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的常用术语及解释

合集下载

实验室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实验室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 引进的培养物(如购买的细胞系)是高危污染源,要先经过检 疫,并坚持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直至证明没有污染。
细胞培养箱的无菌
• 培养箱是主要的污染源,应每学期做彻底清洁(箱体、架子、 隔板、托盘),可用70%酒精充分擦拭,并完全挥发晾干。
• 培养箱使用时底部湿盘要加入1%硫酸铜。 • 培养细胞时,尽可能选购带渗透盖的培养瓶,不仅可以在CO2
环境中迅速达到平衡,而且不会有污染的危险。
细胞培养中的无菌操作
• 紫外灭菌:洁净台使用前、使用中的间隙、使用后都要用紫外灭菌,但 光束的有效性有限,因为它不能达到缝隙中。
• 70%酒精擦拭:洁净台使用前、使用中有溢出物、使用后都要擦拭,各 种试剂瓶、储液瓶、培养瓶、培养板和培养皿,放入洁净台之前,必须 用 70% 乙醇擦拭其外部,注意要选用抗乙醇的记号笔。
细胞培养中的无菌操作
• 加盖:所有试剂瓶子要用深螺旋的聚丙烯盖子,使用时要将盖 子口朝下放置在工作区域,不用时要及时盖好,但可以不用旋 紧。
• 灼烧:开放工作台才需要灼烧,细胞培养用的洁净台中不需要 也不建议灼烧、明火既破坏了层流又难以除去生物危害物质, 还带来了火灾隐患,明火带来的高温还会影响HEPA过滤的寿命。
• 气流可以呈水平方向,与工作 台面平行吹过,或者也可呈垂 直方向,从通风橱上方吹向工 作台面。
• 细胞培养通风橱通过维持工 作区域上方稳定、单向的 HEPA过滤空气流动,保护工 作环境免受灰尘及其他空气 污染物污染。
准备与灭菌
灭菌方式的选择
• 热稳定的物品(玻璃器皿、金属)用干热灭菌:160℃, 1h;
新鲜培养基,为其提供更多继续生长的空间。 • 细胞系:首次传代培养后,原代培养物即被称为细胞系。 • 细胞株:如果将细胞系的一个细胞通过克隆或者其他方法从培养物中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原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或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

2·传代培养:当原代细胞经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将细胞分散,
从一个培养器以一定比例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的扩大培养。

3·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4·分辨率:能够区分相近两点的最小距离。


1.单位膜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2.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3.胞吞作用胞吐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4.细胞被
5.协同作用

1.内膜系统: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

2.微粒体:细胞内膜性细胞器破坏后,形成的由单位膜封闭的小泡。

3.多聚核糖体:多个核糖体串连在同一条mRNA分子上,形成多聚核糖体。

4.信号肽:是被合成蛋白多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是指导蛋白质多肽链转移到糙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的关键因素。

5.囊泡转运: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定
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

6.信号假说:指导蛋白质多肽链转移到糙面内质网上进行合成的关键因素,是被合成蛋白多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序列,即信号肽。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细胞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细胞生物学、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研究和应用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生物材料和生物工艺过程。

以下是一些细胞工程和细胞生物学中常见的术语的解释:
1. 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细胞培养:将细胞放置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3. 细胞系:源自同一种细胞的细胞群体,在连续培养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和遗传信息。

4.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增加,通常伴随着细胞代谢活动和分裂。

5. 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过程,形成特定类型的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6. 细胞凋亡:计划性的细胞死亡过程,由细胞内部的遗传程序控制。

7. 基因表达:基因在细胞中转录为RNA,并进一步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8.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分子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调控细胞的生理和行为。

9. 细胞重编程:通过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和表达模式,使其从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细胞。

10. 细胞工程技术:应用工程学和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细胞的特性、功能或行为,以满足特定的研究或应用需求。

这些术语提供了对细胞工程和细胞生物学领域中一些重要概念的基本理解,但细胞工程作为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更多复杂和专业化的概念和技术。

细胞培养名词解释

细胞培养名词解释

细胞培养名词解释细胞培养是一种人工模拟体外环境,使细胞能够在实验室中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被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中,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以促使细胞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分裂。

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与技术相关的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培养名词的解释:1. 细胞培养基(Cell culture media):细胞培养基是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液,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 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是一种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用来替代传统的含有血清的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减少很多血清相关的问题,如感染风险、批次差异等。

3. 细胞传代(Passage):细胞传代是指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瓶中,使细胞继续生长和繁殖。

