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施工

合集下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的建筑施工活动。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应对高原施工中的挑战。

二、1. 健康评估和培训在进行高原施工之前,应对参与施工的工人进行健康评估。

这包括对工人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耐寒能力等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在高原施工的工人,应当进行调整或者安排其他工作。

对于适合高原施工的工人,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防止高原病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气压和氧气含量的降低而引起。

为了预防高原病的发生,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就医治疗。

3. 防止低温冻伤高原地区的气温较低,容易导致低温冻伤的发生。

为了预防低温冻伤,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保暖设备,包括保暖服装、手套、帽子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暖气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4. 防止高原缺氧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导致缺氧。

为了预防高原缺氧,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

5. 防止高原辐射高原地区的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导致皮肤晒伤和眼睛受损。

为了预防高原辐射,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包括太阳镜、防晒霜、遮阳帽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作业。

6. 防止山体滑坡和崩塌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

为了预防山体滑坡和崩塌,施工现场应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山体、设置防护网等。

高原施工进度

高原施工进度

高原施工进度简介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原施工进度会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高原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以及管理方法,旨在为高原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影响因素高原地区具有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等特点,对施工进度产生直接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因素:1.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氧气含量越低,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2.气候条件:高原地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有时还伴有高原反常气候,如风暴、暴雨等,对施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3.材料供应: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材料供应可能受到限制,增加施工进度的不确定性。

4.动植物保护: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敏感,需要严格保护,可能影响施工场地的选择和进度。

应对策略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高原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对策略:1.健康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和缓解高原反应。

2.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确保施工场所和设备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气候预警:通过气象预报,及时获取高原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不利气候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4.物资管理:提前统计物资需求量,合理安排物资采购和运输,确保施工过程中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5.生态环境保护:遵守当地环保法规,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动植物生态环境,避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同时确保施工进度。

管理方法高原施工进度管理是确保施工进程正常进行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原施工进度管理方法:1.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2.进度监控:通过现场巡视和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施工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3.项目管理工具: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和网络图等,进行施工进度的可视化管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高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高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高原工程施工注意事项一、气候条件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比较恶劣,冬季寒冷且长,夏季短且凉爽,降雨量少,日照强烈,风大等特点。

因此,高原工程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对施工的影响。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气候调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然后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和施工方法。

例如,冬季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暖措施,避免人员和设备因为严寒而不能正常工作,夏季要注意防晒和补水,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要注意气温变化对材料和设备的影响,避免因气温变化造成的损坏。

二、地形和地质高原地区的地形和地质多变,有的地区地势险峻,有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的地形勘察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合理规划施工工程的布局,并确定合理的路线和施工方法,以免因地形和地质条件造成施工进度延误或者事故发生。

三、供水和供电高原地区的供水和供电条件通常比较艰苦,所以在高原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保证供水和供电。

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供水和供电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供水和供电方案。

例如,可以采取人工引水、水车运水等方式保证供水,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此外,还要做好供水和供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人员安全高原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人员安全,因为在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施工人员容易受到高原反应的影响,出现高原病等身体不适,严重影响施工的进行。

所以,在施工前要进行一定的高原适应训练,让施工人员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高原病的发生。

另外,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在高原地区进行工程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对设备和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选择设备和材料时要考虑到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保证设备和材料的正常使用。

另外,在高原地区还要加强设备和材料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寿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进行建造工程施工。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施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高原施工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原施工预防措施的重要性1.保障工人安全: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剧烈,氧气稀薄,工人易受高原反应和氧气不足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2.保证施工质量: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高原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质量。

3.提高工作效率: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施工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制定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时间。

三、高原施工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1.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1)组织高原施工前的培训,包括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应对方法、高原气候的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等内容。

(2)对施工工人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在高原地区工作。

(3)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增强工人的体力和免疫力。

2.气候和环境调整(1)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恶劣天气条件。

(2)在施工现场设置遮阳棚和防风墙,减少高原地区的强风和紫外线对施工工人的影响。

(3)根据施工工艺和材料特性,调整施工方法,以适应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3.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工人注意高原地区的特殊风险。

