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第3版 - 授课教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电机与拖动基础》是一门针对自动化、电气工程、机械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常用型号及其特点;并重点讲解电机拖动控制和应用,包括电机的速度、方向和转矩控制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常用型号及其特点。
2.知道电机拖动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基础。
3.能够应用电机的速度、方向和转矩控制。
4.能够理解和设计电机拖动系统。
三、教学内容1. 电机基础知识1.1 电机的分类1.1.1 按转子结构分类1.1.2 按磁场类型分类1.2 电机的基本原理1.2.1 电磁感应原理1.2.2 洛伦兹力原理1.2.3 电磁场和磁回路2. 电机控制基础知识2.1 电机控制方式2.1.1 直流电机执行器2.1.2 三相交流电机执行器2.2 控制综述2.2.1 电机转速控制2.2.2 电机方向控制2.3 电机控制设备2.3.1 电机控制器2.3.2 驱动器3. 电机拖动基础知识3.1 电机负载物理特性3.2 电机拖动控制3.2.1 定速控制3.2.2 可变速控制3.2.3 转矩控制4. 拖动系统设计4.1 拖动系统的元件选择4.2 拖动系统的实例设计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主要以PPT形式进行理论讲解,网上资料也可以在课堂内使用。
2. 实验操作课程中将安排一些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拖动控制。
3. 团队合作拓展教学,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讨问题,并从问答环节中掌握本学科相关知识。
4.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习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
六、总结本门课程涵盖了电机控制基础、电机拖动基础等内容,使学生获得了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拖动控制的能力,以及能够应用电机的速度、方向和转矩控制的实践能力。
教学课件 《电机与拖动(第3版)》孙建忠

N N F N 2
L i i i Rm Rm
e d L d i u
dt
dt
E jLI
右手定则
15
2. 电路方程 u = uR-e
u Ri L di dt
U RI jLI ZI
※ 电抗:X = L = 2f L ※ 阻抗:Z = R+jX
• 铁心线圈电路: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刘凤春制作
44
◆ 电枢反应
※ 物理中性线:将通过圆心和电枢圆周 上径向磁密为零的点连接成的直线。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刘凤春制作
45
◆ 电枢反应的结果: ①气隙磁场发生了畸变并有一定的去磁作用:
电枢圆周上几何中性线处径向磁密不再为零。 磁路不饱和时,每极下的磁通量不变; 磁路饱和时,每极下的磁通量减少了。
= Rm11+Rm22
或 Ni = H1l1-H3 l3
= Rm11-Rm33
• 一般:
Fk Hklk Rmkk
11
【例1-1】 图示的磁路由电工钢片叠压而成,铁心的 叠压系数为 kFe= 0.94,各段铁心的截面积相同,均为 A = 0.8×10-3 m2,各段磁路的长度分别为 l1 = 0.08 m, l2= 0.1 m, l3= 0.037 m, l4= 0.037 m,l5 = 0.1 m, = 0.006 m, 已知 Fe = 1900 0,N = 2000,如要求铁心中 =1×10-3 Wb, 求需要多大的励磁电流。
气隙:
Hδ
B
0
0 A
1 103 4π107 0.8103
A/
m
9.947 105
A/
m
Hδ 9.947105 0.006 A 5968.2 A
电机及拖动基础教程第三版下册课程设计 (2)

电机及拖动基础教程第三版下册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电机及拖动基础教程》是一本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电机及拖动领域基础教材,分上下两册。
本课程设计为下册,主要涵盖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和拖动控制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机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的基本参数、能够进行电路结构设计和系统控制等。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掌握直流电机的原理和基本参数;•了解交流电机的原理和调速方法;•熟悉步进电机的特点和驱动方式;•理解拖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能够进行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原理和基本参数;•直流电机的特性曲线和控制方式;•直流电机的电路控制和实现方法。
3.2 交流电机•三相异步电机的原理和基本参数;•交流电机的原理和控制系统;•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和控制。
3.3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特点和驱动方式;•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和实现方法;•步进电机在精密位置和速度控制领域的应用。
3.4 拖动控制•拖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拖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算法;•拖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课堂授课: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原理和基本参数。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习电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技能。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编写有关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论文,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
•团队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设计实现一个电机控制系统,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分为两个方面:•学生平时成绩占40%,包括参加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团队项目等。
•期末考试占60%,主要考察学生成果达到的实际学习效果。
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篇第三版课程设计

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篇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电机和拖动技术是机械、电气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行业的发展,对电机和拖动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掌握该技术将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课程拟帮助学生了解电机和拖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的分类、特性以及调速、制动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分类、特性以及调速、制动等方面的应用;•学会对电机进行检修、维修和故障排除;•熟悉拖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拖动技术的控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章节内容第一章电机概述第二章电机的分类第三章电机的特性第四章电机的调速章节内容第五章电机的制动第六章电机的检修与维修第七章拖动技术概述第八章拖动技术的控制第九章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理论课程:通过讲述基本原理、应用技巧和经验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模拟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课程辅导:给予同学们必要的课后辅导。
对于理解不透彻、技能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课程要求•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开放式操作考试;•每个同学必须参加所有的课堂和实验;•勤奋认真学习,提高研究与应用能力;•遵守课堂纪律,行为规范。
