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代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代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第一课:《初到台州》1. 解释吕伯钦开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会淘尽一切,只有那些具有千古风流之才的人才会被记住。
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会淘尽一切,只有那些具有千古风流之才的人才会被记住。
2. 吕洞宾如何表现自己的风流才子形象?答案:吕洞宾通过笔墨、高谈阔论等手段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吕洞宾通过笔墨、高谈阔论等手段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第二课:《边城》1. 请简述《边城》的故事背景。
答案:《边城》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古代边疆城市,主要描述了一位远征的将军家族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边城》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古代边疆城市,主要描述了一位远征的将军家族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2. 小说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答案: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以及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挂、关心和牺牲。
例如,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将军府,不惜与女儿分别,表现出父女之间的深情。
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以及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挂、关心和牺牲。
例如,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将军府,不惜与女儿分别,表现出父女之间的深情。
第三课:《错位的人》1. 请解释标题《错位的人》的含义。
答案:标题《错位的人》意味着小说中主人公与时代格格不入,生活在不适应的环境中,感到失落和无奈。
标题《错位的人》意味着小说中主人公与时代格格不入,生活在不适应的环境中,感到失落和无奈。
2. 主人公在小说中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何特点?答案:主人公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风气混乱,道德观念模糊,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主人公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风气混乱,道德观念模糊,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课:《张学良卖文艺》1. 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了卖文艺?答案:张学良选择卖文艺是为了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摆脱贫困和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
张学良选择卖文艺是为了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摆脱贫困和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
(完整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之名句默写、理解型默写题型(带答案).doc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1.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鱼我所欲也》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2.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提出中心观点的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3.文中含有“不苟且偷生,而要视死如归”的意思的句子: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4.文中写“不受嗟来之食”的句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1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14.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1.《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2.《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3.《渔家傲·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满江红》中描述鉴湖女侠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的句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7.《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8.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9.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10.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这首词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一句点明主旨。
11.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触景生情。
用了工整的对仗句勾勒出“远塞”也即“荒戍垒”“旧关城”的荒凉破旧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12.《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13.《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九下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一、《公输》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②、墨子为了让公输般答应他的请求采取了什么措施?③、墨子抓住公输般哪句话展开批驳?二、《孟子》两章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一致反对,正应了孟子那句话:“”②“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③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中心论点)是:“”④人们常引用孟子的“”,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③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中心论点)是:④文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⑤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⑧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⑩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
三、《鱼我所欲也》①用比喻来提出的中心观点是:。
②含有“不苟且偷生,而要视死如归”的句子是:。
③写“不受嗟来之食”的句子:。
四、《曹刿论战》①“取信于民”的事:。
②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③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④为什么齐人三鼓而进军?。
⑤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取得人民的拥护最为重要,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这与孟子的看法是一致的。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①“王之敝甚矣”的原因:②齐王纳谏下令的内容:六、《诗经》两首1、《蒹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找追求的诗句是: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是佐证。
3、“一切景语借情语”,“(〈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词四首》《渔家傲·秋思》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两句写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上阕中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景,下阕开头“,”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下阕中写到羌笛悠悠,寒霜洒地,最后以“,”句写征人苦思万里之遥的故乡,表现了深沉的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的动作描写勾画出一位挽弓劲射的猎人的英雄形象。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地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渴望重新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句子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表达自己要报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句子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两句通过拔剑抚拭等动作塑造了一个勇士形象,表现他对往昔抗金生活的怀念。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军人都分到了烤熟的肉食,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的句子是:“,。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阕中以,”两句写抗金军队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的场面。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两句,表达希望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满江红》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描述鉴湖女侠的巾幅英雄的形象,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的句子是:“,,,。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全册共5篇古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目录:(古文背诵篇目)9.鱼我所欲也/《孟子》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性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③(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一)1.渔家傲·秋思》1.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秋瑾的《满江红》1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理解性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余幼时即嗜学。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手自笔录。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或遇其比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合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若人也。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蔽衣外其间。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性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诚宜开张圣听;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8、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