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ISO22301-2019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ISO22301-2019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页 码:1 / 3 版本状态:0.0 制定部门:品保部 制定日期: 2019/3/101 目的基于BIA过程所确定的优先级过程、活动和相对应的依存活动,对可能造成公司中断事件的固有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定,并采取相适应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其风险,把握好机遇,从而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改进。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以下范围:2.1 考虑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法律和法规要求)所确定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

2.2 已确定的优先级过程、活动和相对应的依存活动中的固有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定,以及应对措施的策划、实施与改进。

3 职责由品保部主导业务连续性的风险评估(RA),并组织策划、实施应对措施,其它部门配合实施。

4 程序4.1 风险识别的时机a)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策划时;b)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c)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发生变化时;d)相关法律和法规新发布或修订时;e)中断事件发生时;f)业务连续性计划(BCP)、灾难恢复计划(DRP)演练未达成预期结果时;g)可能产生新风险的其他情况。

4.2 风险识别4.2.1 品保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影响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记录于《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表RA》中。

4.2.2 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a)现场调查法:在各相关部门工作现场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现场讨论,列出各种与该依存活动相关的风险。

b)头脑风暴法:基于本公司所有人员的经验及掌握的历史数据,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进行识别。

4.2.3 风险识别结果的描述:依存活动固有风险评估脆弱性表现 威胁表现 冲击、后果成本分析表数据错误报价错误财务损失提供不及时延误报价延误交期 信息不全无法报价无产值4.3 风险分析与评定4.3.1 品保部组织各责任部门及人员对各自识别的风险进行“严重度(S)、频度(O)”二个方面的分析,其分析的评分准则如下: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页 码:2 / 3 版本状态:0.0 制定部门:品保部 制定日期: 2019/3/10a)严重度(S)评分准则分值 标识 描述1 不严重 一旦发生造成的影响几乎不存在,通过简单的措施就能弥补。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1.目的:为建立产品风险评估,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评估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权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3.2 技术部:负责根据产品工艺设计开发过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档案。

3.3 生产部:负责根据产品制造过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产品制造风险管理档案。

3.4 业务部:负责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及收集产品销售后的风险信息,并及时通知质量部。

3.5 采购部:负责对原材料采购过程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3.6 质量部:对产品质量风险进行监控及组织相关部门处理产品风险问题。

3.7 采购部:对外包产品过程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4.定义:4.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3 内部风险:公司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质量风险等。

4.4 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4.5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6 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7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运作程序:5.1 风险管理策划5.1.1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在任何组织或项目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帮助组织或项目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对业务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

二、风险评估程序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通过与相关方沟通、分析历史数据、进行头脑风暴等方法,识别与组织或项目相关的潜在风险。

例如,对于一个制造公司,可能的风险包括原材料供应中断、设备故障等。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阶段,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

通常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工具来定量或定性评估风险。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组织或项目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

3. 风险优先级排序在风险评估完成后,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

这有助于组织或项目确定应该首先采取行动的风险。

通常,优先级排序是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的。

例如,具有高概率和高影响程度的风险将被视为高优先级。

4. 风险记录和跟踪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记录和跟踪风险是必要的。

这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登记册或使用专门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实现。

记录和跟踪风险有助于组织或项目随时了解风险的状态和进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三、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在风险控制程序中,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优先级排序,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

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2. 风险控制计划制定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是确保风险控制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步骤。

风险控制计划应明确指定风险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表和监控方法。

这将有助于组织或项目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按计划执行,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在风险控制程序中,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风险控制计划,执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计划、购买保险等。

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程序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程序一、概述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是指对产品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管理工作。

本程序旨在规范产品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的流程,确保产品风险得到全面控制和管理。

二、评估与识别风险1.确定评估对象:按照公司的产品分类,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产品类型。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品设计文件、生产过程控制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类似产品的经验数据等。

3.开展产品风险评估: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评估手段,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FMECA)、风险矩阵等。

4.识别潜在风险: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产品中的潜在风险,包括设计风险、生产风险、使用风险等。

