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治疗常见误区

合集下载

浅谈对骨科病人疼痛护理的误区

浅谈对骨科病人疼痛护理的误区

浅谈对骨科病人疼痛护理的误区1. 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 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 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也是许多骨科病人的首发症状。

近几年来,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

如何有效的止痛,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骨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临床上疼痛控制不理想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疼痛依然是一个未得到适当治疗的问题。

2. 提高护患双方对疼痛的认识,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疼痛患者的管理. 方法: 选择 80 例行单纯腰椎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0 例施行加强疼痛护理, 主要是实施疼痛护理责任制。

40 例仍常规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照组能更多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总之,随着疼痛治疗的进展,护士在疼痛诊疗上取到主要的作用,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对疼痛知识相当的熟练,各种疼痛药物的半衰期相当了解,不再是以前的只有按医嘱执行用药,很多止痛药1/ 2在科室是有备用要的,还有一些病人,自己就有很多止痛药,只是没有用药常识,不能将药物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的患者做出科学的判断,合理用药,尽可能的控制疼痛,让患者不在在疼痛面前低头。

护士是疼痛护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护士是患者生命体征最直接的评估者,如何最科学有效的评估患者,并认真落实止痛措施,才能将疼痛护理专业推向更深的一个层面。

3 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无数疼痛的病人,对于痛阈极低,疼痛护理工作是相当艰巨的。

护士与患者接触时,动作必须轻如鹅毛一般,如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注意这样的细节,用惯性的思维,认为别的病人不都是这样护理的吗,用力不恰当,给病人带来了额外的疼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这种患者往往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疼痛折磨,对疼痛有非常强的恐惧心理,曾今我在病人身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正真的碰到病人,只是让病人看到我有大幅度碰他(或她)的动作,他(或她)就会大叫疼痛。

盘点骨关节炎治疗4大误区

盘点骨关节炎治疗4大误区

误区1:盲目使用抗生素像王大妈那样的患者可不少见,许多人一听到“关节炎”、“发炎”等字眼,就想当然地跟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

其实医生所说的炎症并不单是感染所造成的炎症,还包括无菌性炎症。

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炎属于退变性病变,是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的,实际上并非炎症。

盲目使用抗生素非但无效,还会引起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等。

误区2:轻信保健品、中药偏方由于怕动手术,许多患者会寻求一些保健品或中药偏方的帮助,虽然短时间内似乎有效,但后来病情反而更严重。

这是因为,不少保健品或中成药都含有大量的激素成分,的确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疼痛发作,但是长期滥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有可能造成骨头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进而加重骨质丢失、关节软骨损伤。

所以,使用激素一定要遵医嘱,一般每年最多不超过3~4次。

误区3:骨关节炎跟体形无关骨关节炎看似不关体形什么事,其实不然。

“有研究证明,37岁时超过标准体重20%的男性,患有骨关节炎的危险性比标准体重者高1.5倍,而女性则高达2.1倍,所以骨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减肥,减少对关节的负担,只要体重减少5公斤,可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降低50%。

”专家告诫。

误区4:骨关节炎患者最好不要动有人认为,骨关节炎是一种长期的磨损、退化性疾病,因此,得了骨关节炎后应当尽量少活动。

实际上,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肌肉萎缩、延缓关节退变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对“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具有防治作用。

专家表示,除了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动外,应当鼓励骨关节炎患者积极地进行运动锻炼。

当然,选择运动项目要慎重。

散步、游泳、骑车和跳舞等比较适合,爬山、爬楼、跳跃等剧烈运动则应避免。

此外,不同患者应着重不同的锻炼,如膝关节炎患者可游泳,也可进行适当的散步;颈椎和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进行轻柔的颈和腰部活动;颈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适合游泳。

当心骨科治疗三大误区.docx

当心骨科治疗三大误区.docx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简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法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好转。

