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李煜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李煜

我眼中的李煜

亡国后主、千古词帝—李煜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史称李后主。

李煜在政治上可谓是极其失败,但在诗词的造诣上,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本身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但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作为一国君主,他没有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

曾经,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是肯定的,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不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这却是不应该的。

李煜,在中国诗词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身影。

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而这些诗词的前后感情变化,也见证了一代帝王的悲惨结局,见证了一代词帝的诞生。

第一类是投降宋朝之前,描写的多是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第二类是亡国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这些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语句清丽,音韵和谐,使李煜成为了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如今,作为一个后人,我对于李煜的情感当属他的诗词,回望历史,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千古词帝,李煜当之无愧。

李煜的十大经典故事

李煜的十大经典故事

李煜的十大经典故事1. 李煜的事迹概述李煜,南唐末代君主,帝号"后主"。

他是一位文学才子,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琴棋书画能手。

李煜的十大经典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文化造诣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坚持与乐观。

2. 李煜与《虞美人》的传说《虞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词。

相传李煜在困厄之中创作了这首词,通过描写虞美人的美丽与悲伤,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这首词之后成为了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艺术才华。

3. 李煜的书法艺术李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书法艺术也非常出色。

他擅长楷书与行书,他的作品流畅自然,笔势独特,充满了情感和个人风格。

李煜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4. 李煜的绘画才华除了书法,李煜也擅长绘画。

他的绘画作品注重技巧与构图,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题,表现了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诗意,令人陶醉。

5. 李煜的音乐造诣李煜也是一位音乐家,尤擅长琴棋。

他的琴棋演奏技巧高超,音乐才能非凡。

他的琴曲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通过琴音表达内心的苦痛和忧伤。

他的音乐颇受后世音乐家的推崇,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6. 李煜的政治手腕李煜面临着南唐灭亡的艰难局面,但他依然坚持抵抗,用尽各种策略与手段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他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巧妙地规避了南唐面临的危机,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坚毅。

7. 李煜的才情与遭遇的矛盾李煜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才情使他优雅、敏感,然而他的遭遇却多是困苦和痛苦的。

他的矛盾体现在他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压力之间,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8. 李煜与诗词爱好者的关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词爱好者之一。

他与其他文人交流,对古人诗词也有着非常高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李煜与其他诗词爱好者的互动与交流,使他的文学创作更加广泛而深入。

9. 李煜对后世的影响李煜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位帝王,他的文学才华、音乐造诣和绘画技艺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坚持与乐观,都使得他成为了后世所仰慕的对象。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字玄靖,号鹤林,雅号景文,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因为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煜生于李景隆与甄德光之子,南唐开宝十年(975年)出生于太平(今江苏苏州)。

他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年仅15岁即登基为帝。

李煜的统治只持续了短短4年,最终被北宋所灭,南唐灭亡。

传说李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擅长文学和音乐。

李煜的诗文才华横溢,尤擅长词,被誉为“千古词帝”。

他的词作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个人的失意沉浮,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词人学习借鉴的楷模。

李煜的文学成就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李煜一生遭遇了不少的悲剧,他几经战乱,被迫害,甚至被囚禁,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

他的词作中流露出的深情和忧郁,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李煜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透露出对忧伤和幸福的感悟。

他的词作在表现个人感情和情感体验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苦痛和坚韧。

李煜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李煜对词的贡献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对词体的改革和开拓。

他在词的形式、表现手法和题材上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启迪。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赞誉和推崇,而且在后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的词作中透露出的生活哲理和情感体验,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对人生、情感和命运有着深刻感悟的智者,他的词作永远流传于世,为后人指引前行的道路。

对李煜的评价

对李煜的评价

对李煜的评价李煜的历史评价:人们通常认为,李煜是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

南唐的覆灭怪罪于李煜的昏庸无能,怪罪于他沉迷风花雪月和治国无方,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李煜“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可见其为人。

据《五代史》、《宋史》及其它杂记记载,南唐自李昪篡夺吴国皇位以来,国家政权就时刻面临倾覆的危险,在那个战乱年代,李昪虽有治世才能,然而其不思进取,只谋求一方百姓的安乐。

多次贻误扩大疆域的有利时机,晚年贪图长寿,信奉方士求长生不老之术,结果害人害己,下身肿胀硬结犹如灯泡一样,小便不畅,最终中毒身亡。

其子李璟即位,正直北方后周强大,对南唐步步紧逼,李璟软弱,只好俯手称臣,从此南唐逐渐衰退,至李煜时落下个烂摊子,”李煜“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此时,北方的后周被赵匡胤的北宋所取代,北宋为了统一中原,对江南暂时采取稳定的“一国两治”之法,允许南唐为附属,接受吴越国的朝拜。

据史料记载,除了五万两黄金白银的巨额岁恭外,北宋每次打仗及国内重大活动,南唐都要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南唐以及江南诸国实际上成了北宋的后方基地。

扩展资料:李煜的主要成就:1、文学成就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2、书画艺术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

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八种技艺。

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

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

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懦弱的国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

