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
古建筑常识简介

常见的硬山建筑檩架分配
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居民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做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前出廊式建筑可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 也可用作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
三、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各部构件功能
硬山建筑木构架部位名称 中国古建筑在立面上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台基,中部为构架,上部为屋顶,即所谓“三段式”。 其中构架部分是建筑物的构架和主体。七檩硬山建筑在进深(古建筑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方向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檐柱,檐柱内侧两排金柱。 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有穿插枋和抱头梁相联系。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间起联系拉结作用,抱头梁也有联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 檩。在檐柱之间,上端面宽(每四根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称为面宽)方向有檐枋,它是联系檐柱柱头的构件,抱头梁上面安装檐檩,檐檩和檐枋 之间安装垫板。这种檩、垫板、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檩三件”。 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安装金枋,进深方向安装随梁。随梁的主要作用联系拉结金柱。随梁和金枋在金柱柱头间形成的围合结构。其功能类 似于圈梁,对稳定下架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柱之上为五架梁。所谓五架梁,是指这根梁上面承有五根檩,五架梁又俗称大柁,它是最主要的梁架。五架梁上承三架梁。三架梁由瓜柱或柁墩支 承。瓜柱或柁墩的高低,即两梁之间净距离的大小,一般说来,如果这段距离大于等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瓜柱,如小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柁墩。三 架梁上面居中安装脊瓜柱。由于脊瓜柱通常较高,稳定性差,需辅以角背,以增加脊瓜柱的稳定 性。在硬山建筑中,贴着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常使用山柱,山柱由地面直通屋脊并支顶脊檩,将梁架从中分为两段,使五梁架变成两 根双步梁,三架梁变成两根单步梁。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49角梁(老戗、嫩戗)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角梁(北方官式做法)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2)、草架柱:歇山建筑固定山面构件的骨架。 歇山建筑梢间桁条向山面挑出,出梢部分需要有
构件支顶,这个构件就是草架柱。它是断面呈方
形的小柱,既支撑梢桁,又可作为钉附山花板的 龙骨。草架柱的下端落脚在踏脚木上。(图2-4-50)
• (2)栱:“栱”是成倒栱形的弓形曲木,在两端 栱脚上安装“升”。它是承受其上各分件的主要 受力构件。其摆向与建筑物面向平行,故可以说, 凡是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弓形曲木均称为“栱”。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栱依其所在位置不同,有正心栱、外拽栱、里拽 栱之分,并按其长短和安装层次有正心瓜栱(泥 道栱)、正心万栱(慢栱)、里外拽瓜栱(瓜子 栱)、里外拽万栱(单材慢栱)、厢栱(令栱、 桁向栱)和斜栱之别。但总的分足材栱(高一材 一栔)和单材栱(高一材)两大类。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54 蒲鞋头
• (8)、棹(zhào)木:也是配合斗栱的一种装饰 板,它一般在大梁底的两端,斜插在蒲鞋头的升 口上。(P40 8-160 图2-4-55)
• 注:定额错印为“悼木”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55 棹木、蒲鞋头、梁垫、山雾云、抱梁云等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 要 (15)、夹堂板:凡镶在两方木条之间的木板, 一般都可称为夹堂板。一般是指夹在木门窗两横 头之间的木板。(P46 8-188图2-4-48)
图2-4-48 夹堂板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16)、垫栱板:垫栱板是两攒斗栱之间的填空 板,宋代称栱眼壁,因其形似灶口,清代工匠形 象地称之为“灶火门”。北方官式古建筑中除镂 空雕花外,一般还采用彩画装饰;而在南方古建 筑中则常采用单纯的镂空雕花处理。(P46 8-185 见附图2-b-1、2-b-2)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一、古建筑结构(一)构架制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屋顶的制式: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四)屋脊: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最初是一种防漏措施,后演变成优美的曲线轮廓和活泼的屋顶装饰。
屋脊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正脊、垂脊、戗脊、博脊。
1、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瓶等装饰物。
中国古建筑系列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建筑系列知识点总结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
从古代的宫殿建筑到民居、园林、寺庙等,中国古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工艺技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综合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概念、历史、类型、结构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概念中国古建筑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它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城墙、民居等建筑形式。
从古代的殷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历史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陕西的兵马俑坑等。
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建筑起源于古代夏商周时期,如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等古建筑遗址。
此后,中国古建筑在各个朝代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坑、汉代的汉阳陵、唐代的大明宫、宋代的凤翔县城等。
明清时期更是中国古建筑的鼎盛时期,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三、类型中国古建筑按用途和形式,可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城墙、陵墓等多种类型。
1、宫殿:宫殿是古代君主权力象征的建筑,包括皇宫、王宫、王府等。
