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2023年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价格评估方案

kitty
2023/7/21
Contents
01 市场价值因素 02 资源评估方法 03 经营权交易案例 04 竞争分析与定价 05 交易合同与协商 06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01
市场价值因素
{ "error_code": "54004", "error_msg": "Please recharge"
2. 市场需求与消费者行为
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与行为,分析他们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关注点、消费偏好等。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以量化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为价格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3. 竞争对手与市场份额
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情况,从地理位置、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市场份额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旅游资源经营权在市场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
资源经营权交易案例
1. 经营权交易案例概述
简要介绍几个具体的市场、旅游资源经营权交易案例,涉及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关键交易细节。
2. 经营权交易案例分析:对几个市场、旅游资源经营权交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交易市场的现状、经营权价值的评估依据、
交易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因素等。
价格评估方法介绍
1.相关交易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市场和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交易数据,可以获得市场上类似经营权的价格水平。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相似项目的交易价格、合同条款以及经营权所涉及的附加条件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市 场上类似经营权的价格范围,为价格评估提供依据。
2.地理位置与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分析交易中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市场需求等对价格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进一步细化市场经营权的价格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景区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科学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成为了管理者和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旅游景区经营权是指政府或企业在法定范围内,经营和使用某一旅游景区的权利。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市场比较法是通过比较同类景区交易价格来确定经营权的价值;收益法是根据景区未来现金流量和收益的折现值来评估;成本法是依据景区经营权的重建成本和剩余价值来评估。
通过对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评估,可以为景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合理的经营和投资决策。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旅游景区经营权的管理和交易提供更好的支持。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接下来是研究意义的内容。
】1.2 研究意义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评估方法对于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景区经营权价值的准确评估,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投资者科学合理地确定景区的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从而提高景区的效益和竞争力。
景区经营权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景区的交易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景区间的合作与合并提供决策支持。
景区经营权的价值评估也有助于促进景区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深入探讨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意义,将有助于完善景区管理体系,提升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2. 正文2.1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定义旅游景区经营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权委托给某个法人或组织,使其能够独立运营和管理景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权利。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本质是一种有限期的经济利益权,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持有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对景区进行开发、经营、管理和维护,从中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核心是其经济利益性,即持有者通过对景区的开发和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1.盈利能力评估法
盈利能力评估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估方法,通常是根据景区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及预测,来衡量其未来收益的持久性、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这个评估方法的优点是简单
易行,但其缺点在于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如景区位置、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
2.市场对比法
在市场对比法中,评估师将其要评估景区的特点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景区进行对比,
以此来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常常很有效,因为景区不仅受到内部经营因
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规模、品牌知名度等。
3.资本化收益法
资本化收益法是用反推法思想来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即评估师会根据景区预计的
年度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回报率来推算出景区的总价值,并由此来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深入挖掘了景区潜在的收益。
缺点则在于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和分析,较为复杂。
4.事件基准法
事件基准法是一种相对较新且较有前瞻性的方法。
通过研究目前旅游产业中的新趋势、政策、经济状况等,对景区的潜在发展进行推测,并据此来评估景区的经营权价值。
该方法需要对全部影响了景区的因素进行考虑和分析,因此比较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四种评估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充分的。
评估景区经营权的
价值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多方面的考察才能真正做到公允、
合理的评估。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Ⅳ旅行费用估算,统计回归找出旅游率与相关因素的关 系。 根据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率和旅 游费用以及各种经济变量进行回归,求的旅游率与收 入、人口、旅游费用等的关系。 Qi=f(TCi,Xi) Qi=a0+a1+TCi+a2Xi 其中,TCi代表从i区域到旅游区的旅游费用,主要包括: 游客从i地到旅游区的交通费用、游客在整个旅途中的 食宿费用、门票和景区的其他服务、以及花在旅途中 和景点的时间价值等费用; Xi=(X1、X2、‥‥‥、 Xn),代表i区域游客的收入、人口、受教育水平等一 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量;a0、a1、a2为待估值系数。