(2)为施工工人提供适合的防护用具,如防寒服、防滑鞋等,以保护工人的安全。

(3)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4.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1)制定高原施工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天气变化、意外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2)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高原施工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1.监测工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原反应等问题。

2.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的建筑施工活动。

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与低海拔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二、气候因素预防措施1. 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大,日夜温差较大,施工人员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穿戴合适的冬季工作服,并携带防寒用品,如手套、帽子等。

2. 高原地区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强,施工人员需做好防晒工作,使用防晒霜、戴太阳帽等。

3. 高原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施工人员需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避免在降雨天气进行高空作业。

三、地质因素预防措施1. 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2. 高原地区土壤多为松软或岩石裸露,施工前应进行地基处理,如加固地基、填充松软土壤等,以提高施工的稳定性。

3. 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前需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以防止施工现场积水。

四、高原缺氧预防措施1. 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施工人员需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提前到高原地区进行适应,以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2.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瓶,以备急用。

3. 施工人员在高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力。

五、设备和材料预防措施1.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水源,以保证施工人员的饮水和洗手需求。

2. 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滑设施,如防滑鞋、防滑垫等,以防止施工人员在湿滑的地面上滑倒。

3.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防尘设备,如口罩、防尘眼镜等,以保护施工人员的呼吸系统和眼睛免受粉尘的侵害。

六、安全管理预防措施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吸烟、禁止乱丢垃圾等,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装备,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进行的建筑施工工作。

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和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工作困难。

因此,为了确保高原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二、高原施工预防措施的重要性1. 保障工人的安全: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氧气稀薄,气温低,风力大等,容易导致工人身体不适甚至发生高原反应。

因此,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人的身体不适和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工人的安全。

2. 确保施工质量:高原地区的地形复杂,土壤松软,施工条件恶劣,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和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3. 保护环境: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有限,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在高原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高原施工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1. 工人健康监测:在高原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排除患有高原反应等疾病的人员参与施工。

同时,施工过程中定期监测工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高原反应预防: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食物,保证工人的水分和能量供应,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同时,加强工人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3. 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指示施工区域和危险区域,保证工人的安全。

同时,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4. 施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根据高原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5. 施工材料的保护和储存: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容易导致施工材料的变质和损坏。

高高原特殊施工技术

高高原特殊施工技术

高高原特殊施工技术第一章介绍高高原区域是指海拔在2000米及以上的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其气候、地理、环境等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在高高原地区进行施工,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文将介绍高高原特殊施工技术。

第二章施工技术2.1 高海拔施工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气压较小,对工人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在高海拔施工前,需要对工人进行体检和适应训练,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工序,如高空作业、爆破等,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

2.2 冻土施工高高原区域气温较低,地下水流速度较慢,土层中的水分会在冬季结冰,形成冻土。

在冻土上进行施工需要遵循特殊的施工技术。

如在挖掘工作面前预先加温、增加土面升温速度,采用加热升温方法和采暖设备等。

此外,由于冻土容易发生变形,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预测地基变形情况。

2.3 深层基础施工高高原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深,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进行基础施工。

如在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高压注浆、多孔矩形桩等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而在岩石地区,需要采用钻孔、注浆、喷射混凝土等方法进行加固和修补。

第三章施工设备3.1 高空作业设备高高原地区有很多施工需要在高空中进行,如建筑物外墙的装饰、屋顶的施工等。

这些工作需要特殊的高空作业设备。

如高空吊篮、升降机等。

在选用设备时,需要考虑到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设备。

3.2 保温材料施工设备高高原地区气温较低,需要大量的保温材料,如保温砖、保温板等。

在保温材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

如保温材料喷涂机、挤压式温保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保温工作。

3.3 冻土处理设备如前所述,高高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层都含有冻土。

在冻土施工中,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

如德国TOHOKU Vibration Method(TVM) 振动处理技术、液化固化技术等。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进行的建造施工活动。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条件,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二、高原施工的风险和挑战1. 高原气候条件恶劣,气温低,氧气稀薄,气压低,日照强烈,降水少,风力大,气象变化快。

2. 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3. 高原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4. 高原施工人员缺乏高原适应性,易患高原反应。

