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中注意问题

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中注意问题

讲也是抗营养因子。 添加果胶及纤维素酶后 , 可将细胞
群落发酵生成二氧化碳 和氢 , 也可产生少量 甲烷 , 从 而引起 肠 道胀 气 , 并导 致腹 痛 、 泻 等 。把 仅一半 乳 腹
糖 苷 酶加 入 到饲料 中 ,可 增 加豆 科饲 料 低 聚糖 的 消 化, 减轻 或消 除消化 紊乱 。 13 植 酸 酶 .
壁降解为单糖 , 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稠度 , 减少此类物
质对动物消化功能的阻碍 , 增加养分的消化和利用。
2 应用 中注意的 问题
21保 持 酶 的 活性 .
要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酶的活性 ,延长酶的保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满 足运输 、 储藏 的需要 , 降低酶对环境的敏感 度, 使之在不同的加工环境 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
1 果 胶 及 纤 维素 . 6
果胶及纤 维素虽然对动物没有毒害作用 ,但他 们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使得 细胞 内容物如淀
粉 、 白质 、 蛋 矿物 质 不 能 被 释放 吸收 , 因而从 广 义上
1 O一半乳 糖 苷 酶 . L 2
动 物 小肠 内没 有 一半乳 糖 苷酶 ,因而不 能 分 解水苏糖 、 棉子 糖 ( 气 因子 ) 而被 胃肠 道 微生 物 胀 ,
植酸是植物性饲料普遍存在的抗营养因子。植 酸分子 中 的植 酸磷 难被 猪 和禽 利用 ,植 酸能 和饲 料
中的矿 物元 素 、 白质 等结 合形 成 稳定 的复合 物 , 蛋 从 而降低这 些物质 的消 化利用 率 。据 报道 , 日粮 中添 猪
22酶制 剂的最佳使用条件 .
正 常 猪 和 禽 消 化 道 温 度 为 4  ̄ 胃 p 值 为 0C, H 1 ., . 35小肠 p 5 H值 为 5 7 — 。通 常各 种 酶发 挥 作用 的

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2.3 其 他抗 营养 作用 饲料中还有其他抗营养作用,如降低矿物
质 、微量 元素 利用 率;降 低维 生素 利用 率。另 外 像是皂甙的溶血作用和降胆固醇作用等。
营养 成分 损耗。 因此 ,不 断探索 新的 方法 ,既提 高饲 料利 用率,又可 以增 加经济 效益 ,就显 得尤 为重要。如何通过更加简洁且可行的措施来降 低抗 营养 因子的 危害 ,使 饲料的 利用 率更 高,将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 不良影响的自然物质成分。不仅不利于动物对 饲 料中 养分 的消 化、吸 收和 利用,还会 影响畜 禽 的健康和其生产力。饲料中发现多达数百种的 抗 营养 因子 ,且其 分布 也很 广。据 检测 表明 ,抗 营 养因 子种 类多 ,存在 于几 乎所有 饲料 中,有 些 饲 料中 的抗 营养 因子含 量较 低,不 易被 发现 ,或 者 对 家 畜 的 毒 害 作 用 还 没 有 被 发 现 ,所 以 还 没 有 引起人们的注意。
蛋 白质 、电解 质和 脂类 的内 源分泌 显著 增加 ,增 低、家 畜生 长减 慢、间 或有 器官 损害 或内分 泌发
加 了肠 道分 泌的 消化液 ,导 致消化 器官 增大 ,从 生紊 乱,严重 的甚 至中 毒。尽管 部分 方法能 有效
而 引 起 消 化 功 能 降 低 。 [14]
去 除 饲 料 中 的 抗 营 养 因 子 ,但 同 时 也 会 造 成 其 它
此外单宁会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其机理是单宁与瘤胃细菌酶结合或与饲料植物细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11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21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211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结合小肠液中的胰蛋白酶生成的无活性复合物降低了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导致外源性氮的大量损失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抗营养因子的概念不断的变化更新。

