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一、面向学生:五年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科学之旅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科学主题:怎样观察自然,调查科学现象,总结出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明白科学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对科学现象和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看科学相关的短片,让他们了解到科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2.让学生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分别探索一个科学现象,例如:水土保持,水生生物,电磁学等;
3.让学生阅读科学文章,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阶段,学生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山间小道,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植物、动物、土壤、水源等,搜集科学实验数据;
2.组织学生到科学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参观、回答问题等活动了解科学;
3.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用途,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阶段,学生总结、反思
1.让学生用图片或故事分享在科学之旅中的感受,让他们对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在科学之旅中的。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初步了解怎样学习物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有趣的物理现象。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3.通过阅读“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瓶、烧杯、“小人”、扬声器、录音机,放大镜、食盐、生鸡蛋、气球、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让学生朗读章首语,在美好的憧憬中走向学习物理的征程。

教师活动1.致词:欢迎同学们进入物理世界,面对一门新的学科,现在你们最想知道什么?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告诉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就像在海边拾贝壳那样有趣,揭示科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

学生活动1.讨论,大胆提出问题:(1)物理学学些什么?(2)好学吗?(3)有趣吗?(4)有用吗?(5)怎样学?2.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有准备、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

在读、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并加以遐想,在憧憬中走上学习物理的征程。

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知有趣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怎样学好物理教师活动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1)组织学生识别图0.1-7、图0.1-8中的现象。

指出“观察”和平时的“看见”不同,“观察”不但仔细认真,而且目的明确,才有收获。

(2)组织学生完成图0.1-9、图0.1-10中的实验,并想一想产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原因。

(3)告诉学生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才总结出来的。

所以,要学好物理,必须“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3)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和社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的起源1. 科学的概念2. 科学发展的历史3. 科学方法概述第二章:观察与实验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三章:科学探究1. 探究的过程与方法2. 探究性实验与实践活动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科学创新第五章:科学思维与科学伦理1. 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技巧2. 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3. 科学素养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实践性教学: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如实验报告、探究报告等;3. 综合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如科学伦理、科学创新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之旅》教材;2. 实验器材:观察工具、实验设备等;3. 教学课件:PPT、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学术论文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第一章:科学导论1.1 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科学的定义探讨科学的基本特征1.2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第二章:地球科学2.1 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学习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2.2 地震与火山探讨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学习地震波和火山喷发的特点第三章:生物科学3.1 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3.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意义第四章:化学科学4.1 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概念掌握溶液和沉淀的形成过程4.2 生活中的化学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食品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化学知识第五章:物理科学5.1 物理学基础知识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学习运动和能量的守恒定律5.2 电磁学探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电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第六章:现代技术6.1 计算机科学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的基础6.2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探讨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信息检索和网络安全知识第七章:天体物理学7.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解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学习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7.2 黑洞与暗物质探讨黑洞的性质和引力效应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对宇宙的影响第八章:环境科学8.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后果8.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第九章:医学科学9.1 人体生物学基础理解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学习人体生物学的基本原理9.2 疾病与治疗探讨疾病的成因和诊断方法了解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第十章:科学伦理与科学素养10.1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家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探讨科研中的诚信和责任问题10.2 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传播科学知识第十一章:数学科学11.1 数学基础理解数学的公理化体系学习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11.2 数学应用探讨数学在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第十二章:能源科学12.1 能源的分类与转换学习不同能源形式及其转换过程理解能源效率和能源危机12.2 新能源技术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清洁能源技术和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材料科学13.1 材料的性质与分类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学习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3.2 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探讨材料科学的创新成果学习新型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十四章:与机器学习14.1 基础理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14.2 应用探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习伦理和社会影响第十五章:科学探究与创新15.1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策略和技巧理解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过程15.2 科学创新与启示探讨科学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学习著名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系统地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解释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

2. 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科学、近现代科学、现代科学。

3.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之旅》2. 教具:PPT、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科学方法,并通过实例展示科学方法的运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实例。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方法的运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科普活动:参观科学博物馆、邀请科学家讲座等,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2. 开展科学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科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科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科学实验设计2.观察和数据记录3.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三、教学步骤步骤一:科学实验设计介绍(25分钟)1.引入科学实验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分享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3.解释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变量、控制组等4.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主题步骤二:实验主题选择和讨论(30分钟)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讨论选择一个实验主题2.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步骤3.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实验想法,讨论并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步骤三:实验准备和实施(40分钟)1.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2.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3.实验实施过程中,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步骤四:观察和数据记录(30分钟)1.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科学工具和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3.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细节,记录准确数据步骤五: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整理实验数据2.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图像展示数据结果3.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步骤六:总结和反思(20分钟)1.学生个人总结自己参与实验的收获和体会2.学生小组分工总结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3.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与其他小组互动交流四、教学评估形成性评估1.学生在实验设计和讨论阶段参与度和合作表现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记录质量3.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能力4.学生的个人总结和反思能力终结性评估1.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呈现2.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展示实验的过程和收获3.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对其他小组实验提出建议和改进五、教学工具和资源•讲义和案例材料•实验器材和材料•科学工具和设备•图表和图像展示工具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科学期刊和参与科学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2.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展览,增加科学实践和观察的机会3.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通过《科学之旅》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科学实验:火山爆发、彩虹实验、磁铁实验。

2.科学知识:火山、彩虹、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科学之旅,探索一些神奇的科学现象。

你们听说过火山爆发、彩虹和磁铁吗?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神奇的现象。

2.火山爆发实验(1)讲解火山爆发的原理:地球内部的热能驱动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展示火山爆发实验:使用小苏打和醋制作火山爆发效果。

(3)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火山爆发实验,观察现象。

3.彩虹实验(1)讲解彩虹的原理: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色散,形成彩虹。

(2)展示彩虹实验:使用玻璃杯、水和镜子制作彩虹。

(3)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彩虹实验,观察现象。

4.磁铁实验(1)讲解磁铁的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展示磁铁实验:使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吸附实验。

(3)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磁铁实验,观察现象。

(2)拓展:讨论火山爆发、彩虹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现象,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火山爆发、彩虹和磁铁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对火山爆发、彩虹和磁铁原理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能力。

重难点补充:1.火山爆发实验难点:火山爆发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步骤。

对话设计: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吗?”学生:“是因为地球内部很热,岩浆会喷出来。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介绍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

(2)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长期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奥秘、高科技发明或自然奇观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后的原理吗?这就是我们即将开启的科学之旅——物理学要研究的内容。

”2、物理学的研究领域(15 分钟)(1)展示一些图片,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等,并进行简单讲解。

(2)介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3)举例说明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航天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重要性。

3、观察和思考的方法(15 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将一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和落地时间。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球下落的速度与高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球会落地?”等。

(3)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5、实验探究(20 分钟)(1)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6、课堂总结(5 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物理学的研究领域、观察和思考的方法以及实验探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
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

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
B、放大镜看物体;
C、纸板托水;
D、小试管爬山;
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

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
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

(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

因此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

学生实验: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鸡蛋的沉浮(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惯性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都是科学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

(多媒体展示)牛顿的伟大发现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师:物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它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

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

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特种减少等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

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四站。

四、课本STS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8页的STS,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伟大发现。

(多媒体展示画面)
五、结束语
六、作业
调查: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2007-09-11人教网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
“科学探究”主题复习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策略科学与人的魅力,叶猴与喀斯特地貌之灵气
食谱设计折射出的科学素养
第17-19课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课件下载)
九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含课件)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课件下载)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下载)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含课件)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含课件)“浮力”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探究
《科学之旅》的教学探究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