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
一茶一韵品五味 壶里壶外谱心曲——专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茶艺专委会主任杨斌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唐朝开始,品茶便成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一件雅事,品茶自然离不开茶具。
作为茶具的紫砂壶,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馊,温润可爱,所以直到今天依然使人爱不释手。
随着收藏队伍的日益庞大,投资和收藏紫砂壶越来越受人青睐。
但是,投资和收藏紫砂壶也有许多门道,我们应该如何来选壶、鉴壶、养壶、藏壶呢?本期邀请到了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茶艺专业委员会的杨斌主任,聊一聊如何鉴赏和收藏紫砂壶。
本刊记者: 杨老师,从当今收藏界藏品的种类来看,我发现很多藏友对紫砂壶还不是很了解。
紫砂壶的收藏好像也挺随意的,看见喜欢的就花钱买,结果买回家的紫砂壶大多不尽如人意,甚至都不是真正的紫砂壶。
您能不能大概谈一谈,紫砂属于什么东西?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紫砂壶?杨斌老师:紫砂壶属于陶瓷中的“陶”,陶瓷广义说可分为四类:土器、炻器、陶器、瓷器。
紫砂的性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因此,更准确地说紫砂壶属于“炻器”。
关于“紫砂”,通俗的定义为:“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黏土制作而成,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
”以此标准理解,应该说,符合上述特征的陶器就是紫砂。
目前类似于这个范畴的陶瓷器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如河南的新安、宝丰、神垕,安徽一茶一韵品五味 壶里壶外谱心曲《鱼罩壶》 邵毓芬传教作品—专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茶艺专委会主任杨斌本刊记者的寿县,贵州的贵阳,江苏的高淳,广东的潮州、大埔,山东的博山,浙江的长兴,辽宁的喀左、凌源,天津的蓟县等,均有紫砂矿土的出现。
相比之下,宜兴紫砂宜陶宜茶,再加上受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宜兴紫砂早已形成的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宜兴几乎成了紫砂壶的代名词。
本刊记者:紫砂指的是一种砂呢,还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成为做壶用的材料的呢?杨斌老师:紫砂的“紫”,泛指以紫褐为主流的色泽;紫砂的“砂”,即人们常说的团粒结构颗粒质感。
团粒并不是单一的物质,是以石英碎屑、硅酸盐为主的聚合物,石英本身没有可塑性,需要金属氧化物、钾钠钙等有机物混合成的胶状黏土黏连,简而言之,紫砂成品泥是团粒和黏土的混合体。
一代宗师紫坛典范——宜兴紫砂“建国七老”壶艺生涯与名作赏析(上)

一代宗师紫坛典范——宜兴紫砂“建国七老”壶艺生涯与名作赏析(上)谭文诚【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4-47)【作者】谭文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江苏宜兴,人杰地灵,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授之乡与书画之乡,而且紫砂名师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在浩瀚的紫砂星河中,有七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就是建国初期的1956年底,江苏省政府正式任命的七位紫砂名师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出来,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追思缅怀,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继往开来的紫坛典范。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随着紫砂艺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七位名师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历经了黑暗而动乱的中华民国,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和紫砂业的春天。
