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四肢与关节检查

合集下载

骨科体格检查 (2)

骨科体格检查 (2)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

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正文内容:1. 骨骼外观检查1.1 骨骼形态: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包括骨骼的长度、曲线和角度等。

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角度。

1.2 骨骼畸形:检查是否存在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1.3 骨骼变形:观察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或者关节畸形等。

2. 关节功能检查2.1 关节活动度:评估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和外展等。

2.2 关节稳定性: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等。

2.3 关节疼痛:观察关节是否存在疼痛、肿胀或者红肿等症状。

3. 肌肉力量检查3.1 肌力测试: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如肩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力量测试。

3.2 肌肉张力:检查肌肉的张力,如四肢的肌肉张力是否正常。

3.3 肌肉痉挛:观察是否有肌肉痉挛或者僵硬的现象。

4. 神经功能检查4.1 感觉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如触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

4.2 运动检查:检查患者的运动功能,如肌肉的协调性和运动的灵便性。

4.3 反射检查:观察患者的反射活动,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5. 步态检查5.1 步态分析:观察患者的步态,包括步态的稳定性、步幅和步伐等。

5.2 行走姿式:检查患者的行走姿式,如是否有跛行或者踮脚行走等异常现象。

5.3 步态异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外展步态、跛行等。

6. 特殊测试6.1 压痛检查: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对疼痛区域进行轻压,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

6.2 稳定性测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等。

6.3 拉伸测试:评估骨骼或者肌肉的柔韧性,如腿部的伸展测试。

总结: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包括外观、功能、力量、神经功能、步态以及特殊测试等方面。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脊柱和四肢是人体重要的部位,其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因此,脊柱四肢检查在体格检查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脊柱四肢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脊柱检查1.1 姿势评估:医生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臀部和下肢的位置。

正常情况下,头部应保持直立,颈部应与背部保持一致,背部应平直,臀部和下肢应对称。

1.2 脊柱曲度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曲度来评估脊柱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脊柱曲度有颈椎 lordosis、胸椎 kyphosis 和腰椎 lordosis。

正常情况下,这些曲度应该处于适当的范围内,且没有明显的侧弯或扭曲。

1.3 椎间隙评估: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脊柱来评估椎间隙的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椎间隙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压痛或异常感觉。

二、四肢检查2.1 关节活动度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关节活动度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常见的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正常情况下,关节应具有正常的活动度,没有明显的僵硬或疼痛。

2.2 肌力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肉力量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医生可以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抬腿、握拳等,来评估肌肉力量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肌肉力量应该对称,没有明显的减弱或痉挛。

2.3 感觉评估: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四肢来评估其感觉功能。

医生可以用棉签或针尖轻轻触摸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感受到刺激,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该能够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没有明显的感觉异常。

三、脊柱四肢检查的意义3.1 早期疾病诊断:通过脊柱四肢检查,医务人员可以及早发现脊柱和四肢的异常,从而进行早期疾病诊断。

例如,脊柱侧弯可能是脊柱侧弯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2 疾病分型和分级:脊柱四肢检查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对疾病进行分型和分级。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

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1.形态检查视诊:观察肢体有无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关节有无红肿,关节附近肌肉有无萎缩等。

①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可见于:a.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等;b.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c.营养障碍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②反甲:又称匙状甲。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③水肿:全身水肿见皮肤部分。

单侧肢体水肿见于:a.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随表面浅静脉充盈或曲张、皮温升高和压痛等,部分患者可触及血栓)、肢体瘫痪或神经营养不良;b.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所致淋巴管阻塞,指压无凹陷,称淋巴性水肿或象皮肿。

④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下肢浅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位者更明显。

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阻塞性静脉炎患者。

⑤指关节: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累及远端指问关节不同,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