教材和参考书目•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篇,第三版,李华山主编•电机原理与应用,裘德·哈齐文,高道明著•电机技术,蔡诚华主编•电机控制技术,贺亚平主编实验设备和材料编号实验设备数量1 单相感应电机实验装置1台2 三相异步电动机实验装置1台3 直流电动机实验台1台4 电机综合性能测试仪1台5 变频调速实验装置1台6 电机故障模拟排除实验装置1台7 拖动控制实验台1台8 实验用电器元件若干课程进度安排•第一周:电机概述、电机的分类、电机的特性;•第二周:电机的调速、电机的制动、电机的检修与维修;•第三周:拖动技术概述、拖动技术的控制;•第四周:案例分析与答疑。
电机与拖动第三版教学设计

电机与拖动第三版教学设计引言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现代工业及机械领域最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将来在企业和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媒体的使用等方面。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机和拖动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电机和拖动的基本参数和控制方法,具备分析和设计电机、拖动系统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电机控制基础–电机的分类–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效率和功率–电机的调速方法2.拖动系统基础–需求信号与执行器–机械传动与机构设计–方案选择和系统评价3.应用实例–基于PLC的电机控制实例–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实验–拖动系统的分析与检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电机和拖动技术加以分析和设计。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教学法讲述电机和拖动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通过教学案例,讲述电机和拖动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现状,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实验教学法在实验室或工厂现场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并分析电机、拖动系统的性能和特点,进一步掌握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程应用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加深对电机和拖动技术的理解。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核和实践两个方面。
1.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及实验报告、作业和出席情况等。
2.实践实践的形式包括实验室实践和实际工程实践。
其中实验室实践主要是针对电机和拖动系统的操作和数据采集,实际工程实践主要是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件]《电机与电力拖动》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PPT
![[课件]《电机与电力拖动》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9f419bc77da26925c5b079.png)
式中 GD2-飞轮转矩 N· m2
三、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可由运动方程式判断
(1) 当 T=TL , 0
dn (2) 当 T>TL , 0 dt
dn (3) 当 T<TL , 0 dt
dn dt
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 电力拖动系统加速运行 电力拖动系统减速运行
一、恒转矩负载特性 特点:负载转矩 TZ 与转速 n 无关。
Hm
O 基本磁化曲线
H
图0.3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
一、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b
电刷
N
+ E –
换向片
1 2
A B
a
Ia
c
d
S
Ia
电枢线圈
直流电源
电刷
换向器
线圈
F
电刷
c
b
F
N
+
E –
换向片
1 2 A B
d
Ia
a Ia
S
注意:换向片和线圈固定联接,线圈无论怎样转 动,总是上半边的电流向里,下半边的电流向外。 电刷压在换向片上。 由左手定则,通电线圈在磁场的作用下, 使线圈逆时针旋转。
f(I 特点: Ia I f a) 1. 转速特性 n f(I a)
当Ia较小时, Φ K fIa
+
Ia U
_
串励
If
M
Rf
Ea
Ra
根据
R U a n I a C Φ C e Φ e
Ra U n C e K fI a C e K f Ra U Ia Ce Ce
2.3 铁磁材料的特性
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电机及拖动第三版教学设计 (2)

电机及拖动第三版教学设计1. 引言电机及拖动是机械工程中重要的课程,本教学设计是第三版,根据学生最新的需求和技术更新,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电机及拖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选型方法和应用,能够成功设计和实现电机及拖动系统,并具备创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计划3.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电机和拖动系统的概述和基础知识。
2.电机的类型、结构、性能参数和应用。
3.拖动装置的结构和性能参数。
4.电机和拖动系统的匹配和配合设计。
5.电机控制系统和应用。
3.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和原理。
2.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应用场景和设计方案。
3.实验教学,让学生设计、实现和调试电机和拖动系统。
4.讨论课,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创新思维。
3.3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掌握情况。
4. 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课件和教材,详细解释道理和案例。
2.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提供实验设计和实现的场所和工具。
3.学术资料和期刊,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情况。
5. 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成果:1.掌握电机和拖动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能够设计、实现和调试电机和拖动系统。
3.具备理解电机和拖动系统实际应用场景的能力。
4.具备创新解决电机和拖动系统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6. 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电机及拖动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案

日期:
地点: 教
第 2 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第 1 节 典型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及转矩
第 2 节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第 3 节 多轴电力拖动系统转矩及飞轮矩的折算
第 4 节 负载的机械特性
教学重点:
运动方程式、负载机械特性。
教学难点:
运动方程式。
讲授主要内容:
典型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及转矩、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多轴电力拖动系统转矩及飞轮矩的折算、负载的机械特性等。
本次课主体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主讲、习题课(第二章内容)
布置作业
思考题:P48 2-1、2-2、2-3、2-4、2-7、补充题
作业: P48 2-9
教学后记
下次从第三章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讲起。
课程第 7 讲
第 4 周
日期:
地点: 教
第 3 章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 1 节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作业:P33 1-3 、 1-4
教学后记
下次从直流机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讲起
课程第 3 讲
第 2 周
日期:
地点: 教
第 1 章
直流电机原理
第 5 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第 6 节 直流发电机
第 节
第 节
教学重点:
直流机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直流发电机基本方程式和工作特性
教学难点:
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过程