典型代表有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明宫等。
2、寺庙:寺庙是佛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庙宇等。
典型代表有峨眉山的峨眉寺、扬州的大报恩寺等。
3、园林: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形式,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典型代表有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等。
4、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居住建筑,包括四合院、围屋、土楼等。
典型代表有北京的恭王府、福建的土楼等。
5、城墙: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包括城门、城楼、城台等。
典型代表有西安的城墙、南京的明城墙等。
6、陵墓:陵墓是古代皇帝和贵族的墓葬建筑,包括帝陵、侯墓、陵园等。
典型代表有西安的秦始皇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等。
四、结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等方面。
《中国古建筑》知识点

《中国古建筑》知识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格。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整体布局和均衡美。
在古代,中国的建筑师通常会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来规划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力求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整个建筑群体通常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即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注重木结构和悬挑梁的应用。
木结构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经济、坚固、灵活和环保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中悬挑梁的应用也十分常见,它通过木制梁木柱的组合,将建筑物的重力转移到柱子上,形成空间上的跨度,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和雕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会在柱子、门窗、屋顶等部位进行雕刻,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雕刻的主题通常涵盖了历史、宗教、民俗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四,中国古建筑也注重园林景观的融入。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物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体验。
在园林中,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与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最后,中国古建筑也注重风水理念的应用。
风水理念是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认知和运用。
在中国古建筑中,城市规划、建筑位置、建筑形态等方面都会考虑风水因素。
比如,一些建筑物的主入口会面向水源或者朝向山脉,以获得良好的能量流动和自然气息。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一种独特而精美的建筑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美的追求。
它的特点包括注重整体布局和均衡美、建筑结构注重木结构和悬挑梁的应用、注重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注重园林景观的融入以及注重风水理念的应用。
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述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即以木构架为其要紧结构方式,在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
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流光异彩。
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定有其内在优势。
这些优势大致是: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株、梁、檀、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担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固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
3.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构架的组成采纳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专门多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中国古建筑有其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初步完备了,后经不断提高,产生一套完整比例和做法。
此种木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跟。
当柱上采纳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结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截了当搁置在柱头上;沿檀条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框架。
这种木框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纳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空间,因此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需要专门指出的是斗拱的应用。
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迭装配而成的组合部件。
斗拱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
至汉朝,成组斗拱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拱形式不止一种。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2320.1 2.2302:2002:20 :2802:2 0:28De c-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2月2 3日星 期三2时 20分28 秒Wed nesday , December 23, 2020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2.23 2020年 12月23 日星期 三2时2 0分28 秒20.12. 23
3、石(铜)狮
(1)作用:
辟邪、显示身 份和地位
(2)含义:
❖左雄右雌:雄狮爪下踩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雌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狮头上的疙瘩:一品大臣门口的石狮的头上有十 三个凸起的包块。这些包块的数量随着房屋主人官 级递减而减少(最少为八个)。低于七品的官员住 处门口是不允许摆放石狮的。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2月上 午2时20 分20.1 2.2302:20December 23, 2020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2月2 3日星 期三2时 20分28 秒02:2 0:2823 De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ber 2020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2 时20分 28秒上 午2时2 0分02:20:2820 .12.23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2 月23日 星期三2 时20分 28秒W ednesd ay , December 23,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232020年12月 23日星 期三2 时20分2 8秒20. 12.23
中国古建筑知识

中国古建筑知识中国古建筑啊,就像是一部部凝固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看那些大屋顶,就像一顶顶超级大的帽子,戴在建筑的脑袋上,有的是庑殿顶,那简直就是皇帝老儿才配得上的帽子,大气又庄重,四角飞扬,仿佛在向天空宣告自己的尊贵地位,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就差没真的飞起来了。
再说说斗拱,这斗拱可神奇了。
它就像是建筑里的一群小积木精灵,一块一块地叠加、组合。
这些小木块相互勾连,像是在玩一场超级复杂的搭积木游戏,而且还不能倒。
斗拱不仅让建筑看起来更加华丽,还像是建筑的减震器,地震来了,它就晃晃悠悠地把力量给化解了,比武林高手还厉害呢。
还有那四合院,就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的大餐桌。
四面房子围着中间的院子,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正房呢,就像家族里的长辈,端端正正地坐在中间,透着一股威严。
东西厢房则像是小辈们,规规矩矩地在两旁伺候着。
大门就像这个大家庭的嘴巴,迎来送往。
说起园林建筑,那简直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乐园。
亭台楼阁就像是游戏里的不同关卡,曲曲折折的回廊就像是迷宫的通道。
你在里面走着,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会动的山水画里。
那些假山怪石,就像是从画里跑出来的妖怪,千奇百怪,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乌龟,仿佛在互相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古寺庙建筑更是充满神秘色彩。
那高大的山门,就像一个巨人张开双臂,欢迎着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
寺庙里的佛像,庄严肃穆,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只不过他们拯救的是人们的心灵。
寺庙的飞檐下的风铃,叮叮当当的,像是在和天上的神仙打电话呢。
长城就更不用说了,那就是一条超级无敌长的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它是大地的腰带,把山脉都紧紧地系在一起。
每一块砖头都是龙鳞,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还坚强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也很有趣。
红墙绿瓦,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戏子,充满了舞台感。
红色的墙像是热情的火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绿色的瓦就像一片片翡翠,给建筑增添了不少生机。
古桥就像一位位驼背的老人,横跨在河流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
1. 福建南部的客家土楼住宅各层空间的使用功能分别为( )。
A.底层畜圈、储粮;二层厨房、公共活动;三、四层住房
B.底层厨房、畜圈;一层、三层为住房;顶层储粮
C.底层为祠堂、公共活动、厨房、畜圈;二层以上为住房
D.底层厨房、畜圈、杂用;--层储粮;上两层为住房
答案:D
[解答] 见《中国建筑史》(第五版)第三章第二节。
共有4环,内一圈为平房,外一圈为2层,最外一环底层用作厨房、畜圈、杂用,二楼贮藏,上2层为卧室,回廊相通各室。
2. 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
A.宽于阑额
B.等于阑额
C.窄于阑额
D.当时无普拍枋
答案:D
[解答] 唐代木构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看,阑额之上尚未有普拍枋这个构件。
宋代开始有普拍枋,它与阑额的关系是:由宽于阑额逐渐等于阑额而后窄于阑额,至明、清时代则称为平板枋。
3. 小木作不包括( )。
A.门、窗
B.天花
C.家具
D.彩画
答案:D
[解答] 古建装修,宋代称小木作,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前者包括栏杆、挂落和门窗等;后者包括室内隔断、罩、天花、藻井和家具等。
4. 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
A.抬梁式
B.穿斗式
C.木骨泥墙式
D.井干式
答案:C
[解答] 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平面有方形与圆形两种,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再涂泥的做法属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
5. 槁扇的抹头的数量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少变多
B.由多变少
C.没变化
D.变化无规律
答案:A
[解答] 桶扇的抹头数早期少,如山西寿圣寺的唐代砖雕槅扇门仅三抹头。
宋、金一般为四抹头,明、清则五六抹头的常见,变化是由少变多,是有规律的。
6. 在20世纪初时,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杨廷宝、梁思成等就读于美国( )建筑系,该院沿用了( )建筑教育传统。
A.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包豪斯
B.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C.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包豪斯
D.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答案:D
[解答] 1671年巴黎成立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成立建筑学院,其第一任教授弗·勃隆台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该校“学院派”教学体系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沿用。
7. 关于“移柱造”和“减柱造”,下述( )说法是正确的。
A.被明、清建筑所采用
B.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中采用了“移柱造”
C.在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采用了“减柱造”
D.未在辽金建筑中发现此种做法
答案:C
[解答] 见《中国建筑史》(第五版)第八章第二节。
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可称为“移柱造”,如山西大同华严寺近代的大雄宝殿;或减少部分内柱,称为“减柱造”,如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
8. 宋代木构的模数是( )。
A.斗棋
B.柱高
C.材
D.斗棋尺度
答案:C
[解答] 《营造法式》中规定造屋之制“以材为祖”,材分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而选用哪一等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各部件的尺寸都可以随之规定,材、契、分是宋代木构的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