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
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题:1. 计算一个卫星传感器对地面的影像分辨率。
已知卫星高度为650公里,传感器的像元大小为15微米,计算影像的分辨率。
解答:卫星高度与传感器像元大小可以使用几何投影关系来计算影像的分辨率。
根据几何投影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分辨率 = 卫星高度 ×像元大小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分辨率 = 650公里 × 15微米 = 9750微米/公里所以,该卫星传感器对地面的影像分辨率为9750微米/公里。
2. 计算一个雷达传感器的极化重构系数。
已知雷达反射率的水平分量为0.6,垂直分量为0.4,计算极化重构系数。
解答:极化重构系数可以用来衡量雷达信号的极化状态。
根据已知的反射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极化重构系数:极化重构系数 = (水平分量 - 垂直分量) / (水平分量 + 垂直分量)将已知的反射率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极化重构系数 = (0.6 - 0.4) / (0.6 + 0.4) = 0.2 / 1 = 0.2所以,该雷达传感器的极化重构系数为0.2。
3. 计算一个光学传感器的波段宽度。
已知光学传感器的中心波长为550纳米,带宽为40纳米,计算波段宽度。
解答:波段宽度可以用来衡量光学传感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感知能力。
已知中心波长和带宽,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波段宽度:波段宽度 = 中心波长 ± (带宽 / 2)将已知的中心波长和带宽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波段宽度 = 550纳米 ± (40纳米 / 2) = 550纳米 ± 20纳米所以,该光学传感器的波段宽度为530纳米到570纳米之间。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命题:2011级土管系)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考题:第一二章(A卷)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A.紫外电磁波(0.01-0.4μm)B.可见光(0.4-0.76μm)C.红外电磁波(0.76-100 0μm)D.微波电磁波(1mm-1m)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分)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
(1分)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
(2分)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B卷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
(1分)A 0.50μmB 0.55μmC 0.63μm D0.72μm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
(3分)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
(2分)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C.辐射增强
D.几何变换
15.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森林资源监测
B.水质评价
C.大气污染监测
D.噪音监测
16.以下哪些波段适用于地质勘探中的遥感应用?()
A.多光谱波段
B.热红外波段
C.高光谱波段
D.雷达波段
17.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校正的目的?()
A.提高图像质量
B.非监督分类
C.最大似然分类
D.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8.以下哪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激光遥感?()
A.立体相机
B.激光雷达
C.多光谱相机
D.热红外传感器
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软件不是常用软件?()
A. ERDAS IMAGINE
B. ENVI
C. ArcGIS
D. Microsoft Word
10.下列哪种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地质勘探?()
C.环境评估
D.战场管理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2.在遥感影像中,蓝色通常对应的是______波段的反射。
()
3.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______分辨率。
()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结合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
10.遥感技术不适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遥感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2.描述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并说明每一流程的作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真题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真题1、名词解释(江南博哥)伪距本题答案:GPS定位采用的是被动式单程测距。
它的信号发射时刻是卫星钟确定的,收到时刻则是由接收机钟确定的,这就在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两台钟不同步的误差影响,所以称其为伪距。
2、名词解释 SAR本题答案: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
3、问答题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本题答案: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处理3.图像校正4.多影像处理5.图像信息获取6.图像分类7.遥感专题图的制作8.与GIS系统的接口4、名词解释特征选择本题答案:在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征影像进行分类5、名词解释推扫式成像仪本题答案: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6、名词解释 TM本题答案: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
7、名词解释轨道摄动本题答案:卫星的真实轨道与正常轨道之间的差异,称为轨道摄动。
8、名词解释 GPS全球定位系统本题答案: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空基全天候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获取一个通用参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9、名词解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本题答案: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10、名词解释模式识别本题答案: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
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11、问答题如何实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间的相互转换?本题答案:采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维恩定律表明( )。
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其峰值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距离分辨率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灰度量化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A.宏观性好 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 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光谱反射率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7、填空题电磁波的内在本性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传播过程中它主要表现(),当辐射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
本题答案:8、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光谱分辨率本题答案:10、问答题遥感影像上岩层产状参数(包括倾向和倾角)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哪些?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静态定位本题答案:12、问答题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低通滤波本题答案:15、问答题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本题答案:16、问答题试简要阐述ISODATA对比K-MEANS的不同点。
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SAR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多项式纠正法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GCPlD.坐标ascii文本文件方式E.其他图像文件范围方式F.矢量界线裁切方式本题答案:26、填空题大气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对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致使电磁辐射强度减弱,其光谱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石榴石大多数为均质体,极沙数具异常消光的为非均质体。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多中心投影 本题答案: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 本题解析: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方式 3、名词解释 图像平滑 本题答案: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 本题解析: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4、填空题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 )、( )、( );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 )、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 )和主动遥感。
本题答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 本题解析: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5、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本题解析: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6、填空题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和()。
本题答案: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本题解析: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的融合;基于决策(decision)级的融合7、填空题彩色三要素分别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下学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
一、名词解释:(15)
1.绝对黑体 2.大气窗口
3.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
5.特征选择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4.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5.比较多光谱TM图像与SAR图像的异同点?
