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小豆芽钻泥巴
钻泥巴新

小班音乐游戏:钻泥巴活动目标:1、学习演唱歌曲,会边唱边玩手指游戏。
2、学习和同伴合作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参与,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准备:泥土、小豆芽芽图2张;芽芽指偶;钻泥巴、哇哈哈音乐、无纺布活动过程:一、出示泥土图片1、教师:“宝宝们,这是什么呀?(泥巴)”“告诉你们吧!这是泥巴,是什么呀?(幼儿学说泥巴)大地妈妈有好多泥巴,你知道泥巴是谁的家呢?”(幼儿猜猜)2、出示小豆芽芽图片“这是谁?”(教师揭开小豆芽芽)“原来泥巴还是小豆芽芽的家。
”(出示小豆芽芽的图片)“谁的家呀?”(幼儿学说小豆芽芽)二、学习手指游戏1、“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看!小豆芽芽出来啦!(教师伸出食指,贴着芽芽)“你的小豆芽芽呢?(示意幼儿伸出食指做小豆芽芽)师友的小豆芽芽碰一碰。
“小豆芽芽要来钻泥巴了。
泥巴呢?泥巴在哪里?在这里。
”(教师伸出另一只手张开五指做泥巴)示范朗诵儿歌并玩手指游戏: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换手玩一次 2次)1、师友互动“我的小豆芽芽要到宝宝那里来钻泥巴了,你们的泥巴在哪里?”(示意幼儿起立双手伸出来张开五指)幼儿做泥巴,教师做小豆芽芽(2次)“哎呀!小豆芽芽钻泥巴真好玩!你们的小豆芽芽呢?想不想到我这里来钻泥巴啊?教师的两只手做泥巴,幼儿上来做小豆芽芽(2次)5、“小豆芽芽钻出来了吗?(教师手指从指缝钻出来)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
小豆芽芽真的钻出来了!6、唱歌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钻呀,7“小豆芽芽钻呀钻呀,越长越大,开花了吗?花呢?(学做各个方位的小花)开花花“会结瓜吗?”(做各种姿态结瓜瓜动作)三、完整游戏1、我的小豆芽芽唱着歌到你们那里来钻泥巴了,你们的泥巴呢!(幼儿起立伸出手做泥巴)2、你们的小豆芽芽呢?也唱着歌到我这里来钻泥巴吧!3、“小豆芽芽们,看!这里还有泥巴!来,我们躲到这里来,一起来钻泥巴吧!出示长长的无纺布“小豆芽芽们,我们到外面去晒晒太阳,这样会长得更大奥!”。
砖泥巴律动内容

砖泥巴律动内容
1、倾听教师范唱。
师:“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钻泥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结合幼儿回答出示歌曲图谱)“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
2、幼儿学唱。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玩。
提醒幼儿一人当“豆芽”,另一人“泥巴”,两人合作进行游戏。
附:手指游戏:
钻泥巴(配乐:两只老虎)
小豆芽芽,钻钻泥巴,(一只手的食指当豆芽,按节奏在另一只手〈当泥巴〉的手指缝间穿插)
钻一下,动一下。
(食指在另一只手的掌心里转动,当泥巴的那只手晃动)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
开花花,(两手掌心相对,掌根相靠,手指自然弯曲做开花状)
结瓜瓜。
(两手指交叉互相握住)。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钻泥巴》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钻泥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模仿,学会说“钻泥巴”这个词组,并理解其意思。
2.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词组:“钻泥巴”。
2. 学习儿歌《钻泥巴》。
3. 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词组“钻泥巴”,能唱儿歌《钻泥巴》。
难点:理解“钻泥巴”的意思,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泥巴、钻头等玩具。
2. 素材:儿歌《钻泥巴》歌词。
3. 场地:户外泥巴池。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词组(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泥巴和钻头,引导幼儿观察,教授词组“钻泥巴”,让幼儿反复模仿练习。
3. 学习儿歌(10分钟):教师教授儿歌《钻泥巴》,让幼儿跟唱,注意纠正发音。
4.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泥巴池,让幼儿亲身体验钻泥巴的乐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经验。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轻轻摇摆等,组织幼儿回收器材,结束本次公开课。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词组和儿歌。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理解并运用“钻泥巴”这个词组。
3. 评估幼儿在课堂上的合作态度,是否愿意与同伴分享、合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思考如何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
八、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新幼儿园小班教案:诗歌《钻泥巴》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幼儿园小班教案:诗歌《钻泥巴》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2、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向幼儿进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以及活泼向上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教学过程: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附儿歌:钻泥巴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呀钻呀钻的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效果分析】
幼儿园的操场一角盛开的迎春花为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由于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对此已有印象,在上课进行认识的时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场上开的花。
经过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大多都了解认识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义。
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观察时主动提醒在后面向前挤的小朋友:“别挤了,。
小班音乐教案《钻泥巴》3篇

小班音乐教案《钻泥巴》小班音乐教案《钻泥巴》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钻泥巴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唱、动作配合,并以准确的节奏表演《钻泥巴》。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音乐元素,如速度、节奏、音高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准备:1. 音乐录音。
2. 钢琴或其他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如咏唱、拍节奏等,以放松身心。
2. 引入歌曲:播放《钻泥巴》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学习歌曲:a. 第一遍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拍击动作。
b. 第二遍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
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c. 第三遍播放音乐,依然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演,如挖、扬、摔等。
4. 钢琴伴奏: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搭配适当的动作表演。
5. 小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段表演,包括歌曲的表演和动作的配合。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在全班面前展示。
6. 总结点评:回顾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评自己的表演,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总结点评,鼓励学生改进和进一步提升。
教学延伸活动:1. 让学生编排自己喜欢的音乐动作。
2. 继续学习其他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组织音乐会或者校园表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作表演的准确性,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其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小班音乐教案《钻泥巴》精选3篇(二)教案主题:鱼儿好朋友教案内容:1. 目标学习: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 教学资源:CD播放器、音乐CD、鱼儿造型卡片等。
3.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音乐CD,并将其复制到音乐播放器中。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老师向幼儿介绍鱼儿好朋友的故事,并问幼儿他们是否有过小动物的朋友。
8、钻泥巴