牵引治疗法再配合合适的颈围制动及止痛解痉类药物如索密通等有明显效果。

推拿按摩等手法操作亦有一定疗效,但应请富有临床经验且操作轻柔的正规医师治疗,切忌粗暴操作,否则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颈椎椎管狭窄和以骨刺增生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因推拿失误引起医疗纠纷的事例每年都可遇到。

目前,手术病人仅占此型的1%左右,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医保制度的改革,手术所占比例正在逐渐提高。

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一是非手术疗法4周以上无效,而且在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所见及神经定位检查一致的病人;二是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而诊断明确者;三是非手术治疗法虽然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骨科康复中一些常见误区

骨科康复中一些常见误区

骨科康复常见误区1. 吃哪补哪:俗话说吃哪补哪,骨头汤和猪手羊蹄真的含有骨质和软组织愈合必须的钙质和胶原吗?经过正常的消化吸收作用,里面的营养成分基本上同普通食物没有太多差别,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及运动量的下降还可能导致体重大幅度飙升,从而加重了关节的负担。

这样看,我们的努力可谓得不偿失。

其实在受伤后,我们只要正常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多补充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保证日常活动体力充足就足够了。

2. 尽早脱拐:拐杖作为最常见的下肢助行用具,有着其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在下肢各关节功能障碍期间,下肢作为人从事活动的唯一依靠,仍然要承担正常的体重,其负担并不会因为损伤有所降低,反而因为其本身耐受力下降而在日常活动中受到更多的损害。

这时,拐杖的减负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合理使用拐杖,可以将相当一部分体重转移到上肢,合理分配了体力,减少了患关节的损耗,也就创造了更好的康复条件。

可见,拐杖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把它看做累赘,功能到了,再和他道别。

记住:用拐一时并不代表你是残联的一份子,该用不用会把你更快的推向残联!3. 多活动才能练好功能: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有时候,过度的活动可能造成患肢损伤加重,自我修复减慢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难以弥补的附加损伤。

这样,确实要在各种活动之前,把“合理”这个原则放到首要位置。

合理的付出才能有理想的收获。

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还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附加损伤,那将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后果。

4. 严格制动好养伤:有些患者觉得只有静养才是养伤之道。

实际上骨折的愈合、韧带的自我修复,都需要一定的、合理的牵拉挤压或者其他方向的应力刺激,才能尽早的完成,所以保守的面对损伤的部位,一动不敢动,也是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大家警惕。

5. 功能练习多多益善:功能练习都会造成对身体的刺激,有刺激就有应激,人体的反应可能会非常剧烈,过度的反应还可能造成身体的更严重的损害,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待人体,要更加温和,根据实际的反应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状态不好,中止练习休息甚至就是最好的方案,当身体说:“我要休息”时,一定要满足这个要求。

骨折护理四大误区需警惕

骨折护理四大误区需警惕

骨折护理四大误区需警惕骨折护理在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促进病人康复,满足病人具有的各项需求。

但在深入分析骨折护理后,可发现多数病人对该项工作存在认知误区,导致骨折护理效果下降。

那么骨折护理的误区都有什么?骨折后应该如何护理?下文即为大家一一揭晓。

1.骨折护理的四大误区1.1.骨折后多吃钙片很多病人认为在骨折后需要多吃钙片,以此才能促进骨折康复。

但实际上该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具体原因如下:①病人每天通过正常饮食就能满足机体对钙物质具有的需求,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②在通常情况下,骨折的形成原因是创伤或疾病,与身体缺钙不存在直接关系;③在骨折后,其断端位置将释放大量钙物质,因此不需要服用钙片;④很多病人在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骨骼出现脱钙现象,且该种游离钙将被吸收到血液中,致使病人的血钙水平增加,导致肾脏代谢负担提升,该点对病人康复极为不利;⑤如病人在卧床过程中刻意憋尿,将导致尿液排出受到影响,致使病人出现尿路结石的可能性增加,造成骨折康复速度降低;⑥在骨折后,若病人过量补充钙物质,将导致胃酸减少,引起胃肠道症状,致使病人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现象。

