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人物心理描写》教案

合集下载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3、了解几种常用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资料。

2、游戏道具、奖品。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突击检查背书情况,体会紧张不安的心理: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听课,我想让大家在老师们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同时也检查一下你们背诵第十三课和第十五课的情况,不用举手,我随意抽人背诵。

装做找人的样子停顿五到十秒针、再指名背。

提问:听到要检查背书情况,你的心情怎样?怎样想的?结果没有抽查到你,心情有何变化?被抽到的同学谈谈感受。

2、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

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3、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心理感受,你还产生过哪些心理感受?(悲喜交加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忐忑不安义愤填膺心恢意冷心急如焚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勃然大怒怒火中烧魂飞魄散惊心动魄迫不及待欣喜若狂……)原来人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4、请你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感受。

5、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

把这种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实,同学们已经在很多写人记事的课文中接触到了心理活动描写。

请回忆一下……二、赏析课文片段,感知心理活动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1、《穷人》片段一:指名读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人物描写作文教学教案

人物描写作文教学教案

人物描写作文教学教案第一篇:人物描写作文教学教案人物描写作文教学教案篇一:写人作文教案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

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第五:修改、交流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新课第一课时学习“肖像描写”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了解和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一、导入: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第二篇:作文—人物描写教案作文训练-人物描写〖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

2.掌握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人物心理描写教案

人物心理描写教案

人物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和功能;2. 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常用手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2. 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内心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案;2. 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教师简要介绍人物心理描写的定义,并列举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 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与功能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人物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功能,如能够深化人物形象、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

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关键观点。

Step 3 人物心理描写的常用手法和技巧教师介绍人物心理描写的常用手法和技巧,如通过对话、动作、心理独白等方式展现人物内心情感。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进行详细解析,并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描写方式。

Step 4 练习与讨论教师提供一些文学作品片段,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练习。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交流彼此的作品,互相点评和提供建议。

Step 5 进一步应用教师提供一篇短篇小说或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

学生可以通过批注或写在纸上的方式进行标记,并就描写的效果和手法进行讨论。

Step 6 总结与展望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人物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加运用。

同时,展望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和效果,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注意人物心理描写的运用,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和功能,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手法和技巧,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找出其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片段,写出自己的分析和感悟。

心理描写作文教案

心理描写作文教案

心理描写---------《皇帝的新装》续写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习重难点:训练学生心理描写的方法课前预习案1、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选文片断中找出心理描写的部分。

片段1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

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

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

“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

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

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片段2渐渐地,庆幸的心情被不安所替代。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就像怀中有只淘气的兔子一样。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该死的考卷,害怕地想:要是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那我……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又后悔起来:当初我要是不把考卷给他抄,那该多好啊。

可现在,一切都完了。

突然间,我看见桌上的《小学生守则》,心灵好像被重重地一击。

我打开本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诚实勇敢。

”3、《皇帝的新装》中心理描写的部分(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2)“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心理描写教案初中

心理描写教案初中

心理描写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手法,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概念与作用2. 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3. 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4.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心理描写文章,引发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心理描写的概念与作用:介绍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内心活动、情感变化等进行具体描绘的一种写作手法,强调心理描写在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讲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a. 直接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b.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表情、语言等外在表现,暗示其内心活动。

c. 内心独白:让人物在内心深处倾诉自己的思考、感受和愿望。

d. 心理剖析: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性格特点和心理轨迹。

4. 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观察人物的情感变化,运用心理描写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5. 写作实践与评价:布置一道心理描写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描写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技巧。

2. 示例法:分享优秀心理描写文章,让学生直观感受心理描写的效果。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优秀心理描写文章示例。

2. 准备心理描写写作题目。

3. 准备评价标准和反馈建议。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心理描写 教案

心理描写 教案

心理描写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描写能力的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心理描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定义和特点。

2. 如何观察和思考心理描写。

3. 如何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物心情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心理描写?为什么心理描写在写作中很重要?步骤二:讲解心理描写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呈现心理描写的定义和特点。

2. 强调心理描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步骤三:观察和思考心理描写(15分钟)1. 展示一段包含心理描写的文本,让学生仔细阅读。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你能否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3.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步骤四: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心理描写(20分钟)1. 提供一些常用的心理描写词汇和句式,如"忧心忡忡"、"眉头紧锁"等。

2. 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几个句子,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进行心理描写。

3.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心理描写,以展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步骤五:写作实践(15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如家人、朋友或偶像。

2. 学生以这个人物为主题,写一段包含心理描写的短文。

3.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步骤六:分享和反馈(10分钟)1. 邀请学生将他们的写作作品分享给全班。

2.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心理描写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富有心理描写的作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技巧。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活动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2. 心理活动描写的基本技巧。

3. 心理活动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引起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活动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技巧。

3. 示例: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效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场景,用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心理活动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讨论、展示等。

五、教学资源1. 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论知识。

2. 优秀作文片段示例。

3.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心理测试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片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效果。

在练习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创作,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总结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使他们对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深入,描写技巧运用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对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多让他们欣赏优秀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心理活动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案: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初中语文教案: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初中语文教案: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一、引言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是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使我们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增添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如何写好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能使写作更富有表现力。

本教案将教授学生如何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提高文章的质量。

二、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1. 增加作品的逼真感: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使作品更加鲜活立体。

2. 增添情感共鸣力: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3. 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

三、注意事项1. 注意情感的转折: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情感的转折变化,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多角度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内心独白等多种形式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作品更加多样化。

3. 注意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细微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内心世界。

四、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心理活动为例,来具体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1. 第一阶段:忍受别离之痛在与黛玉分别前,宝玉内心满是不舍和痛苦,但他却试图强忍着眼泪,不让黛玉看到。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宝玉紧握双拳,咬紧牙关,眼神中闪烁着忍耐的泪花,来展现宝玉内心的痛苦和坚强。

同时,可以通过宝玉的内心独白,表达他对黛玉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2. 第二阶段:爱恨交织的情感在宝玉遇到黛玉的妹妹媚娘后,他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他对媚娘有着与黛玉相似的情感,另一方面,他内心却对媚娘的出现产生了矛盾的感觉。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宝玉心跳加速、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以及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来刻画宝玉纠结的内心世界。

3. 第三阶段:无尽的空虚和悲伤在宝玉得知黛玉身患绝症后,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空虚和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人物心理描写》教案
学校:和硕县第二中学
教师:徐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2、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生如何使用心理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在诸多人物描写的方法中,心理描写非常重要,它是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

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描写心理的词语有: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粗胆大,心乱如麻,心如刀割横眉冷对憨态可掬面红耳赤喜上眉梢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
二、直接描写
含“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标志。

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看两个例子:
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简洁,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三、抒情独白式。

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例,“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

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

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

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

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

……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

最后,“我”毅然牺牲了儿子,使“我”的崇高品质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四、梦境描绘式。

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

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梦中出现的事情实际就是心中所想。

有一同学曾描写他
晚上和同学一起到菜地去偷白菜搞火锅吃,被抓住了的故事,虽然他并不是想去偷白菜,但是他肚子饿,想吃东西是肯定的!
五、心理分析式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

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六、幻觉展现式
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揭示文章的主题。

例,“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

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

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

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七、心理还可以通过神态、行动、环境来表现,很多神态、动作、环境都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

八、作业:
《拿试卷的五分钟》
范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思考: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

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

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

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