⑵游客量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利用旅游区的历年游客数量资料及旅游环 境容量,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当年 的游客量Q ⑶旅游区经济价值的测算 旅游区的经济价值与游客的平均支付意愿 成正比,也与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成正比, 可以用数学表达: A=WTP×Q A为旅游区经济价值,WTP为游客的平均支 付意愿,Q旅游区当年的游客量
⑶条件评价法(简称CVM) ①概述:由西里爱希· 沃恩特鲁普(Ciriacy Wantrup) 于1947年提出,首次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是1963年 戴维斯(Davis)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地、狩猎的 娱乐价值。通过捕鹅者对捕鹅的收益进行价值评 估,以后应用较广。 条件评价法:作为直接经济价值评估法,从主观满 意度出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原理,让被调查者在 假象的市场环境中回答对某物品的最大支付意愿 (WTP)、或者最小接受意愿(WTA),采用一 定数学方法评估其价值。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一、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构成
总经济价值(TV) TV=UV+NUV=(DUV+IUV)+(OV+BV+EV)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是指对一个旅游景区的经营权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的所有者、投资者以及相关机构了解景区的经营情况,为合理
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可以通过景区的财务状况来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财务状况包括景区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等。
通过分析景区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了解景区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而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可以通过景区的品牌价值来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品牌价值是指景区在旅游市场中
的知名度、声誉和影响力等。
通过对景区品牌形象的评估,可以了解景区的品牌价值,进
而评估景区经营权的价值。
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可以综合运用财务状况评估、市场状况评估、品牌价值评
估和资源价值评估等方法。
不同的评估方法有不同的重点和指标,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
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通过对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为经营者和
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
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方法

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方法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价值。
而价值分配则是指如何合理地分配旅游资源的价值,使得各方共享旅游资源带来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方法,以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1.经济价值评估经济价值评估是对旅游资源在经济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旅游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旅游业的收入、就业和税收等;间接经济效益则包括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和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社会价值评估社会价值评估是对旅游资源在社会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旅游资源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促进作用、对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贡献等进行评估。
社会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资源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3.环境价值评估环境价值评估是对旅游资源在环境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旅游资源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行评估。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环境价值评估,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旅游资源的价值分配方法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一种常见的价值分配方法。
按照市场规律,旅游资源的价值将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分配。
例如,旅游景区可以通过门票销售获得收入,从而实现资源的价值分配。
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进行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资源过度商业化和利益不均衡的问题。
2.政府调控政府调控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分配方法。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管理手段来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分配。
例如,通过设立旅游资源税收、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等方式来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调控的优势在于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但也需要注意政府的权力滥用和决策不公平的问题。
旅游景区经营权评估

旅游资源经营权(评估:186 010 818 77)指对旅游资源一定时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财产权利。
广义的旅游资源经营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已进行一定程度开发或投入的旅游景区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可称为旅游景区经营权;另一种是对未来进行开发或投入的自然状态的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可称为狭义的旅游资源经营权。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是旅游资源经营权标的若干年期的资本化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形式的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形成,都有以价值为基础受供求调节的一般商品价格形成方式,也有以其稀缺性和经营垄断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方式。
一、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形成因素1.旅游资源的资源属性和管理级别按照资源属性,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天象、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饮食购物)两大类型。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有明显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一般要经过人工的开发,或多或少带有人文因素;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往往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并与其特色相协调。
按照管理级别,我国旅游资源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四种类型。
