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
《如何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

如何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
这些争吵和冲突有时候看起来很小,但是对幼儿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呢?我们要明白,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是正常的。
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但是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争吵和冲突。
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争吵和冲突,幼儿可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过度争吵和冲突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那么,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呢?我们要保持冷静和中立的态度。
不要急于介入,也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我们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
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往往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
我们要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如何理解对方的感受,如何尊重对方的存在。
再次,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比如协商、轮流、共享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教给幼儿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幼儿在争吵和冲突中很容易情绪失控,我们要教给幼儿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是正常的,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处理幼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幼儿园教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园是孩子们踏入学习生活的第一步,但与此同时,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有效地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以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一、积极引导冲突双方沟通当两个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双方停下争吵或打闹的行为,带领他们坐下来进行沟通。
教师要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并帮助他们明确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引导双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鼓励他们倾听对方的意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冲突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幼儿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作为教师,我们要教导幼儿正确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方式。
例如,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传达友好的信息,并提醒他们运用冷静下来的方法,如深呼吸或离开冲突现场暂时冷静下来。
三、倡导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需要告诉幼儿冲突是可以解决的,并且解决问题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合作。
鼓励幼儿共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冲突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合作与分享的问题,鼓励幼儿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互相谦让和妥协来达成共识。
四、注重培养友善与尊重观念为了预防和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友善与尊重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绘本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引导,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幼儿的友善行为和心理素质。
教师要树立榜样,用积极的行为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困难,以及在与他人相处中主动展现友善和善良。
五、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幼儿园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园合作对于解决幼儿冲突至关重要。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分享幼儿在园中发生的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幼儿园老师怎么合理处理打架的孩子

幼儿园老师怎么合理处理打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因为年龄小,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尚未成熟,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合理处理这些冲突,引导孩子们和平共处,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合理处理幼儿园里打架的孩子。
一、保持冷静,及时制止遇到孩子打架的情况,老师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然后迅速制止孩子们的打斗行为,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他们:“停止打架,这样做是不对的。
”二、了解原因,分开处理在制止了打架行为后,老师要尽快了解孩子们发生冲突的原因。
可以分别询问每个孩子,也可以观察现场情况。
了解原因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无意伤害:如果是因为孩子无意间碰到了对方,导致对方受伤或生气,老师可以教育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道歉,并安慰受伤的孩子。
2.争夺玩具:如果是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冲突,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和轮流玩耍。
同时,可以增加玩具的数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情绪失控:如果是因为孩子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打架,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尝试用深呼吸、数数等方法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4.故意伤害:如果孩子是故意伤害对方,老师要严肃对待,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如限制玩耍时间等。
三、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打架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缺乏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老师在处理打架事件时,要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
1.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告诉他们打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2.教会孩子如何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感受。
3.引导孩子学会妥协和让步,让他们明白在冲突中,双方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4.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四、加强家庭教育,形成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老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幼儿矛盾冲突解决六步法

幼儿矛盾冲突解决六步法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常见的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是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需要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一套解决幼儿矛盾冲突的六步法,帮助您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
一、冷静对待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首先需要冷静对待。
不要过于激动或情绪化,保持平静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
您可以先将冲突双方分开,让他们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升级。
二、了解情况在冷静对待的基础上,您需要了解冲突的具体情况。
询问冲突双方的感受和想法,以及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通过倾听他们的陈述,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谁对谁错,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三、引导对话在了解情况之后,您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对话。
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
通过对话,可以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他们之间的和解。
四、协商解决方案在引导对话的基础上,您可以与幼儿一起协商解决方案。
让他们共同商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分享玩具、合作游戏等。
通过协商,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
五、确认共识在商定解决方案之后,您需要确认幼儿之间的共识。
让他们明确表达对解决方案的认可和接受,并确保他们已经解决了之前的矛盾。
通过确认共识,可以增强幼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六、实施解决方案最后一步是实施解决方案。