⑥膝关节:两侧不对称红、肿、热、痛或影响活动见于关节炎;受轻伤后关节肌肉或皮下出血见于血友病;关节腔积液时可有浮膑征。

(2)触诊:触诊内容包括:皮温、压痛点、肿块、骨与关节正常解剖标志是否改变、肌腱与滑囊和周围神经干是否增粗、有无肿块;浮髌试验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向远端按压髌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压髌骨,髌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3)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在骨突处做好标志,两侧同时测量判断肢体是否存在短缩畸形;选定两下肢相同水平肌肉丰满之处作周径测量后进行比较。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内容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内容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内容
脊柱检查
1. 检查患者身体姿势是否正常
2. 检查患者脊柱是否直立
3. 检查脊柱后凸或前凸
4. 检查患者是否有脊柱侧弯的症状
5. 检查患者是否有腰部和颈部疼痛
四肢检查
1. 检查患者肢体的生理弯曲(伸展和活动度)
2. 检查四肢关节的稳定性
3. 观察患者是否有水肿、变色或者异常的形态
4. 检查手指和脚趾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体格检查
1. 观察患者全身五官的情况,包括面色、皮肤、眼睛、耳朵、口腔、鼻子等
2. 观察患者胸部的状态,包括肺部、心脏、乳房和肋骨等
3. 观察腹部的状态,包括肝脏、胃、肠道、子宫和卵巢等
4. 观察外生殖器的状态,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心理检查
1. 询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反应
2. 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压力和焦虑等方面
3. 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言谈举止,辅助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
4.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建议,协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是对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可以快速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症治疗,从而尽早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完善的心理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患者从内心获得更好的支持和治疗效果。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标题: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评估患者骨骼系统状况的重要步骤,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步骤。

一、外观检查1.1 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是否有明显的歪斜或畸形。

1.2 检查患者的步态,观察是否有异常的行走方式。

1.3 观察患者的肢体长度是否对称,是否有肿胀或疤痕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用手触摸患者的关节,检查是否有肿胀、温度异常或压痛等症状。

2.2 检查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或韧带松弛。

2.3 对患者的骨骼进行触诊,检查是否有异常的骨折、畸形或肿块。

三、功能检查3.1 要求患者进行简单的活动,如弯曲、伸展、旋转等,观察是否有疼痛或功能障碍。

3.2 进行关节的活动度检查,检查关节是否有受限或异常活动度。

3.3 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是否有感觉异常或肌力减退等情况。

四、特殊检查4.1 进行X光检查,以观察骨骼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有骨折或畸形。

4.2 进行MRI或CT检查,以更清晰地观察软组织和关节结构。

4.3 进行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

五、综合评估5.1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5.2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5.3 定期复查和随访,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骨科体格检查是诊断和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希望本文能为骨科体格检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体格检查模板

体格检查模板

体格检查模板一、引言体格检查是评估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和评估各种生理异常。

本文将提供一个全面的体格检查模板,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该模板包括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五个小点进行详细描述,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正文身高和体重测量身高:赤脚,挺直身体,头部轻轻上抬,眼睛直视前方,测量从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体重:穿着轻便,站在体重秤上,保持静止,记录数值。

身高和体重的比值可用于评估身体肥胖程度。

皮肤和毛发检查皮肤颜色:观察皮肤是否苍白、发黄或发红。

检查皮肤质地:触摸皮肤,检查是否有粗糙、脱屑、水肿等现象。

检查毛发:观察毛发是否稀疏、脱落或过度生长。

淋巴结检查淋巴结: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评估其大小、质地、活动度。

注意淋巴结的异常肿大和疼痛。

头部和五官检查头部:观察头部形状、大小是否正常。

检查五官:观察眼、耳、鼻、口腔等器官是否有异常。

颈部和胸部检查颈部:观察颈部是否对称,触摸甲状腺是否肿大。

检查胸部:观察呼吸运动是否正常,检查心肺区是否有异常。

腹部和盆腔检查腹部:触摸腹部是否有压痛、肿块等现象。

检查盆腔:女性可触摸子宫和附件,男性可检查前列腺。

四肢和关节检查四肢:观察四肢是否对称,肌肉是否有萎缩或肥大。

检查关节:活动关节,检查是否有僵硬、红肿、疼痛等现象。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反射:通过敲打某些部位引发反射动作,观察反射是否正常。

检查肌力和协调性:观察受检者的动作是否协调,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心肺功能检查听诊心脏:使用听诊器听诊心音,注意心率的快慢以及是否有杂音。

听诊呼吸:观察受检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哮鸣音或湿啰音。

常规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抽取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相关的问题,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步骤。