5.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及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三、制定控制措施1.确定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控制目标,即希望通过控制措施达到何种效果,如降低风险等级、减少风险发生概率等。

2.制定控制措施:根据潜在风险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如对设计风险进行改进、完善生产过程控制、提供明确的产品使用说明等。

3.确定责任部门与人员:确定每项控制措施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负责人,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

四、控制措施的实施与监控1.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要求,由相应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实施,并确保实施的有效性。

2.监控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3.风险评估更新:根据产品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数据的反馈,定期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的更新,并相应调整控制措施。

五、事故应急处理1.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人员。

2.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对相应的应急处理流程进行改进。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为了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目的、范围、步骤和相关要求。

二、目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全面了解其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三、范围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适用于组织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参与到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中,共同努力确保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四、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可以借助专业工具和方法,如SWOT分析、PESTEL分析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等工具,将风险分级,确定哪些风险是高风险、中风险或低风险。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培训和教育、购买保险等。

每个措施应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机制,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4. 风险监测与改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组织应定期监测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应及时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五、相关要求1. 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并将其纳入组织的管理体系中。

2.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明确责任人和相关部门,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3.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应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体系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QC080000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QC080000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HSF风险评估管理程序(QC080000-2017)1.0目的为识别本公司所有原物料/零部件、供应商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管理物质风险等级,以利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管理物质的控制。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用料、过程与HSF产品相关之的风险评估。

3.0定义3.1材料风险:指原物料﹑零部件﹑组件所构成材料的本身的风险﹐一经评定后其一般不会再发生变化。

3.2供应商风险:指提供物料的供应商的环境管理物质体系的综合水准,一般通过对供应商RSC体系的评鉴结果,供应商的品牌、规模、知名度或其日常交货品质状况来进行适时评定。

3.3 物料风险:指材料风险、供应商风险的总体考量:一般通过将这两种风险评分的乘积作为其最终评定结果。

3.4生产过程风险:指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生产设备、工/夹具、测量仪器、工作环境、操作人员等在正常、异常、紧急的状况下所有可能导致交叉污染产生的风险状况。

4.0组织权责4.1零件承认工程师:负责材料风险的评估。

4.2品保/采购工程师:4.2.1负责供应商风险的评估;4.2.2结合材料风险完成HSF风险等级评估;4.2.3将所有评估结果登录于风险评估表上;4.3IE工艺工程师:负责过程风险的评估。

4.4 IQC:依据风险等级结果来执行进料检验抽检。

5.0作业程序5.1风险分类5.1.1 风险评估中风险类别分为三大类:材料风险、供应商风险、生产过程风险;5.1.2 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两种类型;5.1.3 物料风险评估包括:a>HSF产品BOM表所列的物料;b>生产过程使用之物料;5.2物料风险的识别序风险类别风险等级评定参考标准1 物料风险高风险①塑胶(含硅胶、橡胶等)类材料②焊锡、锡膏类③印刷电路板类(PCB/FPC/PCBA)④胶水、有机溶剂、润滑油和色粉、色母、油墨、涂料⑤电镀、真空镀、电泳、喷涂、移印、丝印等表面处理类材料⑥其它未包括在低风险类物料。

低风险①纸、纤维、陶瓷类材料②电子元件。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风险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的重要性,并探讨实施这些程序的一般步骤。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事件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组织可以识别并理解可能导致项目或业务活动失败或受损的风险因素。

下面是风险评估的一般步骤:1. 确定风险来源:通过分析内部和外部因素,确定可能导致风险的来源。

内部因素可能包括人员、流程和系统,而外部因素可能包括供应商、市场和政治环境等。

2. 评估风险概率:评估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和行业研究等方式来确定。

3. 评估风险影响:确定每个风险事件发生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财务、操作、声誉和法律等方面的影响。

4. 确定风险优先级:通过综合考虑概率和影响,确定每个风险的优先级。

这有助于组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最重要的风险。

5. 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记录在风险评估报告中,包括每个风险的描述、概率、影响和优先级等信息。