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沦为阶下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南唐后主李煜:“十国”最后的皇帝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统一全国。

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

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一天夜里,风雪交加。

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

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

赵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宋太祖说:“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赵普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

还不如先削平南方,回过头来再打北汉。

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

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

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音yù),历史上称南唐后主,是一个着名的词人,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

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

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

李煜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李煜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李煜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王。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

能诗文、音乐、书画。

尤以词著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

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的怀念,吟叹身世,在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

“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

做皇帝而且是做末代皇帝的李煜远不如作词人的李煜,这就是李煜最大的悲哀。

李煜的父亲李璟不想当皇帝,李煜自己也不想当,但父子两人的命运都一样,都是在无奈中被推上皇位。

李煜本有五个哥哥,其中四个早夭,而太子李弘冀在毒死叔父之后不久,便暴病而亡,于是这个皇太子位就轮到李煜。

公元961年夏,李璟病逝,李煜遂登帝位。

但他这个皇帝当得很难受,面对强大的北宋,李煜的南唐只有继续称臣。

面对北宋使者,李煜只有低声下气,毕恭毕敬。

后来,竟然贬损仪制,倒像是北宋中央 *** 的下属机构。

李煜和父亲李璟一样,虽是昏庸君主,但不是暴君。

而且和父亲一样,都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其诗词艺术成就更是超过父亲,是中华词史上的杰出词人。

而他的词作,是他丢了皇位以后,才达到艺术的高峰。

在群雄割据的时候,李煜本想保东南一隅以自立,但志在统一的赵匡胤根本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于是对挥师南征作了充分准备。

这时,北宋已消灭了后蜀、南汉、荆、湘等割据政权,从三面包围了南唐的国土,又和吴越结成了军事同盟,吴越之师从东面出动,夹击南唐。

不久宋军就进抵金陵附近。

公元975年冬,金陵城被宋军攻陷。

李煜曾在自己的宫殿中堆了一堆柴火,发誓若城破社稷失守,自己就携妻儿和李氏血亲赴火就义。

但他根本就没有自杀的勇气,当宋军杀进宫后,李煜立即率群臣跪拜投降。

随后,李煜被押到汴京,朝见赵匡胤。

赵匡胤对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倒也有仁慈之心,宣布赦免李煜等人,封李煜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又封违命侯,享受王侯一级的待遇。

李煜就这样走进了屈辱的阶下囚生活。

李煜一生的总结

李煜一生的总结

李煜一生的总结李煜,南唐末代皇帝,也是南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坎坷。

作为一个才情出众的文人,他的诗词才华无人能敌,但他却身陷政治漩涡,最终流亡异国,不复南唐江山。

李煜的一生可以用“兴亡之间,诗书两难”来概括。

李煜自幼聪明过人,文学天赋异常。

他的诗词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然而,李煜的文学才华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幸福,反而成为了他一生中的负累。

他的文学才华引起了当时政治权贵的嫉妒,他们对他进行了打压和迫害,使得他无法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

李煜登基后,南唐正值颠沛流离之际,北方的宋朝已经开始向南方扩张,南唐的疆土日渐缩小。

李煜面临着保国家还是保江山的两难选择。

他既是一个文人,又是一个国君,内心的矛盾让他痛苦不堪。

他明白继续保江山可能最终会导致南唐灭亡,但放弃江山意味着背叛了先祖和百姓。

在这个关键的抉择面前,李煜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李煜最终选择了保江山,但他的努力没有挽救南唐的命运。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并被迫流亡异国。

他在流亡中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他在流亡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诗词流传至今,成为了南唐文学的瑰宝,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值得骄傲的事情。

李煜一生的总结可以用“兴亡之间,诗书两难”来概括。

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坎坷,但他的文学才华却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才情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让人们对他充满敬佩和钦佩。

李煜的一生告诉我们,才华和理想不能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唯一依靠,我们还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挑战。

谈李煜人生价值论文 (1)

谈李煜人生价值论文 (1)

谈李煜的人生价值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摘要:李煜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本是一个才子却误成为君王。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注定人生最终走向了悲剧。

然而,恰恰是他悲剧的命运,生成了他悲剧的情感,从而升华出一部充满悲剧意识的作品。

李煜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但是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却是无人可比。

关键词:李煜;人生价值;悲剧意识李煜(公元937—公元978)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中词最富盛名。

他的词作无论是亡国前写深闺闲情的,还是亡国后的悲秋、哀怨,其感情都真切感人,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作,其哀伤、真挚、凄婉、悲怆、深沉的感情,犹如字字滴血,句句含泪。

由于他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悲剧式命运,他的词作意境宽宏优美,加上他善于思悟,信仰佛教,所以它的部分词作留给人们的还有一种含蓄、深远、意味深长的哲思。

李煜的创作成就很高,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对李煜词的研究成果及其丰富,包括对李煜词的研究也是相当可观的。

李煜曾写过这样两首词:“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读着他的这两首词,我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颤。

李后主的这两句词,真可谓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警句,它以极其沉重的语势导出了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人生永远伴随着愁恨,这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而对那些多情敏感的人来说,则愁恨似乎有点和他们作对,更会袭击的他们黯然销魂。