一、外观检查1.1 头部和颈部在骨科体格检查中,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头颅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肿胀。

同时,还会检查颈部的活动度和颈椎的稳定性。

1.2 脊柱和胸廓接下来,医生会对患者的脊柱和胸廓进行检查。

医生会观察脊柱的曲度和对称性,检查是否存在脊柱侧弯或前后凸畸形。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胸廓的对称性和活动度,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1.3 四肢和关节在外观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对患者的四肢和关节进行检查。

医生会观察四肢的长度和对称性,检查是否存在肢体畸形或肿胀。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以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

二、活动度检查2.1 脊柱活动度在骨科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脊柱活动度进行评估。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等动作,观察患者的脊柱活动度和是否存在疼痛或限制。

2.2 关节活动度除了脊柱活动度,医生还会检查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存在异常。

2.3 肌肉力量在活动度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肌肉收缩动作,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是否存在肌肉无力的情况。

三、神经系统检查3.1 感觉检查在骨科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感觉进行检查。

医生会用针或其他刺激物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感受到刺激,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正常。

3.2 运动检查除了感觉检查,医生还会对患者的运动进行评估。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动作,观察患者的协调性和运动是否正常。

3.3 腱反射检查在神经系统检查的最后一步,医生会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

医生会用锤子轻轻敲击患者的肌腱,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腱反射是否正常。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观察、触诊、运动检查和特殊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

1. 检查目的:骨科体格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包括骨骼结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等方面。

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检查流程:(1)患者信息登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并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全身观察: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注意患者的体型、姿势、步态等是否异常。

(3)局部观察:医生会对患者的特定部位进行观察,如颈部、背部、腰部、骨盆、四肢等,检查是否存在肿胀、红肿、畸形等症状。

(4)触诊检查:医生会用手触摸患者的特定部位,检查是否存在压痛、肌肉紧张、关节稳定等情况。

(5)运动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特定的运动,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和疼痛情况。

(6)特殊测试: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测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等,以获取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3. 检查项目:(1)骨骼结构: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骨骼畸形、骨折等情况。

(2)关节功能: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关节疼痛情况。

(3)肌肉力量: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形态和进行一些特定的力量测试,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4)神经功能:检查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以评估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5)特殊测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等,用于获取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4. 检查结果分析: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根据分析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或损伤,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骨骼系统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及其关节的检查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合。

主要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况等。

一、形态异常(一)肢体的形态异常1.匙状甲()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

病因: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

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等。

匙状甲2.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

其特点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度。

杵状指(1)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的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

认为以上因素可使肺及肝破坏还原型铁蛋白的能力减弱,加之缺氧使末梢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致指(趾)端血流丰富,造成末端软组织增生膨大,指(趾)甲隆起。

(2)常见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胸腔肿瘤及肺原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2)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4)其他锁骨下动脉瘤可引起同侧的单侧杵状指。

3.爪形手( )病人患手的拇指处于外展位,拇指末节指关节屈曲,食指伸直,小指与无名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关节屈曲不能伸直,呈爪状畸形。

掌骨间隙及小鱼际明显凹陷。

手指不能并拢且小指不能外展。

手稍向桡侧偏斜。

此种手部姿态称为“爪形手”。

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爪形手4.扇形手( )嘱病人伸出双手,检查者观察其外形,可见其手指粗短而宽大,手背厚而宽,皮肤皱纹多而深,指端圆钝,形如蒲扇,即为扇形手。

本征仅见于肢端肥大症的病人。

扇形手5.猿形手( )又称“扁平手”。

正中神经麻痹的体征之一。

病人手的两个横弓消失,大鱼际肌萎缩,掌心扁平,拇指伸直与其他手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对掌,食指与中指常伸直不能弯曲,形如猿手。

检查时还可见手背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或无汗,有时可见皮肤角化过度或皮肤变薄等。

食指与中指的掌面感觉常减退。

本征见于正中神经麻痹,其损伤可由肩关节脱位、肘关节外伤、肱骨或桡骨骨折、腕部穿通伤、上臂或前臂受压、腕管道中被滑膜炎、肿瘤或增厚的韧带压迫等所致。

猿形手6.膝内、外翻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能靠拢,如双脚的内踝部靠拢时两膝部因双侧腿骨向外侧弯曲而呈“O”形,称膝内翻( )或“O”形腿畸形。

