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化学在新能源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在新能源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在新能源研究中的应用人类对新能源的需求和探索在不断增加,而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新能源研究领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化学在新能源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化学在太阳能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太阳能被认为是最为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因此在化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捕获、储存和利用太阳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化学学科在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设计新型的光敏材料以及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推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步。

此外,化学还在太阳能储能系统的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化学储能技术实现太阳能的长期储存和可再生利用。

二、化学在氢能研究中的应用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而化学在氢能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利用水电解制氢、氢储存材料的设计和研究、氢燃料电池的开发等,都离不开化学学科的支持。

化学学科通过设计新型催化剂、调控反应条件以及提高催化效率,为氢能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三、化学在电池储能研究中的应用电池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能源波动和储存难题的关键。

化学在电池储能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各种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学科的支持。

通过不断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容量和安全性,化学学科为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四、化学在生物质能研究中的应用生物质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化学在生物质能研究中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利用生物质进行高效利用、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方面,化学学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为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语综上所述,化学在新能源研究中的应用是多方面且不可或缺的,化学学科通过在材料设计、反应机制研究、能源转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推动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石化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学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一、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新能源装置,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电能的收集和应用。

化学在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化学材料的选择和合成是太阳能电池研发的关键一步。

例如,光敏染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化学家们精确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其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化学反应和电化学过程,需要化学家们对反应机理和电化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太阳能电池的不断进步,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储能技术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储能技术,而化学在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例如,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储能设备之一,其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优化都依赖于化学的深入研究。

化学家们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和界面性质,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此外,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氢存储和释放技术也是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合成和改性吸氢材料,化学家们不断提高氢存储材料的吸放氢性能,为氢能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角色。

在能源转换和储存过程中,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借助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例如,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催化剂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材料和优化催化剂结构,化学家们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从而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

除此之外,催化剂还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催化裂化等过程中,为新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不容忽视。

无论是太阳能电池、储能技术还是催化剂的开发,化学的发展都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XXXXXXXX学院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年级: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能源 ,在我国发展氢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必然性;氢能源的优劣势一、氢能源(一)氢能源简介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

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

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

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l、重量最轻的元素。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

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

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化学能源论文(5篇)

化学能源论文(5篇)

化学能源论文(5篇)化学能源论文(5篇)化学能源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 地方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联结的文化设施、资金等。

[1]地方文化资源是珍贵的精神财宝。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详细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并进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供应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坚决高校生的抱负信念,提升高校生的政治责任感;有助于净化校内人文环境,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激发高校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培育高校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都感到现有教材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与专业亲密相关的内容没有深化绽开,与同学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地方文化则体现更少。

因此,学校需要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切实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同学综合素养,促进老师全面进展。

本文认为,地方文化资源因其独特性、稀缺性和亲切性,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行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利用。

一、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的意义1.通过整理地方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同学把握其审美和道德意义,能使同学逐步了解和宠爱地方的优秀文化,进而培育他们喜爱乡土、喜爱祖国的美妙情操,激发他们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2.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对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乐观的意义。

[2]用身边详细可感的地方文化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既可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主动性,又可更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实践与探究力量。

3.地方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结构虽几经调整,但仍未摆脱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结构重复以及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高校课程中所论述的理论深度和学问广度与中学课程差别不大,不能体现最新的讨论成果,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不符合当代高校生朝气蓬勃、活泼上进、求新奇怪的特点。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新能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逐渐被开采完毕,亟需寻找新的能源来源。

而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对于新能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太阳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资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就是通过化学材料完成。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手段。

太阳能电池通常是用具有光电性质的材料制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材料释放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这些光电材料通常是特定合金或半导体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光电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另一重要应用就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各种燃料,如氢气、甲醇等,并且具有高效率和低碳排放的特点。

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研发新的催化剂和电解质材料,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化学还在新能源领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比如,储能技术。

新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而储能技术可以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能。

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和热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利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

热化学储能则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并储存起来,如利用高温热能储存系统储存太阳能和风能。

化学与新能源的结合还表现在对能源转化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化学合成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也可以通过催化剂的应用,促进化石燃料的转化为清洁能源,如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

总的来说,化学是新能源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材料、反应和能源转化机理的研究,化学可以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化学与能源论文1

化学与能源论文1

氢能源摘要: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炭)资源,到21世纪50年代将接近枯竭,而且这种燃料对环境有严重的污染。

国际科技界正在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源是其中之一。

本文对氢能源进行简单介绍并讲述现在氢能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开发遇到的困难等,并畅想未来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关键词:二次能源储存量大开发难新能源一、氢能源简介特点:导热性最好的气体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理想的发热值燃烧性能好无毒可以多种形态存在利用形式多耗损少运输方便氢能源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出来的。

