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关键词:张爱玲;艺术风格;成因一、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1、立意选材方面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的选材立意多集中在男女爱情方面,学界多认为张爱玲属于“社会言情派”。

由于对人生的特殊认识,其作品的选材立意和其他的传统文学作品的言情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完美忠贞的爱情是不存在的,而且也很少出现海誓山盟、才子佳人,关于爱情的道德伦理也很少出现、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很少刻意从某一立场或角度批判传统文化,而是乐于对男欢女爱的微妙把握,描写了稍纵即逝的感情体验、人生感叹。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读者们只是看到了三个人的爱恨纠葛,而且也看到了人性两面的纠缠以及欲望无法满足的煎熬。

可见,在选材立意方面,张爱玲既超越了传统文学的言情,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2.情趣表达方面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感到冷漠和苍凉。

因此,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视觉享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灵魂的伤痛。

男女之情贯穿了张爱玲的全部作品,可见其重要性,它不仅承担着深刻的人性,而且也展示了人性的真谛。

张爱玲所表现的爱情是超凡脱俗的。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读者们通过白流苏的故事,感受到了她在爱情游戏中的无助和悲凉。

虽然最后白流苏与范柳原成婚,但这也是毫无爱情可言的。

3.叙述视角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多使用第三人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为人们讲故事。

而且张爱玲从来不把自己带进小说中,她只是一个叙述故事的人,而且跟故事也毫无关系,一个个悲凉的故事被张爱玲冷酷地讲述了出来。

由于张爱玲的孤傲,她所面对的时间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她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旦走上了爱情之路,便不再回头。

对于这些,张爱玲虽然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心却感慨万分。

4.语言风格方面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语言十分常见。

张爱玲天生喜爱色彩,几乎也是在用色彩在讲故事,而且创造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名称,如“鸡油黄”、“葱白线香滚”等。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

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 (《金锁记》)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

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字句都堪称经典。

本文拟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

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1”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而文学语言则是作家创作艺术形象的手段。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不同的作家都会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张爱玲小说作品的语言,朴素中透露着奢靡,凝重中流丽,有悲情苍凉的氛围,能用奇妙诙谐的比喻,运用独特生动的色彩,反复运用的不同的意象和象征等,逐渐形成属于张爱玲自己独特的语言。

但是张爱玲自身对于娴熟语言的驾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与她自身的成长社会家庭环境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张爱玲本是李鸿章的外重孙女,在当时社会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出挑的作家天赋。

张爱玲的小说独具娴熟、精湛的语言,文字中富有创造力,都给张爱玲的小说注入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这也正是她的小说会一直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原因。

这么一个身跨两界并雅俗共赏的作家,在当时来说却是第一无二;张爱玲自幼接受的是西洋学堂的孜孜教育,不过她却只钟情于她的中国小说艺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用心去观察,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在当时的众多新文学作家中,会选择走这条路子的人真的很少。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爱玲作品和她的语言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写的十分荒凉和赤裸,绝境中把生存的意义依托在短暂的肉身乐趣上,通过触摸去把握物质的动向。

所1蒙田.随笔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56.以她在对于语言的表达上有着充裕的物质和细琐的细节描写,渗透在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中,通过自己非同凡人的细腻观察,灵活地融入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感受,用浓重的色彩涂上,用纷繁复杂抹上,以细腻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那虚无悲凉的人生旅途。

身处这篇繁华的喧闹里,处处暗示着大限的到来,警醒着人们注意到这繁华背后的苍凉,大喜过后的大悲,她牵引着这场曲径通幽的道路,披荆斩棘中品出当时社会生活底色的无奈与悲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生活中认认真真过日子的普通人,只是凡人,他们都不是英雄,不像英雄那样
勇武有力,没有悲壮的事迹,只有苍凉的每日。
人生华丽的渴望
3
张爱玲的内心深处具有英雄的男性美。张爱玲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大舞台, 需要华丽的布景。可是这样的人生大舞台,华丽还是的弱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为自己能够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部分)
01
02
《不幸的她》
《霸王别姬》
《倾城之恋》 《金锁记》
《传 《流
奇》 言》
03
04
《红玫瑰与白玫瑰》 《创世纪》 《郁金香》
05
小说艺术风格
思想倾向 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
1
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 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小说艺术风格 之 艺术特色
浓郁的市井气息
她的作品里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她所专长的全是琐琐碎碎的俗
1
事,而唯有那些世俗里的生活细节,最能实实在在地引起她的切肤之感,使她品 味出俗趣来。她的小说里也净是地地道道的俗人,带着各种各样的俗欲,安生立 命于纷纷扰扰的俗世。
苍凉的人生况味
2
正是这份苍凉的人生况味使她的作品有了直抵人性深处的力量。张爱玲的小说里 的人物往往没有大恶或大善,用她的话来说,即“不彻底的人物”,他们只是现
走出去,最终发现早已无法自拔了,已经习惯了的习惯还将怎样改变?没有坚
定的决心,很多事是无法改变的。虽然拥有光鲜的外表,出入豪华场所,过着 灯红酒绿的生活,然而一切繁华过境,最终留给自己的是更多的空虚,乃至生 命的虚无。
语言之精确绝情
张爱玲是一个聪明的女子,然而有时她是一个聪明的有点刻薄 5 的女子。在她的文中用一些譬喻是非常犀利而又一阵见血的。张爱 玲的描写与刻画,不得不说是精确绝情,入木三分。
别看啦!我讲完了!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