Gontzea和Sutzescll(1968)将抗营养因子定义为: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

Huisman等(1990)指出,抗营养因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

总之,将饲料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

研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对提高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和饲料报酬、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学方法等。

本文就抗营养因子的分类、分布、作用及消除方法作一论述。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分布及作用对抗营养因子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Line(1980)、Chubb(1982)和Cheeke、Shull(1985)根据抗营养因子的不同抗营养作用对其进行分类。

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物质蛋白酶抑制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豆类及其饼粕、高粱和某些块根块茎类中,可分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胰凝乳酶抑制因子。

蛋白酶抑制因子可:(1)导致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下降,因其能和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结合而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降低这些酶的活性;(2)可引起动物体内蛋白质内源性消耗。

Gallaher和Schneerman(1986)指出,肠道胰蛋白酶由于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结合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其在肠道内的量减少从而引起胰腺机能亢进而分泌更多的胰蛋白酶补充到肠道中去。

胰蛋白酶中含硫氨基酸特别丰富,所以过多分泌胰蛋白酶造成含硫氨基酸的内源性丢失,引起含硫氨基酸缺乏而导致体内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导致生长受阻或停滞。

植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亦称植物凝血素,多为糖蛋白(Etzelter,1986),主要存在于豆类籽粒及其饼粕和一些块根块茎类饲料中。

大多数植物凝集素在肠道中不能被蛋白酶水解,而以高度特异的构象与糖和配糖体(糖脂、糖肽、低聚糖和氨基葡聚糖)结合,因此它可以和小肠壁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多糖)结合,破坏小肠壁刷状缘部膜结构,干扰刷状缘黏膜的分泌多种酶的功能,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动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常见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分析

常见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分析

产品严重污染。芥子碱是菜籽粕中芥子酸和胆碱组成的一类物 质。芥子碱能溶于水 , 易发生非酸催化 的水解反应 , 芥子碱类先
胃肠 胀 气 因子 , 大豆 中所 含的 棉 籽糖 和水 苏糖 。一般 在 豆 分解 成 胆碱 , 肠道 细 菌 的作 用 下生 成 三 甲胺 。如果 食 用 了未脱 指 在 粕 中含量 约 为5% , 苏 糖 含量 较 高 。 动物 体 内肠 道 中缺 乏分 毒的菜籽粕 , 以水 它能强烈地抑制三 甲胺的进一步氧化 , 使其积累在 解这两种糖的酶 , 当其 进 人 大 肠 后 , 肠 道 微 生 物 发 酵 , 生大 畜 禽体 内 , 加 了 蛋 、 、 中三 甲胺 的含 量 而 使 其 出 现 鱼 腥 的 被 产 增 乳 肉 量 二 氧化 碳 、 还 有 少 量 甲烷 , 而 引 起 动 物 肠 道 胀 气 , 导 致 臭 味 。芥 子 碱在 菜 籽 粕 中含 量约 占1 氢 从 并 . ~ . , 菜 籽 粕产 2% 2 3% 是使 腹 痛 、 泻 和腹 鸣 等 。 腹
11 豆粕 中 的抗 营养 因 子 .
1 . 蛋 白酶 抑 制 因子 . 1胰 1
大 豆抗 原 蛋 白的抗 营 养 作用 主 要 为 降低 饲 料蛋 白质 的利 用 率 , 加 内原 蛋 白 的分 泌 , 致 粪 氨 增 加 , 增 导 有些 幼龄 动 物 会 出现 过 敏 反应 , 导 致 仔 猪 肠 道 过 敏 以及 损伤 , 而 引 起腹 泻 , 致 如 进 导
@ 目 杖 一 禽 毋 学 轱占
一7 7
王 金 明 , 丽娟 霍
( 酒泉职业技 术学 院 生物工程 系, 肃 酒泉 7 5 0 ) 甘 3 0 9
摘 要 : 是动物 生产的物质基础 , 饲料 现在 配合饲料 中百 分之九 十以上 的组成成分 为植物性饲 料 。然而植 物性饲 料 中经常会含有

