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临床常用检验值是指用于评估健康状态、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及疗效的一系列检验项目的结果。
常用检验值通常包括血液、尿液、体液和组织标本的化学、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用的检验值及其意义。
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人体的贫血程度。
正常范围: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2.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炎症、感染等免疫反应。
正常范围:4-10×10^9/L。
3. 血糖(GLU):血糖是评估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4. 尿蛋白(Pro):尿蛋白是评估肾脏功能和尿路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阴性。
5. 肌酐(Cr):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与肌肉代谢有关。
正常范围:男性:62-106 μmol/L,女性:44-88 μmol/L。
6.尿液比重(SG):尿液比重是评估尿液浓缩度的指标,可反映水分摄取和排泄情况。
正常范围:1.003-1.030。
7. 血清脂肪(TG、TC、HDL-C、LDL-C):血脂指标用于评估血脂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正常范围:三酰甘油(TG):0.56-1.70 mmol/L,总胆固醇(TC):<5.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
8. 血液凝血指标(PT、APTT、INR、D-dimer):血液凝血指标用于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紊乱的情况。
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PT):10-14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35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D-二聚体(D-dimer):<0.5 μg/mL。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体液、组织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疾病的诊断、监测、评估和预后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尿液、血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Hb):男性正常值为130-175g/L,女性正常值为120-15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关。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0-10.0x10^9/L。
异常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异常降低可能表明骨髓功能损害或免疫系统问题。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为150-450x10^9/L。
异常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异常有关,异常降低可能表示出血性疾病或骨髓抑制。
2.尿液检查:-尿常规:包括尿蛋白、尿糖、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等指标。
正常值为阴性或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低于检测限。
异常结果可能与尿路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关。
-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为≤20 mg/L。
高于正常值可能表示早期肾脏损伤或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3.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ALT≤50 U/L、AST≤40 U/L、TBIL≤17.1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与肝脏疾病、药物损伤等有关。
-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BUN≤7.1 mmol/L、Cr:男性≤110 μmol/L、女性≤90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肾脏疾病或水电解质紊乱。
-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TC<5.2 mmol/L、TG<1.7 mmol/L、HDL-C≥1.0 mmol/L。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对于正确理解检查结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是常见的指标。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10.0×10^9/L,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3.8-5.5×10^12/L,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20-160g/L,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机体的氧合情况,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凝血功能亢进,而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出血有关。
血生化指标中,肝功能检查指标(ALT、AST、TBIL、ALB等)和肾功能检查指标(SCR、BUN等)是常见的指标。
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正常范围分别为10-40 U/L和15-40 U/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TBIL是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正常范围为5-21μ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ALB是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正常范围为40-55 g/L,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功能减退。
SCR是肾脏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为59-104 μ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BUN是血尿素氮的浓度,正常范围为3.2-7.1 m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功能损伤。
免疫学指标中,白蛋白、球蛋白、IgG、IgM、IgA等是常见的指标。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正常范围为35-55g/L,球蛋白是除白蛋白外的其他蛋白质总和,正常范围为20-35g/L。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化验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浓度、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了解常见的化验正常值和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范围为4.3-5.9x10^12/L,女性正常范围为3.8-5.2x10^12/L。
增高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肺心病。
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或炎症。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
2.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和尿酸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免疫学指标-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反应或感染。
4.微生物学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细菌感染。
-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真菌感染。
-病毒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1.肝肾胰功能项目参考范围(方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血清ALT 95%的参考范围是5-35u/L,有三个医学决定水平,分别为20、60、300u/L。
<20u/L可排除肝细胞损害,唯一例外是广泛严重的肝细胞功能不全,但可从临床进行判断。
>60u/L可确定为肝细胞损害,30-60u/L之间往往无肝细胞损害征象,难以找出ALT升高原因。
>300u/L表示严重肝细胞损害。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ALT与黄疸分离,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15-112U/L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 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128-258U/L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肝肾胰功能 (3)2.心脑血管/糖脂病 (9)3.风湿过敏/免疫功能 (13)4.肝炎/病毒标志物 (15)5.凝血/血液病项目 (18)6.肿瘤标志物 (21)7.甲功/激素项目 (23)8.血气分析项目 (26)9.血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测项目 (27)11.尿液、体液检测项目 (29)12.细菌学检验项目 (31)13.检验项目分类、代码及收费一览表 (33)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2008.7.22序实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成了”检验医学”,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重大作用,并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检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具体诊疗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医师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项目,另一方面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的变化。