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引起营养障碍,直接影响骨折康复速度。

因此在骨折后不需要多吃钙片,且过多吃钙片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

1.2.骨折早期经常喝骨头汤在骨折早期,病人的受伤部位将出现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等现象,导致病人出现瘀血肿胀。

在该时期饮食时,病人需要严格依照行气消散、活血化瘀原则进食,因此中医认为,瘀不去不利于骨再生,瘀去则有利于骨再生。

在此基础上,病人在患病后需要进行消肿散瘀饮食,以此对骨折愈合产生促进作用。

此外,在骨折早期,病人需要尽可能保持清淡饮食,可多吃瘦肉、水果、蔬菜等食品,不得吃酸辣、油腻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且不能多吃肥腻滋补类食品,例如骨头汤、肥鸡等,否则很可能对瘀血消散造成不良影响,致使骨痂生成速度降低,导致骨折的康复速度下降,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对后续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

骨折治疗中的常见误区与避免策略

骨折治疗中的常见误区与避免策略

骨折治疗中的常见误区与避免策略1.如何预防骨折2.《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4)3.骨折切开复位术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腿骨折怎么办?5.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有没有后遗症?应该怎么预防?6.《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11)如何预防骨折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活动3、居家安全4、急救方法5、骨折位置6、护理方法7、病人8、便盆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

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

2.外在保护器:最近报告显示外戴的髋部保护器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因跌倒造成髋部骨折的机会。

3.鼓励多活动: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

4.居家安全:百分之七十五的跌倒发生在自己的家中,尤其是浴室、厨房等地方。

提供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对降低骨折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5.骨折的急救方法: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发生在原有骨病(肿瘤、炎症等)部位者为病理性骨折。

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如与外界不通则为闭合性骨折。

此外,还可根据骨折的程度、稳定性和骨折后的时间作出其他分类。

骨折发生后常在局部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瘀血、畸形、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

6.一般多可据此作出诊断。

当然,如果骨折损伤了血管、神经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故应注意是否有其它器官同时损伤。

为了确诊和进一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及指导治疗,X线检查是必要的。

通常,骨折经过适宜的治疗,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段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

骨折的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妥善固定。

7.肢体骨折时,用夹板固定最好,其次可用木棍、木板代替,如无代替物,上肢骨折可绑在胸部,下肢骨折同另侧健肢绑在一起,亦可起到暂时固定的作用。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常见误区,你知道吗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常见误区,你知道吗

智汇护理·常识-72 - Family life guide刘爱华(广汉骨科医院 康复科)文根据临床经验来看,骨折患者想要完全恢复至少需要8~13周的时间,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很多患者对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抱有认知误区,最典型的就是认为骨折术后所要求的静养就是完全不动、长期卧床,创伤自己就慢慢痊愈了,殊不知这种错误的理解既不利于患者骨折痊愈,又会造成病人并发肌肉萎缩、肢体功能障碍等症。

根据现代医院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骨折术后患者必须积极地开展早期康复锻炼,锻炼越早开始,术后恢复越快,越晚开始,后遗症越多,坚持长期开展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能够充分保障骨折患者术后完全恢复,不落下肢体功能障碍等病根,临床意义重大。

骨折术后康复的好处有哪些?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只是整体治疗的前半部分,而术后康复锻炼活动则是其后半部分,是延续手术治疗的功能,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活动,骨折患者只有在术后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才能快速恢复自身患肢功能,最终达成手术治疗的目标。

骨科专家认为,如患者患有运动创伤、截瘫、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等骨科损伤疾病,都需积极开展骨科康复锻炼,干预时间越早,恢复情况越好。