转子转动时的电磁关系、转子电路、定转字的磁动势平衡关系、折算与等值电路、功率传递与损耗、电磁转矩与转矩平衡关系等。
本次课主体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主讲
布置作业
思考题:P179 5-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与拖动基础(授课教案)2017年10月课程基本信息注: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授课教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第1次课章节名称绪论、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第1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2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模型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电机与拖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情况。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学习方法。
3)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相关的电磁感应定律。
4)掌握电机中常用的基本定律以及铁磁材料的分类、特性。
教学内容纲要绪论第1节电磁感应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安培环路定律和磁路的欧姆定律难点: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教学过程设计先介绍电机与拖动的历史,通过引用应用实例,说明电机拖动系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结合中学物理学电与磁的基本知识,介绍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电生磁,磁生电,电磁生力”的基本规律。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1、1-2课后小结了解电机与拖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情况。
了解本教材内容、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掌握电机中常用的基本定律,以及铁磁材料的分类、特点。
注意磁路与电路的区别与联系。
章节名称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第2、3、4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2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模型讲解、视频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机电能量转换基本原理。
2)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相关的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内容纲要第2节机电能量转换基本原理第3节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4节电机的能量损耗与发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机的结构和共性问题难点:电磁转矩一般表达式的推导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装置,介绍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然后通过网络视频,介绍一种电机的结构,引申出电机结构的共同特点及工作原理。
最后介绍电机能量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损耗及发热问题。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3、1-4、1-7 计算题:1-8、1-9、1-10课后小结理解电机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
电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子、转子两部分,定、转子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以及电磁转矩。
电机运行时存在两类损耗:铜耗与铁耗,其特点各不相同。
电机能否长期运行,与其发热情况密切相关。
章节名称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3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模型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2)了解各类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3)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教学内容纲要第1节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第2节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第3节电力拖动系统的稳态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机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的匹配关系难点: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介绍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给出转子运动方程及其实用形式。
然后介绍各类负载转矩特性,尤其是恒转矩负载和恒功率负载。
最后从数学上证明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对电力拖动系统的动态分析,则只做简单介绍。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2-2、2-3、2-4、2-7、2-8课后小结电力拖动系统的转子运动方程及飞轮惯量的定义。
各类生产机械的不同负载转矩特性。
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
章节名称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第1、2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2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播放直流电机资料片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
2)了解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
3)掌握直流电机主磁场和电枢反应的概念。
教学内容纲要第1节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2节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和磁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流电机电枢反应的基本概念难点:直流电机换向器与电刷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播放直流电机视频,介绍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原理。
然后简要介绍直流电机励磁方式和电枢绕组的结构。
最后,介绍定子主磁场、转子电枢反应磁场的波形,并分析两者合成的结果。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3-1、3-2、3-3课后小结直流电动机的优点是控制性能好,缺点是采用机械换向,需要经常维护。
直流电机有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四种励磁方式,其中他励最常见。
电枢反应对主磁场有一定影响,气隙磁场波形畸变,每极磁通量略有减小。
章节名称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第3、4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3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模型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直流电机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
2)掌握直流电机基本方程式和功率流程图。
3)熟悉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各种运行特性。
教学内容纲要第3节电枢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第4节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和工作特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压方程、转矩方程和功率方程难点: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过程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推导直流电机感应电动势与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并与右手定则、左手定则的公式对比、理解。