”可以说,李煜对人生的总结和反思已经达到了精妙的地步。

他以其自身独特的经历在词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而又极为深刻的悲剧性生命体验。

他的词,尤其是在亡国后的软禁生涯中。

以一首首泣尽血泪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以作者真实的血泪倾诉写尽了生命的忧患,故国的悲思,生命的无奈,震颤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去体验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李煜
太宗的一壶牵机毒酒,结束了后主凄惨的降辱生涯。

那一年,后主刚好42岁。

42年,对于浩渺的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对于后主来说,却是曲折漫长的一生。

历史的书页翻到今天,多少个42年随风而逝了,后主的这42
年的人生,却永远铭刻在后人的脑海中。

他的为人,为政,为文,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死话题。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后主是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他内无用人治世之能,外无御敌卫国之力。

他为求偏安一隅,不惜对宋屈膝称臣,终于养虎贻患,沦为一介臣虏,断送祖宗基业。

对于文学家和普通诗词爱好者来说,他是词中之帝。

他的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芳华胜过空谷芝兰,清怨不逊瑶天笙鹤。

一字一珠,写显当行本色。

清代才子袁枚曾引用《南唐杂咏》中的话概括评价后主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应是甚为恰当而又不失中肯的评价。

后主天生仁儒,体恤臣民,从不妄加杀戮,草菅人命。

他通阅儒家经典,崇尚古道,施政仁国。

他死后,旧臣徐铉在为他作的墓志铭中说他“本以恻隐之性,仍好兰干之道。

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

”是很符合他的生平为人为政的。

正是由于他的宽恕爱人,在宋军围困金陵之时,城中弹尽粮绝,饥寒冻馁,瘟疫肆虐,固守一年之久,竟无一人生出反叛之心。

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可是党政者若一味仁恕,不辅以严律,必然导致朝廷威信不够,统治不利。

也就是徐铉在它的墓志铭中所说的“至于法不胜奸,威不克爱”。

对于外帮邻国,后主严格遵守祖父李的遗训,与邻国和睦相处,从不妄动干戈,侵扰别国。

对于中原大国北宋,他自问无力抗衡,于是忍辱含垢,对北宋称臣,力求偏安江南,守住祖宗的半壁江山。

他臣事北宋,极尽人臣之道,必恭必敬,从不逾雷池一步。

可是“卧榻之侧,岂容得下他人酣睡”?决心一统天下的宋太祖,怎么容得下他李煜安享江南富庶之乡?诱降不成,终于兵戈相向,金陵不保,后主从江南之尊沦为太祖阶下的一介臣虏。

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告终。

作为君主的李后主死后,作为词人的李后主却因此获得了新生。

后主贵为人君时,他的词虽然声名远扬,宫闺市井,争相传诵,但究其实质,仍不脱“花间派”的
巢臼。

所咏题材,不外乎风花雪月,怜香惜
玉,闺阁哀怨之类。

知识他每有吟咏,都以
真情实感倾注其中,却又不是纯为寻章逐句
的“花间词人”可比的。

陈廷焯在评价历代
词人时说:“李后主宴叔原皆非词中正声,
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说得的确
切中要害。

历来“愤怒出诗人”,“诗欲究其后工”,
降为降奴的后主,过着寄人篱下,动辄得咎
的悲惨生活,家国破灭,沧海桑田,冷酷的
人生骤变很很的打击了作为君王的李后主,却无意中升华了作为词人的李后主的词感。

君王降奴、人间天上,这种前后生活的残酷对比迫使多愁善感并不失责任感的后主痛悟前非,在对昔日君王生活的追忆中,在对今日臣奴生活的感慨中,他的词终于渐远渐深,提高到一种深邃开阔的境界,词风也从往日的柔媚婉约变为沉厚豪放,词的题材也从过去的风花雪月、笙歌舞遍的“花间派”巢臼中拓荡开来,转而为更宽广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国破家亡的感叹。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他这首《子夜歌》,就可以从中窥见沦为臣奴的后主词风了。

人生仇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睡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骤变,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薄命君王也罢,绝代才子也罢,都只由得别人评说。

是非功过,盖棺未有定论,本身就证明了后主对于后世的重大影响。

沈谦说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国王”,那也就够了。

人非圣贤,孰能面面俱到,行行皆状元?
让我们停止对古人的挑剔吧。

后主以他短短的42年人生,为我们留下了永咀不谈的众多词作,他也应该可以安息了!
天性玲珑,同六径、晓音律,善画工书,领一代词风。

喜奢侈,爱放纵,又不乏柔情万种。

至王国,常禁幽宫。

无限悔恨,以长存词中:闲梦苦多,夜常难寐,倚禁危阑。

泪眼向东风,心愁有几人懂?
往事皆以成空。

梦魂归南国,却见春草含恨,阴雨暮风,花红亦匆匆。

月明之夜,惊世事如流水,一去不返;悲故国已成梦,问故人几时重?酒醉之时,长叹: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