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合集下载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1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8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1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8

1.根据()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B.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C.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D.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答案:A2.()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教师的自我概念B.学生的自我概念C.教师对学生的认识D.学生对教师的认识答案:A3.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功能、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观念等方面。

A.社会失调B.行为失调C.文化失调D.政治失调答案:A4.()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答案:A5.()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答案:A6.()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答案:B7.()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答案:B8.()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文化失调B.情绪失调C.行为失调D.认知失调答案:A9.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中国B.日本D.澳大利亚答案:D10.()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答案:C11.()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答案:B12.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1.正确答案为D,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2.正确答案为C,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

3.正确答案为B,学校主要成员教师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4.正确答案为D,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瓦解阶段。

5.正确答案为B,按控制的手段分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6.正确答案为A,调查法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7.正确答案为B,按控制的手段分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8.正确答案为A,调查法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9.正确答案为C,隐蔽法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10.正确答案为A,犯罪学家XXX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11.正确答案为B,学校主要成员教师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12.正确答案为B,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13.正确答案为B,环境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14.XXX是德国社会学家,他首创了社会分层理论,该理论核心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的三个标准。

15.教育规范可分为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这是从涉及内容上分的分类方法。

16.合法化理论强调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是用现代的词汇使现代社会的本质、人员组织和知识合理化。

现代教育制度不仅培养和分配学生,还直接影响社会。

17.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14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4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4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选择:A
2. 教育社会学的真正成熟是在20世纪()年代。

A. 60
B. 50
C. 70
D. 80
-----------------选择:B
3.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选择:A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选择:C
5.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选择:B
6.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奥鹏福师大《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0007

奥鹏福师大《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0007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000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答案:B
()强调的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是用现代的词汇使现代社会的本质、人员组织和知识合理化。

现代教育制度不仅培养和分配学生,还直接影响社会
A:合法化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分配理论
D:个性化理论
答案:A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美国
B:英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答案:A。

14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4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选择:A
2. 教育社会学的真正成熟是在20世纪()年代。

A. 60
B. 50
C. 70
D. 80
-----------------选择:B
3.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选择:A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选择:C
5.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选择:B
6.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教育社会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教育社会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教育社会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2.()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3.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最终又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教育制度功能失调。

()A.正确B.错误4.社会学分支说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张用社会学理论的建立,强调()方法,以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学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

A.理论性研究B.实证性研究C.通用性研究D.社会性研究5.()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6.()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A.正确B.错误8.课堂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A.秧田形态空间构成B.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C.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D.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9.分配理论认为,教育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形成了指导社会上各种人员分配过程的规则和认识,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A、错误B、正确10.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教辅人员B、教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ABC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奥鹏2020年6月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_5.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_5.doc

1.()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用什么工具获得知识等问题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米德D.埃里克森【参考答案】: A2.泰勒的()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过程》C.《人是教育的对象》D.《民本主义与教育》【参考答案】: A3.教师在社会中的权力,直接受制于社会变迁对()的影响。

A.社会制度B.社会文化C.教育制度D.社会研究【参考答案】: C4.()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参考答案】: A5.()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参考答案】: C6.德国社会学家()首创了社会分层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的三重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文化标准A.恩格斯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参考答案】: C7.鲁杰认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

A.特殊B.普通C.个别D.一般【参考答案】: A8.()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A.教师的自我概念B.学生的自我概念C.教师对学生的认识D.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参考答案】: A9.()组织的形态经历了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从近代算起,经历了贝尔-兰格斯特制、柏克赫斯特-克伯屈制、马卡连柯工学制的发展过程。

A.学校B.班级C.文化D.教育【参考答案】: B10.()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A.教育问题B.政治问题C.经济问题D.社会问题【参考答案】: D11.()就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差别或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如财产的多寡、政治身份的显微、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声望的大小、文化水准的高低等等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集团的人们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福师(2021-2022)《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3)-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3)-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注:本科目作业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是否与您的试卷顺序相一致!!!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根据()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2、()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教师的自我概念
[B]学生的自我概念
[C]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D]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3、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功能、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观念等方面。