然而我们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所以人类就迫切要寻找出另一种能够满足我们需求的能源,这种能源最好是储存量大、利用率高的能源,而氢能源仿佛就充当了解决能源危机的救世主一样的角色。

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氢能将会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这是因为,在燃烧相同重量的煤、汽油和氢气的情况下,氢气产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烧的产物是水,没有灰渣和废气,不会污染环境;而煤和石油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分别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

煤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而氢主要存于水中,燃烧后唯一的产物也是水,可源源不断地产生氢气,永远不会用完。

氢是一种无色的气体。

燃烧一克氢能释放出142千焦尔的热量,是汽油发热量的3倍。

氢的重量特别轻,它比汽油、天然气、煤油都轻多了,因而携带、运送方便,是航天、航空等高速飞行交通工具最合适的燃料。

氢在氧气里能够燃烧,氢气火焰的温度可高达2500℃,因而人们常用氢气切割或者焊接钢铁材料。

在大自然中,氢的分布很广泛。

水就是氢的大“仓库”,其中含有11%的氢。

泥土里约有1.5%的氢;石油、煤炭、天然气、动植物体内等都含有氢。

氢的主体是以化合物水的形式存在的,而地球表面约70%为水所覆盖,储水量很大,因此可以说,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化学与能源论文

化学与能源论文

化学与能源论文核能的利用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目前依旧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挑战,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堪忧。

化石能源开采殆尽,环境愈加恶劣。

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应当寻找新能源打破当前困境。

新能源有别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高效率等优点。

而化学新能源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本文阐述了核能的历史及原理,讨论了核能的优点与广阔应用前景,并且理性的认识和探讨其缺点,希望能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提供一些建议。

一、核能的历史简史---------------------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46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7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二战后,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发展进程---------------第一代核电站。

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4年前苏联建成发电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发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Ship Ping Port原型核电站。

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

第二代核电站。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发电功率30万千瓦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电机组,他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_能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_能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_能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能源化学论文3200字(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析论文[摘要]根据新工科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优化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课程体系优化;新工科随着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变化,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的标志性指标。

为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我国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从而指明了我国工科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国家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此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内涵要求为指导,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为中心,坚持重基础、重实践、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教育为基本原则”的课程体系,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优化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当今社会,新知识呈快速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知识成果转化周期缩短[2]。

为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经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如“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创新创业改革”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人才培养规模世界第一、人才培养层次完备、专业设置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

而最近加入的“华盛顿协议”,更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真正融入世界[1]。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规模剧增,而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工程创新能力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仍然属于弱项。

目前我校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为此,要求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学院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年级: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能源 ,在我国发展氢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必然性;氢能源的优劣势一、氢能源(一)氢能源简介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

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

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

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l、重量最轻的元素。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

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

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

7、利用形式多。

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8、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9、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全程效益考虑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氢是一种理想的新的能源。

目前液氢已广泛用作航天动力的燃料,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氢的存储与运输,以及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一直是制约氢能发展的问题。

(二)氢的应用及展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氢即用作A-2火箭发动机的液体推进剂。

196O年液氢首次用作航天动力燃料。

1970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使用的起飞火箭也是用液氢作燃料。

现在氢已是火箭领域的常用燃料了。

对现代航天飞机而言,减轻燃料自重,增加有效载荷变得更为重要。

氢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这意味着燃料的自重可减轻2/3,这对航天飞机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今天的航天飞机以氢作为发动机的推进剂,以纯氧作为氧化剂,液氢就装在外部推进剂桶内,构成燃料电池。

每次发射需用H21450 m3,重约100t。

反应方程式如下:(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负极:2H2-2e-+2OH-=2H2O正极:O2+4e-+2H2O=4OH-应方程式:2H2+O2=2H2O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

二、我国发展氢能源的必要性石油、煤炭、天然气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地球温度逐年升高。

专业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冰盖消融80%,如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100年后山顶冰雪将完全消失。

同时,化石燃料中有杂质,特别是疏、氮、磷、砷等,燃烧产物酸性,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

酸雨不仅伤害农作物和蔬菜的叶片,而且能够降低农作物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冠层在酸雨作用下,钙、镁等离子在冠层雨溶液中富集,造成叶子中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进而加速根部营养的吸收和迁移,重新吸收的营养离子也会从植物体大量析出;如此循环,就会造成营养亏缺,直接影响森林生长,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而且这个过程随酸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