“发了呀,钻泥巴。”(双手合掌。)
“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
“动一下。”(双手合掌左右扭动。)
“鉆呀钻呀钻得快,”(双手和左右扭动。)
“钻出两片小芽芽。”(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芽芽。)
(3)请幼儿扮演小豆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
4、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按小豆发芽的顺序添画小圆点。
课
后
反
思
2、提醒幼儿注意玩沙、玩泥后用肥皂洗手,讲究卫生。
活
动
过
程
1、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小豆子是怎样发芽的?
2、出示豆子发芽全过程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
3、组织幼儿学习儿歌钻泥巴。
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幼儿园教师
备 课 卡
活
动
过
程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
(2)引导幼儿加上手的动作学说儿歌。
主题
七、试试真好玩
活动名称
8、钻泥巴Leabharlann 涉及主要领域语言、科学
授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活动
目标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活动
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种植豆类作物 ,观察其发芽的过程。
2、小豆子发芽的全过程挂图。
3、幼儿用书第4册第12页。
环境
创设
生活
活动
1、创设种植区,供幼儿种植。
大班语言钻泥巴教案

大班语言钻泥巴教案大班语言钻泥巴教案1设计意图: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
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
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
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过程: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2、出示课件二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3、出示课件三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
(教师介绍个别作品)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钻泥巴》(2篇)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钻泥巴》【活动目标】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作表现种子“钻”出泥土的样子。
【活动准备】教学资源、事先准备好发芽的小豆芽。
【活动过程】1.出示准备好的小豆芽,请幼儿说一说小豆芽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课件《小豆豆发芽了》,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豆豆每一步的变化,并尝试用动作模仿。
(2)教师根据课件说儿歌。
3.组织幼儿学说儿歌《钻泥巴》。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说儿歌。
(3)引导幼儿加上动作学说儿歌。
小豆豆,种地下。
(十指交叉握拳)发了芽,钻泥巴。
(双手合掌蹲下)钻一下,(双手合掌往上钻)动一下。
(双手合掌左右扭动)钻呀钻呀钻的快,(双手合掌变左右扭动边站直)钻出两片小芽芽。
(双手打开变成两片小芽芽)(4)请幼儿分组扮演小芽芽,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做有趣的动作,表现豆芽“钻”出泥土。
活动延伸:在种植区种植“小豆豆”,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看它们什么时候能钻出泥巴来。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钻泥巴》(2)儿歌《钻泥巴》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小儿歌曲,适合在小班进行语言活动。
通过唱歌、动作和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自然和身体的认识。
活动目标:1. 帮助孩子们通过儿歌学习汉语单词和句子。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钻泥巴》的音频文件。
2. 活动道具:塑料泥、塑料小铲子、塑料模具。
3. 学习材料:《钻泥巴》歌词卡片。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播放《钻泥巴》的音频,并引导孩子们一起用手拍节奏。
2. 歌曲学习:分发《钻泥巴》歌词卡片给孩子们,并一起跟着音频一起唱歌。
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导孩子们动作,例如:(1)用手比划在地上“钻”泥巴的动作;(2)用双手握拳比划在地上“舀”泥巴的动作;(3)用手掌比划“按”压泥巴的动作;(4)用双手摆动比划“甩”掉泥巴的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小豆芽,钻泥巴》
知识目标:学会按节奏读出儿歌《小豆芽》
活动目标:让幼儿在园内环境中寻找春天,感受自然界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气息。
重点: 用节奏来表演儿歌
难点: 用各种方法来体现儿歌
活动准备:故事导入
师讲述:有一个小豆芽,每天都被埋在土巴下面,有一天他想要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于是他不停的钻啊钻啊,钻啊钻啊,终于他钻出泥巴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它高兴地开了花花,结了一个大瓜瓜
活动过程:小朋友在故事中听到了什么?它在做什么样的事?(导入幼儿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老师总结,1、并引出小豆芽儿歌
2、动作展示,引出游戏
老师:好,刚才我们听到了小豆芽的故事,那如果让你用一只手来表式小豆芽你会怎么表式?用另外一只手来表式泥巴你会怎么表式?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师幼共享小豆芽活动的乐趣
读儿歌边表演,小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呀钻,动呀动,开花花,结瓜瓜。
3、结合音乐伴奏,做音乐律动(配乐:两只老虎)
小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
钻呀钻呀钻呀,动呀动呀动呀,开花花,结瓜瓜。
音乐技能:1、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手指空里钻2、右手食指按节奏做小豆芽慢慢长出的样子3、左手五指分开做泥巴动的样子4、两手掌心相对,手掌根相靠,手指自然弯曲做开花形状,5、用手两手交叉互相握住做瓜瓜的样子。
4、师引导幼儿反复表演和熟练动作,
5、分组表演
6、自我成长:通过游戏的形式能感知植物的生长的过程。
7:人际互动:体验同班之间相互交路的快乐。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过程?种植、浇水、施肥、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