[A]社会失调
[B]行为失调
[C]文化失调
[D]政治失调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4、()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意大利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5、()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A. 教师义务B. 教师职业声望C. 教师专业地位D. 教师权利满分:2分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A. 提高行为性成本B. 提高物质性成本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满分:2分3.现代教育体系越制度化,教育的()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越强,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制度体系。

这使得知识的学习便具有了合法化的意义,也加强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合法性。

A. 分配B. 规范C. 制度D. 文化满分:2分4.鲁杰认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

A. 特殊B. 普通C. 个别D. 一般满分:2分5.()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A. 文化失调B. 情绪失调C. 行为失调D. 认知失调满分:2分6.()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A. 教师的自我概念B. 学生的自我概念C.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D.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满分:2分7.()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 教育规范系统B. 教育设备C. 象征的标识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满分:2分8.()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 意大利B. 德国C. 英国D. 美国满分:2分9.()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A. 教育问题B. 政治问题C. 经济问题D. 社会问题满分:2分10.在班级形成之初,()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A. 任务B. 座位C. 熟悉程度D. 性别满分:2分11.社会转型的基础是()的转型,并必然引发教育制度变迁。

A. 文化体制B. 教育体制C. 政治体制D. 经济体制满分:2分12.教育本身就是()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

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控制D. 社会准则满分:2分13.()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与规范A. 《学记》B. 《论语》C. 《师说》D. 《弟子职》满分:2分14.社会控制一词由()社会学家罗斯首次提出了社会控制的概念A. 英国B. 德国C. 美国D. 法国满分:2分15.()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 社会化过程说B. 相互关系说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 特殊社会现象说满分:2分16.()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A. 个性化B. 社会化C. 集体化D. 群体化满分:2分17.()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 功能主义范式B. 解释论范式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 结构主义范式满分:2分18.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A. 中国B. 日本C. 俄罗斯D. 澳大利亚满分:2分19.()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A. 教育规范系统B. 教育设备C. 象征的标识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满分:2分20.()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 意大利B. 德国C. 英国D. 美国满分:2分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失范行为成本包括()A. 行为性成本B. 物质性成本C. 心理惩处成本D. 循环性成本满分:2分2.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A. 价值分析途径B. 逻辑分析途径C. 事实分析途径D. 系统分析途径满分:2分3.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满分:2分4.学生的重要性他人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A. 互动性重要他人B. 偶像性重要他人C. 认识性重要他人D. 通用型性重要他人满分:2分5.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均需注意到教师角色行为受制于两方面的限制:()A. 学校因素B. 方法因素C. 课堂教学环境D. 学生满分:2分6.课堂控制的类型分类标准()A. 按控制的层次分B. 按控制的手段分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 按控制方式分满分:2分7.中国要实现赶超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B. 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C. 教育的多元化发展D. 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满分:2分8.要建立起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需要()意识A. 独立的发展B. 开放C.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 有差别的发展满分:2分9.班级组织的功能()A. 归属功能B. 管理功能C. 角色社会化功能D. 选择功能满分:2分10.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主要是指教育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划分()A. 依据经验B. 依据方法C. 依据研究角度D. 依据理论或学派满分:2分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2.在教育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一般包含三类要素:家庭社会地位、父母亲职业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

其中的关键变量是父母亲职业()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3.中国是赶超型现代化,是在国家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自觉定向的进程。

其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机遇和如何面对挑战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4.社会局部渐变主要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5.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6.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7.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8.教育社会学意味着一系列问题: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其基本假设、特定的解释方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9.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0.文化结构反映了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的特征,教育制度则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1.相互关系说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2.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3.教育规范的作用是自律与协调()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4.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板印象的认识,即主要依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操行和品德评定、学生的性别、外表等所形成的初步认识,这种印象往往较难改变。

二是经验性的认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5.专业地位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社会地位评价的主要依据。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6.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课堂观察技术;二是课堂语言分析;三是课堂谈话逻辑分析;四是学生期望;五是师生互动行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7.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8.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特点,如学校一般的教育观念、评价学生的准则等等。

非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

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19.教育事实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现象存在客观性,不能还原为个体事实,强调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

因而,推崇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研究,注重宏观的实证研究()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20.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A. 错误B. 正确满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