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_黄远水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一、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一、旅游资源分类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

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

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

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

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

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第二次作业 聂欢欢 11120830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第二次作业 聂欢欢 11120830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结合最新的评价方法)主要内容: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现状二、旅游资源的定义三、旅游资源的分类四、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创新五、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评价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现状旅游规划的核心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组织,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产品的原料和形成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历程,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汪黎明(1999)将1949~2000年期间的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历程分为4个时期。

魏小安(2000)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经历了普遍开发、重点开发和创新开发3个阶段。

创新型开发从市场角度讲的是竞争性开发,特点体现在对资源的深度开发上。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普遍开发向重点开发转变的阶段,一些旅游发展教成熟的地区已进入了创新开发阶段。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浪潮,推动了旅游资源的研究。

旅游资源学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出现了一大批论著,通过当当网()的搜索发现,目前已有以“旅游资源学”为名的专著16中,另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主题的专著32中。

二、旅游资源的定义中外学者们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争论就像旅游资源本身那样多种多样和层出不穷。

陈传康、刘振礼(1990:4)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郭来喜(1982b)认为“凡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辛建荣等(1996:16~17)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美感和吸引力,并具有一定旅游功能的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事与物的综合”李天元和王连义认为(1991:91)“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是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者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精选文档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精选文档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精选文档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基本分值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其要紧且的在于认识与充分发挥各类旅游资源的作用,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服务。

根据旅游资源的小同功能,把旅游资源分为下列类型:(一)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此类以各类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为主,以供旅游者观光游览与鉴赏,旅游者从中获得各类美感享受,借以陶冶性情。

(二)参与型旅游资源也有人称作体验型旅游资源,包含冲浪、别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等旅游者能够置身其中,亲自参与活动,能够得到切身的体验,以乐在其中,乐在其身。

(三)购物型旅游资源包含各类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及仿制品等旅游商品,要紧供旅游者购买。

(四)保健休疗型旅游资源包含各类康复保健、度假疗养设施与活动,比如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健功房等。

旅游者从中得到体质的恢复与提高,或者对某种慢性疾病的治疗。

(五)文化型旅游盗源包含富有文化科学内涵的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等。

旅游者从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六)感情型旅游资源要紧包含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等,可供开展祭祖、探亲访友、怀古等旅游活动,以表达旅游者的思古、怀念、仰慕、仇恨等感情南昌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一、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者科学属性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南昌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比如。

厚田沙漠、梅岭、象湖风景区、象湖风景区、南昌青山湖、洪崖丹井、梅湖、天香园、南矶山、凤凰沟风景区、怪石岭、梅岭神龙潭景区、长春湖、狮子峰等等。

2.人文旅游资源南昌人文旅游资源也是多姿多彩,比如有。

安义古村、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梦山胜迹、绳金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新八一大桥、世界面具公园、佑民寺、西山万寿宫、小平小道、岩禅寺、烈士纪念堂、新四军军部旧址、宁王朱权墓、军官教育团旧址、方志敏烈士墓、二十军指挥部旧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等等。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含义:是指能够吸引⼈们前来旅游的⾃然要素和⼈⽂要素。

旅游资源最⼤特⾊就是具有吸引⼒,其次,必须将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

1、旅游资源类型:⾃然旅游资源和⼈为旅游资源。

⾃然旅游资源如:名⼭、峡⾕、岩洞、⽯林、⽕⼭、海滩、沙漠、岛屿、湖泊、河流、泉⽔、瀑布、冰雪、森林、草原、名⽊古树、野⽣动物、⾃然⽣态景观等,是在⾃然界不断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的,是⾃然历史的产物。

⼈为旅游资源,如古遗、历史纪念地、古墓、宫殿、寺院、古建筑、古园林、现代城市风貌、公园、游乐场所、民俗风情等,是在⼈类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游资源特征(1)有形与⽆形:旅游资源有有形的,也有⽆形的。

⾃然旅游资源和部分⼈为旅游资源是有形的,构成旅游资源的主体,⽽⼈为旅游资源中的有关⽂化、技艺、⽂学、科技因素属于⽆形的资源。

2、劳务性的和⾮劳务性的旅游资源包不包括⼈的劳务活动?当然包括。

但不是所有旅游从业⼈员的劳务活动都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中的如民族舞蹈、习俗、戏曲、杂技、武术、体育、⽂学作品等,都需要⼈的活劳动参与表演,才能反映真实内涵。

3、固有的和⼈造的。

绝⼤多数旅游资源的产⽣和存在不是以旅游经济为⽬的。

但在现代旅游中,以赢利为⽬的的⼈造摸拟景观越来越多,弥补了旅游资源的不⾜,充实旅游的内容。

但应注意⼈造景观的⽴意。

1.14旅游资源的特点1、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各类旅游资源总是分布在⼀定的地理环境或⼀定的区域之中,地理环境在空间分布的查差异性,必然导致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表现在各个地区旅游资源有不同的特⾊(差异性、独特性)。