然后分别按照电动机惯例和发电机惯例推导直流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转矩方程和功率方程。
最后分析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和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过程。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3-4、3-5计算题:3-6、3-7、3-8课后小结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包括电压平衡、转矩平衡、功率平衡等方面。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包括转速特性、转矩特性和效率特性,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包括空载特性、外特性、调节特性和效率特性,这些特性都可以从基本方程式得到解释。
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建压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从基本原理上说,任何电机既可以作为电动机运行,也可以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动机和发电机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的计算公式是一致的。
章节名称第四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第1、2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2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电路图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的一般表达式。
2)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人为机械特性。
3)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教学内容纲要第1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第2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他励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难点:根据电机铭牌数据估算机械特性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从电压平衡方程入手,推导转速方程,得到机械特性的表达式e()n f T。
然后分别改变机械特性表达式中的电枢电压、电阻电阻和每极磁通,得到三种人为机械特性。
最后从限制起动电流的角度,考虑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问题,包括电枢回路串电阻起动和降压起动。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4-1、4-3计算题:4-6、4-7、4-8、4-9课后小结机械特性是所有电动机最重要的特性,要深入理解,学会根据电机的铭牌数据估算机械特性。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和三种人为机械特性的关系。
他励直流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过大的危害性,掌握限制起动电流的方法,以及起动电阻的计算。
章节名称第四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第3、4、5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3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电路图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
2)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制动方法。
3)了解串励和复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
教学内容纲要第3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第4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第5节串励和复励电动机的电力拖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式。
难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从调速范围和静差率概念入手,介绍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基本指标。
然后根据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人为机械特性,引申出三种调速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最后深入讨论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问题,包括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4-2计算题:4-10、4-11、4-12、4-13、4-14课后小结区分“调速”与“转速变化”的不同概念,以及调速方法与负载类型的匹配问题。
理解调速范围与静差率基本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中改变电枢电压(降压调速)是最重要的。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回馈制动很有意义,应深刻理解之。
串励电动机是可以交直流两用的,即所谓的通用电动机。
章节名称第五章变压器(第1、2、3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3授课方法和手段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图片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变压器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的物理过程和机理。
3)熟悉变压器等效电路的推导过程及基本依据。
教学内容纲要第1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第2节变压器的运行方式第3节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压器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的电磁关系。
难点:绕组折算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变压器的用途、原理、分类和结构。
然后详细分析变压器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的机理,注意磁链(磁通)守恒原理的讲解。
通过各物理量正方向的规定,列出电压平衡方程式和相量图。
最后利用绕组折算的方法,推导出等效电路。
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5-1、5-2、5-3、5-4、5-5课后小结变压器实质上就是具有互感的两个线圈(集中绕组)。
变压器一、二侧绕组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一、二侧绕组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而功率(容量)近似保持不变。
变压器的空载电流起激励主磁通的作用,从空载到负载,主磁通基本不变,励磁电流(空载电流)也基本不变。
电压平衡方程、相量图、等效电路都能反映变压器的基本电磁关系。
绕组折算方法具有代表性,在交流异步电机的分析中也会应用之。
章节名称第四章变压器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 3授课方法和手段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电路图讲解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变压器的实验和参数测量方法。
2)理解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3)了解三相变压器的基本构成。
4)了解变压器并网运行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纲要第4节变压器的参数测定第5节变压器的运行特性第6节三相变压器第7节其他用途的变压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压器外特性和电压变化率。
难点:变压器的联结组。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介绍变压器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的接线原理与注意事项,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然后分析变压器的外特性及电压变化率,效率特性及最大效率问题。
最后简要介绍三相变压器的基本构成、联结组、并网运行问题,以及其他形式的变压器和新型变压器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