考虑到临床一线医师工作的繁重及实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本院检验科编写了这本《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手册涵盖了本院检验科开展的大部分检验项目,尤其最近开展的新的检验项目,对项目的具体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临床意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希望该手册有助于本院临床医师选出最佳、合理、经济实用的检验项目和合理应用检验结果诊疗疾病,同时也希望该手册有助于本院“精品医学中心”的建设。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蜀光2008.7.221.肝肾胰功能项目参考范围(方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血清ALT 95%的参考范围是5-35u/L,有三个医学决定水平,分别为20、60、300u/L。
<20u/L可排除肝细胞损害,唯一例外是广泛严重的肝细胞功能不全,但可从临床进行判断。
>60u/L可确定为肝细胞损害,30-60u/L之间往往无肝细胞损害征象,难以找出ALT升高原因。
>300u/L表示严重肝细胞损害。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ALT与黄疸分离,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15-112U/L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 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128-258U/L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Υ-L-谷氨酸转肽酶(Υ-GT)16-74U/L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
口服避孕药会使Υ-GT值增高20%。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
腺苷脱氨酶(ADA)<25U/L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与组织学恢复一致,有助于探测急性肝炎的残留病变和肝病进程,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ADA较ALT增高率大且升高幅度大。
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活性差异关键在于肝纤维化程度,随纤维化增加,ADA活性不断增加,因此有助于肝硬化诊断。
阻塞性黄疸ADA活性多数正常,肝细胞性黄疸ADA活性多数升高,有助于黄疸鉴诊。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胸腹水及血清ADA活性显著高于癌症及炎性患者,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胸、腹膜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脑脊液ADA测定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诊、病性观察和愈后判断,并有助于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亮氨酸氨肽酶(LAP)<30U/L增高:肝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汁瘀滞、毛细胆管性肝炎等),子痫,肝炎,肝硬变,肝胰癌肿,胰腺炎,妊娠后3月等。
口服避孕药,氯丙嗪、雌激素、吗啡等使血LAP升高,Ca离子、Cu离子、Pb离子、Hg离子及Fe离子使LAP值降低。
胆汁瘀滞最好指示酶。
总胆汁酸(TBA)<12μmol/L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产物,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程度的灵敏指标。
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血液中胆汁酸的含量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
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的升高率(95%)大于ALT(20%)。
拟加入全肝功组合。
α-岩藻糖苷酶(AFU)<40U/LAFU是原发性肝癌(PHC)的标志物,对PHC诊断灵敏度64%~84%,特异性90%。
其升高与AFP无相关性,AFP阴性PHC患者有58%~81%血清AFU活性升高。
如果AFP和AFU同时测定,可将PHC的检出率提高至90%以上。
血清AFU活性升高幅度及阳性率与病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病灶<3cm的PHC患者AFU升高可达70%~80%,明显高于AFP阳性率37%~40%,而且AFP升高多见于晚期病例。
PHC患者经手术或化疗后,病灶局限时,其血清AFU活性降低,复发或恶化时再度升高,因此AFU可用于PHC病情观察和愈后判断。
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FU活性也可升高(升高率12%~13%)。
前白蛋白(PA)0.17-0.42g /L降低:肝病、营养不良,>0.2为肝炎临床恢复的临界指标。
总胆红素(TBIL)1.7-17.1μmol/L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8.8μmol/L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IBIL)3.4-16.7μmol/L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总蛋白(TP)64-88g/L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
降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白蛋白(ALB)35-55g/L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
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
其他: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球蛋白(GLO)20-35g/L增高:主要以Υ-球蛋白增高为主。
见于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白蛋白/球蛋白(A/G)1.0-2.5:1减低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等。
前白蛋白(PA)0.17-0.42g /L前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半衰期(1.9天)短,用于反映急剧发生的肝损害,如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尤其在起病后一周内的肝功能改变远较白蛋白敏感。
0.20g /L可作为肝炎临床恢复的临界指标。
PA与肝细胞的损害成正比关系,损害越严重,PA的降低越明显。
当PA含量持久下降者预后极差。
PA浓度升高的临床意义不大。
用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度营养不良为0.1-0.16g /L,重度营养不良为<0.08g /L。
胱抑素C (Cys C)0.54-1.25mg/LCysC的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其他病理变化影响,肾脏是其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因此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指标,较血清BUN、Cr、β2-M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临床用于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估计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和指导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反应的监测,其他原因引起的GFR异常(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及尿路梗阻、肾小球损伤)。
GFR 89-71ml/min 时,血Cr全部正常,CysC 45%-70%正常;GFR 70-61ml/min时,血Cr 50%左右正常,CysC 90%以上异常;GFR61-51ml/min时,血Cr 24%左右正常,CysC 100%异常。
尿素氮(BUN)2.9-7.5mmol/LBUN在60%~70%肾单位功能受损时才升高。
BUN只能作为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敏感性差指标。
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的肝坏死。
增高:肾前性因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
肾性因素: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CRE)34-133μmol/L肾脏疾病早期CRE通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损伤时才增高,CRE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正常情况下CRE:BUN为15-24:1。
在肾病早期,BUN增高比CRE更明显,肾前原因引起BUN明显增高。
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滞留,致CRE、BUN同时成比例增高。
严重肾小管损害时,CRE:BUN<10:1。
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
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
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
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血尿酸(UA)男:214-488μmol/L女:137-363μmol/LUA是嘌呤类的终末产物,主要从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UA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