在当时百业凋零的情况下,联系了37位老艺人组织了紫砂生产合作社,白手起家,广招学徒,宜兴紫砂业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七位大师的革创之功与传承之艺将永远被后代陶人与壶艺收藏界所铭记。
民国后期,宜兴紫砂壶艺界流传这样的行话:“裴石民的花货,王寅春的方货,朱可心的竹货,顾景舟的光货。
”同辈艺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本文通过七位大师名作的展示与赏析,回顾他们曲折而艰辛的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
一、精细大师裴石民《泰德壶》(图1),近现代紫砂精细大师裴石民的作品,盖印“石民”,底印“裴石民”,色泽淡紫。
泰德壶为裴石民首创。
壶形扁圆,桥钮嵌盖,形制简洁但格调高妙,其色细润,其形超逸,比例匀称,光洁隽永,是裴石民的传世名作。
裴石民(1892-1977年),号冶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1905年师从姐夫江祖臣(1878-1949年,字案卿),艺成后受聘于宜兴利永公司。
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1876-1959年,号简翁,字铸农)所藏《供春树瘿壶》配盖,1924年他又为储南强所藏《圣思桃杯》配盖。
1926年裴石民去上海魔术大师莫悟奇家制陶,他与莫悟奇共同探讨,研制出多种紫砂珍玩,精细而雅致,此时的作品盖有“悟奇冶陶”的印款,时人称为“悟奇陶”。
千古风流四大美女

千古风流四大美女作者:杨山林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6期宜兴紫砂壶作为一种载体,它的题材非常广泛。
单就陶刻装饰这方面来说,书法、绘画、诗文、名言警句等无所不包。
近代的陶刻圣手任淦庭先生用他的一枝铁笔,以娴熟的技艺在花盆、花瓶、砂壶等陶坯上刻山水、花鸟、人物等。
其书法、绘画无一不精,备受后人推崇。
在紫砂陶坯上刻人物画,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人物的形象要准确,人物的背景要与之相融洽等。
任淦庭先生在创作陶刻人物画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的人物画源于生活、扎根群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生乐趣。
其人物画主要涉及工人制坯、农民扬谷、车队运肥、小孩玩耍等内容。
每一幅画都情景交融,极具观赏性。
任先生曾说过:“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干我们这一行离不开笔,抄书写字像吃饭一样,是每天必做之事。
”学习紫砂陶刻就要有任先生的这种精神,把艺术、技术融入生活,当作生活的必需品,天长日久,技术水平、美学修养都会不断得到提高。
“四大美女对壶”(见图1)就是在学习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用陶刻的表现形式设计创作的。
“四大美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们的形象可与西方的维纳斯女神相媲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我国的四大美女,一为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人,是一绝色美女。
据《东周列国志》载,西施原是苎罗山采薪者之女,其山有东西二村,多姓施者,西施在西村,故名西施,她常于溪边浣纱,红颜花貌,面如芙蓉,后人称其为“浣纱女”。
二为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
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
年轻貌美,举止娴雅,能歌舞、晓音律,有绝代之色。
竞宁元年,汉匈和好,匈奴王单于入朝求亲,昭君应召,元帝允许,出塞后深得单于敬爱,使汉匈无战事达六十余年之久。
三为杨贵妃,小名玉环,唐蒲州永乐(今属山西)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描述。
玉环面容娇好、体态丰腴,深得唐明皇的宠爱。
文革壶名人查询