在确认共识之后,您需要监督幼儿按照商定的方案进行行动。
如果幼儿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违反协议,您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幼儿在解决矛盾后的表现和变化。
以上就是解决幼儿矛盾冲突的六步法。
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运用确保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通过掌握这套方法您将能够更好地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和争执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和争执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在幼儿园中,幼儿间的冲突和争执时常发生。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和争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应对幼儿间的冲突和争执,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相处。
一、积极倾听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在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和争执时,幼儿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无论是争抢玩具,还是为了争夺游戏的主导权而发生冲突,幼儿多数情况下只是出于自我和探索的需要。
幼儿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对于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冲突和争执。
二、倡导分享和合作幼儿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们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当幼儿在玩具上发生争执时,幼儿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分享玩具,并告诉他们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共同快乐。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培养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提倡分享和合作,幼儿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解决冲突和争执。
三、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幼儿教师可以教导幼儿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通过沟通、妥协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来解决冲突。
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们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两个幼儿为了争夺游戏而发生冲突,幼儿教师可以提醒他们轮流玩,或者一起寻找其他的游戏方式。
通过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他们可以在冲突和争执中找到和平的解决方案。
四、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们自主解决冲突。
在幼儿园中,幼儿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争执,教师们不可能一直介入并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幼儿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自主决策的机会,并在他们解决冲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
通过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他们可以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建立积极的环境幼儿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积极的环境,培养幼儿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与争执

幼儿教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与争执幼儿之间的冲突和争执是幼儿园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冲突和争执,既能维护幼儿的权益,又能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面对冲突和争执。
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不应该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客观地观察和了解冲突的原因。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幼儿在冲突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学会公正的价值观。
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冲突。
当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引导他们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倾听和理解,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方式,教育幼儿如何妥善处理冲突,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处理冲突。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冲突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冲突的感受和解决的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冲突和争执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激动和紧张,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幼儿一些放松和冷静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帮助他们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避免情绪的积压和爆发。
最后,幼儿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冲突和争执不仅仅发生在学校,也可能在家庭中发生。
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中的行为和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处理冲突,并与家长共同协调幼儿的教育和成长。
总之,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和争执时,应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面对,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冲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建立人际关系和发展社交技巧。
然而,对于幼儿教育者和家长而言,如何正确地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
1. 鼓励沟通和表达情感幼儿可能还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所以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需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知道他们的声音被尊重和重视。
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和观点,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2. 教导解决问题的技巧幼儿需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成人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引导幼儿思考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讨论其他类似情况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但要保持适度,让幼儿主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培养共享和合作意识幼儿的冲突通常是因为资源或权益的争夺。
为了减少冲突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团队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共享和合作的意识。
创造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环境,让幼儿明白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并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4. 培养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幼儿的冲突常常与情绪有关,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沮丧或伤心。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培养他们对他人感受的同理心。
通过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寻求帮助,幼儿可以更好地处理冲突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5. 提供适当的监督和指导在幼儿之间的冲突中,教育者和家长的角色是监督、指导和支持的。
他们应该关注冲突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然而,教育者和家长不应该过度干预,而是给予幼儿适度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
6. 建立积极的环境和行为规范一个积极的环境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遵守规则和展示良好的行为。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总归要进入到幼儿园当中,这个时候孩子就要学会怎么去交朋友,怎么去照顾自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矛盾,那么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呢?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1、不要强加成人世界的价值观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事情的原因,并告诉孩子: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不管谁对谁错,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样相处。