该报告将成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采取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过程。

通过实施风险控制程序,组织可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或影响,以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一般步骤:1. 确定控制目标:为每个风险确定控制目标。

这可能包括减少概率、降低影响、转移风险或提前制定应急计划等。

2. 制定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这可能涉及制定流程和规范、加强监管和审核、购买保险或与供应商建立备选计划等。

3. 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策略付诸实施。

这可能需要培训员工、建立监控机制、采购保险、与合作伙伴签订协议等。

4. 监测控制效果:定期监测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这有助于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应对新的风险。

5. 编写风险控制报告:将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在风险控制报告中。

该报告应包括已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估、可能的改进措施等信息。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引言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的步骤、风险控制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二、风险评估步骤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例如评估某个项目、某个业务流程或整个企业的风险情况。

2. 识别风险:通过调研、访谈、会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可以采用SWOT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辅助识别。

3. 评估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

4. 优先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5. 制定应对策略: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策略。

6.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应对策略,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具体的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计划等。

三、风险控制方法1. 风险避免:通过调整业务流程、产品设计等方式,避免与风险相关的活动或情况的发生。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进入某个高风险行业,避免相关的风险。

2. 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来转移风险责任。

例如,企业可以购买财产保险来转移财产损失的风险。

3. 风险减轻:采取措施减轻风险的概率和/或影响程度。

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备份计划等来减轻风险。

4. 风险接受:对某些风险进行接受,即在风险发生时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通常是在风险控制成本过高或无法完全消除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

四、风险控制实施过程1.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计划等。

2.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按照风险控制计划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过风险评估,降低风险发生,提高质量意识,特制定此程序。

2 范围
本公司生产制造中来料,半成品加工,成品组装,包装等所有环节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
或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过程、场所,工作环节均属之。

3 权责
行政处:负责对工作环境,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制造处:负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制造处:负责原物料和产品维护方面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的跟进。

4. 作业内容
4.1产品风险评价准则
4.1.1 风险严重度评价准则
4.2 产品风险发生频度评价准则:
4.3 产品风险探测度评价准则:
4.4产品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
4.4.1风险顺序数(RPN)=风险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

4.4.2当S≥7且RPN≥ 6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4.4.3当S<7且RPN≥ 100时,视为紧急状态,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5.0 评估作业程序
5.1供方评估
5.1.1要对供应商进行环保要求、信誉度、环保控制过程等进行评估,特别是新开发供方要加大力度评估。

5.1.2所有的环保物料一定要有有材质验证报告和SGS证明。

5.1.3须同供应商签订《禁用环境物质保证书》,如材料或工具出现环境质量问题,供应商需负全部责任。

5.2工程评估
5.2.1样品过程的评估
5.2.2环保资料输出、输入进行严格管理。

5.2.3针对环保特殊性进行评估。

5.2.4环保物料有效的验证书确认。

5.3 物控评估
5.3.1环保物料的输入、输出重点管理。

5.3.2所有环保物料的存放、发放、不良品进行监控和管理5.3.3环保产品输送过程有效监管。

5.4生产评估
5.4.1环保生产现场互相交叉感染的危险地方。

5.4.2环保物料使用过程和产品组装过程存在的问题点。

5.4.3生产过程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5.5品质评估
5.5.1 所有环保物料验收过程管理。

5.5.2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及不良品的监控。

5.6小组评估
5.6.1 风险评估小组
5.6.2风险评估要按顺序从高到低进行评估,高高、高中风险应起动控制措施并讨论总结5.6.3特别是高风险评估方案归档,并加于持续改善和严格监管。

5.6.4所有设备、夹具、评估。

5.6.5各部门要不定期对环保工作人员意识上评估。

5.6.6各部门要不定期对制造、过程、物料、设计、法律法规评估。

5.6.7对于高风险,在评估表格要用不同字体或颜色区别。

6.0 参考文件及表格附件:
6.1 潜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