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业部批准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等等。
省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等;市(县)级旅游资源主要指市(县)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管理级别,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品位的高低,是其价格形成的价值基础,是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
2.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客观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导向、旅游发展状况等动态条件,直接决定了开发的前期投入和投资回报效果,是确定旅游资源价格的重要因素。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之探讨旅游景区经营权是指经营者获得的在特定范围内组织、经营和管理旅游活动的权利。
其价值评估是判断旅游景区经营权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合理价格,是旅游业投资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探讨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的方法。
一、资产收益法资产收益法是常用的企业或资产估值方法之一,通过资产产生的未来收益来推算资产的现值。
旅游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中,也可以参考这一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估算未来现金流。
从历史数据和相关市场预测等方面,预估旅游景区今后一定期限内的收益水平和现金流大小。
2. 确定资本化率。
即旅游景区经营权在未来几年内所需回报的资产净值比例。
3. 计算现值。
将未来现金流按照资本化率计算出现值。
二、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是通过比较市场上已有的类似经营权交易价格,来推算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市场价值。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市场数据。
寻找相似规模、经营模式、市场前景等特点的景区经营权的交易价格。
2. 分析数据。
按照旅游景区的特点,对收集到的交易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序,得出市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交易价格。
3. 确定价值。
将市场比较数据进行分析和折算,得出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估值。
三、收益多重贴现法收益多重贴现法是一种结合预测收益和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2. 收益贴现。
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得出现值。
3. 资产价值贴现。
对旅游景区的资产价值进行贴现,得出现值。
综合以上方法,旅游景区经营权的价值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历史经营状况、未来市场需求、资产质量和是否存在附加价值等。
同时,不同方法的评估结果也可能有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经营权作为一种资本化的财产权,必须在市场交易中以价格的形式反映其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涉及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或者“拍卖”的景点已有300多个,而其价值评估在交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拟对此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概述(一)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概念1.旅游资源的经营权旅游资源经营权是指对旅游资源一定时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以合约形式规定的法律上的财产权利。
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已进行一定程度开发或投入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可称为旅游景区经营权;另一种是对尚未进行开发或投入的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2.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ﻭ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是在一定期限中持有旅游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所形成的一种价格。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主要指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价格是以旅游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出让、转让为前提的,因此,以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的旅游资源这个特殊标的多年的资本现值总额,是旅游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形成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受供求关系调节的一般商品价格形式,如旅游风景区中已投入和开发的基础设施;其二是以其稀缺性和经营垄断性为基础形成的价格方式,如景区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以及自然奇观等等。
正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形成方式的复杂性,旅游资源决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更不能简单采用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形式。
旅游资源和一般的国有资产也有较大区别,它是一种“公益性国有资产”,因此也不可将一般国有资产出让经营权的方式套用到旅游资源上。
(二)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是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和特征,以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在某一时点的使用权价格进行估算。
旅游资源作为特殊的资源,既不同于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单一形式的自然资源,也不同于一般的国有资产,难以用单位价格形式确定其价格,评估时,不仅要对其市场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经营权价格评估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旅游资源的“公益性”,还应对其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进行效益评价和效益货币化。
目前我国的评估工作,无论是评估实务,评估管理,还是在评估的理论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比之于发达国家的评估工作,比之于客观提出的对评估工作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对旅游资源这种专业性、行业性较强的评估,理论研究尚待深入。
ﻭ二、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评估指标旅游资源在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包括完全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转让和已有一定程度开发的旅游资源的转让,因此,对于完全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经营权价格,我们只能通过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评估和预期收益状况来确定;对于已有一定程度开发的旅游资源,由于旅游资源的构成中既包括消耗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又包含了以希缺性和垄断性为基础的非劳动产品,其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确定时,既要把这些追加到旅游资源中,使旅游资源变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资源的各种劳动消耗在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中得以补偿,同时还应将其中的稀缺性和垄断性资源以租金折现的形式来实现其所有权价格。
(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估指标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的评估,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不同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不同的评估体系。