当两膝关节靠近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形弯曲,使两脚的内踝分离,称为膝外翻( )或“X”形腿畸形。

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等。

膝内外翻膝内翻与胫骨内翻7.足内、外翻正常人当膝关节固定时,足掌可向内翻、外翻均达35°。

若足掌部活动受限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称为足内翻。

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称为足外翻。

足外翻或内翻畸形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内翻足外翻足8.骨折与关节脱位骨折可使肢体缩短或变形,局部可有红肿、压痛。

有时可触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

关节脱位后可有肢体位置改变,关节活动受限,如伸屈、内翻、外展或旋转功能发生障碍。

9.平路足正常人直立时足跟与足掌前部及足趾部位平稳着地,而足底中部内侧应稍微离开地面。

若足底变平,直立时足底中部内侧也能着地,称为平路足( )或平板脚,多为先天性异常。

平路足者不能持久站立,并影响长途行走及行进速度。

扁平足足印检查法10.肌肉萎缩某一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的体积缩小、松弛无力,为肌肉萎缩( )现象。

肌肉萎缩常见病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伤;双下肢的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性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进行性肌萎缩等。

11.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主要是下肢的浅静脉(大、小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

其特点为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位者更明显,严重者有小腿肿胀感,局部皮肤颜色暗紫或有色素沉着,甚或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或遗留棕褐色瘢痕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栓塞性静脉炎患者。

下肢静脉曲张1下肢静脉曲张2下肢静脉曲张312.水肿常见以下情况:(1)双侧肢体水肿可为压陷性水肿、非压陷性水肿1)压陷性水肿全身性水肿时双侧下肢水肿多较上肢明显,常为压陷性水肿。

双侧肢体水肿双侧肢体水肿2)非压陷性水肿双下肢非压陷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血或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

1)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外部受压,也可由于肢体瘫痪或神经营养不良所致。

单侧肢体水肿(左股动静脉瘘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2)淋巴液回液受阻常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管扩张、破裂,淋巴液外溢致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皮肤增厚,指压无凹陷。

称淋巴性水肿()或象皮肿()。

淋巴液回液受阻象皮肿13.淋巴管炎表现为一红线,由感染灶向局部淋巴淋巴结蔓延所致。

(二)关节的形态异常1.指关节形态异常常见病变如下:(1)梭形关节为指间关节增生、肿胀呈梭状畸形,为双侧对称病变。

早期局部有红肿及疼痛,晚期明显强直、活动受限,手腕及手指向尺侧偏斜,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梭形关节1梭形关节2鹅颈指(类风湿)(2)赫别登()结节多见于指末节指关节两侧,2~4大小,坚硬,无移动性,有压痛,发展缓慢,以后可致使指关节向一侧偏斜,但对指功能影响不大。

此征可见于指骨性关节炎。

痛风的结节与此类似。

赫别登结节(3)其他老年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远端的指间关节,病变部位常有坚硬的结节,可使患指屈向一侧。

同时常有其他关节病变。

2.腕关节形态异常常见疾病如下:(1)腱鞘滑膜炎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关节部位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可有压痛,多影响关节活动。

常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结核病变引起。

(2)腱鞘囊肿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方向稍微移动。

腱鞘囊肿(3)腱鞘纤维脂肪瘤多在腕关节背面,为圆形无痛性包块,触之柔软或柔韧,推动肌腱时可随之移动。

(4)其他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与骨折等,均可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膝关节形态异常常见疾病如下:(1)炎症膝关节如有两侧形态不对称,红、肿、热、痛或影响运动,多为炎症所致,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

膝关节炎(类风湿所致)(2)出血若受轻伤后引起关节的肌肉或皮下出血,关节增生、肿胀,见于血友病。

(3)关节腔积液指关节腔内有过多液体积聚。

其特点为关节周围明显肿胀,当膝关节屈曲成90°时,髌骨两侧的凹陷消失。

触诊有浮动感并出现浮髌现象( )。

检查方法为:病人平卧位,患肢伸直放松。

检查者左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固定在肿胀关节上方两侧并加压,右手的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固定于关节下方两侧并加压,使关节腔内的积液不能上、下流动,然后用右手示指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