酸雨还造成土壤中铝的大量释放和镁等有毒金属元素的沉降和积累,对树木形成毒害,同时,直接影响和危害土壤表层,干扰微生物正常生化活性,森林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物质再循环受到破坏;降低土壤的AO和A1层的PH值,使适中偏碱性菌类活动受到遏止,N元素的同化和固定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同时,酸雨使湖泊酸化,将土壤中的活性铝冲洗到河流、湖泊中,毒害鱼类,改变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而且还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刺激皮肤,引起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约占75%左右),且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为10.52亿吨,1995年增到12.8亿吨。

1995年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达2370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据国家环保局对全国2177个环境监测站3年(1991-1993)的监测结果统计,表明有62.3%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6mg/m3)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225mg/m3),造成年降水PH值低于 5.6的酸雨覆盖面约占国土的30%,粉尘爆炸、粉尘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受到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冬寒漫长,大多数采用锅炉供暖,由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就使得烟尘污染成了又一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储量大、后续性强、热效率高、储存形式多的环保型清洁能源,氢能源正是这样一种优质能源。

在石化燃料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能源本来就不占优势再加之人均资源占有不足,这就势必要求我国必须比其他国家更重视后续能源的开发利用,而汽车、飞机、轮船等机动性强的现代交通工具只能采用"含能体能源",所以氢能源无疑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

三、我国发展氢能源的优劣势分析中国对氢能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为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H2/O2。

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

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是70年代的事。

多年来,我国氢能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在国家经费支持不多的困难条件下,在制氢、储氢和氢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绩。

氢作为能源利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利用氢和氧化剂发生反应放出的热能,利用氢和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的电化学反应直接获取电能及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

我国早已试验成功的氢弹就是利用了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是氢能的一种特殊应用。

我国航天领域使用的以液氢为燃料的液体火箭,是氢作为燃料能源的典型例子。

目前,获得大量单质氢的唯一途径是依靠人工从天然气、石油、煤炭、生物质能及其它富氢有机物等中制取。

氢的最大来源是水,特别是海水,根据计算9吨水可以生产出1吨氢(及8吨氧),氢气燃烧热是28900千卡/公斤,而且氢与氧的燃烧产物就是水,因而,水可以再生。

由此可见,以水为原料制氢,可使氢的制取和利用实现良性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据估计,我国水能源理论稳定蕴藏量为7亿KW,而开发量为4亿KW,开发成功后,每年可节约大量煤炭,减排大量二氧化硫。

工业副产氢也是向燃料电池提供燃料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我国在合成氨工业中氢的年回收量可达标14'108m;在氯碱工业中有87'106 m的氢可供回收利用。

此外,在冶金工业、发酵制酒厂及丁醇溶剂厂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氢可回收。

上述各类工业副产氢的可回收总量,估计可达15亿立方米以上。

可见,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其中低价电电解水制氢方法在今后仍将是氢能规模制备的主要方法。

另外,用氢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对现有的技术装备作重大的改造,现在的内燃机稍加改装即可使用,这可以降低氢能应用成本。

由此,我国发展氢能源优势可见一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面临的困难。

大量廉价氢的生产是实现氢能利用的根本。

目前,廉价的制氢技术和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是两大核心问题。

获取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将氢和氧进行分离(制备1升液氢约需消耗电能3kwh);而直接从天然气中获取氢,需耗汽油,每公里要排放约16克二氧化碳(普通汽油车每公里排放260克二氧化碳),能耗过高。

就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而言,洁净和成本是二个关键参数,光有洁净而成本过高就没有市场,很难推广。

因此,要实施这一战略,就必须有目的地降低成本。

每百公里所加注氢的价格与汽油价格要尽可能接近,否则该技术只能永远停留在实验室或样车阶段。

当然,氢能的使用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作为基础设施的氢加注站。

结语: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价的生产氢。

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是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光的作用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如今世界上有50多个实验室在进行研究,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但它蕴育着广阔的前景。

发展氢能源,将为建立一个美好、无污染的新世界迈出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1、氢能源研究现状——《化学时刊》22卷10期(2008、10)2、王艳辉、吴迪镛、迟键:氢能及制氢的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3、吴承康、徐建中、金红光:能源的发展战略研究4、2009/2012年氢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5、[1]毛宗强:氢能-21世纪的绿色能源,2005[2]科技部:‘973’科技攻关基础研究计划6、刘江华、方新湘、周华:我国氢能源开发与生物制氢研究现状7、穆亚玲、王香爱:氢能源研究现状8、刘江华. 氢能源-未来的绿色能源.9、土恒秀,李莉,李晋鲁等.一种新型制氢技术.10、潘健民, 魏运洋, 李永峰, 徐菁利. 氢能的重要性和制氢方法浅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