几种饲料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消除方法

几种饲料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消除方法

几种饲料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消除方法姜倩倩;王思珍;曹颖霞;高丽南;季守财【摘要】就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等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其消除方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2(000)017【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饲料;抗营养因子;抗营养作用;消除方法【作者】姜倩倩;王思珍;曹颖霞;高丽南;季守财【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通辽市嘎达苏种畜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其不仅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制约着常规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及饲料的开发利用,了解抗营养因子对饲料利用的影响,对饲料和畜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1.1 蛋白酶抑制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籽实和某些块根块茎类饲料中,能抑制畜禽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糜蛋白酶、凝血酶等酶类活性(周红蕾,2006)。

自然界中已发现几百种蛋白酶抑制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BBI)。

蛋白酶抑制因子属于蛋白质,其活性中心可与蛋白酶形成稳定的物质,抑制酶的活性。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主要作用机理:(1)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降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2)抑制因子在肠中诱发小肠黏膜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CCK),刺激胰腺细胞分泌过多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增加内源氮的损失,过分刺激胰腺分泌还会引起胰腺的肥大或增生(张明锋等,1997)。

1.2 植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蛋白质,能够凝集的红细胞,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植物籽实中。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均含有抗营养因子,如果抗营养因子含量过高,对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抗营养因子的一般常识,通过降低添加水平、配合技术、加工处理或添加酶制剂等方法可减少和避免抗营养因子引起的负作用。

1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体内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致甲状腺肿素、生物碱、草酸盐和植酸。

采食后将削弱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动物的生长。

有些抗营养因子则由真菌和细菌代谢产生或植物在抗损伤和感染过程中产生。

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可中和抗营养因子的毒性或脱毒。

1.1豆蛋白豆类如大豆、花生、雏豆、蚕豆等是很好的蛋白源,但均含有抗营养因子,因而限制了在饲料中的用量。

豆类中的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疑集素、脲酶、脂肪氧合酶、生氰葡萄糖苷和抗维生素因子。

所有豆类均含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动物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使胰蛋白酶失活,胰腺分泌大量胰蛋白酶,使胰腺代偿性增生。

饲喂生大豆的动物表现为胰腺肥大,伴随生长受阻,饲料效率下降。

由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特殊结构加热极易变性。

许多人认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并非是豆类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植物凝集素在豆类植物与固氮菌的共生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不同物种其毒性也有差异。

四季豆植物凝集素的毒性强于大豆植物凝集素。

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蛋白质,以高度特异的构象与糖和配糖体(如糖脂、糖肽、低聚糖或氨基葡聚糖)结合。

植物凝集素与小肠微绒毛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使微绒毛发育异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研究报道,植物凝集素破坏小肠结构,使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和铁转运受阻。

植物凝集素破坏小肠表面,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未被消化便进入结肠,并在结肠中发酵。

此外,植物凝集素能与小肠刷状缘和细菌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使小肠内壁与细菌粘连。

研究表明,在饲喂生大豆和纯化植物凝集素的小鼠和鸡体内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植物凝集素使小肠表皮受损后,细菌和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损伤有机体。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23.抗营养因子[收稿日期]2000-09-26[作者简介]冯定远(1961-),男,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研究,此文是在加期间整理的文章。

冯定远(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州510642)饲料中某些阻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之为饲料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 )。

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非纤维性自然物质成分。

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的意义有:(1)对深化传统的营养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抗营养机理的探讨,进一步阐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转化利用。

(2)有助于提高饲料加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促进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

(3)可以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多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4)研究抗营养因子的机理,对开展动物营养调控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已发现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它们对动物采食后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和动物的生物学反应,可以把抗营养因子分为如下六大类(Huisman 等,1992)。

