建 网络 化 大 都 市 应 成 为 北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 中图分 类号 ] T 8 . 1 u 94 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9 7 2 1 )300 — 6 24 1 (0 0 0 - 50 0 5
在 信息 化 、 全球 化 和 城市 化 的多 重 影 响 下 , 世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一)
览,胡同文化节等。

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保留历史延续性的街区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上图为自中心纪念碑处向外放射状伸展的两条街道。

1974年,七暑区被宣布为伦敦的历史保护区域,伦敦人开始细心地在维护七唇区的魅力。

卢森堡公园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
古罗马斗兽场
西安古城墙钟楼广场
芝加哥的唐人街历史城区水上建筑
新颖的规划首都的建设,
加大设计理念,整体规划,
园林
为主。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民俗:快摇船。

关于城市中轴线的浅析

关于城市中轴线的浅析

2、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规划设计, 也可以结合城 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事实上, 即便是采取几何轴线的城市结 构控制方式, 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仍然能够成为规划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 素材, 城市建设做到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并使城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 有助于在一定的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 立城市的空间结构, 体现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纵观城市建设的 历史, 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和成长性往往与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布局、特别是 相对集中的建设安排有关,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城市轴线及其相关的建筑, 集 中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发展和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时, 城市轴 线还可成为决策阶层和规划设计师表达对政治抱负和理想的追求.。
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 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中写到: “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 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 一根直线.。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 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 到底的规模.。”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 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 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 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 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 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 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 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 的建设 ,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 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当前,北京人口拥挤、产业过度集聚等“大城市病”日益突显。

诸多学者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在宏观尺度上研究其空间结构,并比较与东京、纽约、伦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进而分析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然而对北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问题以及与世界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差异研究不足。

本文在北京建成区范围内重点研究其内部的常住人口、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构,并基于可获得的东京、伦敦与纽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相关数据,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为北京人口疏解、行业布局优化、用地合理配置、缓解“大城市病”提供针对性建议。

首先基于空间尺度效应,提出降尺度、变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新方法,进而利用GF-2遥感数据提取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建成区。

其次,分析北京建成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分布,构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数量与居住建筑体积的关系模型,模拟北京建成区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利用点密度指标生成常住人口点密度分布图,分析北京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

第三,利用电子地图兴趣点大数据,模拟北京建成区主要行业的点密度分布,分析主要行业的空间分布结构。

第四,结合生成的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点密度与行业点密度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主要行业空间分布的偏离度。

第五,基于东京、伦敦与纽约小地域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模拟其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差异;基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相关指数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用地结构差异。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呈现为“M”型的空间分布结构,距离城市中心1-3千米、5-10千米的环带为常住人口集聚的峰值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314.1万人、532.1万人,距离城市中心10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共1077.3万,超过北京建成区常住总人口的80%;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大,四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低于5000人/平方千米,四环以内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超过2.5万人/平方千米。

2-1城市篇-空间结构

2-1城市篇-空间结构
名称 迁安镇 唐山市 北京市
距离
人口规模 前往该地的频率 寻求的服务
0
2.9万
90km
706万
195km
1700万
最多 1
中等 2
较少 3
彼此距离

---------------
城市数目

---------------
服务范围

---------------
服务质量

---------------
工业 住宅 住宅 工业
知识树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历史因素 行政因素 经济因素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成 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民族、宗教、生 活习惯、收入水 平等

7
⑥⑤Βιβλιοθήκη 6①5②
2

1

3
4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 (2)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低和最高?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假若 你是政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 (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
探究活动二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请看屏幕,比较上海、成都、天津三 城市的空间结构有何共同之处?原因是什 么?(提示:联系图2-1-10) 2、阅读“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相关 资料,分析滨海新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 具有重要影响?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 例子吗?
试一试
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围海造田,20世纪80年代规划者应用不同规模城市服 务功能差异原理,欲把圩田规划为田园式居民区,规划者欲建高、中、低城 市15个,请结合本节所学,在图中画出这三级城市应各占多少个以及它们大 致的位置。

2[1]1城市空间结构(二)用

2[1]1城市空间结构(二)用
4、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5、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 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 经过不断地侵入 和迁移,呈同心圆 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中心 商务区
工人 中产阶 通
过 住宅区 级住宅区 勤



扇形模式
在交通工具影响下, 城市功能区出现沿着交 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 扩展的趋势。
11
某城市规划
1
2
4
6
7
85
3
9
10
14
耕地 文教区 仓储区 公路
铁路 河流
参考意见
选择 地块
商业区 6、8
工业区
住宅区
1、2、3、7、 4、5、9、10、
12、13、14、
11
选择 理由
发展规 划
交通便利、地 租高面积较小、 商业活动频繁 位于市中心、 市场最优。
地租较低,交通 较为便利,对城 市住宅区的污染 小,能形成集聚
名称 住宅区
商业区
占地比重
区位特点
其他特征
是城市用地 出现中高级住宅
最广泛的形 区和低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的趋势
距母城较远的交 通干线上出现卫 星城
占用城市用 地面积的一 小部分
中心商业区特点:经 多位于市中心、 济活动最为繁忙,人 交通干线的两侧 口数量昼夜变化大, 或街角路口处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中心 批发轻 低级 中级
高级
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住宅区 住宅区
多核心模式
批发轻 工业区
城市围绕不同点
同强度发展起来,
形成多核心
模式

