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2.6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3新人教版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训练(有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训练(有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01 组合列举知识点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________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2 王室衰微 4.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________制逐步瓦解。
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3 诸侯争霸 5.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以“_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6.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
2.春秋时代特点: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出现统一的趋势。
02 辨析改错 7.春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改正: (2)春秋时期,周王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周王室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诸侯之间竞相争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改正: (3)春秋时期,晋文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改正: 03 单项选择知识点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8.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是( )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9.“图上(如图)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二牛所挽犁,犁头部分深深切入土中;扶犁者为一青年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扬鞭。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一、选择题1.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2.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3.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A.形成B.发展C.鼎盛D.瓦解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宋襄C.楚庄王D.晋文公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8.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9.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哪项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A.纸上谈兵B.精卫填海C.三顾茅庐D.曲径通幽二、简答题11.简述战国七雄指的是那七雄?三、材料分析12.材料分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动荡的春秋时期》答案一、选择题1.A2.C3.D 解析: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结果是诸侯国的数目减少,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A5.D6.B 解析:春秋时期,因为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在听从天子的命令。
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不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共5题;)1.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A. 铁农具和牛耕B. 选种C. 深耕细作D. 治虫害2.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农业产量的提高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D. 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二、王室衰微(共4题;)6.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A. 西周时期B. 商周时期C. 战国时期D. 春秋时期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8.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
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分封制有所动摇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9.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A. 铁制农具的使用B. 外族入侵C. 诸侯争霸D. 国人暴动三、诸侯争霸(共5题;共15分)10.“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6、“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A.齐桓公B.晋文公 C.宋襄公D.楚庄王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7
10.【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战争,使周王室地位下降,争霸过程中有的 诸侯国被灭掉,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长期争战给人民带来灾难, 但是中原的华夏族禹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族交融。选项 BCD 符合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而选项 A 不符合对春秋 时期战争的评价,因为春秋时期战争,使周王室地位下降,而不是巩固了 周王室。 故选:A。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
7. 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的是( ) ①战争频繁②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用③社会激烈动荡思想大解放④周王可以有 效地统率和控制诸侯。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8. “齐桓公采纳他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 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1
A. 管仲
B. 商鞅
C. 韩非
D. 主父偃
9.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①青铜农具
②石斧、石锛
③铁锄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0. 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巩固了周王室 C. 有利于民族融合
B. 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D. 给人民带来灾难
11.【答案】(1)人们已经会制作乐器;河南省。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春秋时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3.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A.外族入侵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C.诸侯不再听命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C.天子依附予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无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题一、 选择题1.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因向周天子朝贡,同时却朝齐次,朝晋次。
这实质( )A.鲁国国君胆小怕事B.天子依附于诸侯C.齐晋已是当时霸主D.周王室地位衰落2.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列哪个工具代表最高水平的是()A.B.C.D.3.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石器工具的使用B.骨制工具的使用C.青铜工具的使用D.铁农具的使用4. 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西周时期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是(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的非正义战争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6.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大变革的时代”,主要因为( )A.战乱严重,王权更迭频繁B.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不断涌现C.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D.思想活跃、文化灿烂7. 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8. 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社会变革的是()A.分封制的推行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铁器牛耕推广D.国家统一完成9. 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A.贝壳货币B.实物货币C.金属货币D.纸币10.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11.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增强东周王室实力C.缓和社会矛盾D.实现富国强兵12. 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①城濮大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巨鹿之战⑤长平之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3.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应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清楚提高,主要是由于〔〕A. 农业注重运用肥料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普遍运用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行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如今我国的哪一时期( )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3、以下哪一经济现象不属于春秋时期?( )A.一位农民正在用铁制的农具开拓荒地B.运用骨耜种植农作物C.几位工匠正在铸造青铜器D.某城市的市场正在停止繁华的商品交流4、妇好〝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 春秋B. 战国C. 西周D. 商朝5、春秋时期社会消费力清楚提高的标志是〔〕A. 铁农具的普遍运用和牛耕的推行B. 中原市场的兴盛C. 肥料的运用和适时的耕种D. 大兴水利工程6、〝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势如破竹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讯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位置的架势。