(1)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有不良影响。

如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酚类化合物、皂化物等。

(2)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有不良影响。

如淀粉酶抑制剂、酚类化合物、胃胀气因子等。

(3)对矿物元素利用有不良影响。

如植酸、草酸、棉酚、硫葡萄糖苷等。

(4)维生素拮抗物或引起动物维生素需要量增加的抗营养因子。

如双香豆素、硫胺素酶等。

(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

如抗原蛋白质等。

(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对多种营养成分利用产生影响。

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单宁等。

1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

在动物营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酶抑制因子是KTI 和BBI 两类,大豆中含有1.4%的KTI 和0.6%的BBI ,KTI 主要抑制胰蛋白酶,而BBI 则同时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饲料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和消除

饲料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和消除

饲料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和消除10动物丁颖班-201030710318-苏晓娜摘要:抗营养因子是存在于饲料中,阻碍饲料营养成分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导致动物体病变,影响动物生长、繁殖性能的物质。

因此在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中,要采取各种脱毒和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提高现有含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为深入了解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文章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抗营养作用机理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营养因子; 作用机理; 消除方法饲料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FN)是指饲料中所含的一些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的统称。

饲料抗营养因子是饲料本身所固有的成分,可以破坏或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及产品品质。

生产实践证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甚至使畜禽中毒死亡,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但此类物质是植物进化的结果,可以保持植物自身免受霉菌、细菌、病毒、昆虫和鸟类及野生草食兽的侵害和采食,从而保证这些物种在自然界繁衍生息,因而又被称为“生物农药”。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饲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饲料的供给却日趋紧张。

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现有饲料的利用率,在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中,要采取各种脱毒和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提高现有含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1.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1.1 按抗营养作用分类Huisman(1992)根据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和动物的生物化学反应, 将抗营养因子分为以下几类:6大类: ( 1) 抗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酚类化合物、皂化物等。

( 2) 抗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因子,如淀粉酶抑制剂、酚类化合物、胃胀气因子等。