当按压时有髌骨与股骨关节面的碰触感,松开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若为结核性膝关节腔积液时,由于结核病变破坏关节软骨,且滑膜有肉芽增生,髌骨与关节面相碰,有一种如同触及绒垫的柔软感。

4.其他痛风时由于尿酸盐在关节附近的骨骼或滑膜腔、腱鞘中沉积,并能侵蚀、破坏骨质,使关节僵硬、肥大或畸形,亦可在关节周围形成结节样痛风结石,甚至使局部溃破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最常累及拇趾及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腕、膝、肘等关节。

足部痛风石二、四肢运动功能检查四肢的运动功能是在神经的协调下由肌肉、肌腱带动关节的活动来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害,都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运动。

因此检查时应包括肌肉、关节和相关的神经功能,并识别其障碍以何为主。

(一)检查方法1.观察日常的活动及步态:注意各种日常动作例如穿衣、解扣、脱袜、穿鞋、站立、坐下、下蹲、上床以及走路、跑步、跳跃等综合性运动,分析其有无异常。

另外,步态的观察对下肢关节疾病的诊疗很有帮助。

例如:(1)疼痛患者表现为保护性跛行。

当患足落地后,迅速更换健足起步。

患肢迈步小;健足迈步大。

而且步态呈现急促不稳。

(2)下肢短缩一侧短缩超过3时,常以患足尖着地或弯曲健侧膝部而行走。

(3)关节强直一侧膝关节直伸位强直时,引起健侧足跟的抬高或患侧骨盆的抬高,形成患肢向外绕半弧形前进。

(4)足弓疾患患严重扁平足时,患足呈外翻位拖行。

(5)先天性髋脱位表现为摇摆步态。

(6)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弛缓性步态股四头肌瘫痪时,患者以手扶按患侧膝前上方而行走。

臀大肌瘫痪时,患者以手扶按患侧臀部挺腰位行走。

病理步态2.主动运动检查包括各个或各组肌肉的检查和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检查。

(1)肌力检查(详见第十一章有关内容)(2)关节运动功能的检查正常各关节的运动方式及范围,可因部位而不同。

而正常人又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体力锻炼的程度而有不同。

1)关节活动角度的测量测量方法一般有三种,最简单的是目测,比较准确的是用量角规测,更准确的是用X线照片测,但后者不常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先确定相临的每一肢段的测量轴线,而且此轴线在活动时不变位。

量角轨的轴线与关节轴线应一致或者正确地画投影线于后者。

②确定所测的运动平面,按常规可选额位、矢位及横位测量。

③让被检查者运动其关节,记录关节的活动角度,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中立位0度法: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以中立位为0度来计算,中立位必须固定不动。

例如肘关节直伸时为中立位0度,完全屈曲时可到140度。

另一种是邻肢成角法:是以夹角的两个相邻肢段互相移位时形成的角度计算。

例如完全屈肘时前臂与上臂可成40度角,伸肘时可成180度角。

较大关节运动功能的检查,参阅。

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及足活动范围肩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活动范围拇指各关节活动范围手指各关节活动范围2)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1)肩关节屈曲(上臂前举)可达90°;伸(上臂后伸)可达45°;外展(肩关节固定)可达90°;内收时肘部可达前正中线;外旋约30°;内旋约80°。

(2)肘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

握拳屈腕、屈肘时拇指可触及肩部;伸直可成180°,如超过180°即为肘关节过伸。

(3)腕关节伸约40°,屈约50°~60°,外展约15°,内收约30°。

(4)指关节各指关节可以伸直,屈指可握成拳。

(5)髋关节屈曲时股前部与腹壁相贴;后伸可达30°;外展约60°;内收约25°;外旋与内旋各45°。

(6)膝关节屈曲时小腿腓肠肌可与股后部相贴;伸直可达180°;膝关节在半屈位时,小腿可作小幅度旋转动作。

(7)踝关节立位时足跖部与小腿成直角;背屈约35°;跖屈约45°;内翻各约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