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很多想法和问题,其实都是大人强加给他们的,尤其是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孩子都是在发生和解决矛盾中成长的,所以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掺合进去,这样容易让孩子觉得有问题了,就找大人解决,或者是只有大人才能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2、让孩子懂得道歉的道理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让孩子学会的不能仅是一句“对不起”,而是要让孩子理解道歉背后的道理与意义,利用冲突促进孩子道德水平的发展。
孩子不会正确解决冲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当前发生的冲突,耐心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或者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判断和讨论,说一说自己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倾听孩子当幼儿无法自主解决矛盾时,我们应当适时地介入,充当起倾听者的角色。
倾听矛盾双方对于该事的想法,也要倾听旁观者对于事件的说法。
一方面,在倾听过程中有助于矛盾双方幼儿宣泄不良情绪,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面了解冲突起因以及孩子自主解决失败的原因。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怎么回事1、被踩疼了脚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多,所以踩脚,是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平时就应该教育好孩子,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赶快说对不起,如果被踩到了,对方却不道歉还态度恶劣,就第一时间告诉老师,不要自己解决矛盾。
另外为了避免孩子的脚被踩疼,父母最好给孩子准备鞋头有补强的运动鞋,不仅能够保护脚趾,还耐磨损,还有给孩子穿的鞋,一定要有良好的包裹性,才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王黎敏
幼儿期思维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还不善于彼此交往,这时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
因而在他们相互交往或游戏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和冲突。
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常事。
但这些冲突大都是非敌意的,是幼儿实践交往、学习遵从交往规则、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
幼儿间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冲突或争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原因有:①物品的分配或活动的选择不合意。
如为争夺玩具、图书或用品,为最先进行游戏或挤进某一活动区角;②认为他人的行为是造成自己痛苦和不愉快的原因。
如脚被他人踩痛了,玩具被他人抢走了,座位被他人占领了;③出于竞争、嫉妒或维护荣誉。
如对游戏的结果不满意;④出于同情和正义感。
如好朋友被人欺侮,为其打抱不平;⑤自己的观点和他人不一致。
如谁该评小红花,游戏该怎么玩,意见分歧等等。
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间发生冲突不好,是不良的,最好不要发生。
于是,孩子与同伴交往时,成人总少不了叮咛:“好好玩,别吵。
”一旦孩子间发生冲突,成人便会马上过去把冲突当作错误及时平息。
成人这种急于干预、急于施加教育的行为,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与同伴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也有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孩子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他们是三分钟闹,五分钟好,不像成人一分钟闹,有的会记恨一辈子。
当孩子间发生冲突,成人则采取回避的消极态度,任其自生自灭。
这种过分依赖孩子的自主性,忽视成人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孩子们的社会认知升华到更深层的境界。
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间的冲突是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方式。
在解决冲突时,幼儿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敛自己,获得最初的道德认识,学会用这些认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而且还得学会考虑他人的愿望和要求,谦让、宽容他人,控制自己,以合适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这样,冲突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导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中心化的过程。
此外,在争执、冲突中,谁想取胜,谁就得动脑筋想办法。
输者并不服输,会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缺陷并想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在以后的冲突中取胜。
所以,不论是赢者或是输者,其思维能力都可以在冲突中得到锻炼。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不怕冲突,敢于面对冲突,才能更好地解决冲突。
因此,可以说幼儿间的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成人应该正确地对待幼儿之间的冲突,解决冲突时要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使各方当事者都获得积极的体验和认识,使幼儿在冲突中获得认知、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最大发展。
首先,成人要冷眼静观,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冲突。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和教师应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并冷静、客观地观察与了解。
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的言行,或从侧面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
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要试着让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
做到既关注幼儿的冲突,又尽量不进行干预,而是让冲突自然地发展,自然地解决。
如果幼儿自己
自主解决了,成人可以不过问,有的则需事后问清他们是如何协商解决的,对他们做得对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诱导他们遵从交往的规则,掌握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幼儿年龄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冲突虽然解决了,幼儿的道德认识未必得到提高,需要成人适时加以点拨。
当幼儿自己不能解决冲突而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时,成人应稍加干预,并设疑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决矛盾。
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冲突中,彼此间必然会阐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或坚持,或放弃,最终达到与同伴协调。
这实际上是一种练习过程,日积月累,就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
所以说,对幼儿间的冲突,一般情况下,成人不必过早地出面干预,最好让幼儿自主解决。
经过冲突及冲突的解决后,幼儿会逐渐发现不用争执也能解决许多问题。
这样,幼儿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就会愈来愈少,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愈来愈和谐。
其次,成人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幼儿自己解决不了而又有可能导致局面恶化,或幼儿间发生较大问题的冲突,且幼儿要求家长或教师介入,成人应适当地以平等的身份介入,以同伴的角色调解。
不能单纯地禁止,而应使双方幼儿平静下来,先让他们说说各自的理由,再让幼儿互换角色想一想,如果你是××,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双方,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要体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慢慢悟出道理,明白在同伴交往时应该怎样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或提出建议,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它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对还是错?这样做行不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幼儿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使他们既达到互相谅解,又学习、掌握了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策略。
此外,成人还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与技能。
要解决行为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应该怎么做,及为什么怎么做的道理。
单纯地给幼儿讲道理,不容易让幼儿明白。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适当、适时地运用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让幼儿懂得:①他人在玩时,如果你想玩,应当与人商量,征得他人的同意。
②与小伙伴一起玩时,如果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应该协商解决,或按理论处,或轮流,或较量后妥协;③与小伙伴一起做事时,如果自己的意见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则应该作出退让,以免使活动中断。
那怕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应在活动结束后,平静地和大家谈。
④游戏过程中,如果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不能讲难听的话,更不能使用武力。
⑤看到别的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时,应该上前去劝解,帮他们分辩是非,而不能与谁关系好就帮谁,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帮好朋友“打抱不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