( 3) 抗矿物元素利用的营养因子,如植酸、草酸、棉酚、硫葡萄糖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1.1 酶 抑制 剂因 子 1.1.1 蛋白 酶抑 制剂
广义上讲是一种能与蛋白酶分子活性中心
基 金 项 目:国 家自 然 科 学 基金(31160474)。 作者 简介:权心娇(1988–),女,吉林长春 市人,内蒙古民族 大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在读 研 究 生 ,从 事家 畜 环 境 卫生 学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研究。 * 通 讯作 者 :王思 珍(1961–),男 ,山东 阳 谷县 人,教 授 ,主要 从事
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 不良影响的自然物质成分。不仅不利于动物对 饲 料中 养分 的消 化、吸 收和 利用,还会 影响畜 禽 的健康和其生产力。饲料中发现多达数百种的 抗 营养 因子 ,且其 分布 也很 广。据 检测 表明 ,抗 营 养因 子种 类多 ,存在 于几 乎所有 饲料 中,有 些 饲 料中 的抗 营养 因子含 量较 低,不 易被 发现 ,或 者 对 家 畜 的 毒 害 作 用 还 没 有 被 发 现 ,所 以 还 没 有 引起人们的注意。
试验发现,菜籽粕做蛋白质源,则饲料中单宁 与铁形成复合物,具有不可溶性,严重影响铁的吸
2.2 降低 饲料 能量 利用率
非淀粉多糖是一种会降低表观代谢能的抗 营养 物质 。其 机理 在于 非淀 粉多糖 会引 起淀 粉、 脂肪消化率下降,从而使日粮的表观代谢能下 降。而水 溶性 非淀 粉多 糖具 有高度 粘性 ,会 减缓 消 化 酶 及 其 底 物 的 扩 散 速 度 ,会 阻 碍 已 经 消 化 的 营 养 物 质 接 近 小 肠 粘 膜 表 面 ,从 而 阻 止 了 小 肠 吸
Abstract: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feed nutrient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roduce unfavorable effects o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harmful physiological reaction substanc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fee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 the current mechanism and significance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ntinutritional factors;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据 史 志 诚[8] (1989) 报 道 ,单 宁 可 使 饲 料 中 养 分 的 消 化 率 下 降 。当 反 刍 家 畜 饲 料 中 单 宁 的 含 量 高 于 5% 时 ,其 菌 膜 组 织 被 破 坏 ,降 低 微 生 物 利 用 硫 的 效 率 ,最 终 抑 制 反 刍 动 物 瘤 胃 微 生 物 活动。
第 12 期 2014 年 吉林畜牧兽医
专论综述
ZHuanLun ZongSHu
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权 心娇 ,王 思珍 *,曹 颖霞 内 蒙古 民族 大学 动物科 学技 术学 院,内蒙 古通 辽 028000
摘 要 :人 们 把 对 饲 料 中 营 养 物 质 的 消 化 、吸 收 和 利 用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以 及 使 人 和 动 物 产 生 不 良 生 理 反 应 的 物 质 ,统 称为抗营养因子。本文就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关 键 词 :抗 营 养 因 子 ;作 用 机 理 ;防 治 措 施
蛋 白质 、电解 质和 脂类 的内 源分泌 显著 增加 ,增 低、家 畜生 长减 慢、间 或有 器官 损害 或内分 泌发
加 了肠 道分 泌的 消化液 ,导 致消化 器官 增大 ,从 生紊 乱,严重 的甚 至中 毒。尽管 部分 方法能 有效
而 引 起 消 化 功 能 降 低 。 [14]
去 除 饲 料 中 的 抗 营 养 因 子 ,但 同 时 也 会 造 成 其 它
2.3 其 他抗 营养 作用 饲料中还有其他抗营养作用,如降低矿物
质 、微量 元素 利用 率;降 低维 生素 利用 率。另 外 像是皂甙的溶血作用和降胆固醇作用等。
营养 成分 损耗。 因此 ,不 断探索 新的 方法 ,既提 高饲 过更加简洁且可行的措施来降 低抗 营养 因子的 危害 ,使 饲料的 利用 率更 高,将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下降,植物外源凝集素会影响动物对饲料中营养 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 。 [11]