文革壶名人查询●1986年版宜興陶瓷紫砂廠工藝師、助理工藝師、技術員名錄:任淦庭|吳雲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陳福淵|范正根|范澤林|潘春芳|許四海|范盤沖|顧景舟|蔣蓉|潘春芳|李昌鴻|沈巨華|呂堯臣|汪寅仙|何道洪|李碧芳|徐漢棠|許成權|徐秀棠|高海庚|儲立之|王石耕|鮑志強|譚泉海|許四海|范盤沖|鮑仲梅|施秀春|周桂珍|顧紹培|范洪泉|何挺初|曹婉芬|謝曼倫|葛明仙|張紅華|高麗君|高洪英|束鳳英|周尊嚴|沈漢生|毛國強|咸仲英|吳同芬|丁洪順|丁益民|丁亞平|王銘東|丁菊芬|丁鳳仙|王已國|王黎明|王婉華|王定娟|王鳳仙|王亞芳|王愛萍|王淑萍|王東萍|王烘芬|王建南|王小龍|丁武平|王秀芳|王惠中|王曉健|王潔|王亞琴|牛惠芬|宋寶娟|呂俊傑|江建祥|吳群祥|吳亞亦|王秀英|史玉琴|史志民|朱秀華|束旦生|朱復|江敏|毛映紅|毛玉仙|毛梅紅|朱文平|任悉儉|任永芳|任惠萍|任苗英|呂美萍|江建華|吳小華|李萍|何嗎|吳奇敏|吳麗萍|吳純耿|吳士娟|吳亮萍|李慧芳|李正華|李杏仙|李忻仙|李美金|李旦悌|李洪新|何敏|何燕萍|余建新|季益順|邵沛華|周潔萍|周定華|邵玉芳|邵全娣|邵順娣|邵敏芬|邵正芳|李霓|邵陸大|邵惠萍|周正華|周順仙|周六妹|周惠芳|李園林周志勛|周道生|周琴悌|周亞芹|周賢君|周洪娟|周颯英|汪惠芳|易志仙|杜愛萍|李林芳|何玉琴|金銀鳳|周寧華|周志華|汪建軍|沈小莉|沈惠芳|咸晴|徐茹|胡永成|胡洪芬|胡小紅|奎愛蓮|施小馬|夏俊偉|夏國強|倪順生|殷惠娟|徐維明|徐玉芳|徐萍|徐徐|徐蘭君|徐雪娟|徐元明|徐新妹|徐美萍|黃秉英|徐志清|徐志琴|徐錫華|徐雪春|徐蓉芳|徐達明|徐華大|徐榮芳|徐富珍|徐玲艷|徐志倩|高建芳|高湘君|高建華|高振宇|高小宇|高祥娟|孫小洪|孫止倩|孫志倩|曹亞麟|曹燕萍|曹亞萍|曹亞芬|陸奇南|陸巧英|陸虹偉|張志強|張麗娟|張國華|張順芳|張靜|張毅|張玉芳|張艷春|許淑華|許惠珍|許珍珠|范永良|范國歆|范早大|范其華|范建華|范亞鈞|范穎|陸君|范宜娟|范公美|范順仙|范川芬|范亞琴|崔國琴|崔碧玉|梅寶玉|黃麗萍|黃麗明|童孟大|黃偉|程輝|喬國福|馮杏華|惲益華|惲賢君|楊愛萍|楊紅芳|楊義富|莊玉林|趙洪生|趙盤根|趙志琴|華健|李英|趙佩芳|廖西氿|華小其|劉偉大|劉鳳英|劉建平|劉建軍|劉錫芬|劉國亞|劉秀娣|劉國霞|婉華|庚娣|劉洪仙|劉小青|翟荷芬|郭麗萍|葉偉亞|葉雲娥|樂雲琳|萬若君|談躍偉|談碧雲|談玉琴|蘇明|萼圃|談菊惠|談杏娟|談鳳珍|魯新華|魯新強|魯文琴|潘持平|潘淑萍|潘內芬|潘蘭奇|潘夕娟|陳岩|陳光|陳鳳妹|陳國良|陳玉芬|陳玉妹|陳志華|陳順仙|陳菊華|陳小仙|陳才芳|陳世華|陳志芳|陳瑞芳|臧志紅|葛陶中|鮑正蘭|鮑峰岩|鮑利安|鮑雯君|鮑小芬|鮑玉蘭|鮑蘭芬|鮑紅華|鄒玉芳|蔣義華|蔣彥|蔣建明|蔣惠娟|蔣順英|蔣坤仙|蔣淑希|蔣義平|蔣鳳英|謝順君|謝秀琴|魏紫雲|蔡國萍|蔡玉琴|錢紅妹|儲集泉|譚曉君|顧順娣|闞秀華|周才軍|于玲妹|老安順|任蕙芬|張淑芳|潘介芬|馮勤芳|蔡耀娟|沈萍|許藍芬|胡瑞華|沈菊芬|高忠娟|張淑芬|樂玉華|劉夕芬|陳豐春|楊年芳|潘燕萍1、芹仙李芹仙,高级工艺美术师,1955年进紫砂厂拜朱可心为师,作品风格严谨而又流畅,雅朴而又大方,花素兼长。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

紫砂壶名人师承关系鲍志强(1946──)别号乐人,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诸葛勋、范泽林学习陶刻,后兼习制壶,再后在任淦庭指导下专攻陶刻,艺业有成。
高丽君(1940──)别号敏,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蒋蓉学艺,作品以“花货”为主。
其夫王小龙,又名王平,是壶艺大师王寅春的儿子,也是壶艺中人。
高丽君的代表作有“蜂窠壶”等。
葛明仙(1939──)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吴云根学艺,作品以传统造型为主。
代表作有“竹节笋纽提梁壶”等。
曹婉芬(1940──)出身紫砂世家,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学艺,后又得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造型丰富,做工细腻。
何挺初(1940──)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裴石民学艺,后又得顾景舟指导,作品勇于创新,立意不凡。
其妻徐新妹(1947──)也是著名壶艺家,同样师承裴石民,七十年代起夫妻合作,其代表作有“蟹篓茶具(五头)”。
束凤英(1940──)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随同裴石民、顾景舟学艺,代表作有“葫芦壶”等。
咸仲英(1940──)别号冰心,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他与顾绍培合作的特大紫砂尊瓶被选作中南海紫光阁的陈列品。
其起妻陆巧英(1942──)别号玉洁,也是壶艺名家,1964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高洪英学艺,后又得王寅春、顾景舟的指导,作品种类较多。
近年来夫妻合作,代表作有“济公壶”等。
范洪泉(1941──)1956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随吴云根学艺,后拜朱可心为师,学习制作“花货”,以制作大壶见长,代表作有“树桩松鼠大壶”等。