〞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A.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味B. 楚庄王十分贪心有野心C. 楚国兵力十分强D. 周王室安康、分封制逐末尾渐瓦解7、周顷王是东周第七代国王,他继位时,竟致于无钱操持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曾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这件事充沛说明了( )A.诸侯活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比拟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往常比拟注重节省D.周王室位置一泻千里8、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展开对外活动。
〝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民族的进攻B.应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开展自己的力气C.协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要挟D.捍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9、消费工具的提高是消费力开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以下消费工具依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陈列正确的选项是〔〕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 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1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东周分与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
2.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楚国与晋国在大战,结果楚国大败,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4.楚军在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
5.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称为“”。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各个击破,称为“”。
6.将下面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连线。
①管鲍之交 A.齐桓公
②退避三舍 B.楚庄王
③卧薪尝胆 C.晋文公
④一鸣惊人 D.勾践
基础巩固
7.“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
A.夏朝时
B.商朝时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8.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9.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 )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0.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 )
A.宋、楚 B.吴、越
C.晋、楚 D.秦、楚
11.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 (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Kt D.越王勾践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13.战国时期是指 ( )
A.公元前774~前。
t76年
B.公元前475~前221年
C.公元前770~前·476年
D.公元前476~前221年
14.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 )
A.韩、赵、魏 B.齐、楚、秦
C.齐、楚、燕 D.楚、赵、韩
15.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 )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齐国
16.战国时期,秦国对六国实施的政治外交策略是( )
A.合纵 B.连横
C.和平共处 D.“挟天子以令诸侯”
17.下列人物中.不是战国中后期纵横家的代表的是 ( )
A.张仪 B.公孙衍
C.苏秦 D.荆轲
18.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应该关注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 )
A.商周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9.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20.战国七雄中,在今山东的国家是( )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2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D.秦穆公
2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
D.组建强大的军队
2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2-1.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25.读下图,请完成:
(1)在上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为什么提出合纵和连横的策略?
(3)六国的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创新升华
26.历史诊断与分析:
(1)小华问:“小丽.你最敬佩战国时期的哪一位历史人物?”
小丽答道:“我最敬佩的是齐桓公,他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2)小红问:“小明,你能简要地评价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吗?”
小明答道:“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
答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自主学习
1.春秋战国 770 476
2.651 葵丘齐桓公
3.城濮晋文公
4.邲楚庄王
s.秦合纵远交近攻连横
6.①A②C ③D ④B
基础巩固
7.D解析:理解材料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
8.D解析:秦孝公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公元前356年,重用商鞅变法。
9.B
10.C解析:春秋时期,楚国势力发展,向中原地区扩张,却遭到了北方大国晋国的有力抵抗。
11.D解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
“卧薪尝胆”是比较熟悉的历史典故,很容易即可选出。
12.A解析: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权势,五大诸侯趁机争霸,史称“春秋五霸”。
13.B 14.A
15.B解析: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战国形势图》,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最北的是燕国,最西的是秦国。
16.B解析:战国时期,秦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17.D解析: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适应大国之间政治外交形势需要的纵横家。
如张仪、公孙衍、苏秦等。
18.D 解析: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那时。
争城夺地、刀光剑影、杀声震天是常见的事。
19.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管仲改革,它使齐国富强,为称霸作了物质条件。
解答时应抓住“最重要”几个字。
20.B
21.A
22.C解析: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当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周王派代表去参加诸侯的会盟,就表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23.C解析:尊王攘夷的是齐桓公开展外交活动时的口号;退避三舍发生在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纸上谈兵发生在赵国与秦国之间;只有卧薪尝胆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指越王勾践为报国仇,发愤图强的故事。
24.D解析:管仲改革是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重要条件.而齐桓公又是第一位霸主,勾践是最后一位霸主,故正确答案是D项。
25.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依次为燕、赵、齐、魏、秦、韩、楚。
(2)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连横。
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通过合纵和连横的活动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霸业。
(3)秦国利用贿赂、威胁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五国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战国形势图》,利用对地图上各个诸侯国的位置关系来解答此题。
创新升华
26.参考答案:(1)错误。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错误。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但争霸过程中,统一步伐加快,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该题以设问的形式,充分再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此题要注意重要的历史人物与重要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