物 质的 消化 吸收 。从 黑豆 、菜 豆分 离出 的植物 凝 集 素 ,用 来 饲 喂 大 鼠 ,结 果 显 示 ,当 日 粮 中 植 物 凝 集 素含 量高 于 0.5%时,大鼠 生长 明显 缓慢 。除 此 之外,植物外源凝集素对肠道的免疫球蛋白 A (IgA) 也具 有明 显的 抑制 作用 。 [4]
集 素的 毒理 机制 还尚在 争论 中。Etzeler(1986) 报 Ca 的消化率比不含单宁饲粮要低很多(P=0.095)。
道 ,外 源植 物凝 集素 在肠 道中 不被蛋 白酶 水解 , 此外,单宁会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其机理是单宁
由于其专一性造成消化道对营养成分吸收能力 与瘤胃细菌酶结合或与饲料植物细胞壁上的碳水
1.1.2 其 它酶 抑制 剂 有研 究证明 ,饲 料中 如果含 有甜 菜块 根、芹
菜 和 胡 萝 卜 等 原 料 ,部 分 饲 料 检 测 出 含 有 胆 碱 酶 抑制 剂;在大 麦、小麦 、黑麦、高 粱中 发现含 有淀 粉酶 抑制 剂;变 绿发 紫的 马铃薯 皮和 芽中 ,含有 大量 的茄 碱,对 人体 有害 ,过多 食用 可能会 出现 恶 心 、呕 吐 、腹 泻 等 症 状 ,而 茄 碱 本 身 也 是 一 种 胆 碱酶 抑制 剂。此外 ,向 日葵 种子 中含 有的绿 原酸 也可 看成 是精氨 酸合 成的 抑制 剂;在 胡萝 卜、甜 菜、马铃 薯和 玉米 中还 发现了 蔗糖 酶抑 制剂 。而 这些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以及其对动物生长生 产 和 代 谢 方 面 的 影 响 有 待 更 多 的 研 究 。 [2,3]
饲料中含有单宁含量较高,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吸收。其机理为单宁是高度聚合的化合物,与 蛋白质和消化酶化合成难溶性复合物,而单宁 本身进入动物体内还会与激素、胰蛋白酶及其 底物 反 应 ,使 其 活 性降 低 ,从而 降 低 了蛋 白 质在 体内的利用率。 2.1.4 多 酚类 化合 物
多 为 酚 基 和 其 氧 化 产 生 的 醌 基 ,其 与 饲 料 中 的 氨 基 酸 残 基 上 的 活 性 集 团 结 合 ,生 成 不 溶 性 复 合物。多酚类化合物亦可与肠道分泌的蛋白质 水解 酶结 合,从而 抑制 其活性 。
1.2 植物 外源 凝集 素
外源凝集素是植物合成的一类对红细胞有
专论综述
ZHuanLun ZongSHu
吉林畜牧兽医 2014 年 第 12 期
凝 聚 作 用 的 糖 蛋 白。有 人 给 试 验 动 物 食 用 生 的 收利用[9]。张晓庆[1(0] 2005)进行的体内试验结果显
大 豆脱 脂粉 ,结果 显示 其生 长迟缓 ,不 过外源 凝 示,当饲粮干物质中含红豆草单宁为 3.40 g/kg 时,
会 使 胰 蛋 白 酶 和 糜 蛋 白 酶 分 泌 过 度 。 [12] 2.1.2 植 物血 凝素
会 结 合 小 肠 壁 上 皮 细 胞 表 面 的 特 定 受 体 ,形 成 的 复 合 物 会 破 坏 小 肠 粘 膜 功 能 ,植 物 血 凝 素 不 被 蛋 白 酶 水 解 ,从 而 对 蛋 白 质 及 碳 水 化 合 物 消 化 吸收 产生 严重抑 制。增 加了 肠壁血 管的 通透 性, 使 动 物 免 疫 机 能 下 降 。 [13] 2.1.3 单 宁
糖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能被单胃动物酶 子,而这 类物 质大 多具 有强烈 的生 物活 性。有些
类消化利用,这使植物细胞内容物不能被充分吸 抗营养因子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的影响,对动物
收 利用 。试 验中 ,在 日粮 中加 入了 NSP,结 果水 、 也 会 产 生 各 种 毒 害 作 用 ,如 会 使 饲 料 利 用 率 降
单宁最原始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二种酚化
1.4 单 宁
合物其中的一种物质。植物单宁含量高,因此
单宁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由自身碳水化合 物 代 谢 衍 生 出 来 的 一 种 保 护 性 物 质 ,它 是 一 类 水 溶 性 多 元 酚 化 合 物 。 [5] 单 宁 可 分 为 缩 合 单 宁 和 水 解 单 宁 ,主 要 存 在 于 高 粱 和 豆 科 籽 实 中 。 [6,7] 缩 合 单 宁 为 抗 营 养 因 子 ,与 胰 蛋 白 酶 和 淀 粉 酶 或 酶 的 底 物 反 应 生 成 不 溶 性 的 复 合 物 ,一 般 不 能 水 解,具 有 强极 性 ,使蛋 白 质 和碳 水 化 合物 的 利 用 率 降 低 。单 宁 也 可 与 维 生 素 B12 及 金 属 离 子 等 化 合 ,形 成 的 物 质 多 为 沉 淀 ,不 易 被 消 化 吸 收 ,从 而 降 低 动 物 对 饲 料 中 维 生 素 B12 和 矿 物 质 的 利 用 率 。 [6]
第 12 期 2014 年 吉林畜牧兽医
专论综述
ZHuanLun ZongSHu
收 养分 ,引 起消 化道 生理 和形态 的变 化。
物质 消化 吸收的 生物 因子 。近几十 年来 ,研 究发
Low(1989)、Lkegami 等(1990)指出 非淀粉 多 现 几 乎 所 有 饲 料 中 均 含 有 或 多 或少 的 抗 营 养 因
外源凝集素广泛存在于 800 多种植物的种子 和 荚果 中。豆科 植物 占多 数,其中 有人 类重要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