谢曼伦(1942──)别号毛毛,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朱可心、范正根学艺,后又得到过顾景舟的指导,代表作有“迎客松壶”、“竹段提梁壶”等。
鲍仲梅(1944──)1959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任淦庭学习陶刻。
其妻施秀春(1949──)生于紫砂世家,父施福生为壶艺名家,她得到过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等名家的指导,夫妇合作镶嵌银丝的砂壶别开生面,代表作有“三羊喜壶”等。
论紫砂壶荷韵的艺术审美和人文底蕴

________»紫砂专题论紫砂壶"荷韵"的艺术审美和人文底蕴范建新【摘要】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有一种特别的花器,通过仿生的方式来折射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面的艺术享受和心灵方面的美好体验。
从整体上来看此壶《荷韵》,以一种写实却又略带一点抽象的风格,把紫砂泥料的可塑性充分地展示出来,在创作的手法中删繁就简,大气饱满的风格和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处理让人印象深刻,细细把玩此壶,你会有一种百看不腻、越嚼越有味道的审美感受,再结合壶中的人文韵味,可谓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紫砂壶;荷韵;艺术审美;人文底蕴在中国陶瓷艺术的世界里,紫砂艺术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却凭借良好的性能和多变的造型博得了广大茶友的喜爱,这种介于陶和瓷的材质惊艳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喝茶的习惯。
紫砂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把玩性,可以让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之中反复摩拿,同时紫砂良好的吸水性可以形成一定的包浆,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色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养壶的成就感。
独特而又神秘的紫砂矿料蕴藏在宜兴丁蜀的地面之下,具有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双重因素,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置,江浙皖三省交界,太湖西岸水气弥漫,宜兴南部为丘陵地带和水域交汇之地,地下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溶洞,非常的奇妙和壮观,同时也蕴藏了大量的紫砂原矿,这种含有石英、云母、铁质等矿物结晶的泥料与生俱来的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再加上118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淬炼,又形成了第二道透气孔。
当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浇淋热水的时候,会发现马上就会被壶吸收,水汽氤氤,非常的惬意。
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有一种特别的花器,通过仿生的方式来折射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面的艺术享受和心灵方面的美好体验。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荷韵壶》是一把非典型的紫砂花器,区别于传统的紫砂花器繁复的造型和多变的装饰,我的这件作品基本是素面朝天,用紫砂原汁原味的花器传统工艺来演绎荷花题材的与众不同,在相对简约的器型之中注入了无穷的江南韵味。
紫砂壶历代名家

历代名家明清时期金沙寺僧供春李义心时大彬邵亨裕惠孟臣陈子畦陈鸣远惠逸公陈鸿寿邵友兰葛子厚潘仕成邵大亨黄玉麟清末民初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朱可心裴石民汪宝根冯桂林吴云根王寅春新中国时期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徐秀棠新中国时期江苏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鲍志强徐汉棠李昌鸿沈遽华顾道荣凌锡苟邵新和葛明仙谭泉海周桂珍王石耕顾绍培曹婉芬鲍仲梅谢曼伦潘持平程辉崔国琴樊剑平高振宇新中国时期江苏助理工艺师季益顺鲍利安鲍正兰高健华葛陶中江建祥吴群祥陈国良施小马周定华丁洪顺刘建平李慧芳恽益萍魏紫云陈岩姚志源姚志泉鲍庭博董彩芬董逸明董跃明顾顺源北宋。