细胞传代可分为原代培养、一代传代、二代传代等,每代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4.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通过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特定的信号通路来实现。

细胞凋亡在细胞培养中可能会发生,影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5. 细胞凝集(Cell aggregation):细胞凝集指的是培养基中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的现象。

细胞凝聚可能会对细胞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6. 细胞冻存(Cell cryopreservation):细胞冻存是将细胞保存在极低温下的过程,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细胞冻存可以延长细胞的保存时间,并在需要时重新变活。

7. 细胞培养污染(Cell culture contamination):细胞培养污染是指培养基中存在不应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胞培养污染会影响实验结果和细胞的健康。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可以深入研究细胞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问题,为疾病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细胞培养英文术语

细胞培养英文术语

细胞培养英文术语细胞培养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在实验室中支持了许多生物和医学研究项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培养英文术语及其解释,它们有助于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

细胞培养基(Cell Culture Medium)细胞培养基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可以提供营养、生长因子和必需物质,使细胞得以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的选择取决于细胞类型和所需的研究目的。

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在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这种培养基可以提供更一致的生长条件,避免因血清来源不同而导致的实验变异性。

细胞株(Cell Line)细胞株既可以是从组织中制备的原代细胞,也可以是从原代培养物中建立的细胞系。

使用相同的培养条件,细胞株可以生长和扩增多代,并可以在多个实验中使用。

细胞密度(Cell Density)细胞密度指在培养基中存在的细胞数量。

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控制细胞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细胞数量的变化会影响生长因子浓度、细胞凋亡率等多种因素。

细胞传代(Cell Passaging)细胞传代是一种细胞分裂的过程,它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中移植到另一个培养瓶中。

在传代过程中,细胞会减少接触面积和增加生长空间,因此对于长时间的细胞培养来说,传代是必不可少的。

细胞培养条件(Cell Culture Condition)细胞培养条件包括温度、CO2浓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多种环境因素。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研究中,不同的细胞培养条件会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和转录表达等关键生物功能。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细胞凋亡指由于成熟细胞受到各种压力刺激或病毒感染而死亡的自然过程。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可以通过细胞密度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来控制。

细胞冻存(Cell Cryopreservation)细胞冻存是将细胞存储在低温下以便长时间保存的技术。

通过注入特定的保存液和快速降温,细胞可以冻存并在需要时解冻使用。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离体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增殖或再生完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 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t)是指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3.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分生组织细胞状态的过程就叫脱分化(或去分化)。

4.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重新恢复细胞的分化能力,最终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或胚状体等,这一过程称为再分化。

5.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

6.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培养的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7.器官发生:是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8. 人工种子:通过将植物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珠芽等包埋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里,制成的具有播种功能、类似天然种子的颗粒就称为人工种子.9. 胚状体: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10. 繁殖系数:繁殖材料在一个周期内增殖的倍数11.褐变:是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于材料被切割而使多酚氧化酶活化将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并向培养基中扩散,抑制培养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的想象。

12.细胞起始密度:开始培养时的最低有效密度,使细胞分裂增殖的最低接种量.13.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4.有丝分裂指数:是指在一个细胞群体中,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占细胞的百分数。

16.细胞株:通过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个细胞经持续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一.绪论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3 个层次,以整体与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本质和基本活动的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cell culture):从活体中取出的细胞或其他建系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能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2.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直接取材于有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

3.传代培养(secondary culture):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取出,以1:2以上的比例转移到另一盛有新鲜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培养的过程称传代培养。

用这种方法可重复传代。

4.接触抑制:一般分散的细胞悬液在培养瓶中很快就贴壁铺展并进行分裂繁殖,形成紧密的单层细胞,当这些细胞表面互相接触时,就停止分裂增殖,不再进入S期,这种现象称细胞的接触抑制。

5.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细胞成功传代即为细胞系。

有限细胞系(50代以内)6.细胞融合:是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7.Southern杂交: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8.Northern杂交9.PCR技术:是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它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原理,通过控制温度,使DNA 处于“变性—复性—合成”反复循环中。

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又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每循环一次,DNA分子就按2n指数倍增,结果可获得数百万个拷贝的目的DNA片段。

三.细胞概述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异,但其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1.生物大分子:细胞内由小分子物质聚合而成的结构复杂,具独特特性,负责装配细胞组成,催化细胞内化学变化,产生运动,反应以及遗传变异的生命活动的物质。

细胞培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细胞培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细胞培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细胞培养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创造和维持细胞的生存环境,以促进细胞的繁殖和生长。

