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放映图片,让学生预习本课。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简单介绍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读懂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原因。

5. 读懂课文•学生和教师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重新理解课文。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以“我眼中的圆明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悟。

7. 口头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

8. 思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大臣或皇帝,会怎样保护圆明园?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对课文进行归纳,明确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考虑增加一些圆明园文物的展示,或选取一些历史观点与学生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课时安排•课时数量: 2个课时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名称: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及反复出现的题目词“圆明园”。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地位。

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读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词语。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的毁灭是否可以避免,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活动设计•分组小组讨论圆明园的历史价值,提出自己的保护意见并展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延展阅读:请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细节和意义。

•文学赏析:通过解析课文中的诗句或段落,深入理解作者对圆明园的感情表达和历史悲剧的描绘。

教学过程1.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延展阅读心得和对圆明园的更深层理解。

2.文学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抒发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3.小结讨论: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心得体会并展开自由讨论。

活动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撰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观点和感悟,可以展示在课堂上分享。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文化意义;•启发学生思考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带领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原因,展示自己的观点。

3.学习中心(25分钟)•合作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释生词。

4.拓展延伸(15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5.归纳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单词填空•园林、历史、保护、珍贵、文明2.选择题•圆明园的毁灭主要是因为()。

A. 外敌入侵 B. 内忧外患 C. 火灾烧毁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2.思考: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20.09.27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课件前置性作业内容学生围绕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收藏的文物等方面搜集有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用填空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非常简练,又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出示课件11)(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万园之园……)二、深入领悟。

(出示课件12)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阅读《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体会其与本课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走进圆明园,体会“不可估量”的价值1.在气势如此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赞风格各异的建筑呢?让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

2.齐读第3自然段。

(1)找出文中概括说明圆明园的建筑及景观的词。

(中外风景名胜、幻想的境界。

)(2)圆明园的景观,可以分为哪几类?(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根据古代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西洋景观。

)(3)读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模仿这种句式介绍圆明园的建筑。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5)学生介绍了解到的情况,教师补充。

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

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安澜园”,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等。

后又续增了8处景观。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众多,用横线画出来。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指名读“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并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下至”不但写出了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朝代众多,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解决疑难字词。

A.选一选:估(kū gū)量瑰(guī kuī)宝灰烬(jìn jìng)B.写一写:我会认真写写难写的生字。

莱()瑰()瑶()剔()统()C.查一查:举世闻名奇珍异宝风景名胜销毁2.再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自然段写;第三自然段写;第四自然段写;第五自然段写。

其中()至()自然段都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目标】1.认识“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给自然段列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理解积累四字词语;列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小标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3.过渡:是啊!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有民族建筑、西洋建筑,它还是一座博物馆、艺术馆,有历代文人字画,有奇珍异宝。

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而如今却只剩下屹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和其在文化上的价值,以及它被毁灭的悲剧。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痛苦历史,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明园的历史对他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同时,学生对悲剧事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遭受侵略时的痛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知道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

2.难点: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学生对悲剧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资料: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

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为什么被称为园林建筑的瑰宝?”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读,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珍贵文物。

教师适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灭的课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悲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第二课时主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情感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悲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毁灭。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如历史背景、毁灭过程等。

3.课堂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悲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内容,并结合收集的资料,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品读,揭示不可估量的损失。

(出示: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A、读了这句话,你能想像这个园子的样子吗?B、想去看一看这座举世闻名的园子吗?(出示断壁残垣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没错,曾经的举世闻名,曾经众星拱月变成现在的废墟,归
结于一个词那就是~“毁灭”
(3)(板:毁灭)是啊一把火“灭”,毁掉了一座的皇家园林“毁”齐读课题。

1、从课题直接抛出我要抓住的点“从毁灭而得出不可估量的损失”具体是这样设计:
出示课文第二段第一句话。

你想像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的样子?学生自由谈论如何辉煌,如何美丽。

不做评价。

出示现实断壁残垣的图片。

形成感情上的落差。

自由谈体会。

从课文中找形成这一情形的句子。

引出课文最后一段。

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明白是“英法联军”给烧成这样的。

教师伺机进行补充,是啊一把火写
“灭”字,毁掉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再“毁”(细节)完成课文标题。

齐读课题。

继续进行情感上的激发,而这一毁灭成了“出示课文第一段”通过“……是……也是……”
中为下一个流程由美的毁灭而产生的愤的感情,埋下伏笔。

三、读中感悟,找寻不可估量的美与价值。

读中思考,利用小组或同桌交流的方式找出文中描写昔日圆明园里存在的东西,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出示辉煌美丽的图片。

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

1、感受美。

归集到具体字词的感悟理解比如:
重读“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
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
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并通过课件出示
标出:……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不仅有……还有……
这样的一些句与句的连接词,并做出朗读指导。

从这些词语的朗读感悟中既而感受圆明园丰富的美。

2、感受价值。

重点通过一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并通过板书:“上自……下至……”交流感受我国悠久而繁荣的文化历史。

这两处的感悟没有先后之分,完全根据学生的体会。

同时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最后,课件出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有色彩的圆明园复原图片。

四、痛惜毁灭,带来不可估量的震撼
焚(1)演示,音乐很悲的二胡《江河水》燃烧的熊熊大火,播放视频及介绍。

出示张烧得发黑的黑白照片。

出示“圆明园是园林艺
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

加上“化为灰烬!”
(2)目睹了这些,你想说什么?(由学生谈话,惋惜中)自然过渡到了另一个情感层次:
愤(1)这一感情色彩是隐藏在语言文字里的,所以,我通过朗读
通过朗读最后一段重点品读“统统”“任意”两个词语,感受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与罪恶。

(2)抛出问题,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大胆妄为?(这个问题,可以用到课前让学生收集的历史资料)从而总结出。

(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我科技文化的落后。

从而明白,落后了就要挨打的道理)
问题的设立,是为全文目标最后一点做铺那就是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奋今天的你们再看这段历史,有什么话想说?
五、联系实际生活。

继续激发升华爱国情感,当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国家,我们壮丽河山交到你们的手中时,你拿什么来保护与捍卫它?现在的你需要做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