不过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康复治疗骨折病症的手段较多,并且每一种手段都有其针对的适应证,患者应该听从医师建议选择符合自己病理症状的康复锻炼方式,在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活动中主要包括理疗、定制专业支具使用和运动康复训练等内容,其中康复锻炼最为重要,其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患侧关节稳定性和患肢肌力,提高肢体协调性,而理疗活动一般包括各类电、冷、声等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有哪些常见的误区?热疗或按摩可以止痛化瘀。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典型误区之一就是按摩和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往往会伴有术后疼痛等现象,家属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按摩或热敷患肢部位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活血化瘀。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四大认识误区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四大认识误区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四大认识误区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骨折的状况,但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一、常见四大误区(一)运动方面1、伤筋动骨要躺100天传统观点认为,伤筋动骨100天。

不少人就以为,骨折后躺在床上满100天就全都好了。

正解:骨折后,不管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不是静养100天就能养好的。

因为人在运动的时候,会给骨骼一定的压力,骨质就不容易疏松。

如果长期静止不动,血液循环变差,容易产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中医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

很多患者都怕痛不敢锻炼,早期活动虽然会有疼痛,但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还可以防止小关节僵硬。

不少患者骨折后经过治疗骨头长好了,却发现关节僵硬不能活动了。

所以,骨折后等急性疼痛缓解后就应该马上开始康复训练。

2、石膏固定应当不动骨折患者初期治疗的重点在于将骨折端进行有效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而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之一。

许多人会误认为石膏固定后就是等于肢体不能活动,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

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未固定的关节,使骨折局部的肌肉正确收缩锻炼,例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

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二)饮食方面1、喝骨头汤能长骨头民间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所以骨折后很多人会想到喝骨头汤“补骨头”,也有些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

正解:骨头汤中的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骨头汤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钙,但含钙量很少,更多的是脂肪,所以不少人骨折后喝骨头汤容易发胖。

而且,由于骨头汤比较油腻,容易阻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对营养补充反而不利。

所以,一般不建议骨折后病人喝骨头汤。

2、骨折后马上吃钙片近些年来,补钙的理念深入人心。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大家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骨折后要让骨头长得好也应该多补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治疗常见误区
误区一:颈椎不适多“按摩”
颈椎不适,很多人喜欢去做“保健按摩”“盲人按摩”。

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指出,按摩、牵引是骨科治疗的手段,但不能滥用,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否则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据介绍,北医三院上世纪90年代收治的病例中,因颈部按摩不当导致瘫痪的就有22个,导致症状加重的病例更多。

北医三院骨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党耕町教授说,现在社会上的“按摩”,往往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不但价格非常高,而且对用什么样的手法、多大的力气,病人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按摩、什么情况下不能按摩,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个师傅一个办法,问题非常大。

误区二:膝关节疼痛多运动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是否应加强体育锻炼?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娄思权教授指出,中老年人群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出现疼痛症状后应减少活动量,深蹲和爬山等活动会诱发和加重病情。

娄思权建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锻炼身体,***采取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方法。

据娄思权介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根据病人症状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轻症患者***外用药和理疗可缓解症状,如果较重可使用口服药物,配合外用药物和理疗。

关节穿刺抽液封闭有一定的疗效,但封闭药中的激素对关节软骨不利,不宜多次使用。

此外,还有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关节镜微创手术、截骨术、人工膝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

误区三:颈椎病必须做手术
得了颈椎病,***的办法是手术根治吗?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医师孙宇说,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保守治疗方法治愈,只有少数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孙宇说,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人,95%以上是不需要做手术的,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是,一旦病人出现肢体麻木,就要去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请医生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颈椎手术中的一个新术式。

孙宇说,国内外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出该项新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但是还有很多路要走。

随着材料普及、技术改进、成本下降,这项技术可能在国内逐渐普及。

孙宇说,对颈椎病要注重预防。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人,需要工作半小时左右稍事休息,头颈后仰几分钟,轻轻按摩颈部肌肉,缓解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