通过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细胞培养可以提供一个人工环境,使细胞能够在体外继续生长、分化和执行特定功能。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制药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1. 细胞培养的背景和意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几乎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细胞培养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体外培养,为研究和理解细胞的生理、遗传和分子机制提供了有效工具。

细胞培养也可以用于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开发,例如癌症细胞的培养和药物筛选。

2. 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分离、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稳定化、细胞的播种和培养。

首先,需要从生物样本中分离出细胞,这可以通过机械分离、酶消化或机械切割等方法实现。

然后,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需求,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并将细胞转移到培养基中。

培养基中包含了各种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以满足细胞的营养需求。

培养基的稳定化是为了保持其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性。

最后,将细胞播种到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适温、适湿度和适宜的氧气含量,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3. 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和辅助物质培养基是细胞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细胞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激素。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特定细胞类型的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是一种通用的培养基,常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培养。

特定细胞类型的培养基则根据细胞的特殊需求进行改良,以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除了培养基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生长因子、抗生素和血清。

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生素用于预防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血清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4. 细胞培养的应用领域细胞培养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细胞培养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命周期、分化和功能。

通过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并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的常用术语及解释体外培养(in virto):原意为在试管中,现常与组织培养一词通用,译为体外培养。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维持组织在体外生长、与泛指体外培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在体外维持器官、器官的部分或器官的原基生存和生长的方法。

*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包括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称为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独立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

可用聚乙二醇(PEG)或仙台病毒诱发。

* 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

导致一个含核体(aynkaryon)的形成。

体外培养转化(in vitro transformation):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发生与原细胞遗传性状不同的变化,但不一定具有致癌性。

单倍体(haploid):正常细胞染色体基本数(每一染色体只有一种)。

整倍体(euploid):具有两个以上单倍体数目的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细胞核内染色体数为单倍染色体数的非整倍数时,称非整倍体。

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套染色单体数目的细胞(2n)
* 原代培养(primary culure):从体内取出细胞或组织的第一次培养。

再培养(subculture):同传代。

* 传代(passage):无论是否稀释,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或移植到
另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也称再培养。

单层培养(monolayer culture):培养细胞在底物上长成单层。

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细胞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生长。

* 贴壁依赖性(anchorage-dependent):为细胞需贴附于底物或支持物上才能生长的性质。

贴壁依赖性细胞(anchorage dependent cell):由它们繁衍出来的细胞(或培养物)只有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体(如玻璃或塑料等无活物体)的表面时,才能生长,生存或维持其功能。

无贴壁性(anchorage-independent):不依赖于贴附底物或支持物上生长的性质。

汇合(confluent):细胞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

近汇合(sub-confluent):细胞在底物上生长接近,但尚未完全汇合。

超汇合(super confluent):单层培养细胞附在底物上生长,汇合后发展成多层状态。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汇合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的现象。

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细胞数量到一定数量后引起抑制增殖的现象。

群体密度(population density):培养底物单位面积上单层细胞数目。

饱和密度(saturation density):在特殊培养条件下,每平方厘米(单层培养)或每毫升细胞悬浮液内可达到的最大细胞数。

* 细胞一代时间(cell generation time):单个细胞两次连续分裂的时间间隔。

代或世代(generation):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完成的过程;实际应用往往指再培养(subculture)。

* 群体倍增时间(population doubling time):在对数生长期进行计算的细胞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如从1×106个细胞增加到2×106个细胞的时间间隔。

* 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

亚系(sub-line):由原细胞系分离出的具有与原细胞系不同性状的细胞系。

* 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培养物称细胞株。

亚株(sub-strain):由原细胞株分离出的具有原株性状不同的细胞株。

* 克隆(clone):由单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群体。

克隆形成率(cloning effeciency):向底物接种单细胞悬液能形成细胞小群的百分数。

接种率(plating efficiency):再培养细胞接种时能形成克隆的百分率;如每一克隆均来自单个细胞时,则与克隆形成率相同。

接种存活率(seeding efficiency):接种一定数量细胞后,在一定时间内,能附于底物上存活的细胞百分数。

二倍体细胞系或株(diploid cell line or strain):具有二倍体核型的细胞系或株。

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细胞系形成后仅能维持有限传代次数,最后死亡。

连续或无限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strain or infinite cellstrain):具有无限繁殖能力(获得不死性:immortality)和能反复进行传代细胞系。

连续或无限细胞株(continuous cell strain or infinite cellstrain):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细胞株。

组型图(idoogram):细胞染色体按形态特征排列的图形。

核型(karyotype):一个细胞的全部染色体组成和特征。

* 为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对专业术语的统一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