2、时间上的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由其所在地的纬度、地势和⽓候等因素所决定的。

季节性有两⽅⾯的表现:其⼀、⾃然资源本⾝有季节性的变化,旅游应选择最佳季节。

其⼆、旅游资源所处环境有季节性,对旅游者的⽣理器官产⽣不同影响,从⽽导致⼈们选择⽣理适宜的季节外出旅游。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第四章
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根据对旅游资源价值的影响程度,选择主要因子,分析
相互关系,设计评价模型。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如图 4-5 所示, 其它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见下表
第二,将所设计的评价模型编制成问卷,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 的认识确定所有因子的权重值(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标度分为1-9 级。
为旅游区的开发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为资源分级规划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 对比的标准 为资源利用提供可行性论证,为确定 建设顺序准备条件
第二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实 际
系 统
科 学
估 算




的 原
的 原
的 原
原 则









第二节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第四章
因素



评价系数 0.467 标准分 46.7
0.263 26.3
0.164 16.4
主要因素功能评价系数和标准分数表
D 0.106 10.6
第三节
价值工程法
第四步
因素
A
B
C D E
标准分
46.7
26.3 16.4 10.6
标准分计算结果一览表
因素
标准分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B4 B5

0.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一、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
黄远水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与我国旅游学界许多同仁一样,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问题是笔者多年教学科研工作中接触最多的问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关于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方案已有多个,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0重点项目成果,郭来喜、吴必虎等的5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6,国家标准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6(GB P T18972-2003),以及一些专项旅游资源如地质旅游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等的分类与评价方案。

综观这些方案,笔者以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是前面两个方案:郭来喜、吴必虎等的方案,可以认为是学术研究型方案的典型代表,而国家标准则是国家规范性质的实战操作型方案的典型代表。

郭来喜、吴必虎等的方案,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其科研经费与力量投入在国内同类型课题研究中名列前茅。

所以,其水平及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认为该方案有两点值得商榷:
第一,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存在不足。

旅游服务类资源是旅游业资源而不是旅游资源,这个问题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已经探讨过,今天还是持这个观点。

国内多位著名旅游学者,如陈传康、郭来喜、保继刚、孙文昌等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包括该方案本身所载论文中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似乎也与笔者的这一观点相类似。

该方案为什么将旅游服务类资源归入旅游资源的范畴,笔者不得而知,或许其主要原因是作者为了该方案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实际应用的方便。

第二,旅游资源的规模划分方案不够妥当、不好把握,并可能导致对某些类型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的不公平。

该方案将旅游资源按规模不同划分为景域、景段和景元3种,这样的划分方法一方面实际操作起来不好把握,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类型旅游资源在某种规模种类方面的缺失,可能造成该资源类型的评价值偏低,如该文所举例子碑景型只有景段、景元而景域缺失,景域在定量评价中的权重又达0.5,那么即便是世界最著名的碑景型旅游资源)))西安碑林,其可能的最高得分也只有5分(满分10分),这样的评价结果对西安碑林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国标GB P T18972-2003颁布以来,影响很大,各地的许多旅游教学与科研工作都已经采用了该标
准。

笔者认为,相对于郭来喜、吴必虎等的研究型方案,国标显得比较简洁、易于掌握和操作。

不过,该方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关于该方案的优化,笔者基本同意吕连琴的意见(吕连琴5关于旅游资源普查中的若干疑点探讨)))以全国第一个普查试点省份河南省为例6,5旅游学刊62004年第3期)。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谈,仅补充一点意见,即应该将各定量评价值所对应的旅游资源级别由高至低的五级至一级改为一级至五级。

按照传统表达习惯,一级的事物总是比三级、五级的来得高级,这与评定饭店、景区不一样。

最后,笔者同意彭德成等(2003)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作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的观点。

这个观点多位学者已经提出了两年以上时间,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案出台,该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的旅游资源(景区)承包、合作经营实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学科的不成熟。

笔者认为,该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涉及资源经济学、资产评估学、旅游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所以,应该组织包括资源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尽快研究、提出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案,以满足社会相关各界的翘首盼望。

(作者为该院副院长,副教授;收稿日期:2006-01-19)
科学、规范、全面、高质、完整
)))广州增城市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体会戴光全江璐明杨丽娟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
增城市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2004年广州市旅游局确定增城市按照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6国家标准(GB P T18972-2003,以下简称/国标0)进行旅游资源普查的试点工作。

这次普查历时1年,总结此次增城市旅游资源普查的工作体会,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新的依据、新的目的和新的方法等/三新0:
一是新的依据。

按照国标要求严格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同时对这个国标本身仍然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改进。

国标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指导性标准,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操作性很强的界定,为实施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提供了依据。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国标未9
旅游学刊TOURISM TR IBUNE第21卷2006年第2期月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