这里我们从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的角度来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对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评估,主要考虑能产生经济效益,能将其价值转化为货币,换句话讲,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价值进行评估。
1.观赏价值(美感、独特性、新奇程度);ﻭ2.文化价值(古、名、民族特色性、级别);4.资源丰度(种类、数量);3.科学价值(学术、研究、科考价值);ﻭ5.环境指标(气候、植被、水等环境质量)。
(二)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和开发条件指标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指标包括景区已开发投入的成本指标,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指标两部分。
对于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仍可采用上述指标进行评价,只是在评估时需注意与已开发景观的协调和平衡。
1.投入成本指标(1)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本:包括旅游资源勘测、规划、设计成本;景点建筑物成本;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土地利用成本。
ﻭ(2)生态环境保护成本:环境保护费用和环境绿化费用。
ﻭ(3)旅游资源管理成本:包括管理费用、人才培训费用、景点维护费用等。
ﻭ(4)损失补偿成本:如,转让山林搞旅游开发,不仅使农民失去劳动手段,而且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应由受让方补偿。
2.开发条件指标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指标是指对完全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已有一定程度开发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进一步开发的可行性状况的一个评价。
具体包括:(1)地区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农副产品供应条件等);(2)可进入性(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中心城市的距离、通讯条件等);(3)景区容量条件(容人量、容时量);ﻭ(4)施工条件。
(三)效益评估指标旅游资源的效益评估指标这里包括对尚未完全开发的旅游资源预期效益评估以及已投入开发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现有效益的评价和未来效益的增长预期。
1.现有效益的评估指标(1)目前年平均接待游人量;(2)旅游者的人均消费额;ﻭ(3)旅游者的人均接待成本;(4)目前年平均净收益;ﻭ(5)年均收益增长率。
2.预期收益评估指标(1)旅游客源市场需求量预测ﻭ我们采用L·J·Crampon(1996年)提出的引力模型:T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旅行次数的某种量度;ﻭPi:客源地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量度,可以定义为客源地的人口数或潜在旅行的人数,它可以是几个变量的组合;Aj:目的地j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用目的地到客源地旅行时间来表示;ﻭG:经验估计系数,是个调节其他变量大小的比例常数,以尽可能准确解释旅游活动Tij的观察水平;ﻭb:经验估计系数,其值反映距离作为一种阻力函数对旅游影响的相对程度,不同的旅游资源由于距离对其的影响不一样,b值取值也不一样。
(2)旅游者人均消费水平旅游者的预期人均消费水平取决于未来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在考虑物价因数和消费水平变化的因素等变量下的一个粗略估计。
三、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的方法关于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评估和确定目前国家没有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惟一可以参考的是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但对于旅游资源的出让方面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
这里笔者参考国家关于土地资源出让使用权价格确定的方式结合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1.出让、委托估价主体ﻭ我国旅游资源绝大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各级地方的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应该成为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的主体,同时也应是委托估价的主体。
2.价值内涵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是一定年限的价格,受让者必须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缴纳一定的出让金。
因此,出让旅游资源的经营权价格评估应明确价格内涵。
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包括三部分,旅游资源资产的地租本金化价格、投资成本以及旅游资源投资应得利润。
旅游资源资产的地租本金化价格是旅游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按社会平均利润率(一般取银行利息率)还原成本金的价格。
投资应得利润是指本行业的平均利润。
(二)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的估价方法1.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在估算旅游资源未来每年预期纯收益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评估日收益总和的一种方法。
这里须注意的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的不同,收益的确定也应不一样。
对于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收益确定,我们可以采用假设开发法,在结合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来估计旅游资源开发后的收益状况。
其计算式:P=Ft(λ1α+λ2β+λ3γ)k1①ﻭP: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Ft:在对旅游资源假设开发的条件下能带来的预期年收益水平;ﻭ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系数;ﻭβ:对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需求系数;ﻭγ:其他影响因数的系数;ﻭλI: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k1:经营权年限内的年金现值系数。
这里须说明一点,Ft的准确性取决于对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正确评估和对旅游者需求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
对于已有一定程度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收益主要以评估当年旅游景区现有收入(考虑其收益的年增长情况)为准,加上未开发旅游资源的收益来加以确定。
其计算式:P=I×G×k2+①ﻭI:评估当年旅游景区现有收入;ﻭG:景区的年均增长率;ﻭk2:在经营权年限内的等差年值现值系数。
①:对旅游资源的未开发部分的经营权价格其确定方式采用①式。
2.成本法在用成本法计算出让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时,其价格为旅游资源的投入成本价格与旅游资源带来的增值收益之和。
其中,增值收益源于“增值地租”,应归旅游资源所有者即国家所有,相当于出让金部分。
投入成本价格为旅游资源使用者在取得旅游资源使用权时支付的平均成本。
其计算式:P=∑Gi+(R1+R2)/LGI:各种投入要素的评估值;R1:绝对收益(绝对地租);ﻭR2:级差收益(级差地租);L:本金化率。
R1+ R2是旅游资源的增值收益(增值地租),它等于旅游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差乘以旅游产品的销售收入。
ﻭ总之,在我国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在许多方面还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而对其价格的评估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和方法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应加强理论界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来完善其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