从大城市到全球城市—区域——中国大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研究

从大城市到全球城市—区域——中国大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研究

2 2年 第 7期 01
《 展 研 究 》 发
体制下, 企业和城市的角色相互 交错, 产生了 “ 城市型” 企 业和 “ 企业型” 城市 。 】在市场机制协调经济活动时, 城市
内部 空 间结 构 的形成 是企 业选 择 的结果 。 政 机制取 代市 行 场 机制 后, 业其 选 址行 为 也被 政府 科 层 的产业布局 行 为 企 所 取代 , 而不是聚集 效 应和地 租调节 的结果 。 划经济 时 计

引 言
业、 民三个利益 主体推 动城 市经济 、 居 技术 过程 、 治权 力 政
不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来看, 当前的城市已经和 传统的单中心城市有很大不同。 城市已经和区域融合为一 体, 城市的基本形态已经不是被郊 区和农村包围着 的枢纽
性 的 中心 , 而是 由城 市 和郊 区的景观 形态 、 济产业 , 经 以及 社 会体制 交互 连接而成 的整体 , 形成一种 一体化 的力量 。 城 市 一 区域 是 理 解 当前 时代 城 市化 的最 重 要 的舞 台Ⅲ 在 最 。
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的内生源泉, 成为全球经济的主
要 推动力量 。 中国的大都 市 在 经历 者这 种 城市 区域 化 的过程 中, 其
合力, 并主要地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中各区的功
能 变化 则是 城 市空 间结 构 变化 的产 物 。 结 中国三十 多 ]总 年 来城市 发展 到 当前的状 态 , 其在 全 球 区域一 城市 的 形 尤
二, 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1 . 改革开放 前的城市 空间结构特征 新 中国成 立后 , 国选 择 的是 中央 集权 制下 的行 政分 我 配 机 制而 不是市场 机制来 调节 经济 活动 。 这 种 计 划经 济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当前,北京人口拥挤、产业过度集聚等“大城市病”日益突显。诸多学者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在宏观尺度上研究其空间结构,并比较与东京、纽约、伦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进而分析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然而对北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问题以及与世界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差异研究不足。本文在北京建成区范围内重点研究其内部的常住人口、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构,并基于可获得的东京、伦敦与纽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相关数据,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为北京人口疏解、行业布局优化、用地合理配置、缓解“大城市病”提供针对性建议。
首先基于空间尺度效应,提出降尺度、变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新方法,进而利用GF-2遥感数据提取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建成区。其次,分析北京建成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分布,构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数量与居住建筑体积的关系模型,模拟北京建成区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利用点密度指标生成常住人口点密度分布图,分析北京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
(3)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各行业空间分布高度偏离的区域集中在五环以外北部的回龙观镇、沙河地区、北七家镇、东小口镇以及南部的黄村镇、黑庄户乡、台湖镇、亦庄镇、北臧村镇。(4)与世界级城市相比,北京建成区的水体面积占比过小、空间分布不均;绿地破碎度较低,过度集中于大型公园;道路网连通度低,呈现为“格网+环形”的空间构架。
东京、伦敦的常住人口呈现为倒“U”型的空间分布结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较北京均匀。(2)北京建成区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四环以内,一般生产型行业形成以中关村、国贸为中心的双核、带状集聚分布结构;餐饮服务业呈现为以朝阳门为主中心、以中关村为次中心的双核片状集聚分布结构;购物服务业由故宫向东延伸至国贸形成高密度集聚片区,呈现为“一片区、多极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生活服务业、交通设施服务业、金融保险服务业集中分布在天安门两侧2-5千米左右范围内;科教文化服务形成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单核集聚分布结构;医疗保健服务业呈现为以安定门为中心的单核心、圈层式分布结构;体育休闲服务业形成以三里屯为中心的片状集聚分布结构。
第三,利用电子地图兴趣点大数据,模拟北京建成区主要行业的点密度分布,分析主要点密度与行业点密度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主要行业空间分布的偏离度。
第五,基于东京、伦敦与纽约小地域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模拟其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差异;基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相关指数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用地结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呈现为“M”型的空间分布结构,距离城市中心1-3千米、5-10千米的环带为常住人口集聚的峰值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314.1万人、532.1万人,距离城市中心10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共1077.3万,超过北京建成区常住总人口的80%;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大,四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低于5000人/平方千米,四环以内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超过2.5万人/平方千米。
(5)建议重点疏解距离北京城市中心3-8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引导过度集聚的大型医疗机构迁至通州城区,疏解过度集聚的科教文化服务业至昌平、大兴与丰台的新城,疏解五环内一般生产型行业中的实体物质生产企业至昌平、大兴、丰台的郊区,完善通州、昌平、大兴新城的生活服务配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