三、高原施工预防措施1. 气象监测和预警在高原施工区域设置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参数,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气象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2. 高原适应性培训施工前对参预施工的人员进行高原适应性培训,包括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介绍、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提高施工人员的高原适应能力。

3. 安全防护设施根据高原施工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 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适应性检查在高原施工前,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适应性检查,确保其能够在高原环境下正常运行,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延长机械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5. 施工材料的适应性检查对施工材料进行适应性检查,确保其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条件,如低温、氧气稀薄等,防止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6.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高原施工的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施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7.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严禁违规操作和违章施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8. 健康监测和保障对参预高原施工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原反应等健康问题。

同时,提供充足的饮食和歇息条件,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四、高原施工效果评估在高原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高原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地区施工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平局海拔3600m,属于高原地区。

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

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

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的情况,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2.1.1劳动力的选派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

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

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3.2.1.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

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

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a.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b.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c.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d.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e.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a.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
b.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c.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5)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
a.正确认识高原。

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紧张的恐惧心理;
b.保证能量供给和充足睡眠。

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大脑在保护性抑制状态下对低氧耐力增强。

因此,应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睡眠;
c.避免过度疲劳和烟酒过量。

劳累和剧烈运动会使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是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吸烟会加重缺氧;高原过量饮酒比平原危害更大,需消耗更多的氧,加重机体缺氧。

d.重视药物预防。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其中以西洋参效果较好。

(2)伤病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伤病员病情严重,不适宜继续留在高海拔的拉巴斯市,可将伤员下送至海拔低的地区继续治疗。

下送伤病员首先要全面分析病情,
考虑当地的医疗设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具备下送条件,如交通工具、途中继续治疗的可能性、气象和道路情况等,需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再慎重决定留治还是下送治疗。

1)适应症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首先就地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途中没有生命危险时方可下送。

b.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地治疗无条件,或仅有小量出血,但反复发作,未能明确诊断者可下送。

c.对胸、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应积极抢救。

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下送。

d.胆道急性炎症和急腹症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血压平稳,在坚持途中治疗的情况下尽快下送。

e.对发生休克的伤病员,经抢救至血压平稳,休克纠正后1~2天,在补充有效循环量,保证途中继续治疗和给氧的情况下,下送治疗。

f.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性骨折、骨盆尿道损伤等,经抢救处理,给予必要的止血、固定、牵引,待休克纠正后可下送。

g.严重冷损伤和烧伤应处理保护创面,基本纠正休克,尽快下送。

h.其他慢性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确因在高原治疗有困难,经全面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批准后可下送。

2)禁忌症
病情危重,下送途中有生命危险,伤病情不允许,应积极就地组织抢救治疗。

同时尽快请求有关部门根据伤病员情况派出医疗队或有关专家,携带药品器械共同就地抢救。

对下列疾病未稳定前禁忌下送。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心衰,病情未能控制者,急性心肌梗死处于危险期。

b.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倾向者。

c.胸部损伤,骨折并发张力性气胸;脑外伤并脑压升高;颈椎、脊椎骨折,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未经必要固定处理者。

d.急腹症,病情急重,有休克倾向者。

(3)电话报救须知
1)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拉巴斯市的医疗单位电话,向其求援,并安排好车辆准备运送病员。

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事项:
a.说明伤病情况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b.说清伤病者所在地方,附近环境有何特征;
c.说清报救者姓名和现场联系电话;
d.通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同时,将救护车进入工地途中的障碍及时清除。

3.2.1.3提高高原施工效率的措施
(1)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
在本建设项目施工时,各专业要相互协调配合,具体内容详见1.4.4各阶段转转材料、机械和劳动力的穿插和协调。

(2)人员的配备
施工人员中除了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及部分技工,其余工人在施工所在地进行招聘,以减少因高原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按办公楼的工作量,将同时进行流水作业工程量配足,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施工机械的利用
由于施工地点位于平局海拔3600m的拉巴斯市,属于高原地区,普通的施工人员过去后均会有头晕、气喘、乏力、消化不良等高原反应。

施工过程应尽量利用机械进行施工,以此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减少因高原施工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