6.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7.写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遥感的应用领域(至少5个)。
8.描述像点和地物点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有哪些,写出其通用数学模型,指出各自
适用的传感器。
9.根据你所学本课程的知识,你认为影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有何
见解?
三、论述题(40)
1.若用R代表地学的真实信息,R′代表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信息,我们利用遥感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ΔR=R—R′=min,试分析导致ΔR的因素,如何使其min?
2.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4.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
步骤:
1)初始化;2)选择初始中心;3)按一定规则(如距离最小)对所有像元划分;
4)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和方差;按初始化的参数进行分裂和合并;
5)结束,迭代次数或者两次迭代之间类别均值变化小于阈值;
6)否则,重复3-5;7)确认类别,精度评定。
5.比较多光谱TM图像与SAR图像的异同点?
成像方式不同;
地形起伏的影响不同;
分辨率不同;
光源:TM是利用多光谱成像,SAR利用微波成像;
抗干扰能力:由于SAR使用微波段,使其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应用目的不同。
6.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MODIS即中等分辨力成像光谱仪,其特点是:
波段不连续,数量少(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星下点离间分辨率为250M,500M,1000M),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主要用于大气、海洋和陆地探测。
7.写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遥感的应用领域(至少5个)。
《微波遥感原理》《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
《遥感学报》《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版》;
应用领域:地质调查、农作物估产、土壤解译、臭氧层检测。
8描述像点和地物点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有哪些,写出其通用数学模型,指出各自适用的传感器。
1)共线方程模型:适用于所有参数已知的传感器;
2)通用模型: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小的图像;
3)PFM模型:适用于高分辨力的传感器。
9.根据你所学本课程的知识,你认为影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有何见解?
遥感技术发展目前的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
1)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 2)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两条:
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2)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三、论述题
1.若用R代表地学的真实信息,R′代表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信息,我们利用遥感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ΔR=R—R′=min,试分析导致ΔR的因素,如何使其min?
由于在遥感图像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几何变形和辐射变形,在图象变换、特征选择过程以及信息提取等方面也存在误差,使得ΔR的出现不可避免。
但是通过分析误差成因,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误差,使得ΔR=R—R′=min。
几何变形主要来源于以下:
(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3)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4)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5)大气折射所引起的图像变形(6)地球自转的影响对于几何变形,可通过几何处理来进行误差纠正,包括粗纠正和精纠正。
辐射变形是指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磁波能量与目标本身辐射的能量不一致,可通过辐射校正来校正或消除其影响。
特征变换有利于区分感兴趣的地物,而特征选择在于选择最佳的有利于分类的特征而不影响分类精度。
信息提取有目视判读和计算机分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分类结果还存在一定误差。
通过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以及改进分类算法来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
2.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在事先知道样本区类别的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即监督法分类。
其基本思想如下:首先,利用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可通过对分类地区的目视判读、实地勘测或结合GIS信息获得),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这一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其次,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最后,根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做出判定。
流程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监督法分类可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具体功能如下:
1.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用于确定要分类的地物,以建立这些地物的先验知识。
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通过该项处理,即能减少参加分类的影像数,加快分类速度,又能满足分类需要,提高分类精度。
3.选择训练样区——选择合适的训练样区是获取正确的分类结果的必要条件,因为监督分类关于类别的数字特性都是从训练样区中获得的。
训练样区选择时必须注意准确性、
代表性和统计性三个问题。
4.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利用训练样本的数据统计计算出判别函数的参数,以利用判别函数和攀比规则对其他非样本取得数据进行分类。
5.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类。
6.对可能存在的误分目标进行人工干预改正。
7.对结果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