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明朝时期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
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许士群和他的朱泥紫砂壶

达 到 圆形 壶 饱 满有 度 , 方形 壶 方 中寓 圆 、 圆 中寓 方 。
分 为紫 泥 、 段泥 、 朱 泥三 大类 。 纯手 工制 作 紫砂壶 , 以
紫 泥多 见 , 而 在制 作 紫砂 壶 的三 大类 泥 料 中 , 目前 所 见 的朱 泥 紫砂 壶 作 品最 为少 见 。纯 天 然 泥料 纯手 工 制作 的朱 泥紫 砂 壶更 是少 而 又少 。这倒 不 在 于朱 泥 的原 料稀 少 。 而 在于朱 泥 制壶 的难 度 。 一 般 的紫 泥紫 砂壶 的烧 成 收缩 率 为 1 1 %, 段 泥 的收 缩率 为 1 4 %, 而
并擅 长 以朱 泥为主 的传统 壶型 紫砂 壶创作 。
许 士群和他 的朱 泥紫砂 壶
文: l i t 玉 豹
1
接 的浑 然天 成 融为 一体 , 明接 的 明 中有 暗过 渡 自然 。
宜 兴 紫砂 泥 , 是 非 常特 殊 的制作 紫 砂 壶 的原 料 ,
他 的朱 泥紫 砂 壶将 传统 光 素器 壶 型在 现代 美学 理 念
作 与 现在 完 全不 同 , 仅 仅 重视 紫 砂壶 的实 用 性 , 而完
全 忽 略其 艺术 性 和 收藏 价值 , 所以 , 采 用 模具 制 壶方 法 制 作紫 砂 壶风靡 一 时 。许 士群 的这份 工作 和 这个 职位 。 在 当时是 非 常吃香 的。 他 曾经 被厂领 导 派去紫
2
师” 。 对 一位 艺人 来说 , 这 是成 就和荣 誉 , 这成 就和荣
誉 来 之不 易 。
3 U
3 0多年前 , 许 士群 开始 学做 紫砂 壶 。 在他 做 出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紫砂之家
【何忍群】
高级工艺美术师
性别:男
出生:1968-12-02
【简介】
紫砂之家合作艺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大师沈汉生(石羽)、咸仲英(冰心)、毛国强(一粟),极擅“写意细刻”,主要形象为古代老生、美女、茶经人物等,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强烈推荐购藏!
【详细介绍】
何忍群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68出生于陶瓷世家,80年代初进紫砂工艺厂,88年师从冰心大师咸仲英,之后又拜沈汉生(石羽)、毛国强(一粟)为师,同时得到鲍志强、谭泉海等老师指导,善吸收传统精华,提炼创新。
从艺二十几载,深谙紫砂的文化底蕴和制作技巧,并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有赖于深厚的书画功底,其作品以精湛的刻绘工艺见长,尤其擅于写意风格的人物刻绘,多以老生和美女为主,刻法凝练传神,极富韵味,备受业内人士及广大壶友的青睐。
紫砂之家共收录何忍群紫砂壶作品44个,更多何忍群紫砂壶作品访问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何忍群相关作品】
【合欢(一壶知】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231
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190cc
【汉宫秋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7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410cc
【鱼乐】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80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580cc
【龙鼎壶】
作者:何忍群
编号:16938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700cc
【红山遗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896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350cc
【三羊开泰(紫】作者:何忍群
编号:15713
泥料:原矿紫泥容量:630cc
【信钟】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174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500cc
【秦权】
作者:何忍群编号:15208
泥料:原矿段泥
容量:4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